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腹部肿瘤外二科 寸英丽

胃癌.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腹部肿瘤外二科 寸英丽. 目的要求. 了解胃癌的流行病学规律。 掌握胃癌的 TNM 分期 掌握胃癌的一些基本概念: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早 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残胃癌、复发癌、肠上皮 化生、微小癌、小胃癌、点状癌和生物学行为。 掌握胃癌的三级预防原则。 了解胃癌的转移规律。 熟悉胃癌的淋巴转移规律。 掌握进展期胃癌各种类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掌握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常用的检查手段。 掌握胃癌的治疗原则。 熟悉胃癌外科治疗的解剖学基础。. 概述. 发病率

mab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腹部肿瘤外二科 寸英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胃癌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腹部肿瘤外二科 寸英丽

  2. 目的要求 • 了解胃癌的流行病学规律。 • 掌握胃癌的TNM分期 • 掌握胃癌的一些基本概念: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早 • 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残胃癌、复发癌、肠上皮 • 化生、微小癌、小胃癌、点状癌和生物学行为。 • 掌握胃癌的三级预防原则。 • 了解胃癌的转移规律。 • 熟悉胃癌的淋巴转移规律。 • 掌握进展期胃癌各种类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 掌握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常用的检查手段。 • 掌握胃癌的治疗原则。 • 熟悉胃癌外科治疗的解剖学基础。

  3. 概述 • 发病率 • 首位 10.5% 男性 第2位 女性 第4位 • 日本、智利为高发区, 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低发区 • 近年来发达国家下降趋势 • 我国西北地区东南沿海为高发区, 山东临朐县最高, 42% • 广东 广西 贵州为低发区 • 1980年 20.16万 1985年 26.11万 • 发病年龄 • 35岁以下较低, 35岁以后逐年上升,55-70达高峰, • 平均死亡年龄62岁 • 死亡率 • 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 近年城市退居第二位, 农村居首位 • 男性 20.93/10万女性 10.16/10万

  4. 病因学 • 饮食因素 • 化学致癌物质: • 亚硝胺类化合物 •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 石棉纤维 • 环境因素 •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 • 遗传因素

  5. 癌前疾病 • 定义:指某些引起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的 • 临床情况或疾病。是一个临床概念。主要 • 的癌前期疾病有: • 胃多发息肉 14.0% • 腺样息肉 40.0—50.0% • 胃溃疡 1.0—5.0% • 萎缩性胃炎 8.6—13.8% • 1.2—7.1 % • 残胃 1.0—5.0% • 胃巨皱襞症 10% • 恶性贫血 4倍于正常人群

  6. 癌前期病变 • 定义: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是一个病理概念。包括以下连续过程: • 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浸润癌

  7. 胃癌的预防 • 一级预防(病因学) • 避免进粗糙食物 • 少吃盐腌食物 • 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牛奶 • 少吃烟熏油炸食物 •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 二级预防(三早) •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 三级预防 • 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8. 大体分型 • Borrmann 分型 我国胃癌协作组的大体类型 • 0型(浅表扩散型) 结节覃伞型 • Ⅰ型(结节覃伞型) 盘状覃伞型 • Ⅱ型(局部溃疡型) 局部溃疡型 • Ⅲ型(浸润溃疡型) 浸润溃疡型 • Ⅳ型(弥漫浸润型) 局部浸润型 • 弥漫浸润型----革袋胃 • 表面扩散型 • 混合型 》=2型 • 多发癌 :多灶性 互不相连 • (图片见日本胃癌指南P3-5)

  9. 组织学分型 • 乳头状腺癌 未分化癌 • 管状腺癌 腺鳞癌 • 粘液腺癌 鳞形细胞癌 • 粘液(印戒)细胞癌 类癌 • 低分化腺癌 • (图片见日本胃癌指南P11-13)

  10. 特殊胃癌病理概念 • 早期胃癌: • 微小胃癌(MGC) • 小胃癌(SGC) • 一点癌 • 残胃早期癌 • 多发性早期胃癌 • 进展期胃癌 • 晚期胃癌

  11. 生长方式 • 膨胀型----膨胀性生长,界限清,多为分 • 化高 • 浸润型----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多为 • 分化差 • 中间型----难以区分或混合

  12. 转移途径 • 淋巴转移 : 由近及远 由浅及深 • 胃小弯→胃左动脉→肝总、脾、腹腔动脉→腹主动脉 • 旁 • 胃大弯→幽门下→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旁 →胰 • 表 面→肝总、脾、腹腔动脉→腹主动脉旁 • 胃上部1/3 →腹腔动脉及脾门→腹主动脉旁 • 贲门旁→左上膈血管→腹主动脉旁 • 血性转移: 肝(40%) 肺(30%) 胰腺 肾上腺 骨 • 直接侵犯: 肝、胆、胰、脾、横结肠、肠系膜、腹膜 • 种植转移: 腹腔 盆腔 卵巢(Krukenberg‘s 瘤)

  13. 临床病理分期(UICC) • T----原发肿瘤 •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 Tis 局限于粘膜层而未累及粘膜肌层 • T1 浸润至固有膜或粘膜下层 • T2 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层 • T2a 浸润至肌层 • T2b 浸润至浆膜下层 • T3 穿透浆膜层(脏层腹膜),未浸及邻近结构 • T4 浸及邻近组织或器官

  14. 临床病理分期(UICC) • N----淋巴结转移 • N1 区域淋巴结有1 -- 6枚淋巴结转移。 • N2 区域淋巴结有7 --- 15枚淋巴结移。 • N3 区域淋巴结有超过15枚淋巴结移。

  15. 临床病理分期(UICC) • M----远处转移 • M0 无远处转移 • M1 有远处转移

  16. 临床分期 • 0期 Tis N0M0 • Ⅰa期T1N0M0 • Ⅰb期T1N1M0 T2a/bN0M0 • Ⅱ 期T1N2M0 T2a/bN1M0 T3N0M0 • Ⅲa期T2a/bN2M0 T3N1M0 T4N0M0 • Ⅲb期T3N2M0 • Ⅳ 期T4N1-3M0 T1-3N3M0 T0-4N0-2M1

  17. 临床表现 • 症状: • 腹部胀痛 • 食欲减退和消瘦 • 进食梗阻和呕吐 • 呕血、黑便、贫血 • 体征: • 上腹部压痛 • 淋巴结肿大 • 腹水、盆底种植结节 • 梗阻、黄疸 • 贫血貌、消瘦、恶病质 • 胃癌的肿瘤伴发性综合征

  18. 不同部位临床临床表现 • 贲门癌 胃体大弯癌 胃窦小弯癌 • 剑下不适 多无症状 溃疡型多见 • 胸骨后疼痛 消化道出血 幽门梗阻 • 进食梗阻 腹部包块 • 吞咽困难 黑便

  19. 诊 断 • 大便潜血检查----初筛 • 上消化道造影----病变范围 • 超声 、CT ----病变范围 • 胃镜----确诊依据 • 腹水病理----腹膜转移 • 淋巴结活检----左锁骨上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 • CA125、 MG7、 ER 、 PG Ⅰ、 Ⅱ 、ALP等

  20. X线钡餐检查 • X线检查是胃癌主要的检查方法,X线钡剂检查在胃癌的定性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 • 气钡双重对比 • 压迫法 • 低张造影术

  21. 早期胃癌的X线分型 Ⅰ型 息肉样型 隆起表浅型 平坦表浅型 表浅凹陷型 Ⅱa Ⅱb Ⅱc Ⅱ型 表浅型 Ⅲ型 溃 疡 型

  22. 胃癌与胃良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 • 项 目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 龛影大小 多较小 多较大(>2.5 cm) • 龛影形态 圆或椭圆 多不规则 • 龛影位置 胃轮廓外 胃轮廓内 • 溃疡边缘 整齐 不整齐 • 溃疡底部 多光滑 多凹凸不平 • 溃疡周围黏膜 粗细一致、柔软, 结节增厚不规则 • 中断, • 溃疡周围胃壁蠕动 正常 减弱或消失

  23. 胃体小弯溃疡:钡餐造影切面观示胃体小弯龛影,口部光整,并出现项圈征。胃体小弯溃疡:钡餐造影切面观示胃体小弯龛影,口部光整,并出现项圈征。 胃体后壁溃疡。钡餐造影正面观示龛影周围粘膜纹呈广泛均匀地纠集,且愈近龛影粘膜纹愈细。 胃溃疡X线钡餐检查

  24. 胃体蕈伞型腺癌。钡餐造影示胃大弯局限性充盈缺损,并见腔内龛影(黑箭头)。胃体蕈伞型腺癌。钡餐造影示胃大弯局限性充盈缺损,并见腔内龛影(黑箭头)。 胃窦溃疡型癌。钡餐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龛影,周围有息肉样增生,形成指压迹(黑箭头)和裂隙。 胃癌X线钡餐检查

  25. 浸润型胃癌(皮革胃):钡餐造影示胃腔显著缩小,正常粘膜纹消失,呈颗粒样阴影浸润型胃癌(皮革胃):钡餐造影示胃腔显著缩小,正常粘膜纹消失,呈颗粒样阴影 浸润型胃癌(皮革胃):胃不能充盈,易排空,轮廓尚光滑。 胃癌X线钡餐检查

  26. CT检查 • 胃癌的定位、范围的确定、浸润深度、周围器官的侵犯、淋巴结的转移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在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亦有一定意义。特别在术前帮助判断肿瘤能否切除有肯定价值。 • 平扫 • 增强

  27. 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诊断特点比较 • 胃 癌 胃淋巴瘤 • 全胃癌 弥漫性胃淋巴瘤 • 胃壁增厚程度不及淋巴瘤 胃壁明显增厚 • 胃壁僵硬,形态固定 胃壁有一定的柔软度 • 肿块型溃疡型胃癌 结节型胃淋巴瘤 • 溃疡较深 范围较大而浅 • 局部黏膜中断破坏 黏膜粗大、扭曲 • 局限性僵硬 有一定柔软度 • 肿瘤外侵观象 外侵不明显 • 淋巴结转移有规律 弥漫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28. 胃癌CT表现 • 图1  胃低张服水1200ml后扫描示胃底部正常胃壁厚度。图2  胃窦部胃癌Ⅰ期,胃窦部腔内局灶性结节,胃壁无明显增厚。

  29. 胃癌CT表现 • 图3  胃窦部胃癌Ⅱ期,胃窦部胃壁增厚>1.0cm,胃壁线僵硬,并腔内结节。图4  胃窦部胃癌Ⅲ期,胃窦部肿块与胰腺粘连,胰胃脂肪间隙消失。

  30. 胃癌CT表现 • 图5  与图4同一患者侧位像示胃窦部肿块仍与胰腺粘连,手术证实肿瘤广泛外侵,未能切除。图6  胃底部胃癌Ⅳ期,胃底部肿块突破浆膜,胃壁外缘毛糙,肝内出现小结节状转移灶。

  31. 胃体下部、窦部胃壁异常不规则增厚(*),最厚达3cm。胃体下部、窦部胃壁异常不规则增厚(*),最厚达3cm。 胃窦部粘膜异常增粗,胃窦增厚(白箭头)。 胃淋巴瘤

  32. 胃镜检查 ★胃镜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最好方法。 ★ 避免漏诊,活检标本必须达7块以上。 ★ 小胃癌:<1cm。 ★ 微小胃癌:<0.5cm。

  33.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分型: ★Ⅰ型(息肉样型)★ Ⅱ型(浅表型): ★Ⅲ型(溃疡型) Ⅱa型(隆起浅表型) Ⅱb型(平坦浅表型) Ⅱc型(浅表凹陷型)

  34. 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

  35. 胃镜下见一浅表凹陷性早期胃癌(活检证实为高分化腺癌) 高频超声小探头(20MHs)显示肿瘤局限在黏膜层,第三层高回声完整(黏膜下层) 早期胃癌胃镜表现

  36. 胃体部可见约3.0cm×5.0cm范围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隆起,伴有糜烂,病理粘液附着,基底坚硬如石。胃体部可见约3.0cm×5.0cm范围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隆起,伴有糜烂,病理粘液附着,基底坚硬如石。 胃体中上部大弯靠后壁侧可见一大小约5.0cm×6.0cm巨大不规则深溃疡,溃疡基底僵硬,蠕动缺失,脆易出血,覆污苔,周边结节隆起。 进展期进展期胃癌胃镜表现胃癌胃镜表现

  37. 贲门口后壁处可见一1.2cm×1.8cm的菜花样隆起,表面不平,充血水肿,伴有糜烂,脆易出血。贲门口后壁处可见一1.2cm×1.8cm的菜花样隆起,表面不平,充血水肿,伴有糜烂,脆易出血。 晚期胃癌胃镜表现

  38. 治疗原则 • 根据胃癌的不同期别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早期胃癌 • ★外科根治性切除术: 目前唯一治愈手段。 • ★姑息切除术:减少负荷,缓解症状 • ★术前、术中、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以及生物免 • 疫治疗 • 晚期胃癌化疗 • ★姑息切除术:减少负荷,缓解症状 • ★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中药 • 治疗

  39. 外科治疗

  40. 胃的解剖

  41. 胃的毗邻

  42. 胃的淋巴 • 胃的淋巴引流与胃的动脉分布一致,分为4个区域: • (1)胃左动脉供应区域淋巴结:贲门左、右淋巴结和小弯淋巴结→胃左动脉干淋巴结→胃左动脉根部淋巴结。 • (2)胃右动脉供应区域淋巴结:由幽门上淋巴结→肝总动脉干淋巴结→肝总动脉根部淋巴结。 • (3)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区域淋巴结:包括胃大弯左上部淋巴结和脾门淋巴结→脾动脉干淋巴结→脾动脉根部淋巴结。 • (4)胃网膜右动脉区域淋巴结:包括胃大弯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肝总动脉干淋巴结→肝总动脉根部淋巴结。一部分幽门下淋巴结汇入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43. ①贲门右淋巴结 ②贲门左淋巴结 ③小弯淋巴结 ④大弯淋巴结 ⑤幽门上淋巴结 ⑥幽门下淋巴结 ⑦胃左动脉干淋巴结 ⑧肝总动脉干淋巴结 ⑨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 ⑩脾门淋巴结 11脾动脉干淋巴结 12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 结 13胰后淋巴结 14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15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 16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17胰前淋巴结 18胰下淋巴结 19膈肌下淋巴结 20食管裂孔淋巴结。 胃淋巴结的分组

  44. (其它图片见日本胃癌指南P7-8)

  45. 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 • 站别 胃窦部 胃体部 贲门部 全胃 • 第1站 3.4.5.6 1.3.4.5.6 1.2.3.4 1.2.3.4.5.6 • 第2站 1.7.8.9 2.7.8.9.10.11 5.6.7.8.9.10.11 7.8.9.10.11 • 第3站 2.10.11.12.13 12.13 12.13 12.13 • 第4站 14.15.19.20 14. 15.19.20 14.15 15.16.19

  46. 术式分类 • 根据治愈性分为: • 根治性切除术 • 姑息性切除术 • 根据胃切除的部位分为: • 全胃切除术 • 近端胃切除术 • 远端胃 切除术

  47. 术式分类 • 根据区域淋巴结清除范围分为: • D0 未能全部清除第1站淋巴结 • D1 全部清除第1站淋巴结 • D2 全部清除第1、2站淋巴结 • D3 全部清除第1、2、3站淋巴结 • D4 全部清除第1、2、3、4站淋巴结

  48. 胃癌根治程度 • A级手术:D>N 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已超过转移淋巴结的站别,同时在胃切缘1cm内无癌灶。 • B级手术: D=N 淋巴结清除的范围仅是限于已有转移淋巴结的站别,或胃切缘1cm内无癌浸润。 • C级手术:姑息性切除术。

  49. 早期胃癌术式选择 • IA期(M、SM癌N0病例)可行EMR,适应证为大体型、分化型、2 0cm以下、无溃疡者。不适应EMR切除者可行缩小A手术。即不论癌灶部位,行D1+No 7或下部胃癌行D1+No 7 8a、9清除术。 • IB期(M、SM癌,N1阳性)肿瘤为T1N1直径在2 0cm以下行缩小B手术,即D1+No 7 8a、9清除术;肿瘤直径在2 0cm以上,则行标准根治术,即切除胃2 3以上、D2清除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