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汽車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之擴充與測試駕駛行為實例應用之研究

汽車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之擴充與測試駕駛行為實例應用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 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主 持 人:黃俊仁 教授 協同主持人:董基良 教授 協同主持人:馮君平 副教授 協同主持人:林志勇 助理教授 協同主持人:黃維信 助理教授. 報告大綱. 一、計劃背景與目的 二、駕駛模擬實驗室規劃與建置 三、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改善 成果 四 、駕駛模擬系統之應用研究 五、結論. 1. 計劃背景. 原駕駛模擬系統場地缺乏 完善規劃 及 有效管理 ,使駕駛模擬系統之應用推廣困難。 原駕駛模擬系統之 硬體逼真程度 及 軟體整體規畫 仍待加強。

lynn-va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汽車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之擴充與測試駕駛行為實例應用之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汽車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之擴充與測試駕駛行為實例應用之研究 • 國立中央大學 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 • 主 持 人:黃俊仁 教授 • 協同主持人:董基良 教授 • 協同主持人:馮君平 副教授 • 協同主持人:林志勇 助理教授 • 協同主持人:黃維信 助理教授

  2. 報告大綱 一、計劃背景與目的 二、駕駛模擬實驗室規劃與建置 三、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改善成果 四、駕駛模擬系統之應用研究 五、結論

  3. 1. 計劃背景 • 原駕駛模擬系統場地缺乏完善規劃及有效管理,使駕駛模擬系統之應用推廣困難。 • 原駕駛模擬系統之硬體逼真程度及軟體整體規畫仍待加強。 • 展現駕駛模擬系統於研究發展上之功能。

  4. 2. 計劃目的 • 建置駕駛模擬實驗室 • 改善駕駛模擬系統之軟硬體 • 利用駕駛模擬系統進行應用研究

  5. 3. 研究流程 確認研究目的 相關文獻及歷年成果彙整 軟體改善 硬體改善 應用研究 DS實驗室 建置 趣味性學習、 DS動態展示 場景改善 EON+VB 方向盤、油門 、煞車 空間規劃及建置 視覺系統 規劃及建置 運動平台改善 Washout,LVDS 場景模組化 高齡者駕駛行為 、跟車行為 系統驗證 進行應用研究實驗 結論

  6. 二、駕駛模擬實驗室規劃與建置 1. 空間規劃及建置 2. 視覺系統規劃及建置 3. 視覺影像校正

  7. 油壓源室 1. 空間規劃及建置 • 空間規劃: 駕駛模擬室、油壓源室、 儲藏室及電腦監控室

  8. 1. 空間規劃及建置(續) 駕駛模擬室 油壓源室 儲藏室 電腦監控室

  9. 2. 視覺系統規劃及建置 • 視覺系統規劃:以「360°包覆式」之同步投影環境為目標,進行「多螢幕」系統規劃。 249cm 投影螢幕 300cm 駕駛艙 + 六軸運動平台 單槍投影機 130cm

  10. 目前採8投影螢幕環場規劃, FOV設定值:2θ1×π/180 = 0.603 2. 視覺系統規劃及建置 • 多螢幕視角校正: 34.52o

  11. 3.視覺影像校正 (1) 尺寸當量校正實驗: 目的:以公式推導與虛擬物件尺寸作比較,以確保虛擬場景尺寸的正確性。 探討項目:虛擬影像視角、視野寬度、虛擬距離、虛擬方塊邊長。 結果:EON軟體的模型尺寸當量與實際物體的物理量相同,不須作另外修正。

  12. 3.視覺影像校正(續) (2) 場景景深校正實驗: 目的:以虛擬物件景深與實際量測結果作比較,以確保實驗場景景深的正確性。 研究方法:分別拍取三張照片,並量測照片中真實方塊及投影方塊的邊長。 結果:三組數據之誤差值差異性不大,可判定布幕上的影像和真實的物體,其視覺感受無太大差異。

  13. 1. 虛擬場景控制之改善 2. 運動平台控制之改善 3. 駕駛座艙之改善 4. 駕駛模擬系統之驗證 三、駕駛模擬系統軟硬體改善成果

  14. 1. 虛擬場景控制之改善 • VRML97軟體之節點功能近年來未有太多進步。 • 由以往的VC++搭配VRML方式,改為VB結合EON方式來重新建置相關節點功能與虛擬場景控制。 • EON的優點:整合3D 模型檔案格式、支援的週邊硬體眾多、可顯示全彩繪圖、可擴充成網路多人連線、具特殊節點功能。

  15. 2. 運動平台控制之改善 • 以古典沖淡演算法 (Washout) 改善運動平台的控制性能。 • 以車輛動態模組(LVDS)完整記錄車輛駕駛內容。

  16. 2. 運動平台控制之改善(續) 加速與煞車: 等車速轉彎: Yaw 縱向 Pitch Yaw 縱向

  17. 2. 運動平台控制之改善(續) • 車輛動態分析資訊: • 輪胎轉角 • 加速度 • 位移 • 角速度 • 角度

  18. 3. 駕駛座艙之改善 駕駛座艙之CCD支撐架 加裝阻力彈簧增加力回饋感覺 駕駛座艙之後視鏡 駕駛模擬座艙之車框

  19. 4. 駕駛模擬系統之驗證 (1) 運動平台及監控系統效能評估 (2) 虛擬場景之運算效能評估 (3) 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 (4) 標誌辨識度驗證 (5) 煞車警示反應距離實驗

  20. (1)運動平台及監控系統效能評估 • 運動平台效能評估: • 由送出命令至平台反應的延遲時間約0.02秒。 • 在正常的駕駛行為下,其加速度和角速度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此運動平台的延遲時間為可接受。 • 監控系統效能評估: • NI之 DAQ 卡的訊號更新頻率可達200 kHz以上,因此不會影響整體系統的操作時間。

  21. (2)虛擬場景之運算效能評估 • 從駕駛者輸入訊號、模擬計算、送出控制訊號至運動平台完成動作所需的時間在0.05秒以下。

  22.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 • 試驗車輛:Honda Civic K6 (含里程計) • 加速規、陀螺儀:量測三軸向加速度、角速度。 • 訊號濾波及放大器:過濾雜訊及放大訊號。 • 電源供應器:提供訊號放大器所需電源。 • 訊號擷取卡:擷取里程計及煞車的訊號。 • 筆記型電腦:收集及分析實驗資料。 • 不斷電系統:提供筆記型電腦所需電源。

  23.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 • LVDS修正 • 油門加速控制 • 煞車減速控制 • 放鬆油門控制 • 方向盤等速轉彎控制

  24. 煞車踏板深度5.0 cm 油門踏板深度2.5 cm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續) • LVDS修正: 方向盤4/8圈 • 改善後的LVDS理論模擬比原始LVDS模擬更為接近實車數據。

  25. 油門踏板深度4.0 cm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續) • 油門加速控制: • IOTDS 和實車的反應皆受到油門機械性能和人為因素之影響,兩者的結果也較接近。

  26. 煞車踏板深度5.0 cm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續) • 煞車減速控制: • IOTDS 在煞車負加速度之變化與實車和理論差異不大。但在煞車時間上,IOTDS更接近實車結果。

  27.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續) • 放鬆油門控制: • 放開油門時會立即產生0.8 m/s2 ~1.1 m/s2 的負加速度變化,使得車輛減速。 • IOTDS 之實驗結果與實車數據較接近。 初速 60 km/h

  28. (3)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續) • 方向盤等速轉彎控制: • 利用實車試驗數據修正模擬理論中的輪胎側滑計算,可得到與實際情況更相符之結果。 方向盤2/8圈與車速50 km/h

  29. (4)標誌辨識度驗證 • 建議以1024 × 768的場景解析度及136吋之布幕來進行實驗,可縮小辨識距離之誤差。 速限標誌與警告標誌之辨識距離誤差值

  30. (5)煞車警示反應距離實驗 • 駕駛模擬器之煞車停止距離會有約 5.3~6.6公尺的差異,可提供相關實驗之修正參考。 IOTDS與實車試驗之反應距離

  31. 四、駕駛模擬系統之應用研究 1. 趣味性學習 2. 駕駛模擬系統之動態展示 3. 高齡者駕駛行為之研究 4. 跟車行為之研究

  32. 1. 趣味性學習 • 規劃多種情境:學習路線由路口違規車輛、前車載物掉落、路邊車輛竄出、二車碰撞事故、紅綠燈及不同的氣候狀況等組合而成,並設定評分標準。 • 給予受測者新奇的開車體驗及反應能力測試。

  33. 1. 趣味性學習 載物卡車紙箱掉落 路口違規車輛 兩車碰撞事故 遇紅綠燈

  34. 2. 駕駛模擬系統之動態展示 • 運動平台與3D動畫聯合展示: • 冰塊歷險 :平台動作包含連續轉彎、上坡、下坡、跳躍及左右晃動。 •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之虛擬測試道展示: • 模擬車輛行進路面突起、凹洞、上坡、轉彎、下坡及晃動等動作情境。

  35. 3. 高齡者駕駛行為之研究 • 由問卷調查和警政署道路交通事故調查表分析結果可得知,高齡者事故發生地點以彎路之受傷嚴重性為最高。 • 對於汽機車安全問題感到最困擾的問題是汽機車爭道。 • 30~49歲和65歲以上的受測者各7名。

  36. 3. 高齡者駕駛行為之研究 汽車突然切入之情形 機車爭道之情形

  37. 3. 高齡者駕駛行為之研究 • 不同年齡層對於汽車突然切入時之反應時間有顯著影響 • 不同道路幾何類型對於駕駛者之反應時間有顯著影響

  38. 4. 跟車行為之研究 • 交通肇事的首位原因為未注意車前狀態。 • 以周圍偵測任務 (Peripheral Detection Task) 評量駕駛者分心。 • 探討駕駛者面臨前方車輛緊急煞車事件時之駕駛反應行為。 • 20~30歲年齡層,取樣人數為10人,30~49歲和65歲以上各7人。

  39. 4. 跟車行為之研究

  40. 4. 跟車行為之研究 • 感知反應時間影響因子彙整表: ※在不同車速下,撞車事故及系統設定車間反應時間 對感知反應時間皆有顯著關係。

  41. 五、結論 • 完成駕駛模擬實驗室之建置及虛擬影像之校正。 • 在軟硬體改善方面,包括: • 虛擬場景控制改用VB結合EON的方式。 • 運動平台之控制加入沖淡演算法及LVDS 模組之改善。 • 完成方向盤、油門及煞車之力回饋改善。

  42. 五、結論 • 完成駕駛模擬系統驗證,包括: • 運動平台及監控系統效能評估 • 虛擬場景之運算效能評估 • 駕駛座艙之控制與實車驗證 • 標誌辨識度驗證 • 煞車警示反應距離實驗 • 完成高齡者駕駛行為及跟車行為等兩項應用研究。

  43. 簡報完畢 敬請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