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快乐=物质消费 ÷欲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快乐=物质消费 ÷欲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澄海实验高中语文组 张晓玲. 十九世纪 法国 杰出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 《 羊脂球 》 、 《 菲菲小姐 》 、 《 归来 》《 俊友 》《 我的叔叔于勒 》 等。被誉为 “ 短篇小说之王 ” 。.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 · 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 。 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ly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快乐=物质消费 ÷欲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澄海实验高中语文组 张晓玲

  2.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菲菲小姐》、《归来》《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等。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3.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国 莫泊桑 俄国 契诃夫 美国 欧·亨利

  4. 口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5. 小 说 的 情 节 围绕“项链”,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梗概。 序 幕: 得 请柬 借 开 端: 项 链 失 项 链 发 展 赔 项 链 高 潮结 局 识 项 链

  6. 小 说 的 情 节 请撇开文本,接着往下想象情节的发展。 (60自然段)她在镜子前褪下披在肩上的衣服,想再一次看看载誉归来的自己。忽然,她尖叫了一声。脖子上的那条项链不见了。

  7. 借 真相大白 (假) 曲折的情节 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 舞会(戴) 偿清 请柬 丢

  8. 小 说 的 情 节 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 (126自然段) “哎哟!我的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至多值五百法郎!……”

  9. 精妙的构思 发现项链是假的 巧妙的铺垫(伏笔): 1.借项链时,朋友很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 ——相当随便,毫无顾忌 2.买项链时,老板说“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 ——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3.还项链时,朋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原来项链是假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0. 小 说 的 情 节 当玛蒂尔德知道真相后,她会有什么反应呢? 结果可能:a.得到全部赔款 b.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接受了,皆大欢喜 c.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放弃了 d.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索要赔款 e.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淡然处之……玛蒂尔德情感表现可能: a.伤心难过,感到命运不公。 b.非常生气,抱怨对方未能提醒。 c.感到震惊,但很快调整过来,淡然处之。 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溃、喜怒无常……

  11. 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 。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法国·圣·勃夫 艺术手法:留白

  12. 小 说 的 人 物 依据文本,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玛蒂尔德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13. 序幕——新婚后的玛蒂尔德 阅读1-6自然段,找出玛蒂尔德的“梦想”有哪些? ①幽静的厅堂以及华美的装饰 ②宽敞的客厅及陈设 ③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小客室闲谈 ④精美的筵席、发亮的银餐具、挂在四壁的壁毯 ⑤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⑥边吃舻鱼或松鸡翅膀边带着微笑听客人密谈 梦想 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14. 序幕——新婚后的玛蒂尔德 由于伤心、懊悔、失望、 痛苦,她会连哭好几天。 爱慕虚荣 ①妩媚动人,出身低微,没有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梦想 现实 矛盾 ②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破旧,衣物粗俗。 ③桌布三天没洗

  15. 开端——借项链的玛蒂尔德 她先看了几副手镯,再看一串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制的镶着珠宝的金十字架,做工极其精巧。她戴着这些首饰对着镜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嘴里还老是问: “再没有别的了?” “有啊,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你都喜欢什么!” 忽然她在一个黑缎子的盒里发现一串非常美丽的钻石项链,一种过分强烈的欲望_________________。 她拿起项链,______________。她把它戴在高高的衣领外面,对着镜中的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她______________地问:“你可以把这个借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_____________了朋友的脖子,____________地吻了她一下,带着宝贝很快地_________了。 左试右试 犹豫不定 拿走也不是 放下又舍不得 使她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手也直抖 看得出了神 焦急而迟疑 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 爱慕虚荣 亲亲热热 一把搂住 跑

  16. 发展——失项链、赔项链的玛蒂尔德 齐读文章97-103自然段 • 辞退了女仆,迁移住所,租赁小阁楼 • 亲自做家里的粗活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活 • 讨价还价,一分一厘地保护她那点可怜的钱,难免遭人辱骂 • 头发从不梳光,裙子歪系着,两手通红,高嗓门说话,大盆水洗地板。 诚实守信、辛苦耐劳

  17. 高潮结局——识项链的玛蒂尔德 106罗瓦塞尔太太心情十分激动。去和她说话吗?当然要去,既然债务都还清了,她可以把一切都告诉她。为什么不可以呢? …… 123“是的。你没看出来吧,是不是?简直一模一样!” 124说完她快乐地笑了,显得自豪又天真。 6她有一个有钱的女友,那是学校读书时的同学,现在呢,她再也不愿去看望她了,因为每次看望回来她总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懊悔、失望、痛苦,她会连哭好几天。 直面生活的勇敢、坚强、刚毅

  18. 小 说 的 人 物 归纳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①爱慕虚荣,贪图享乐。 ②诚实守信,辛苦耐劳。 ③直面生活,勇敢坚强。

  19. 小 说 的 环 境 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句子。 (1)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男子来结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只好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员。 (2)因为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等级和门第之分,她们的美丽、娇艳、丰韵就是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敏感、温柔的性情和灵活的脑筋就是她们唯一的等级。 (53)她在早晨四点钟才离开。她的丈夫从半夜起就在一间安静的小客厅睡着了,客厅里还躺着另外三位先生,他们的太太也正在尽情欢乐。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上流社会奢靡的生活

  20. 补充内容:时 代 背 景 介 绍 • 发表于1884年,原题为“首饰”。 •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21. 小 说 的 主 题 莫泊桑创作谈 小说家不应辩解,也不应饶舌和说教。只有情节和人物才是应当着墨之处。另外,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 《小说》,《莫泊桑随笔选》P88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

  22. 小 说 的 主 题 (1)玛蒂尔德用十年的青春换来钻石项链,造成她如此跌宕波折的一生的原因是什么? (2)玛蒂尔德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23. 小 说 的 主 题 (1)玛蒂尔德用十年的青春换来钻石项链,造成她如此跌宕波折的一生的原因是什么? 玛蒂尔德在教育部长举办的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就要时来运转,却乐极生悲,丢失项链,换来十年艰辛,哪知项链是个赝品。恩格斯曾经说过:“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在玛蒂尔德看似偶然的结局背后也有其必然的因素。 • 个人原因:爱慕虚荣 • 社会原因:价值取向(追求享乐) 【主题一】 小说尖锐地批判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24. 小 说 的 主 题 探讨:你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进入上流社会”这一行为?“安贫乐道”才是“不爱慕虚荣”的表现吗?

  25. 小 说 的 主 题 • 人人皆有虚荣心。玛蒂尔德渴望过上一种高雅舒适的生活是一种正常的欲望,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向上的追求。鲁迅曾经说过:“不屈是向上的车轮”。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玛蒂尔德去改善生活。面对恶境无动于衷这种“安贫”行为不一定值得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物便会朝着反方向发展。 • 超越自身条件去追求美和享乐,是不切实际的。 • 片面追求外表美而不注重内在美,此美难以长久。 • 只有合乎自己身份、地位的美,才是协调的美。

  26. 小 说 的 主 题 (2)玛蒂尔德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104)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

  27. 断送:命运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一条假项链,让她失去十年的青春年华。生活遭此不幸,这无疑是一个悲剧。断送:命运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一条假项链,让她失去十年的青春年华。生活遭此不幸,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拯救:10年的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善良、诚实、吃苦耐劳的健全人格。十年艰辛让玛蒂尔德的灵魂得以升华,让玛蒂尔德走出了虚幻的迷雾,学会脚踏实地地生活,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形象美的女性,是一个由于虚荣心导致错位,最终通过诚实劳动找到自我的女性,这无疑是一种拯救,也是一个喜剧。 【主题二】 小说表达对玛蒂尔德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她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赞赏。

  28. 小 说 的 主 题 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 【主题三】 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29. 小结 • 人物形象: • 爱慕虚荣,贪图享乐; • 诚实守信,辛苦耐劳; • 直面生活,勇敢坚强; • 勇于反抗命运。 • 主题: • 小说尖锐地批判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 小说表达对玛蒂尔德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她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赞赏。 • 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30. 以鲜明、震撼心灵的艺术形象以简明、巧妙而优美的情节表达出他要说的一切。以鲜明、震撼心灵的艺术形象以简明、巧妙而优美的情节表达出他要说的一切。 ——托尔斯泰 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 鲁迅

  31. 课外阅读作业: 阅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包法利夫人和玛蒂尔德形象的异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