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29 Views
中 國 藝 術 精 神. 山 水 畫. 什麼是山水畫?. * 描繪 山川自然 景色為主體的繪畫 *不重工緻而重 寫意 * 藝術表現上講究 經營位置 和 表達意境 。 *使作品體現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 之境界。. 山水畫的演變. 在魏、晉、六朝、逐漸發展 人物畫主導,風景作陪襯 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製作 最早獨立的山水畫是隋朝, 展子虔的 《 游春圖 》 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 提出不同的畫風、設計等。. 展子虔的 《 游春圖 》. 如何欣賞山水畫?.
E N D
中國藝術精神 山 水 畫
什麼是山水畫? *描繪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 *不重工緻而重寫意 *藝術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使作品體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之境界。
山水畫的演變 • 在魏、晉、六朝、逐漸發展 人物畫主導,風景作陪襯 • 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製作 最早獨立的山水畫是隋朝, 展子虔的《游春圖》 • 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 提出不同的畫風、設計等。
如何欣賞山水畫? • 朝代簡介 • 畫法欣賞 • 畫家背景
唐宋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則提出了山水畫意境的一個準則-「畫中有詩」。 *開啟宋代董源等人的水墨風格, 成為「南宗」之祖。 *宋代多以訪友、尋幽、游樂為題材 *范寬所畫雪景、寒林、行旅諸圖,創造了中國山水畫永恆的主題。
明朝 • 明代為中國山水畫最為鼎盛的時期。 • 畫派林立,如「浙派」、「吳門派」、「華亭派」等等 • 而以文徵明、唐寅代表的「吳門派」, 用筆多細長挺秀、清麗典雅書卷氣濃。 • 以董其昌為首的華亭派,墨色清淡, 更提出「南北宋」學說。
董源《龍宿郊民圖》 唐寅《山路松聲圖》
從畫法看山水畫 • 山水畫的技法包括: 「勾」出山石的輪廓,「皴」法畫出山石明暗向背, 用淡墨渲「染」, 用濃墨「點」出石上青苔或遠山的樹木。 • 歐陽修:「古畫畫意不畫形。」 • 山水畫並非畫家具體地描寫某一處的山水風光,而是畫家心中的感受或是主觀地所創造的一片境界。
點景畫法 (一) 畫出它的特點 (二) 只畫邊緣輪廓線 (三) 透視感覺舒服 (四) 要畫的平正穩重,不歪不斜 (五) 畫面上的建築物不宜全露,要借助樹林、 山坡、雲霧等部份遮掩, 有隱有現
明朝 吳偉業《 幽谷猿聲圖》 不歪不斜, 部份被遮掩 宋朝 夏圭《雪堂客話圖》
點苔畫法 • 點苔用筆要輕靈,古人形容為「蜻蜓點水」。 • 在紙上輕輕一啄,迅速提起。 • 用墨要富於變化,密集的地方要濃濃淡淡。 • 點於近處是表現山石的苔癬,加強空間感。 • 點於隙處是表示雜草和山間溪畔的灌木。 • 點於遠處,是表現遠山的雜樹 。
范寬《雪景寒林圖》 蔣世衛《溪山積雪圖》 遠山的雜樹筆墨有濃有淡 雜草
皴法畫法 • 皴法分為:雨點皴、卷雲皴、 披麻皴、斧頭皴。 • 皴即是用筆中鋒,行筆鬆靈,以長短、疏密、輕重、曲直﹑濃淡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山石的質地 ,用墨由淡到濃,層層積聚。
宋代 李唐《萬壑忪風》 斧頭皴畫出來的石頭,看起來非常堅硬結實,彷彿用斧頭劈出來的模樣 。
北宋 郭熙《早春圖》 卷雲皴一種形似雲頭翻捲般的, 表現圓渾突兀的火成岩質感 。
留白的作用 • 分開遠景和近景之間, • 也多數是畫的中上放,為的是達到「極人目之曠望」。 • 以有限觀賞無限 • 但通過這片留白的空隙,就可能達到一處仙境。
李成《寒林平野》 藍瑛 《蘇堤春曉圖》 留白能讓讀者自己思考當中空白的部份
寫意 神似 畫中有情 追求超越物理常態 水墨為色,以黑白對比 寫實 形似 客觀描繪 追求視覺上的滿足 色彩富麗,捕捉細緻 中國畫與西洋畫比較 中國山水畫 西方油畫
山水畫與文化精神 • 表達天人合一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美即象徵善 • 中國人情感表達方法之一 • 被道家思想影響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