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科学备考 严谨笃学 高考化学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

科学备考 严谨笃学 高考化学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 制定高考化学阅卷评分细则 的指导思想和执行办法. 1. 依据 国家命题中心下达的评分标准(简称 “ 国标 ” ) 2. 制定评分细则 在不改动评分标准的原则指导下,根据考生答题的多样性和阅卷教师的可操作性,作适当调整。 3. 统一公平原则 全体阅卷教师统一在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的规定下,不得自作主张。.

ma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学备考 严谨笃学 高考化学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学备考 严谨笃学高考化学典型错误分析及对策

  2. 制定高考化学阅卷评分细则的指导思想和执行办法制定高考化学阅卷评分细则的指导思想和执行办法 • 1.依据 国家命题中心下达的评分标准(简称“国标”) • 2.制定评分细则 在不改动评分标准的原则指导下,根据考生答题的多样性和阅卷教师的可操作性,作适当调整。 • 3.统一公平原则 全体阅卷教师统一在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的规定下,不得自作主张。

  3. 1.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28题(1)标准答案是:除去水蒸汽;除去CO2。评分细则规定:除去、吸收、去掉水蒸汽或H2O、CO2给满分,或除去CO2及酸性气体给满分,仅答酸性气体不给分。2. 2007年26题(4)标答:CO2 + CaO == CaCO3评分细则为:化学方程式不规范如:“==”写成“→” “ ”,或增加反应条件,或增加“↑”、“↓”等,扣1分3. 2007年29题(1)乙醇。细则为:乙醇写成酒精、无水乙醇、CH3CH2OH都不给分。

  4. 1. 2008年27题(2)小题评分细则国家标准答案: Ca(OH)2 + 2CO2 ==== Ca(HCO3)2评分要点:严格执行标准答案,化学式要书写正确,方程式必须配平。0分:化学式错误或方程式未配平。1分:(1)化学式正确且方程式配平,但等号写成了箭头(→)或可逆号;(2)方程式中计量关系以分数或倍数表示,但正确的;以上两种情况扣一分,得一分。2分:(1)化学式正确且方程式配平。(2)方程式分步书写且正确的。得分点:(0,1,2)

  5. 一. 评分时坚持的原则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 如:催化剂——摧化剂、崔化剂;加成反应——加层反应;苯——笨;玻璃棒——玻利棒;电解质——电解子;金刚石——金钢石等等。

  6. 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有倍数(非最小公倍数),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有倍数(非最小公倍数),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 • 3.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这一说明指出,在制定执行细则时,必须坚持参照“国标”,在充分分析我省考生答题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又易于操作的评分细则。

  7. 4.一个答案,经常有考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把握,写出一对一错,或二对一错,或一对多错的答案,这种情况多少反映考生抱有某种程度的投机心理,把多个可能的答案全部写出,让评卷教师作出选择。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凡是出现多个答案情况时,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则毫不留情,给于0分处理,4.一个答案,经常有考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把握,写出一对一错,或二对一错,或一对多错的答案,这种情况多少反映考生抱有某种程度的投机心理,把多个可能的答案全部写出,让评卷教师作出选择。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凡是出现多个答案情况时,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则毫不留情,给于0分处理,

  8. 5.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认。5.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认。 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 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而用铅笔答题,没有用签字笔,最后又没有用0.5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出现此类情况。而现在每年考生人数激增,在用电脑阅卷时,速度快,不可能一一去翻阅原始试卷的。

  9. 6.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限时,有些可能找出分数,但风险太大,所以甚至每个大题的小题之间都要严格遵守各自的界线,以防止因试题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而造成答题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试卷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10. 7. “白纸黑字”原则。即凡是试卷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有认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8. “见空给分”原则。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某些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11. 二.评卷中的有关规范的问题 • 1.有关有机化学的试题 (1)结构式:苯环、双键、羧基、醛基等均应按教材的规范要求规范写出,若不规范,则一律扣分,有时甚至定为“0”分。 (2)H(氢)O(氧)或其它元素的原子与C(含其它元素成键时)连接位置不准确。 (3)聚合物:其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规范书写。

  12. (4)反应条件,连同等号、箭头、可逆号、向上箭头、向下箭头等错一处或多处扣一半分数。(4)反应条件,连同等号、箭头、可逆号、向上箭头、向下箭头等错一处或多处扣一半分数。 (5)有些答案要求书写中文名称,请一定用中文表示出,但有的要求写化学式,则一定要用化学式写出,两者不可混淆,否则会作“0”分处理。 (6)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定要规范,经常出现“H”与“N”写快了不分(“N”“И”)。 (7)有机化学式中含有C、H、O、N等多种元素时,要求C和H连写,其它元素可不按顺序。 如C2H4ClBr、C2H4BrCl

  13. 2.有关无机化学方面的试题 • (1)填空按要求给分 如2003年31题要求填写碳酸盐的名称,但有部分考生却没有写出中文名称,而写成化学式,此情况按0分处理。 2008年高考理综28题(1)要求答出V、W、X、Y、Z化合物是____(填化学式)29题(2)则要求填D的分子式。 如果(1)填成中文名称或(2)填成结构简式、结构式均视为不合题意,按0分处理。

  14. (2)元素符号的书写 一定要规范,该大写的要大写;该小写的一定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规范书写,Na就不能写成na。 2008年高考理综26题,书写制备高锰酸钾时,有很多学生Mn写成麦当劳的Mn。 • (3)化学方程式方面的问题 • 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的符号等完全正确,缺一不可,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完全正确。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26题(4)答案为: • 2KMnO4 + 5Na2C2O4 + 8H2SO4=K2SO4 • +2MnSO4 + 5Na2SO4 + 10CO2↑+ 8H2O • 此反应方程式较长,转行时漏写“+”号失分。 ~

  15. 3.计算题 • 近年来,计算题难度有所下降,据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2003年10月)把计算能力的考核放到物理学科上,因此,常把计算题以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核,由于没有计算过程,只看结果,故不能在填写时有任何过失。 (1)有时以数值表示的,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即千万不可四舍五入。 (2)如果用集合表示,也请注意正确地表达,该包含的则包含,不该包含的则不要包含。

  16. (4)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 + b)/ c,则“a + b”一定要加括号写成(a + b),否则会引起歧义。 (5)单位。有些考生在最后结果中没有单位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的也会扣分。

  17. (6)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6)计算式。现在考试已较少有复杂的计算,近几年来基本没有。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则在答题时,则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 如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标答有关评分说明中所指出的那样:“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这是计算题(非计算结果填空题)评分的最高准则。

  18. (8)以数字表示的计算结果 按正常的步骤计算,所得结果应四舍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则给满分,但不合理的,则为0分。如2003年高考理综31题(4),国标答案是1.05,而我们定的执行细则是1.04~1.05给满分。

  19. 4.实验题 • 实验题语言表达较多,需要规范的地方难以用简单的语言一一说清,总的原则是要求使用教材规范的专业用语表达。 • (1)专业术语 • 如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加热、煮沸等常用仪器及操作,有不少学生胡乱编写,还出现专业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的现象。如2004年高考理综28题:利用焰色反应鉴别Na+、K+的操作,应该是用铂金丝蘸取少量试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但有不少考生用“烧烤”来描述。还有的将钥匙答成“汤匙”等。

  20. (2)准确性 • 2003年制备Fe(OH)2的考题的答案中,为了防止Fe(OH)2被溶于溶液中的O2氧化,须事先加热煮沸,以除去溶解在其中的O2,但有些学生写出“蒸馏”、“蒸发”、“加压”、“高温”、“高压”、“高压锅加热”等不规范、甚至是胡编的语言,按高考评分执行细则,凡写出这些不规范的词语,均为0分。有的考生用“稍微加热”、“微微加热”、“超声波震荡”、“减压”等描述都是不规范,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21. (3)关键词 • 2002年( 29 )高考理综是一有关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其中装有氨气的圆底烧瓶与水之间通过一个装有止水夹的乳胶管连接,如果其中的止水夹不打开,则气路不通畅,实验无法执行,而恰恰不少考生却忽略了这一点,未打开止水夹,就做实验,尽管后面的叙述头头是道,结果仍定为0分,因为实验无法进行,无法实现后面的试验。

  22. (4)检验装置气密性 一般认为有加热法和加水法 ,但有考生简单、笼统的说“加热法”或“注水法”,这是得不到分数的,一定要叙述到位。如:先把装置按要求密封并组装好,用手捂热或施以微热,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更为严密的是,应有手放开后或停止加热后导管内应有稳定的一段水柱(而后者有些考生容易忽略!)。

  23. (5)检验气体的纯度 • 关于检验气体的纯度,尤其是像H2这种可燃性气体,有不少考生不是采用“先用一个干燥的试管收集气体后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的爆鸣声”来作出判断,而是直接在气体出口处点燃,多么危险啊!像这种情况肯定按“0”分处理。

  24. 三. 四月调考后的复习策略 1. 去年高考化学较难,但选择题部分还是很基本的,复习时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做难题上而对基础知识部分不屑一顾。其实我们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接触新知识,认识新问题,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这一点对新课程的高考尤为重要。

  25. 2. 指导学生优化答题技能 • (1)2009年武汉市四月调考28题(5) 标答是:加入烧瓶中的稀硫酸体积无法确定,导致测量的氢气体积不准确。 考生答:加入烧瓶中的稀硫酸体积无法确定,导致氢气体积偏大,使Mg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大。 点评:因为过分强调结果,而实际是使Mg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造成失分。

  26. (2)2009年地方联考卷28题(4)在点燃D气体前的操作是:_________。(2)2009年地方联考卷28题(4)在点燃D气体前的操作是:_________。 标答是:检验H2的纯度。 考生答:用一个干燥的小试管收集H2后点燃,听是否有尖锐的爆鸣声,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 ,若为噗的一声,则为纯净。 点评:这是操作步骤

  27. (3)过于简化 2007年9月调考卷23题 标答: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考生答:NaOH 2009年3月某联考题28题(5) 标答:理由是:E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考生答:上排法 点评:可能是老师在平时上课时的误导

  28. (4) 解题定式 a. A→B→C b.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c. A、B同周期,B的原子序数是A的两倍。 d. 化合物A是黑色晶体,则为Fe3O4; 化合物A是黄色粉末,则为Na2O2。 e. 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法,注水法。 f. 有机题中浓H2SO4加热,若生成2种物质,则一般为酯的水解,若生成一种物质,则一般为消去。 g. 电子式、结构简式、反应式、离子方程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等。

  29. (5)单位表述不准确: 如:武汉市2009年4月调考题29题(2):F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可能为________。 答案为“72或162”,但部分同学答成了“72g或者72g/mol”。而有些需要填单位的地方却忽略了。

  30. 还有诸如: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 条件写掉或写错、不打沉淀或气体符号、 化学式的大小写或角标不分(如将H2O写 成H20)、有机物的官能团(如—CHO、 —COOH、=C=C=、—C≡C—)书写不 规范等等,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纠正。

  31. 3. 在有效和高效上下功夫 • 如何进行专题复习 • (1) 深入到知识点 Ex.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正确的是 A.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含阳离子数为0.1 NA 盐类的水解 B.标准状况下,0.5NA个CCl4所占的体积约为11.2 L 物质的状态 C.78g Na2O2固体含有的阴离子数为NA 离子化合物

  32. D.1mol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 化学键 • E.用惰性电极电解1L浓度均为2mol/L的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当有0.2NA个电子转移时,阴极析出6.4g金属 • 电解池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 • F.1摩尔D2O所含质子数为12 NA • 同位素 • G.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A •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3. (2)专题要有针对性 • a.针对学生的短处、弱项。 • 知识点、答题方式、技能技巧等等。 • b.针对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 充分利用12题(8 + 4) • 选择题共14个考点 • 主观题共4个题

  34. 基本概念和原理 • 1.阿佛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 •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应用) •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 4.溶液、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应用) • 5.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 6.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 电子式(主要是10电子以内或18个电子)、结构式 • 化学键、晶体类型、性质、特点 • 7.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要求巧解 • 8.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及酸碱性) • 9.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

  35. 元素化合物 • 10.代表物的重要性质 • 11.有机化学思想 官能团化学(性质与转化)官能团的确定 • 同分异构、同系物 • 12.有机物燃烧规律 • 13.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合成 • 14.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关系既简单计算 • 15.化学史、环境保护、煤、石油、化工 • 16.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化学实验 • 17.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洗涤等) • 18.实验装置(仪器组装、改进、评价) • 19.药品的存放 • 20.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包括干燥与净化) • 21.常见物质和阴、阳离子的鉴定——涉及试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 • 22.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36. 化学计算 • 2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 24.有关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 • 25.混合物的计算 • 26.溶液的pH及其计算 • 27.化学计算与其它知识块的综合

  37. 过程是快乐的! • 成功是喜悦的! • 让我们都以胜利者的姿态再相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