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 新公民杯” 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

“ 新公民杯” 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 一、大赛的背景:. 关注新公民 —— 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农民工子女正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他们在教育、心理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学习成绩滑坡、身份认同障碍、人格发展不健全、违法行为趋多等,这些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 农民工子女也是未来社会的新公民,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不仅仅关系着他们及其所在的家庭的未来,也关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一、大赛的背景:. 大学生:责任与激情 大学生是率先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群体,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孩子带去知识和心灵关怀。

lynne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新公民杯” 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公民杯”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

  2. 一、大赛的背景: 关注新公民——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农民工子女正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他们在教育、心理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学习成绩滑坡、身份认同障碍、人格发展不健全、违法行为趋多等,这些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 农民工子女也是未来社会的新公民,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不仅仅关系着他们及其所在的家庭的未来,也关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3. 一、大赛的背景: 大学生:责任与激情 大学生是率先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群体,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孩子带去知识和心灵关怀。 北京、上海十所高校公益社团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共同发起“新公民杯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关注和改善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 在当代大学生中激发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弘扬志愿精神;锻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提供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机会。

  4. 打工子弟学校的现状 学校的位置大多偏远 教室比较破旧 教师力量短缺 但孩子们对生活和学习仍保持着热爱

  5.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缓解民工子弟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用我们的志愿服务带给孩子知识的欢乐和心灵的关怀。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缓解民工子弟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用我们的志愿服务带给孩子知识的欢乐和心灵的关怀。

  6. 发起社团签署的协议

  7. 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1.大赛主题:农民工子女成长和大学生参与 2. 发起主办:北京、上海10家高校学生公益社团 3.大赛协办方:中国基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 全国展望计划办公室 4.大赛资助机构:南都公益基金会 5.大赛网站:http://www.xingongmin.cn

  8. 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5.实施机构:大赛设置大赛指导委员会、大赛组织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采取委员会制工作模式保证大赛的正常进行。 大赛指导委员会由两协办单位组成,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大赛组委会开展工作,并承担大赛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预算管理、公关合作等工作。 大赛组织委员会由发起社团的社团代表组成,分设北京、上海两个办公室,按照区域设置划分不同的省份进行分工协作。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在公益领域卓有成就的实践者、专家、学者代表组成。

  9. 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北京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 采取统一资源、分工协作,直线联络为主,重点省区社团协助推广为辅的工作方式。组委会工作分成外联、内联两条主线。 • 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负责外联工作。主要职责:宣传活动,策划与实施、协调联系相关社会资源。 •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负责内联工作。负责:高校社团推广联络;信息交流、行政事务工作;直接为高校社团提供宣传推广材料,并收集信息反馈。

  10. 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上海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复旦大学。 • 采取以活动聚合媒体的工作方式,通过活动将大赛信息渗透到高校。开展沪上高校“关爱周”主题活动活动宣传大赛。 • 根据发起高校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宣传包干区域,上海5家发起社团分工包干对口3-4个省市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邀请各校周边学校团委、公益类社团以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 • 通过在中心地点张贴活动海报、集中发送活动宣传册、向寝室楼寄送传单等形式广泛传递大赛消息。 • 招募区域性协办推广社团——外省市大赛宣传工作的有效尝试 • 调动校园媒体力量,通过学校电视台、广播台、大型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广泛发布大赛信息,使活动信息有效覆盖上海57个重点院校的目标人群。

  11. 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6.大赛日程: • 4月14日活动正式启动,至6月12日截止。 • 6月15日截至提交项目策划材料。大赛共收到全国23个省市高校210个有效参赛学生团队报名,其中普通参赛团队196个(实施类68个,设计类128个),发起参赛团队14个(实施类8个,设计类6个)。 • 大赛评审委员会项目对参赛项目进行初审,实施类、设计类各有18个参赛团队项目

  12. 二、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 36个入围参赛项目于6月17-25日,在中国高等教育网接受网友的网络投票 • 6月28日—7月3日大赛评审委员会在结合初审结果、网络投票的基础上,对36个入选团队项目进行了认真复审和评选,最终确定12个团队项目参与决赛 • 7月15日,在中国高等教育网通过网络视频决赛,确定两大类共12名的最后获奖名单

  13. 三、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普通社团参赛项目 • 优胜奖:实施类、设计类各有6个团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 提名奖:实施类、设计类各有12个团队获得; • 纪念奖:实施类项目共有39个团队获得;设计类项目共有84个团队获得。 • 为了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和帮助农民工子女改善成长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大赛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正式报名参赛,并按大赛规定成功提交参赛项目材料的团队,均颁发纪念奖。

  14. 三、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发起社团参赛项目 • 优胜奖:共有4个团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不分实施类、设计类); • 创新奖:10个发起社团获得; • 组织奖:1个团队获得。 • 说明:为了表彰复旦大学远征志愿者协会成功组织和动员本校35个团队参赛的突出成绩,大赛评审委员会特向其颁发组织奖,以资鼓励。

  15. 三、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赛优胜奖奖金 • 一等奖:各10000元人民币; • 二等奖:各8000元人民币; • 三等奖:各5000元人民币。 • 奖金的30%来源于大赛资助资金,70%来源于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资助。根据“新公民杯”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评审委员会和大赛组委会的相关要求,奖金总额的70%必须用于获奖项目的实施,并按照南都基金会《新公民计划资助管理制度》的规定,向南都基金会报告项目实施结果。

  16. 三、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广泛的社会宣传效应 《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青网》、《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央视国际》、《搜狐网》、《腾讯网》等30家公共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 高校学生社团最聚集的《校内网》、《5jia1社团网》《高校公益社团发展促进网》直接参与大赛宣传活动。

  17. 三、大赛取得的丰硕成果 • 本次参赛团队策划的项目主题涉及了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极大关注。尽大学生力所能及之力,为农民工子女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他们根据自身能力策划了包括支教助学、心理健康、人格养成等许多项目。 • 通过这次大赛倡导了教育平等、教育多样化、快乐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 • 通过这样一个大赛,向社会传递出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发展的关注,以及他们的热情、思考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大赛搭建了一个大学生公益社团之间互相交流和借鉴的平台。

  18. “新公民杯”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是一次大学生社团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有益尝试,是民间公益慈善事业的创举,也无疑是给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带来的一缕明媚的曙光。“新公民杯”大学生公益项目征集大赛,是一次大学生社团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有益尝试,是民间公益慈善事业的创举,也无疑是给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带来的一缕明媚的曙光。 2007年9月 北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