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55 Views
投資與融資專題報告. 如何避免成為窮爸爸 任課教授 : 楊雪蘭 教授 報告人:蔡倉豪 (NA170012). 綱目 ●前言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 ●總體經濟分析 ●產業分析 ●公司分析 ●結論. ● 前言.
E N D
投資與融資專題報告 如何避免成為窮爸爸 任課教授: 楊雪蘭 教授 報告人:蔡倉豪(NA170012)
綱目●前言●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總體經濟分析●產業分析●公司分析●結論綱目●前言●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總體經濟分析●產業分析●公司分析●結論
●前言 台股本周疑似再度遭到外資以「養、套、殺」手法,透過借券、期指放空以及現貨市場賣超摜壓,急挫253點,以7437.04點作收,勉強守住年線,但周K線量縮連4黑。台股在成交量縮的背景下,外資較容易「上下其手」,本周跌勢略超出預期,但長期觀察的台股「多空密碼」為200周周線,目前位置在7417點,如能守住,今年仍在「7上8下」的千點震盪行情中。而第4季的「年終獎金」行情,最重要的還是得拚「選股」。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 • 歐債危機已經導致歐元區全部國家的經濟趨緩,且正邁向衰退,歐元區之所以爆發銀行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除了外在影響外,最主要原因為自作自受。外在影響是指美國次貸危機與全球金融海嘯所影響,自作自受包括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為歐元區各國的總體經濟表現與競爭力表現彼此差異很大,第二個因素為制度設計的缺陷,例如缺乏財政中央機構。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 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再度下修今、明兩年,全球與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GDP)。經建會擔憂,一旦歐債危機未能獲得控制,或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困境發生,我國出口將再遭重擊。 • IMF在10月9日發布最新預測時,美國已推出第三波量化寬鬆政策(QE3),歐盟也已讓歐洲穩定機制(ESM)上路,但預測結果卻仍是大砍全球與歐元區經濟展望,顯然IMF未看好兩項最新挽救歐美經濟舉措。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 IMF最新預測發布時,QE3與ESM已上路,兩大措施看似讓解決歐債問題重見曙光,不過,市場信心依舊脆弱下,歐債危機若未能獲得有效控制,全球復甦前景將更為悲觀。 •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一旦歐債問題再有風波,或是明年初美國發生財政懸崖,都會再度重創我國出口與全年經濟表現。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歐債危機後續發展仍需審慎觀察 • 目前德法兩國對歐洲銀行監督聯盟具體內容仍意見分歧,希臘紓困談判又暫停、違約風險上升。IMF總裁拉加德(9月24日)表示:「歐洲顯然仍處於危機中,需緊迫地採取行動」。呼籲歐洲政策制定者落實承諾,包括建立銀行業監督機制、對銀行直接注資、落實財政聯盟計畫;以及各國政府對改善就業和競爭力採取行動。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先進經濟體存在隱憂 • 美國2012年底大規模減稅措施到期,以及2013年1月啟動自動削減赤字機制,將使財政赤字如懸崖般陡降,緊縮效果過度,不利經濟成長。IMF總裁拉加德呼籲美國採取行動避開財政懸崖,並切實在中期內逐步降低債務水準。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新興經濟體成長減速之風險升高 • 居近年世界經濟成長主要動能的中國大陸、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面臨成長放緩,將是威脅未來全球經濟成長的重大因素之一。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新興經濟體成長減速之風險升高 • 中國大陸出口、製造業活動及固定資產投資成長持續疲軟,大陸政府已警覺經 濟快速下滑的風險,穩增長與促就業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議題。除了調降利率等 寬鬆貨幣的政策外,大陸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已經開始一連串的刺激經濟措施, 例如:推動各項基礎建設投資,營業稅改徵增值稅避免重複課稅等稅制改革。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能源價格走勢存在不確定性 • 近期國際能源於高價位波動,主因為中東地緣政治動亂,包括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受害、敘利亞內戰、伊朗軍事演習等,以及北海油田短缺等,未來國際油價 走勢仍存不確定性。
●影響股價變動因素(續) 能源價格走勢存在不確定性 • 長期而言,因全球經濟展望趨保守影響國際原油需求,可能抑制油價上漲,未 來國際油價大幅飆升的機率應不大,惟仍應留意油價波動對經濟之衝擊。
●總體經濟分析 主要國際經濟指標動向簡述如下: • 全球經濟成長戰兢中前進由於歐債危機陰霾籠罩,歐元區陷入衰退、美國、中國大陸成長降溫,各國際預測機構經濟展望仍呈保守。 • 全球物價潛存上漲壓力近期國際原油及糧食價格上漲,帶動全球物價上升。
●總體經濟分析(續) • 歐元區失業率續處歷史高點 • 全球貿易成長大幅走緩 • 國際原油、商品價格上升
●總體經濟分析(續) • 隨大陸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保8」幾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 中國領導人迄今仍能按捺得住,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一波經濟增速下滑並未如2008年一樣帶來急遽升高的失業率;第二,北京方面正在把握此機會調結構,減輕中國經濟對房地產與基建投資的依賴,同時推動消費和服務業發展作為替代。
●總體經濟分析(續) • 隨大陸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保8」幾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 中國領導人迄今仍能按捺得住,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一波經濟增速下滑並未如2008年一樣帶來急遽升高的失業率;第二,北京方面正在把握此機會調結構,減輕中國經濟對房地產與基建投資的依賴,同時推動消費和服務業發展作為替代。
●總體經濟分析(續) • 歐盟近來雖部分主要國家經濟成長動能稍有提升,惟歐債疑慮猶存,失業率續居高檔,衰退局勢恐難改變,預測今年負成長0.3%(與8月預測持平),其中前5大經濟體(占歐盟27國GDP逾7成)之德國成長0.9%、法國零成長,英國、義大利及西班牙則分別負成長0.2%、2.3%及1.5%。預測明年歐盟經濟零成長,較8月預測下修0.1個百分點。
●總體經濟分析(續) • 美國隨就業情勢改善及房市回溫,帶動民間消費與住宅投資,加以政府支出擴增,第3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另聯準會9月宣布啟動新一輪無上限購買證券的量化寬鬆行動(QE3),亦將有利維繫成長動能,惟財政問題仍將削減部分復甦力道,預測今、明年分別成長2.1%及1.8%(均與8月預測持平)。
●總體經濟分析(續) • 美國:由於失業率仍高、房地產市場復甦緩慢與全球金融市場風險猶存等因素影響,經濟擴張步調溫和,環球透視機構(GI) 預估2012年經濟成長2.2%。 • 歐元區:由於歐債危機未平息、財政整頓衝擊實體經濟、金融部門去槓桿化過程尚需時日,GI預測2012年衰退0.5%。
●總體經濟分析(續) • 日本:由於外在需求疲軟與日圓升值影響致出口減緩,且企業縮減資本支出、國內需求低迷,GI預測2012年經濟成長2.4%。 • 中國大陸:2012年第2季經濟成長為7.6%,創3年來新低,係因內需及外需皆表現欠佳。GI預測2012年經濟成長率為7.4%。
●總體經濟分析(續) • 國際油價受油源供應地區局勢不安及全球需求減弱綜合影響,續居高檔波動,設定今年OPEC油價為每桶109.3美元(較8月預測設定106.8美元提高2.5美元),明年為每桶102.4美元(提高1.9美元),雖對國內部分產品價格有促漲壓力,惟近來天候平和,蔬菜價格大幅回跌,加以國內消費氣氛低迷,將限縮價格調漲空間,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1.93%,與8月預測相當,明年上漲1.25%,較8月預測提高0.17個百分點。
●總體經濟分析(續) 國內各項經濟指標表現簡述如下: • 工業生產連續兩個月正成長 • 外貿負成長 • 外銷訂單負成長 • 失業率上升,經常性薪資成長 • 物價持續上漲 • 稅課收入成長
●總體經濟分析(續) • 預測今年第4季經濟成長2.83%,全年成長1.05%,較8月預測1.66%下修0.61個百分點,全年平均每人GDP與GNP分別達2萬361美元與2萬948美元,CPI上漲1.93%。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3.09%,平均每人GDP與GNP分別達2萬1,006美元與2萬1,601美元,CPI上漲1.25%。
●總體經濟分析(續) 進、出口持續負成長
●總體經濟分析(續) 外銷訂單負成長
●總體經濟分析(續) 商業營業額年增率下降
●產業分析 • 近年來政府雖致力於發展新興產業,惟產業轉型需長時間發展, 非一蹴可幾。尤其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國際經濟情勢丕變,歐 美國家債務問題愈趨明顯,而新興國家的興起,尤其中國大陸的崛起,對我國以外銷為主的經濟及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鑒於國內外經濟情勢前景不明,而我國經濟亦面臨投資不足,就業機會、薪資水準亟待擴增等課題,亟需提振國內外投資,以增強國內成長動能,維持經 濟穩定成長。
●產業分析(續) • 我國歷經二次產業外移,產業結構有待調整,亟需吸引台商回台,以擴增國內投資,並培植關鍵新興產業,提供推升經濟發展之動能。如能藉此時機吸引具競爭力之台商回台投資,可直接促進國內投資,增加就業,並可改善產業結構,強化經濟成長動能,爭取新興產業發展時間,使我國經濟朝向長期穩定成長方向邁進。
●產業分析(續) 美國「委外工作轉回美國」計畫措施
●產業分析(續) 韓國加強支援企業回國投資措施
●產業分析(續) 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核心理念
●產業分析(續) 推動台商回台投資策略
●產業分析(續) • 期促成海外台商回台投資金額達2,000億元,達到促進國內投資、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勞動素質與強化產業發展等目標。
●產業分析(續)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16日預估,明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上看台幣1.64兆元,年成長6%;IC設計、晶圓代工和封測可望同步成長。 • 歐美市場急凍,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在終端應用產品銷售成長趨緩,個人電腦銷售不如預期,預估今年全球市場規模為3,001.2億美元,較去年微幅成長0.2%;台灣半導體業產值則可逼近新台幣1.55兆元,較去年成長7%。
●公司分析(續) • 台積電市值本月初進逼840億美元,已逼近英特爾的75%,卻是德儀的2.6倍、全球PC龍頭惠普的2.8倍,日本東芝的5.8倍,透露個人電腦已成過去,智慧手機才是王道,且晶圓代工取代整合元件大廠(IDM),躍升半導體產業主流。
●公司分析(續) • 記憶體產業低迷,晶圓代工訂單卻一路暢旺,明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當中,晶圓代工產業仍將是主秀,其中更以台積電為領頭羊。台積電已訂10月25日舉行法說會,會中除關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第4季及明年第1季半導體景氣預測,明年資本支出也是重要焦點。
●結論 由於歐債危機後續發展仍存變數、中國大陸等新興經濟體成長動能走緩,以及歐美日央行推出擴張性貨幣政策對物價穩定形成壓力,全球經濟前景仍存風險。
●結論(續) 國際投資氛圍多變,國人定期定額的投資寵兒從股票型基金轉進固定收益型商品。根據統計,長期投資固定收益商品的報酬與正報酬機會均優於全球股票,因而成為投資人在動盪時代中的首選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