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918 Views
第五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本章重點 一 進入 障礙 二 獨占之利潤極大化 三 差別訂價 四 產品差異性 五 寡占市場與賽局理論. 5.1 獨占 ( monopoly ) 的特徵:進入障礙. 獨占:市場只有一家廠商,其產品並無類似的替代品。 獨占的成因: 進入障礙。 進入障礙:任何阻止進入廠商與在位廠商競爭的機制 。. 進入障礙大致分為三種:. 1. 法律的限制 2. 規模經濟 3. 獨家擁有生產因素. 法律的限制. 主要是透過法律,使廠商成為唯一合法的產品供給者。途徑主要有三:
E N D
第五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本章重點 一 進入障礙 二 獨占之利潤極大化 三 差別訂價 四 產品差異性 五 寡占市場與賽局理論
5.1 獨占(monopoly)的特徵:進入障礙 獨占:市場只有一家廠商,其產品並無類似的替代品。 獨占的成因:進入障礙。 進入障礙:任何阻止進入廠商與在位廠商競爭的機制。
進入障礙大致分為三種: 1. 法律的限制 2. 規模經濟 3. 獨家擁有生產因素
法律的限制 主要是透過法律,使廠商成為唯一合法的產品供給者。途徑主要有三: 1. 專利:透過專利權法(patent)賦予合法且唯一銷售產品的權利。ex 可口可樂的配方 2. 智慧財產權:透過智慧財產權保護著作人的創作,例如文學、藝術、科學或其他領域等。ex 微軟的window作業系統 3. 由政府發給執照:由政府特許(franchise)經營的權利。ex 菸酒公賣局
規模經濟 市場由一家廠商供給產品的LAC,低於由兩家以上廠商供給時,形成自然獨占(natural monopoly)。ex 台電、自來水公司 價格 規模經濟的進入障礙 LAC 數量
獨家擁有生產因素 當一家廠商獨家掌握原物料來源或技術領先時,這家廠商便擁有獨占的市場力量。 ex 鑽石礦、鈾礦、特殊光學鏡頭
7.2 短期利潤極大化 獨占市場只有一個廠商,廠商的需求曲線就是市場需求曲線。 獨占廠商亦追求利潤極大,必須MR=MC。 獨占廠商也是價格制定者,必須同時決定商品的價格與產量。
需求、總收入、邊際收入之概念 獨占廠商的需求線即市場需求線 總收入: 邊際收入:
以直線型需求曲線為例 需求: 總收入: 邊際收入:
平均收入(即需求線)與邊際收入圖示 當廠商多銷售一單位產量時,價格會下跌,MR<AR 。 m點為需求線之中點,其彈性為 1。 m點以上之彈性大於1。 m點以下之彈性小於1。 思考 如何根據需求彈性的定義,證明MR < AR?
MR在需求線D=P=AR的下方 價格,P 彈性大於1 m 需求彈性等於1 6 D=P=AR 彈性小於1 MR 數量,Q 6
獨占廠商短期追求利潤最大有三種情況: 情況1 P>ATC,廠商有正的利潤。 廠商利潤最大是e點,此時MR=MC,產量為4單位。 價格在a點=9,平均成本在b點=7.5。
利潤>0 價格,P MC a ATC 9 7.5 b e P=AR MR 數量,Q 4
情況2AVC<P<ATC,有虧損,繼續生產。 根據利潤最大原則,廠商選擇在e點生產,此時產量為Q0,價格為p0,平均成本在b點,因為AVC<P<ATC,所以廠商會繼續生產。
繼續生產 AVC<P<ATC , MC 價格,P b ATC a P 0 AVC c 損失 e AR MR 數量,Q Q 0
情況3P<AVC,有虧損,暫時歇業。 獨占廠商在e點生產,此時產量為Q0,價格為p0,此時價格(p0=a點)小於平均變動成本(c點),廠商會暫時歇業。
P<AVC , 歇業 價格,P MC c AVC a P 0 e AR MR 數量,Q Q 0
獨占廠商沒有供給曲線 原因有二:一個價格對應兩個產量或單一產量對應兩個價格。 價格,P 一個價格對應兩個產量之圖形 P D 1 MR 1 D MR 0 0 數量,Q , Q Q 01
獨占廠商的長期均衡 獨占市場因為有進入障礙,因此,廠商在短期均衡的狀態會沿續下去。 獨占廠商與完全競爭廠商不同,在長期獨占廠商不一定經濟利潤為0,也可能有超額利潤。
獨占的社會福利效果 獨占與完全競爭廠商的比較: 一 在長期完全競爭廠商在LAC最低點生產,獨占廠商則否(你能作圖證明獨占廠商可在LAC最低點生產嗎?),因此獨占廠商不具生產效率。 二 完全競爭市場在P=MC處生產,此時有分配效率。獨占廠商價格高(Qm<Qc)產量少(Pm>Pc)。 三從生產者、消費者剩餘看,獨占廠商有無謂損失C。
價格,P A a P m B C c LS=MC=LAC P e c AR=D MR 數量,Q Q Q mc
5.3 差別訂價 差別訂價:廠商對相同產品訂不同的價格,銷售給不同消費者,以獲得更多消費者剩餘。
差別訂價的條件為: 1.廠商要有控制價格的能力。 2.至少要有不同的顧客群,並且每一群顧客有不同的需求彈性。 3.廠商要有能力分辨不同消費者。廠商可依據時間、地域、數量、證件等特性來區隔市場。 4.廠商有能力阻止產品轉售。
差別訂價可分為三類: 第三級差別訂價 廠商依據消費者需求彈性的不同,將消費者分成兩群或以上,分別索取不同的價格。 ex 台電對工業用戶與一般家庭取不同費率
第二級差別訂價 同樣商品依不同數量,索取不同的價格,有數量折扣與區間訂價兩種。 數量折扣:例如買一罐可口可樂要15元,但一次購買24罐可能只要240元。 區間訂價:廠商針對不同區間的消費數量,訂定不同的價格。
第一級差別訂價 針對每一單位的產量銷售,索取不同的價格。 第一級差別訂價又稱完全差別訂價,消費者剩餘完全為生產者所得。
5.4 產品差異性:獨占競爭市場 獨占競爭:市場有許多廠商銷售異質產品,廠商也可自由進出市場。 獨占競爭市場有三個特性: 1.廠商數眾多 2.產品差異化 3.自由進出市場
產品差異性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產品差異化的來源包括服務、品牌形象、實體差異以及地點差異等四種。
異質產品的特性讓獨占競爭廠商擁有市場力量,廠商面對的是負斜率的商品需求曲線。異質產品的特性讓獨占競爭廠商擁有市場力量,廠商面對的是負斜率的商品需求曲線。
獨占競爭廠商短期追求利潤的三種情況為: 情況1:MR=MC,P>ATC ,享有正的利潤。 情況2:MR=MC,AVC<PC<ATC,有虧損,繼續生產。 情況3:MR=MC,P<AVC,有虧損,暫時歇業。
獨占競爭廠商的長短期均衡 獨占競爭廠商短期均衡與獨占廠商短期均衡條件相同。 獨占競爭市場的特性之一是廠商可自由進出市場。因此獨占競爭廠商長期經濟利潤等於零,P=LAC。
5.5 寡占市場與賽局理論 寡占市場:市場只有少數幾家廠商,生產同質或異質商品且彼此間的決策相互影響。 寡占市場的特性 1.廠商家數不多 2.產品可為同質或異質 3.存在進入障礙 4.廠商間相互影響
賽局理論(Game Theory) 1944年,馮紐曼教授 (J. Von Neumann) 和摩根斯坦教授(O. Morgenstern)共同發表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書中探討廠商間的策略行為。
任何賽局都有四個基本元素: 1. 參與人 (players) 2. 策略 (strategies) 3. 償付 (payoffs) 4. 資訊結構(information structure)
依參與人互動前後、資訊結構之不同,可分為四種賽局結構:依參與人互動前後、資訊結構之不同,可分為四種賽局結構: 1.完全資訊靜態賽局 2.完全資訊動態賽局 3.不完全資訊靜態賽局 4.不完全資訊動態賽局
完全資訊靜態賽局之標準式(normal form) 參與人 海尼根 增加廣告支出 不增加廣告支出 策略 海尼根利潤 海尼根利潤 500 200 萬元 萬元 增加 廣告 台灣啤酒利潤 台灣啤酒利潤 台 支出 500 800 萬元 萬元 灣 啤 償付 海尼根利潤 海尼根利潤 酒 不增 800 600 萬元 萬元 加廣 告支 台灣啤酒利潤 台灣啤酒利潤 出 200 600 萬元 萬元
完全資訊靜態賽局-囚犯兩難賽局 賽局理論中有一個經典的模型叫做囚犯兩難 (prisoner’s dilemma),描述現實生活中,個體理性(相互背叛)凌駕集體理性(相互合作)的問題。 小偷 B 承認搶劫 否認搶劫 搶劫 B 判刑 B 判刑 5 20 年 年 承認 搶劫 A 判刑 A 獲判 5 0 小偷 A 年 年 B 獲判 B 判刑 0 1 年 年 否認 搶劫 A 獲判 A 判刑 20 1 年 年
根據Nash均衡概念,給定(given)對手最適策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該賽局的均衡為小偷A、B皆選擇承認,償付為各判刑5年。根據Nash均衡概念,給定(given)對手最適策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該賽局的均衡為小偷A、B皆選擇承認,償付為各判刑5年。
對小偷A或B而言,雙方的占優策略(domination strategy)為選擇承認,結果是各被判刑5年。雖然對雙方最有利的結果是都不承認,但在無法彼此協調且各自猜測的情況下,基於自利都會選擇承認犯行。 占優策略:不管對手的選擇何種策略,參與人都會選擇的策略,稱為占優策略。
賽局理論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舉凡產業組織理論、國際貿易、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領域都有非常耀眼的表現。賽局理論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舉凡產業組織理論、國際貿易、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領域都有非常耀眼的表現。 賽局理論的發展仍方興未艾,如演化賽局、不完全監測的重複賽局等,可以預見在未來賽局理論仍是十分強而有力的分析工具。
第6章 外部性,共同資源與公共財 本章重點 一 負的外部性 二 正的外部性 三 寇斯定理 四 商品的分類 五 共同資源與公共財
6.1 市場失靈 何謂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市場經濟未能使經濟狀態滿足經濟效率的現象,稱之為市場失靈。 ex 經濟效率與柏拉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價格,P S=MSC E D=MSB Q 數量 , Q Q Q 2 1 0
邊際社會利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s,MSB)與邊際社會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s, MSC) 資源配置效率係指: 將資源投入生產某商品或服務時,其產量恰使其邊際社會利益等於邊際社會成本。 從上圖中可發現: 當產量是Q1時,MSB大於MSC。 當產量是Q2時, MSB小於MSC。 當產量是Q0時, MSB等於MSC,總剩餘達到最大。
市場失靈的來源有三: 1.非完全競爭市場(自然獨占、寡占) 2.外部性(externalities) 3.公共財(public goods)
6.2 外部性 外部性:生產或消費行為對第三者造成利得或損失的現象。 外部性分為正的外部性與負的外部性二種,前者也稱為外部利益,後者稱為外部成本。
負的外部性 定義:當行為人增加1單位商品的生產或消費時,引起外部成本的增加量。 ex 工廠排放汙染源、室友在寢室吸菸 思考 如果同學都不用功唸書,將來在社會各行各業表現平平,會不會對學弟妹未來的畢業求職產生負的外部性?
負的外部性與經濟效率 當存在負的外部性時,經濟效率是在需求等於邊際社會成本之處達到最大,此時QS<QP。 MSC=S 價格,P S c MPC=S P 無謂損失Δabc b a D=MB 數量,Q , QP QS
正的外部性 定義:當行為人增加1單位商品的生產或消費時,引起他人利益增加的數量。 ex 施打疫苗、在自家庭院種植夜來香
正的外部性與經濟效率 當存在正外部性時,社會成本低於私人成本,最適產量QS大於私人產量QP。 MPC 價格,P MSC 社會利益Δabc a P P b P S c D=MB 數量,Q Q Q p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