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第十七章 造林整地

第十七章 造林整地. 整地作用 整地方法 整地季节. 造林整地 —— 是在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恳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措施 是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 包括 造林地的清理 和 土壤翻垦. 第一节 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一、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 1. 光热 全面清理 局部清理 水分 干旱条件 湿润条件 原因?. 1 .雨雪可以直接降落到地面,增加水的来源 2 .植被蒸腾减少,减少消耗

mage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七章 造林整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造林整地 整地作用 整地方法 整地季节

  2. 造林整地——是在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恳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措施造林整地——是在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恳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措施 • 是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 • 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土壤翻垦

  3. 第一节 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一、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 1. 光热 全面清理 局部清理 • 水分 干旱条件 湿润条件 原因?

  4. 1.雨雪可以直接降落到地面,增加水的来源 2.植被蒸腾减少,减少消耗 3.地面被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4.改变微地形,防止阳光直射 5.汇集水流,使水分下渗

  5. (四)养分 1.减少杂草、灌木对养分的消耗 2.残体增加土壤有机质 3.汇集养分 4.小气候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加速土壤分化过程,可溶解性盐类释放,生物残体分解加快,有机质含量增加 (五)空气

  6. 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容重 空隙度 通气性 土壤结构等发生变化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和微生物的活动 三、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 PH 缓冲性 四、减少杂草、灌木危害及病虫害的侵扰 五、加强水土保持、减免地表径流 六、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7. 第二节 造林整地的方法 • 全面整地: 适用于地形平坦、无风蚀地区 • 局部整地: 适用于山区、风蚀严重地区 有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方法

  8. 局部整地的几种方法 一、绕丘开沟整地 适用于:流动沙丘 二、带状整地 适用于:山区、黄土丘陵 特点: ①带与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保留其原生植被 ②沿等高线整地

  9. 根据端面形式可以分为: 1.水平带 适用于:植被茂盛,土壤湿润、肥沃的缓坡地 带宽0.3-3m 深度25-30cm

  10. 2.水平阶 特点:拦截地表径流能力强,抗土壤侵蚀能力强 适用于:急、陡坡

  11. 水平阶 带宽1.0m 深度30-40cm

  12. 3.反坡梯田 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 特点:改变了坡向 1--3米

  13. 4.水平沟 适用于:陡坡 特点:抗侵蚀能力强

  14. 水平沟 带宽0.3-3m 深度>40cm

  15. 5.撩壕 • 适用于:土质较差,植被茂盛地区

  16. 6.高台整地 适用于:盐碱地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17. 三、块状整地 适用:坡度大、坡面破碎的地区 特点:整地成本小;抗侵蚀能力差

  18. 1.穴状整地 规格: 直径50cm,深度25-30cm 2.鱼鳞坑整地 适用于:黄土地区坡面陡、地形支离破碎、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9. 3.块状整地 深度:30cm 宽度0.5-0.6cm或.8-1.0cm或0.5-0.8cm

  20. 四、造林整地技术规格的确定 • 原则:最大限度地改善立地条件,并不造成危害 • 技术规格:端面形式 深度 宽度 长度 间距

  21. 1.端面形式 • 要与造林地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相适应 水平带 水平阶 水平沟 湿润 干旱

  22. 2.整地深度 是整地规格中最重要的指标 • ①加大深度比加大宽度效果好 • ②随着深度的增加,林木根系的分布深度也随着增加,有效促进林木高生长 • ③最大整地深度 40-50cm 因为苗木根系一般为25-30cm

  23. 3.宽度 • ①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关 • ②与土壤的侵蚀强度有关 • ③随着坡度的增加,宽度变小

  24. 4.长度 • 关系到种植点配置的均匀程度 • 长度要适中 5.间隔 • 坡度较缓或植被茂盛的地方,带宽与间隔之比为1:1 • 坡度较陡或植被稀少的地方,带宽与间隔之比为1:2

  25. 第三节 整地季节 • 一、随整随造 适用: 1.土壤肥沃的熟耕地 2.土壤湿润、植被稀疏的新采伐迹地 3.风蚀严重的沙土地

  26. 二、提前整地 • 一般提前1-2个季节,整地时间不可提前太长 • 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整地与造林之间最好有一个降雨较多的季节 • 优点: • 1.改善水分状况 • 2.增加土壤有机质,充分熟化土壤 • 3.合理安排劳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