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妇产科学 第 30 章 宫颈肿瘤

妇产科学 第 30 章 宫颈肿瘤. 王晓玉副教授主讲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 教学目标 】 熟悉子宫颈病变的分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熟悉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熟悉治疗原则。 【 教学重点 】 熟悉子宫颈病变的分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及其治疗原则。 【 教学难点 】 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熟悉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 子宫颈癌的流行状况与变化趋势.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在不发展国家中,居第一位。

luz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妇产科学 第 30 章 宫颈肿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妇产科学第30章 宫颈肿瘤 王晓玉副教授主讲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2. 【教学目标】熟悉子宫颈病变的分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熟悉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熟悉治疗原则。【教学目标】熟悉子宫颈病变的分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熟悉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熟悉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熟悉子宫颈病变的分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及其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及转移途径,熟悉早期诊断方法和临床分期

  3. 子宫颈癌的流行状况与变化趋势 • 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 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 在不发展国家中,居第一位。 • 2000年,全世界约有46.6万子宫颈癌新发病例,亚洲23.5万占一半。

  4. 我国宫颈癌诊断现状 • 仍沿用60年代制定的宫颈涂片巴氏染色 • 假阴性率较高,容易漏诊早期宫颈癌 • 不典型鳞状细胞性质未定者,需要反复随访,难以确诊,常造成病人失访

  5. 我国宫颈癌治疗现状 • 缺乏早期干预、阻止发展的有效手段 • 仍是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疗效无根本改观 • 不同期别的宫颈癌还没有确立一个规范化的治疗标准

  6.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7. 病因学 • 早婚、早育、多产 • 性生活紊乱、 • 病毒感染—HSV-II、HPV、HCMV

  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率 • 在美国,白人中的发生率为45/10万。在全部宫颈细胞涂片中的发生率约为1.5%~6%。 • 我国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率未见详细统计。

  9. 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 肉眼观察 • 细胞学筛查 • 阴道镜检查 • HPV检查

  10. 细胞学筛查新技术NEW TECHNOLOGIES

  11. 传统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 Pap smear

  12. 取样工具的改进 新型子宫颈细胞取样器

  13. 制片方法的改进 •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 • ThinPrep (TCT): Cytyc corporation, Boxborough, FDA 1996年批准 • SurePath (AutoCyte, ATC): TriPath Imaging Inc., Burlington, NC FDA 1999年批准 • 两种方法区别: • TCT-滤孔膜负压吸引;ATC-比重液分层离心。

  14. 两种制片方法效果比较 传统涂片 液基薄层技术

  15. 子宫颈细胞学诊断的报告方式 • 巴氏分类法 • TBS分类法(The Bethesda System , TBS 2001)

  16. 巴氏分类法 • 1934年提出,1987年改良。 • 巴氏Ⅰ级:正常; • 巴氏Ⅱ级:炎症; • 巴氏Ⅲ级:可疑癌; • 巴氏Ⅳ级:高度可疑癌; • 巴氏Ⅴ级:癌。

  17. TBS分类法的优点 TBS分类法实际是临床报告的统一形式。 • 强调标本适宜的重要性; • 为各种癌前病变提供标准化可重复的标准和术语,以便达到: A、降低不同观察者的差异 B、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的交流 C、依据巴氏涂片诊断,有助于形成统一的病人处理 办法 • 可以提供建议。

  18. 鳞状上皮细胞异常 * 诊断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 诊断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an’t exclude HSIL, ASC-H) *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IL, HSIL) * 可疑鳞癌细胞 * 肯定鳞癌细胞。如能明确组织类型,则报告:角化型,非角化型,小细胞型。

  19. ASC-US

  20. LSIL

  21. HSIL

  22. 鳞状上皮细胞癌

  23. 国际子宫颈细胞学分类法一览表

  24. 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 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仅限于上皮层的下1/3, 细胞异型性轻,可见核分裂相 • 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2/3,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较多 • 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扩展至上皮层的2/3以上 细胞的异型性显著

  25. HPV筛查方法 • 是一种针对病原体检查手段 • 无创检查方法 • 敏感高效先进 • 可以质量控制

  26. 常见方法 1.细胞学法、斑点印迹法 2. PCR技术(含PCR、实时荧光定量PCR、PCR-ELISA等) 3.固相杂交技术(含Southern Blot、反向斑点杂交等) 4.液相杂交技术(含杂交捕获HC-Ⅰ、Ⅱ) 5. 芯片分型技术

  27. 阴道镜检查+活组织检

  28. 最佳筛查方案

  29. 一般筛查方案

  30. 最基本筛查方案

  31. 宫颈病变筛查的基本程序 • 细胞学检查为筛查首选方法(经济、方便、无创) • 任何年龄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细胞学检查应每1年1次 • 有条件进行HPV检查者每3年1次 • 细胞学检查+HPV检查者可以延长检查间隔时间(每3-5年1次)

  32. 宫颈病变筛查的基本程序 • 细胞学检查有可疑或轻度病变者可建议补充进行HPV检查 • 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查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确诊 • 宫颈癌患者临床治愈后应坚持随访筛查(HPV为最佳方法) • 65岁以上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极低,故一般不主张进行常规筛查

  33. HPV阳性的处理 • 据统计:70%以上的生育年龄妇女都曾有HPV感染 • 大多数妇女(90%以上)能自动清除感染 • HPV阳性,细胞检查阴性无需临床治疗,但需随访跟踪 •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感染的罕见结局

  34. 宫颈病变的处理原则 • 不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患者 3-6月复查,或结合HPV检测结果综合辨断 • LSIL(CIN I)患者70%患者仍有可能恢复正常 ,年轻患者特别有生育要求者可以观察(1-3月复查);年长者或HPV(+)者则应治疗 • HSIL(CIN II、CIN III)患者应积极处理治疗

  35. 宫颈病变 细胞学 阴道镜检 组织活检 颈管诊刮 HPV检测 (-) CIN I CIN II CIN III (重度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定期复查 物理治疗 (冷冻 电凝 激光) 锥切(CKC) 或 全子宫切除 LEEP 宫颈病变的处理

  36. 看看这些英年早逝的艺人,她们死于宫颈癌……看看这些英年早逝的艺人,她们死于宫颈癌……

  37. 宫颈病变筛查过程中的误区 • 不重视定期筛查或过于紧张频繁检查 • 单纯HPV阳性而急切进行活检或甚至进行激光或锥切 • 早期筛查不进行细胞学检查而直接进行阴道镜活检(明显肉眼病变除外) • 孕期妇女仍应该进行筛选 • 宫颈癌患者临床治愈后不再进行细胞学或HPV检查)

  38. 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 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 “ No woman should died of this preventable disease” —— Lenhart S. 1999 “ No woman should died of this preventable disease” —— Lenhart S. 1999

  39. 宫 颈 癌

  40. 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历史 特点:①历时长—50年; ②相关因素多—细菌、寄生虫、STD、 病毒 ③至今仍有不明疑点。

  41. 50年代─STD(淋病、梅毒) 60年代─滴虫等, 70年代─单纯疱疹病毒, 80年代─HPV

  42. HPV与宫颈癌-HPV的型别及特征 目前已发现了超过100种以上的HPV基因型,可分为皮肤型HPV和生殖道上皮型HPV 依据与生殖道肿瘤相关与否可将生殖道上皮HPV分为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 低危型 常引起外生殖道湿疣等量性病变。 高危型 与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的发生相关 低危HPV基因组不能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 高危HPV基因组能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

  43. HPV型别

  44. HPV与宫颈癌-HPV感染特点 • HPV感染后可能的情况 • 潜伏感染:感染部位无明显症状,细胞形态正常 • 隐性感染:发生感染后,免疫清除,自行消退 • 半年 一年 一年半 • HPV感染 19% • 自行消退 31% 39% 11% • 良性病变:产生临床表现,如生殖器疣 • 恶性病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宫颈癌

  45. HPV的感染途径 通常是性接触传播 证据:性伴HPV使宫颈受染危险增加9倍; 性伴HPV亚型相同; 处女通常HPV检测阴性。

  46. 病 理 (1)鳞状细胞癌:约占80%~85% (2)腺癌:约占15%。 (3)腺鳞癌:约占3%~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