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缺 氧

缺 氧. 人体机能实验中心. 卢 琼.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结果 七、实验小结. 一、实验目的. 实验 难点. 1 、熟悉动物几种缺氧实验操作过程。 2 、比较几种缺氧的临床表现。 3 、对几种缺氧的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 实验 重点. 二、实验原理. 分类. 低张性缺氧. 模型复制. 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1 、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 ( 1 )原因 ( 2 )机制.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lyn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缺 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缺 氧 人体机能实验中心 卢 琼

  2. 目录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原理 • 三、实验材料 • 四、实验步骤 • 五、注意事项 • 六、实验结果 • 七、实验小结

  3. 一、实验目的 实验 难点 • 1、熟悉动物几种缺氧实验操作过程。 • 2、比较几种缺氧的临床表现。 • 3、对几种缺氧的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 实验 重点

  4. 二、实验原理 • 分类 低张性缺氧 模型复制 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5. 1、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 (1)原因 • (2)机制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氧的弥散速度下降, 弥散量减少

  6. 动脉血氧 分压↓ • (3)特点 动脉血氧 饱和度↓ 动-静脉 氧差↓ 血氧容 量正常 血氧 含量↓

  7. CO与Hp亲和力较氧大210倍 • 2、血液性缺氧 • (1)原因 携带氧的数量减少 贫血 Hb+CO—HbCO HbCO无携氧能力 氧与Hb结合数量减少 Hb 释放氧减少 血红蛋白数量 减少或性质改 变,使血氧含 量降低或血红 蛋白释放氧不 足,引起的供 氧障碍 一氧化 碳中毒 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 HbFe2+— HbFe3+OH 丧失携带氧的能力 HbFe2+与O2的 亲和力增高 Hb与氧的 亲和力增强 氧的释放量减少

  8. (2)特点 血氧 含量↓ 动脉血 氧饱和 度正常 动-静脉 氧差↓ 血氧 容量↓ 动脉血 氧分压 正常

  9. 3、组织性缺氧 • (1)原因 线粒体 功能障碍 线粒体 损伤 氰化物 中毒 硫化物 中毒 硫胺素 缺乏 组织中毒 细胞损伤 呼吸酶合成障碍 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障碍

  10. eg: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 氰化高铁 细胞色素 氧化酶 氧化型 细胞色素 氧化酶中 的Fe3+ 组 织细胞缺 氧 呼吸链 中断 失去还 原功能

  11. (2)特点 动-静脉氧差↓ 血氧含量正常 血氧容量正常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12. 三、实验材料 • 成年小白鼠(16~22g)11只。钠石灰(NaOH•CaO,系NaOH和CaO混合物,均有吸附CO2的作用)、凡士林、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美蓝、0.1%氰化钾、1%咖啡因、乌拉坦、生理盐水、冰块、热水等。小白鼠缺氧瓶6个(带塞广口瓶)、CO发生装置、5ml和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烧杯2个等。

  13. 四、实验步骤 • 1.低张性缺氧 (1)取小白鼠1只放入装有钠石灰的缺氧瓶内,观察小白鼠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唇、趾和尾部的颜色,然后盖紧瓶塞并用凡士林密封后再记录时间。

  14. (2)每5分钟观察上述内容一次并作记录,直至小鼠死亡,鼠尸留待下述实验完后一并检查。(2)每5分钟观察上述内容一次并作记录,直至小鼠死亡,鼠尸留待下述实验完后一并检查。 • 2.血液性缺氧 (1)CO中毒性缺氧 ①装好CO发生装置。

  15. 图1 CO发生装置

  16. ②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中,观察内容同上。然后与CO发生装置相连。②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中,观察内容同上。然后与CO发生装置相连。 ③取甲酸(HCOOH)3ml放入试管内,试管壁加入浓硫酸2ml后塞紧试管口,此时即有CO产生。 H2SO4 HCOOH H2O+CO↑ △

  17. ④2~3分钟后可用酒精灯于试管底部加热,开始产生CO,但不可热至沸腾,以免CO产生过多过快,使小鼠迅速死亡,将导致血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观察结果。④2~3分钟后可用酒精灯于试管底部加热,开始产生CO,但不可热至沸腾,以免CO产生过多过快,使小鼠迅速死亡,将导致血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观察结果。 ⑤观察内容及鼠尸处理同低张性缺氧。

  18. 腹白线 •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①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观察呼吸及唇、趾、尾部颜色等指标后,分别向2鼠左下腹注入5%亚硝酸钠各0.3ml。 左下腹 图2 腹腔注射

  19. ②两分钟后向甲鼠腹腔内注入1%美蓝0.3ml,向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进行对照。②两分钟后向甲鼠腹腔内注入1%美蓝0.3ml,向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进行对照。 ③观察内容及鼠尸处理同低张性缺氧,并比较2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20. 3.组织性缺氧(氰化钾中毒性缺氧) 取小白鼠1只观察呼吸、唇、趾和尾部颜色后,于左下腹注入0.1%氰化钾0.2ml,观察内容同低张性缺氧,记录存活时间。 • 4.最后将全部实验死亡小鼠依次进行解剖,对比观察各鼠皮肤、粘膜、肝及血液颜色的变化。

  21. 5.比较不同条件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 将5只小白鼠分别编号并进行以下处理后马上记录小白鼠死亡时间。 1号鼠 烧杯内加热水至45.℃,将装有1号鼠的 广口瓶置加热水烧杯内(热环境) 2号鼠 烧杯内加冰块至0.℃,将装有2号鼠的 广口瓶置加冰块的烧杯内(冷环境) 3号鼠 置广口瓶(室温) 4号鼠 在腹腔内注射1%咖啡因1ml置广口瓶内 在腹腔内注射乌拉坦1ml置广口瓶内。 将5只小白鼠同时盖上广口瓶盖 5号鼠

  22. 五.注意事项 • 1.在制作CO时,注意不要将CO泄露至空气当中。 • 2.给小白鼠注射亚硝酸盐和氰化物以及解剖动物时带上一次性手套,防止伤手。

  23. 六、实验结果 表1 不同类型缺氧的比较 紫绀 樱桃红 咖啡色 鲜红 玫瑰红 低张性缺氧由于PaO2↓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PaO2都不低,所以呼吸一般不增强

  24. 表2 不同条件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高温和兴奋状态下氧耗量增加,缺氧耐受性差 低温和麻醉状态下氧耗量减少,缺氧耐受性较好

  25. 七、实验小结 • 1.缺氧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或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

  26. 2.判断缺氧应根据血氧分压、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动静脉氧差、氧 离曲线指标进行判断。根据其原因和特 点,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 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 临床表现、解救方法不同,应注意区分,对 症治疗。

  27. 3.不同条件下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寻求对机体有利的条件,以便增强机体抗缺氧的能力,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延长患者的生命,达到为临床救治羸得时间的目的。3.不同条件下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寻求对机体有利的条件,以便增强机体抗缺氧的能力,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延长患者的生命,达到为临床救治羸得时间的目的。

  28.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