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55 Views
人口、城市与环境. 主讲教师:安迎. 一、人口数量变化及主要影响原因. 一、人口数量变化及主要影响原因. 经济因素: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农牧业生产期、产业革命后、新技术革命开始以后。 政治状况:战争使死亡率上升(一次大战: 970 万人、二次大战: 5480 万人)、战争结束之后的高出生率时期、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抑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 医疗卫生状况:人口寿命、婴儿死亡率、恶性传染病(如天花) 文化教育:受教育时间、文化程度 婚姻、宗教、风俗等因素:结婚、离婚、丧偶、分居、未婚;宗教。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地方病、水旱灾害. 二、人口迁移及主要影响因素.
E N D
人口、城市与环境 主讲教师:安迎
一、人口数量变化及主要影响原因 • 经济因素: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农牧业生产期、产业革命后、新技术革命开始以后。 • 政治状况:战争使死亡率上升(一次大战:970万人、二次大战:5480万人)、战争结束之后的高出生率时期、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抑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 • 医疗卫生状况:人口寿命、婴儿死亡率、恶性传染病(如天花) • 文化教育:受教育时间、文化程度 • 婚姻、宗教、风俗等因素:结婚、离婚、丧偶、分居、未婚;宗教。 •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地方病、水旱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在1815~1914年间约有 1,200 万华人迁移至东南亚或美国。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二、人口迁移及主要影响因素 • 1、经济因素:新大陆、新矿产地、城市 • 2、政治因素:驱逐出境、流亡、战争、宗教 • 3、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变迁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答案:D
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1、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点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1、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点 • 商业区 • 工业区 • 住宅区 • 政府机关区 • 绿化区 • 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绿化区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1、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点 •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自然因素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1、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点 •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自然因素 •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经济因素
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1、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点 • 2、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自然因素 •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经济因素 • 4、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其它因素 • 历史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等
环境问题的分类: •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 农村与城市 • 区域性与全球性
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 印度博帕尔的农药泄漏 • 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 非洲由于水资源短缺连年的饥荒 • 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 • 日本的水俣镇的有机汞污染 • 世界每年土地荒漠化新增5—7万平方千米 • 现在地球上每年有1——2万个物种灭绝 • 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海平面升高 • 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的盐碱化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一环境问题的成因。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一环境问题的成因。 • 人口压力 • 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清 洁 生 产 资源开发和生产加工前 做好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工作布局等工作 清洁配置 清洁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气物排放 清洁工艺 加工过程 考虑污染物再资源化工艺和污染治理措施 排放阶段 清洁产品
CHINA ENVIRONMENTAL LABELLING 境 环 标 国 中 志 深圳市环保标志 •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 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 • 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 • 珍爱生灵,万物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