360 likes | 647 Views
能源与环境基本知识. 能量消耗与人类社会 发展的联系. 历史上的人均能量消耗. 来源: Cook. E. (1971) The flow of energy in industrial society, Scientific American 224(3): 134~48. 在原始时代, Cook 对大约 100 万年以前的一种非洲人作测定,认为原始时代的人消耗的唯一能源是食物,每人每天需要大约 2000 大卡(约 8 兆焦耳)的食物。 1 食物卡等于 1 大卡。 1 卡是使 1 克水的温度升高 1ºC 所需要的能量。
E N D
能量消耗与人类社会 发展的联系
历史上的人均能量消耗 来源:Cook. E. (1971) The flow of energy in industrial society, Scientific American 224(3): 134~48
在原始时代,Cook对大约100万年以前的一种非洲人作测定,认为原始时代的人消耗的唯一能源是食物,每人每天需要大约2000大卡(约8兆焦耳)的食物。 1食物卡等于1大卡。1卡是使1克水的温度升高1ºC所需要的能量。 在狩猎时期,人类具有使用火的能力,使人类可以利用木柴加热和烹煮食物,火在夜晚可提供亮光。Cook对大约10万年前的欧洲人作测定,每人每天的能量消耗大约5000大卡(约21兆焦耳)。 在原始农业时期,以动物驯化为特征。人类可以利用动物帮助种植庄稼,耕耘田地,由此也推动了农业工业的出现。Cook为大约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新月沃地(Fertile Crescent)的人作测定,每人每天的能量消耗大约12000大卡(约50兆焦耳)。 在先进农业时期,人类学会了利用煤产生热能,利用风力来推动航船,利用水力来推动磨子运转,运输变成人类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ook对生活在大约公元1400年的西北欧人作测定,每人每天的能量消耗大约26000大卡(约109兆焦耳)。 在工业时期,出现了蒸汽机,它提供了一种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手段,煤成为主要的能源,蒸汽机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及像火车和轮船这样的大型交通运输工具,起到重要的作用。Cook对生活在1875年的英国人作测定,每人每天的能量消耗大约77000大卡(约322兆焦耳)。 在现代技术时期,以内燃机和电能的利用为特征。内燃机是推动当今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关键,石油也成为消耗量最大的能源。发电和输配电系统使电动机和电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Cook对1970年前后的美国人作测定,每人每天的能量消耗大约230000大卡(约962兆焦耳)。
能量消耗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美国 加拿大 冰岛 挪威 人类发展指数(HDI)用期望寿命、教育和国内生产总值这3个指数来测量一个国家中的人文发展状况。HDI值接近0被认为是一种相当低的生活质量,而HDI值接近1时则被认为是一种高的生活质量。 人类发展指数(HDI)和年人均电能消耗的关系(1999年数据) 用DHI测定的生活质量,随人均电能或能量消耗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人均能量消耗增加到大约5000千瓦∙小时或200000兆焦耳时,生活质量的改善就开始停滞不前。 人类发展指数(HDI)和年人均能量消耗的关系(1999年数据)
能量的定义 “能量”的定义是“做功的能力”。 “功”和“能”的数学单位是相同的,“功”通常是“能”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可观察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力F推动物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S,则对物体所作的功为力F与距离S的乘积,即W=F×S。如果一个系统或者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或者提供热量,就可以说它具有能量。 “能”以能流或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能量流是最单纯的一种形式,最常见的是电磁流辐射(光和热),表现在具体物质上,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或核能。动能是运动中的物质的能,运动中的分子和飞速前行的子弹中都有这种能,是风力的基础;势能的表现最为高深莫测,即地心引力使某一物体离开其重心,然后释放该物体,该物体又回落至重心,这一过程所储存的能即为势能,这是水力发电的基础;分子的组合中含有化学能,打破分子间的原有组合,将不同元素重新组合,这一过程中就释放出化学能,这是所有可燃燃料的基础;核能以物质形式存在,极少量的一点物质可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这是核力发电的基础。
能量的属性 能量有六种基本属性:状态性、可加性、转换性、传递性、做功性和贬值性。其中转换性和传递性是能量利用中最重要的属性,这两个属性使得人类在不同的地点得到所需形式的能量成为可能。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转换过程服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这就是能量的转换性。能量转换设备或转换系统是实现能量转换的必要条件,如燃煤发电过程,煤所含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反应转换为热能,热能通过汽轮机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 能量的利用通过能量传递得以实现。能量在“势差”的推动下完成传递,如热量传递推动力为温度差、电流推动力为电位差。从生产的角度讲,能量传递性保证了各种工艺过程、运输过程和动力过程的实现,为其提供推动力。能量通过各种形式的传递后,最终转移到产品中或散失于环境中。
能量的基本定律 研究能量属性及其转换规律的科学是热力学。从热力学的观点,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因此一切物质都有能量。尽管物质的运动多种多样,但就其形态而论或者说从微观角度上而言,能量可以是以有序的形式或无序的形式存在。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2)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3)在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这一定律和细胞学说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被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
能量的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1850年):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说法,1824年):凡有温度差的地方都能产生动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1851年):不可能制造出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成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能量的流动总是从集中到分散,从能量高向能量低得方向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成为热能释放出去。
能量的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某一个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能量转换过程是有方向性的。能量转换或传递的方向性反映了能量有品质的高低。例如在摩擦生热现象中,由于摩擦机械能转换为热能,虽然从能量的总体数量上看没有变化,但品质却降低了,即摩擦使高品质的机械能贬值为低品质的热能。机械能可以自发地无条件的转换为热能,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则是有条件的,不完全的,部分热能从高温传向低温作为补偿条件,才能实现热能转换为机械这一能量品质提高的过程,并且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热效率都必定小于100%。
卡诺循环热效率 ηk=1-T2/T1
汽轮机 燃煤发电厂原理 煤和空气进入锅炉炉膛内燃烧放出热量,通过传热将锅炉内的水加热至过热蒸汽,蒸汽在汽轮机内膨胀做功推动汽轮机旋转运动,汽轮机通过连接轴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切割磁力线发电。蒸汽在汽轮机膨胀做功后的乏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水,然后通过水泵压入锅炉内,开始再一次的循环。 朗肯循环
能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通常用焦耳(Joule)表示,简称焦(J)。焦耳单位是多大呢?一只跳蚤在跳跃时耗费的能量是10-7J;擦燃一根火柴所释放能量的千分之一大约是1J;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食品所具有的能量大约是107J。人们还常用千焦(kJ)和兆焦 (MJ)等单位来表示能量的大小。1kJ=103J,1MJ=106J。 在工程应用和热力学中,还会 见到其他一些单位,如卡(calorie)、大卡(kilocalorie)、标准煤当量吨(tce)、标准油当量吨(toe)、 百万吨煤当量(Mtce)、百万吨油当量(Mtoe)等。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卡(cal)=4.18焦(J);1公斤标准煤当量(kgce)=7000大卡;1公斤标准油当量(kgoe)=10000大卡;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吸收(释放)的热量则称之为功率,单位为瓦特(Watt),简称瓦(W),也有用千瓦(kW)和兆瓦(MW ),更大的单位用GW和TW。发电厂的装机容量一般用MW表示,如1000MW。工程上常称为万千瓦,1000MW=100万千瓦。
能源及其分类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能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能源按获得的方法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从自然界取得而直接加以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天然铀矿等。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焦炭、煤气等,它们便于运输和使用,是相对品质高污染少的能源。 能源按其能否可再生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氢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会由于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非再生能源亦称枯竭性能源,它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并且随着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 能源按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一般是指已经被人类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电等。新能源一般是指借助新技术可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等。 能源按其本身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含能体能源和过程性能源。含能体能源是指其本身就是可提供能量的物质,亦称为载体能源。其特点是可以储存且便于运输,如矿物燃料,核燃料,氢等。过程性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所产生的能源,它不能直接储存,存在于某种过程之中,如电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能源按其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程度不同,也可将其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的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潮汐能等。非清洁能源是指对环境污染较大的煤炭,石油等能源。
化石燃料的利用 与污染物生成及治理
主要特性 石油和煤成分(平均)的比较
化石能源应用途径 内燃机 燃气轮机 锅炉 燃料电池
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的内容: 测定煤中碳、氢、氧、氮、硫的含量。 煤的元素分析的作用: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判断煤发热量的高低以及燃烧排放情况。 • 例如: • 碳:主要热源,完全燃烧生成CO2,1g碳完全燃烧产生34kJ热量。 • 氢:仅次于碳的主要热源,1g氢完全燃烧产生143kJ热量。 • 氧:氧含量高则碳氢相对少,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 氮:燃烧产生NOx,污染环境。 • 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煤的工业分析 水分、灰分、挥发份、固定碳
煤中的水分: 颗粒表面水 1 包裹在颗粒表面的一层水膜 外在水 颗粒表面之间的水 2 存在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水 孔隙水 内在水 3 存在于煤的微孔隙中间的水。 水分降低了煤的发热量、影响煤的着火、管道的腐蚀等。 煤中的灰分: 煤在815ºC完全燃烧后残余的物质。这些残余物质包括60多种元素,较多的有硅、铝、铁、镁等。 灰分影响煤的着火、引起环境污染以及设备的磨损等。
煤中的挥发分: • 煤在900ºC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所减少的质量减去水分。 • 煤的挥发分中包括CO2、CO、H2、CH4等小分子气体以及 • 大分子的碳氢化合物。 • 挥发分越高煤越易着火、但是火焰温度比较低。 煤的固定碳: • 在测定挥发分结束后的残余物减去灰分就是煤的固定碳。 • 固定碳并不是纯碳元素,还包括微量的氢、氮、氧和硫。 煤的热值: • 煤的热值就是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能够释放出来的热量(MJ/kg) • 核算发电成本以及能源效率都要以煤的热值为主要依据
大气污染的定义 • 广义地说,是指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过多的烟尘和废气,使大气的组成发生了改变,或介入了新的成分,而达到了有害程度 • 通常说的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 • 大气污染可分作四类: 局部地区污染(烟囱) 地区性污染(工业区) 广域污染(酸雨) 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气体)
烟气脱硫原理 石灰石脱硫剂的脱硫反应机理:
NOx生成途径 • 热力型NOx (Thermal NOx) • ─ 它是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NOx • 燃料型NOx (Fuel NOx) • ─ 它是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 • 解而又接着氧化而生成的NOx • 快速型NOx (Prompt NOx) • ─它是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和燃料中的碳氢离子团 • 如CH等反应生成的NOx 煤粉燃烧中各类NOx的生成量 与炉温的关系
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技术 烟(粉)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NOx) 除尘 >99% 脱硫 >95% 脱硝 燃煤电站锅炉 >90%
燃烧前 捕获 二氧化碳捕获方法 富氧燃烧 烟气吸收
化石能源应用途径 替代途径 内燃机 燃气轮机 锅炉 燃料电池 核能 可再生能源
潮汐发电 水力发电 核电 太阳能热发电 光伏 风力发电 生物质燃烧发电
? 太阳能 核能 ? 氢能 H2 电能 未来世界 机械能 现代社会 热能 工业革命 化学能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