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新竹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社會領域巡迴輔導教學設計說明 問思 - 解釋教學

新竹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社會領域巡迴輔導教學設計說明 問思 - 解釋教學. 緒論 →研究動機. 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 教師擅於扮演主流知識文化的詮釋工具,很少去反省並批判自身在教學實踐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學生的學習中的角色? 學習應該是學生之間透過調適融合其認知經驗與結構 師生共構的學習?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透過對話與共同參與探究,探究那些學生所正在體驗的一切課程(王紅宇譯, 1999 )。. 緒論 →研究動機. King ( 1998 )發展出的 ATTW ( ASK to THINK - TEL WHY )同儕指導模式,可能解決面臨的問題。. 名詞釋義.

mail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竹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社會領域巡迴輔導教學設計說明 問思 - 解釋教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竹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社會領域巡迴輔導教學設計說明問思-解釋教學新竹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社會領域巡迴輔導教學設計說明問思-解釋教學

  2. 緒論→研究動機 • 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 • 教師擅於扮演主流知識文化的詮釋工具,很少去反省並批判自身在教學實踐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 學生的學習中的角色? • 學習應該是學生之間透過調適融合其認知經驗與結構 • 師生共構的學習? •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透過對話與共同參與探究,探究那些學生所正在體驗的一切課程(王紅宇譯,1999)。

  3. 緒論→研究動機 • King(1998)發展出的ATTW(ASK to THINK-TEL WHY)同儕指導模式,可能解決面臨的問題。

  4. 名詞釋義 • 問思-解釋教學 • 問思-解釋教學是以問思和解釋為策略,參考ASK to THINK-TEL WHY的教學法,在社會互動的脈絡下,師生協同建構知識的教學活動(King,1998)。

  5. 文獻探討→問思-解釋教學法 • ATTW的教學特色 • 支持性的溝通(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 精緻化的解釋(elaborated explanation) • 提問(questioning) • 交互的角色 • 結構性的提問程序

  6. 文獻探討→問思-解釋教學法 • A(ask, don’t tell)提問題但不要告訴答案 • S(sequence your questions)依層次研擬問題 • K(knowledge-review questions listed under that category )知識回顧的問題要依循主題範疇來提問(King et al., 1998)

  7. 文獻探討→問思-解釋教學法 THINK是五個問題步驟倒過來的縮寫 K是知識回顧(Knowledge-review) N是需要深入瞭解(Need-to-understand- better)的試探性問題 I是高理解思考(Intelligent-thinking)的思考性問題 H是暗示性問題(Hint questions) T是思考如何思考(Think-about-thinking)的問題

  8. 文獻探討→問思-解釋教學法 • T(Telling)強調有效率的解釋。 • E(Explain)事物如何與為何形成 • L(Link)與學習伙伴的先備知識產生連結。 • 解釋者不只是要說出為什麼(Why)以及如何(How),也要運用你的(Your)文字來表達

  9. 問思-解釋教學法 • ATTW教學 • 同儕指導過程中的觀念、語言與解釋都可以在同儕指導的學習過程中相互分享 • 提示卡在同儕指導訓練過程中所扮演的提醒角色,也分散了認知學習 • 學生不只展現出問題解決的論述能力或對思考的思考能力(King,2002),也展現出邀請伙伴共同參與對學習主題發展分享理解的對話能力(Palinscar, & Herrenchohl, 2002)

  10. 問思-解釋教學法

  11. 簡報結束 敬請指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