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765 Views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E-mail : ljr@hgpu.edu.cn 2008 、 12.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1 、学习领域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学习领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
E N D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李家瑞 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 E-mail:ljr@hgpu.edu.cn 2008、12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 1、学习领域 •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 学习领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 • 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即是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组成的学习单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课程体系)。即职业描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时间安排。 • 学习领域包括了学校内的学习领域,也包括了在企业里的“工作和学习领域”。 •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 一般每一个教育职业即专业的课程由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其内容,是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作为学习单元的主题内容是以职业任务设置和职业行动过程为取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众多的工作任务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即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 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2、学习情境 • 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任务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与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 学习领域转换 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 型任务分析 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化为课程 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单元 工作分析 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学习情境设计横向3+1原则 学习领域设计纵向3+1原则 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可迁移性 范例 2、若干学习情境应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可替代性 开放 3、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可操作性 实用 4、特定情境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都需要)载体 -范畴 思维过程的整合 1、每一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3、各学习领域排序符合认知学习规律; 4、特定情况学习领域可作为功能性步骤。时间-空间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评定反馈 制定计划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二.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 • 4、工作过程的结构 工作过程的结构
工作内容 工作任务 工作对象 工作组织 工作产品 工作结果 工作手段 二.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 • 5、工作过程要素 工作环境
三.典型工作任务 • 1、典型工作任务 • 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评估整个行动过程。 • 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 从整体上概括了一个职业(专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可以按照教育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了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 • 通常每个职业(专业)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 同时也构成了职业教育专业的学习领域,即课程体系。
三.典型工作任务 • 2、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1)整体化工作分析方法 • 整体化工作分析的结果不是独立的、点状的“能力点”或“技能点”,而是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 • 整体化职业分析的结果是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教学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 设计学习任务、教学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学校教育和个人发展目标
三.典型工作任务 • 2、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2)工作分析方法 • 职位问卷分析:包含决策、技能、设备操作以及信息加工等活动; • 工作日记写实法:对员工整个工作日的工时利用情况,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录与分析; • 测时法:;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工时消耗; • 工作抽样法:根据概率和统计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调查的结果,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 • 面谈法:通过分析人员对员工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和交流,获得对工作分析有帮助的直接和间接的信息; • 关键事件分析法: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记录,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三.典型工作任务 • 2、如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实践专家访谈会 • 介绍背景、目的、方法、基本指导思想; • 明确基本概念,如职业发展阶段 ; • 个人职业历程简述,举出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最多5个),每一阶段举出3~4个有代表性的任务; • 确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 工作任务汇总; •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 整个过程是由代表性工作任务到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
三.典型工作任务 3、代表性工作任务 • 是实践专家经历的有案例性的具体任务;有一定挑战性,完成后能够(或许)提高工作能力;实践专家从事过,对本职业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可添加所有实践专家都没有从事过,但有代表性或不久肯定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 代表性就作任务有三个特点:存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
三.典型工作任务 • 4、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 •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 • 在整个企业的工作(经营)大环境里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但它不一定是实际生产、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具体工作任务、环节或步骤,如“更换轮胎”,它是汽车维修企业最常见的工作任务,但不是汽车维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三.典型工作任务 • 5、典型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活动)的关系 ■典型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任务的归纳与提炼,包括了许多实际工作任务。 如机电维修典型的工作任务:制作机械子系统。 在师傅的指导下制作多工位钻模;制作汽 车排气管接头夹具;设计制作1.5吨单臂吊车的 行走机构等。
三.典型工作任务 • 6、典型工作任务的度量标准 • 1)什么是合格的典型工作任务 •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 能体现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和形式; • 在整个企业的工作(经营)大环境里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三.典型工作任务 • 6、典型工作任务的度量标准 • 2)如何度量实践专家访谈会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 • 充分性——是否能涵盖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 典型性——该任务在工作岗位中占有多大比重; • 可扩性——是否有跟踪技术发展空间; • 通用性——区域特色与通用性之间的平衡。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必须遵循的规律: 1、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到综合 技能; 2、职业成长规律 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 律。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的整体职业能力的发展。 • 1)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 • 在职业教育中,“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 关键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社会能力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2)职业综合能力 • 专业能力: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和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 3)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学结合。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4)实现三个转变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在主观上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或能力点; ●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培训; ●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实现三个转变,职业教育才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系统化。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6)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的原则 • ①任务相互关联,任务难度相当,工作过程完整,便于组织教学,教学工作量适宜,60~100学时; • ②逻辑关系——同一学习阶段、平行关系;不同学习阶段,递进关系; • ③工作过程——产品不同,但工作过程相同; • ④难度层次——相同的学习阶段,难度相同;不同学习学习阶段,难度递增; • ⑤产品特征——形成完整的结构物,由同一施工队完成。 • 总之,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者到专家递进;由基础能力、单一能力到实用能力、综合能力完善。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7)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 即该工作任务是否合适用于实现教学目标。 • ①学习任务可针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不同岗位、产品、工艺流程、服务对象等; • 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 • ③能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新知识新技能、学习与工作方法、交流与沟通、实现教育性目标); • ④能帮助学生获得设计能力; 与企业实践的联系 ,技术的适用性,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工作与技术的革新性。 • ⑤任务的质量; 典型工作任务质量、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对记录、展示和时间安排提出建议等。 • ⑥能促进校企合作。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职业成长过程的5个阶段理论和对应知识形态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中4个逐次提高的学习难度法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代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生产中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两大难题: ·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顺序; ·从能力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 总的来说,学习难度范围的确定和描述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一些培养目标如团队能力、设计能力、交流能力、质量标准和成本意识等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或培训内容(即作为学习领域或显性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更多地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等)、合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来培养相应的能力和态度。
职业描述 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通用学习范围描述(基础学习领域 ) 职业相关学习范围描述 学习领域表述(10~20个) 职业教育课程(课程体系) 学习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路径 职业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4、基本思想和原则 • 人本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 • 课程开发的指向是一体化课程。 • 1)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 • 2)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 3)学习情境: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学习领域举例 • 如:学习领域表述的基本要素(举例)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6、课程体系 • 原则:由初学者到专家的工作过程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7、学习情境举例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7、学习情境举例 识别常用饲草 和配合饲料原料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例1、畜牧兽医专业 测定常规饲料 营养成分与分析 调制青贮饲料 饲料分析与检测 调制青干草 采集、制备与 保管饲料样品
《饲料配制与检测》课程学习情景设计 《饲料配制与检测》课程学习情景设计 配合饲料原料现场验收与采样 饲料配制与检测 配合饲料原料实验室检验 配合饲料配方设计 配合饲料加工与质量控制 配合饲料产品质量检验 饲料贮存与保管 青粗饲料调制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7、学习情境举例 •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 情境7 网上产品推介 情境6 年度营销业绩盘点与汇报 情境5 制作营销业绩报表 情境4 设计产品宣传册 情境3 做产品营销计划 情境2 受聘公司文员 情境1 例2-1、计算机应用 技术专业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应用基础 载体:工作任务
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2-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计算机组装》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例3、汽车技术服务专业 《事故车的查勘与定损》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 事故车查勘与定损 学习领域 交通事故的 识别与处理 车损档案的建立 轻微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特殊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一般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重大事故车 的查勘定损 学习情境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4、生物制药专业 ·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调试 ·常规分析仪器的保养、维修 ·药品的计量、取样和配制 常规分析 仪器的运用 药 物 分 析 ·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两步滴定法的操作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两步滴定法 的运用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调试、 使用和养护 ·维生素A的含量分析 ·数据分析 学习领域 紫外分光光 度法的使用 学习情境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5、会计电算化专业 分析经济业务 审核原始凭证 会 计 核 算 方 法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薄 编制会计报表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例6、园林技术专业 园林园艺 植物的生 产管理 园艺设施 的设计 设施环境 的调控 设施园艺 园艺设施 的建造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园林园艺 植物的育苗 及移植 覆盖材料的 选用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垂直方向) • 平行或递进(项目、任务、案例、现象、产品)(横向)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 一门课程(学习领域)的具体工作描述: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情境的具体描述 学习领域 学时 学习情境 学时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布置任务 1、搜集资料 2、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3、教师审核方案 4、实施方案 5、检验实施情况 6、评估 工具 考核方式 实施地点 学生必备知识 辅导教师资格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8、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质量标准 课程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文件和工具,课程计划的质量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高质量的课程计划,才能培养学生具备高质量地完成本职业中所有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所以,高质量的课程计划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基础。 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应当能够全面反映该职业的专业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按照一张详细的“篮图”来开展教育工作,从而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顺利发展,它包括: ●传授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基于什么样的载体; ●按照什么样的顺序。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8、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质量标准 为了能让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够顺利地转化为职业能力,课程计划应当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任务以及实际工作过程之间的直接联系,应该能为日常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工作提供直接的帮助。它应该是开放的,它不仅确定了学生要想满足当前的职业资格要求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而且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设计和创造的空间。 对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评价,主要应当由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作出,其依据是该课程为职业教育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提供了多大帮助。主要有两个方面: ●课程计划的实用性; ●课程计划所规定学习内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