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01 Views
党的十八大以来 依法治国基本思路. 山西省委党校 呼旭光. 2014 年 8 月 22 日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2 年 12 月 4 日). 坚持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坚持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E N D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基本思路 山西省委党校 呼旭光 2014年8月22日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
2013年2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2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28日)
新目标:建设法治中国 新路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新方法: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时代的要求 1、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2、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 3、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 4、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在不断提高
郝劲松,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因索要发票未果,在四个月内,曾连续3次起诉“铁老大”并最终胜诉,迫使铁道部出台文件,在全国的火车配备发票。从2004年起,郝劲松先后7次提起公益诉讼,状告北京铁路局,北京地铁公司,国税总局。郝劲松,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因索要发票未果,在四个月内,曾连续3次起诉“铁老大”并最终胜诉,迫使铁道部出台文件,在全国的火车配备发票。从2004年起,郝劲松先后7次提起公益诉讼,状告北京铁路局,北京地铁公司,国税总局。
二、新目标——法治中国 (一)当代中国的法治历程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修改宪法,“法治原则”写入宪法。 3、2004年修改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确立了“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
4、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4、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6、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二)法治中国的特点 1、“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 2、“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 3、“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
1、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2008年2月28日
法治的十大规诫:有普遍的法律、法律为公众所知晓、法律可预期、法律明确、法律无内在矛盾、法律可循、法律稳定、法律高于政府、司法权威、司法公正。法治的十大规诫:有普遍的法律、法律为公众所知晓、法律可预期、法律明确、法律无内在矛盾、法律可循、法律稳定、法律高于政府、司法权威、司法公正。 ——夏勇《法治是什么?》
2、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做到三个善于: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 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3)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 (1)从有法可依向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升级 (2)从强调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向强调体制、制度、机制、规则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体系升级 (3)从依法管理向社会治理的升级; (4)从法律面前的平等向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的升级; (5)从事前授权、事后纠错的控权方式向建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体系的升级。
三、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学立法 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1、满足群众的期待,解决实际问题 ”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凡属重大的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二)严格执法 1、推进依法执政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013年5月,两部党内重要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 2013年8月,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文件。 2013年11月,发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 2、推进依法行政
(三)公正司法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1、坚持司法为民 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 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 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2、坚持司法公开 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
(四)全民守法 “全社会要信仰法律 ”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四、新方法——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 是指人们在行为方式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合法性思维 规则性思维 公平性思维 程序性思维
(一)合法性思维 行为合法是一切行为的底线,所以法律思维首先表现为合法性思维。 主体合法 权限合法 手段合法 程序合法
(二)规则性思维 规则性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对规则的尊重,从而更重视发挥规则在社会中的作用。 规则性思维表现为三点: (1)凡事要有规则 (2)凡事都要先有规则 (3)凡事都要遵守规则
(三)平等性思维 法的核心是“平等”。法律思维必然包含平等性思维。不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谈不上法治。
2013年2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先驱罗莎•帕克斯的铜像雕塑揭幕仪式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举行。总统奥巴马和国会领导人出席仪式,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将一尊完整的非洲裔妇女塑像放在国会大厦的塑像大厅中。
(四)程序性思维 1、强调程序的优先性,通过程序解决实体问题。 2、强调程序的公正性,杜绝程序偏私。 3、强调程序的终局性,任何纠纷都要服从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