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621 Views
校園學生毒品使用篩檢量表之介紹與使用. 李思賢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 心理衡鑑. 心理學是用有系統、科學的方式探討人類行為與思維歷程 毒品使用在心理學被視為「人類行為」,是一種生病的行為 心理學中對於如何評量「生病」或「偏差」的行為,採用晤談、行為觀察、心理測量與生理篩檢(神經生理),這些策略彼此互相印證 生理篩檢在毒品使用評量上,採用尿液篩檢 國內目前缺乏評量是否使用毒品的心理測驗,特別是青少年族群. 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實施者,不是只做施測與計分,還需要搭配次談與行為觀察
E N D
校園學生毒品使用篩檢量表之介紹與使用 李思賢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
心理衡鑑 • 心理學是用有系統、科學的方式探討人類行為與思維歷程 • 毒品使用在心理學被視為「人類行為」,是一種生病的行為 • 心理學中對於如何評量「生病」或「偏差」的行為,採用晤談、行為觀察、心理測量與生理篩檢(神經生理),這些策略彼此互相印證 • 生理篩檢在毒品使用評量上,採用尿液篩檢 • 國內目前缺乏評量是否使用毒品的心理測驗,特別是青少年族群
心理測驗 • 心理測驗實施者,不是只做施測與計分,還需要搭配次談與行為觀察 • 進行心理測驗分數的解釋,需要對於統計、信度、效度、常模解釋與施測程序有足夠的瞭解 • 透過心理測驗,我們可以在某個程度內,評量是否有哪些心理特質、或是預測人類行為
心理測驗 • 兩項心理測驗應有的特性 • 效度 • 一個測驗能否測量到它想要測量的; • 能指向這工具可以形成的意義,以及做出結論的程度 • 信度 • 沒有測量工具是完美的,即使尿液篩檢也是 • 測驗的一致性 • 排除測驗結果中外來因素的程度 • 穩定、一致性、可信力
國內俱樂部用藥青少年之盛行率 • 橫斷面研究追蹤藥物使用者盛行率,研究顯示出我國在校青少年用藥盛行率在1.0%~1.4%之間(調查期間為1992、1994、1995、1996、1997、1999年)(周碧瑟,1992-1999) • 有研究以抽樣方式,對100所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的1200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國內青少年濫用非法藥物的盛行率為1%(周碧瑟,2000)
國內俱樂部用藥青少年之盛行率 • 三年期研究發現全國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盛行率2003年為1.5%、2004年為1.41%、2005年高中為1.28%,高職3.04%(陳為堅,2004-2005) • 全國大專院校學生藥物使用盛行率研究,發現大學生於2004年盛行率為1.9%、2005年為1.7%及2006年為2.1%(柯慧貞,2004) • 教育部委託進行之全國日、夜間高中職二年級隨機抽樣調查,發現日間部使用毒品盛行率0.8%,夜間部4.5%;(李思賢,2008)
毒品篩檢量表之目的、理論基礎 • 目的: • 根據台灣目前日、夜校高中、高職在校學生現狀,發展與編製日間、夜間校園學生毒品篩檢量表各一份。
個人(P) 行為(B) 環境(E) 目的、理論基礎 • 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 (Bandura, 1986) (一)交互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個體的行為受行為本身、個人因素(包含:認知因素),及環境等三個向度互相影響。行為本身是一種結果,也是一種決定因素。 (二)環境(Environment):指影響個人行為的外在客觀因素,例如:社會環境(家庭人口數、朋友、 工作、學校同儕)、物理環境(空間、溫度)等。環境對行為的影響常是個體不自覺的。 (三)情境(Situations):指個體對環境的知覺(包括:真實、曲解或想像),包括:地點、時間、身體形象、活動、參與者及在情境中的角色。
測驗題目的發展 • 依據研究目的蒐集國內外相關藥物濫用及物質成癮之相關文獻及問卷量表,由主持人與助理進行題項翻譯,再由計畫協同主持人反翻譯進行確認,編製而成。 • 最後由研究團隊將國內外量表篩選出合適題目,刪除重複與物質使用無關之題項後,形成基本題庫,初步題項共蒐集550題。 • 本研究德菲法的做法是讓專家們以三次的問卷來表達其看法。這個過程可以讓大家參考其他人的意見,然後以專家自己的專業再次針對題目給意見。 (精神科、藥物濫用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犯罪學、與心理學)題目共137題。
效度 專家效度:邀請相關領域的5位專家 ,以德菲法分三次 進行專家檢視。 內容效度:根據專家審查和預試的結果 進行題項的整合與刪除或修正,成為適 合填答的正式施測問卷。 建構效度一:由專家來檢視各分量表與 青少年物質使用的構念是否相關。 • 效度分析
建構效度二 • 建構效度是採用因素分析法 • 以『父母對孩子瞭解』分量表為例 • 分量表中的5題中萃取出一個因子,此因子可解釋57.47%的總變異量。可知此五個題目皆可測量出父母知識此單一構念。 • 從因素負荷量看題目和因素的相關在.49~.80之間,可知有良好的聚斂效度。 • 另再測信度(γ=.5~.6)和內部一致性信度(α=.81)屬中度到高度的信度結果,故此五題均予以保留。 www.themegallery.com
施測手冊之編製及標準化施測訓練 標準化施測流程步驟 得到穩定施測結果 + 訪員訓練 www.themegallery.com
四、施測手冊之編製及訪員訓練 目錄 www.themegallery.com
初步信效度分析後之毒品篩檢量表 • 原預試問卷137題,經過上述信效度分析後,刪除信度與效度不佳題目,形成最後正式施測問卷,基本資料與知識題有21題,毒品篩選題項70題,總計91題。 www.themegallery.com
抽樣 母群體:全台灣高中、職二年級的班級 (含日間部及夜間部) 把全台灣高中二年級班級(層)編號 • 分層隨機抽樣 日間部共6416班;夜間部共197班 • 預計抽2000人 33:1 日間部76班;夜間部19班 • 按日夜間比例 原本夜間部只需3個班但增加到19個班 • 擔心樣本不足 www.themegallery.com
正式施測回收情形 • 日間部抽76個班回收68個班 回收率68/76=0.895 約90% • 夜間部抽19個班回收15個班 回收率15/19= 0.789 約79% • 矯正機構選取6個班回收6個班 回收率6/6= 1 100% www.themegallery.com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受試樣本分為三類: • 高中、職 • 日間部學生 • 高中、職 • 夜間部學生 • 矯正機構學生 • (16-19歲) www.themegallery.com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完整版篩檢量表: 先以t-test進行有毒品與沒有用毒品的兩族群在70題題目(排除知識題)上是否有差異,也就是先做項目分析;其中 • 日間部版本達統計上顯著題項為可區辨毒品使用者與未曾使用毒品者,達顯著題目共56題,形成日間部完整版篩選量表。 • 夜間部版本共48題達到顯著,形成夜間部完整版篩選量表。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簡短版篩檢量表: 將可區辨毒品使用者與未曾使用毒品者之題目日間部共56題與夜間部48題,分別以前向逐步羅吉斯迴歸(forward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進行分析,找出最能顯著預測毒品使用的題目形成簡短版篩檢量表。 結果顯示日間部版本有8題可以顯著預測使用毒品,夜間部版有10題可以顯著預測使用毒品,分別構成簡短版的非法藥物篩檢量表。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量表的區辨效度分析 • 效度 以t-test比較毒品使用組與未曾使用毒品組在總量表得分之差異,以驗證量表之區辨效度。
毒品使用組與未曾使用毒品組量表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毒品使用組與未曾使用毒品組量表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高中職日間部 高中職夜間部
九、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篩檢量表之最佳篩選分數 以完整版與簡短版的毒品使用篩選量表,分析不同篩選分數之效度,並以Youden’s index (J)計算(cut-off point)的方法,J=maximum{sensitivity + specificity - 1},即取所有「sensitivity + specificity - 1」中最大者來找出最佳篩選分數。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敏感度(sensitivity):指在有使用非法藥物的個案中,量表結果呈現有問題的比例。計算方式=A/(A+C) • 特異性(specificity):指在沒有使用非法藥物的個案中,量表結果呈現沒有問題的比例。計算方式=D/(B+D) • 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量表結果為使用非法藥物個案,而真的有使用非法藥物的比例。計算方式=A/(A+B) • 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量表結果為使用非法藥物個案,而真的有使用非法藥物的比例。計算方式=D/(C+D) • 準確率:量表結果為非法藥物使用個案,實際也曾使用非法藥物,與量表結果為沒有使用非法藥物的個案,實際也未曾使用非法藥物者,在全部樣本中之比例。計算方式=A+D/(A+B+C+D)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結果如下: 日間部完整版篩選量表的最佳篩檢分數在113分。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夜間部完整版篩檢量表的最佳篩檢分數在97分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日間部簡短版篩檢量表的最佳篩檢分數在18分
正式施測結果分析 • 夜間部簡短版篩檢量表的最佳篩檢分數在17分
篩檢量表複核效度(cross-validation)之建立 高中職日間部學生(含矯正機構) 高中職夜間部(含矯正機構) www.themegallery.com
日間部簡短版的複核效度 • 全樣本複核效度
日間部簡短版的複核效度 • 1/2樣本複核效度
日間部簡短版的複核效度 • 1/5樣本複核效度
夜間部簡短版的複核效度 • 全樣本複核效度
夜間部簡短版的複核效度 • 1/2樣本複核效度
夜間部簡短版的複核效度 • 1/5樣本複核效度
十三、日間部與夜間部之三組複核樣本的毒品使用組與未使用毒品組在篩選量表量表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複核區辨效度)十三、日間部與夜間部之三組複核樣本的毒品使用組與未使用毒品組在篩選量表量表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複核區辨效度)
本研究量表整理與柯慧貞教授編製之大專版本之敏感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率之比較本研究量表整理與柯慧貞教授編製之大專版本之敏感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率之比較
討論 • 本量表適用之族群:高二日、夜間部學生 • 量表應用之考量:因為使用毒品的議題相當敏感,解釋時要更加小心 • 本量表於教育上之運用 (一)、作為有無使用毒品的初步篩選 (二)、作為校園毒品盛行率調查與防制政策的參考依據 (三)、作為校園毒品防制宣導與教育介入的參考
結論 • 本研究已發展出一份信、效度均佳的在學高中生及在學高職(含夜校生)毒品篩檢量表,日間部版本及夜間部版本各一份,並找出可運用之篩選分數。 • 篩選量表因為有偽陽性與偽陰性,所以無法確定該學生已經開始使用毒品,而是出現警訊,施測者務必進一步進行尿液篩檢,並與該同學晤談,提供心理諮商,可減少或預防其使用毒品的可能性。 • 盛行率會影響篩選量表之陽性預測值;因此在使用時,需注意樣本之中毒品使用的盛行率
建議 研究部分: 一、進一步探討日、夜間部版本合併為同一版本的可能性,方便進行日、夜間學生在得分上之比較。 二、量表之建立,除了本研究中已經完成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內容效度、建構效度、最佳截點分數與複核效度,對於篩選與診斷毒品之使用,仍須進一步持續進行本量表其他效度之建立,如:同時效度、預測效度等。 三、一份良好的、廣為使用的心理與診斷測驗,需要建立常模資料。
建議 一、當學生測驗結果分數高於篩選分數時,則有為『可能使用』非法藥物。但是為『有可能使用』,不代表該學生『已經開始使用』,而是出現警訊,因此施測者務必小心處置,避免造成學生不當影響。因此對於相關人員必須有培訓與使用之訓練。 二、先針對小樣本進行施測,檢驗篩選分數的實際篩選功能 三、推廣量表使用:烙印與標籤化是面對青少年使用非法藥物的重大議題;過去使用尿液篩檢方式雖然更為精確,但是也讓受檢驗者充滿被烙印的可能;為了能減少烙印與標籤化,對於此量表要有適當的推廣。
懇請各位教官與負責老師,若有進行毒品篩檢量表之施測,請務必將量表填寫資料與學生尿液篩檢情形回報給李思賢教授,建立此量表之預測信度與常模,這對於毒品篩檢量表長期的使用非常重要!懇請各位教官與負責老師,若有進行毒品篩檢量表之施測,請務必將量表填寫資料與學生尿液篩檢情形回報給李思賢教授,建立此量表之預測信度與常模,這對於毒品篩檢量表長期的使用非常重要! 李思賢 tonylee@ntnu.edu.tw 02-7734-1701
致謝 感謝教育部在各方面的支持與協助,以及各位的聆聽 感謝專家委員不辭辛勞提供的專業寶貴意見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