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81 Views
排除误导,把握方向,树立信心,推进课改 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新体育课程没有说“淡化运动技术” 1 、新体育课程强调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2 、 《 课程标准 》 中有明确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领域; 3 、新体育课程强调的是“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 4 、新体育课程强调运动技能是广义的,不能将没有竞技运动项目的课说成不是体育课; 5 、新体育课程强调要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渗透到体能的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中。. 二、新体育课程没有说“不要运动量” 1 、新体育课程反对的是对运动量提出统一的要求。
E N D
排除误导,把握方向,树立信心,推进课改 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新体育课程没有说“淡化运动技术” 1、新体育课程强调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2、《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领域; 3、新体育课程强调的是“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 4、新体育课程强调运动技能是广义的,不能将没有竞技运动项目的课说成不是体育课; 5、新体育课程强调要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渗透到体能的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中。
二、新体育课程没有说“不要运动量” 1、新体育课程反对的是对运动量提出统一的要求。 • 适宜运动量的问题 • 运动量因人而异的问题 2、新体育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运动量自然达到。 3、体育课程非常强调培养科学锻炼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是有内容、有要求的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三级课程管理; 2、《课程标准》是国家的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 3、《课程标准》强调目标统领内容; 4、新体育课程强调教师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5、在三级课程管理下,《课程标准》更能适应农村体育课程的教学。
四、新体育课程没有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1、新体育课程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教师“指导作用”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2、新体育课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新体育课程强调的指导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运动技术的指导方面。
五、指导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问题五、指导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问题 1、新体育课程重视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2、新体育课程强调通过改变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新体育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的过程。
六、新体育课程强调选择学习内容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六、新体育课程强调选择学习内容要重视学生的兴趣 1、运动项目成百上千,理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内容; 2、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迫学生去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是不可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的; 3、可以尝试激发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的兴趣,但没有必要去培养学生对诸如铅球、背越式跳高等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不矛盾,俗话说“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七、新体育课程不提倡单一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和模式七、新体育课程不提倡单一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和模式 1、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模式无法融进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内容; 3、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模式无法融进新型的评价方法; 4、评价的权利放给教师,这样的评价才是贴切的、真实的; 5、实行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新体育课程提倡具有个性、颇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八、新体育课程提倡具有个性、颇有创意的课堂教学 1、有人说“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五花八门”; 2、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五花八门”的课堂教学正是体现了教师的个性、智慧和才能,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九、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何异同九、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何异同 1、学习目标的异同 2、学习内容的异同 3、学习方法的异同 4、教学组织形式的异同 5、课程资源的异同 6、评价方法的异同
十、新体育课程重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指导思想方面 • 学习目标方面 • 学习内容方面 • 学习方式方面 • 学习评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