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469 Views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开题报告. 姓名: XXX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 XXX 教授 研究方向: 语言学与翻译. 言语幽默视角下的汉语幽默文本英译研究 ——以《儒林外史》原著及其英译本为例.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Humorous Texts Based on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 A Case Study of Ru Lin Wai Shi and
E N D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开题报告 姓名: XXX 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 XXX 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学与翻译
言语幽默视角下的汉语幽默文本英译研究 ——以《儒林外史》原著及其英译本为例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Humorous Texts Based on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 A Case Study of Ru Lin Wai Shi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报 告 提 纲 1. 研究原因 2. 主要研究方法 3. 研究步骤 4. 预期研究发现 5. 参考文献
1.研究原因 • 幽默作为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所以,对于幽默翻译的研究变得极其重要。目前对言语幽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翻译的侧面对幽默的研究极少。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幽默的翻译存在极大的困难。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 对于言语幽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幽默言语产生、幽默言语理解、幽默言语应用三个方面,但是Attardo的言语幽默概论依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羽翼丰满的研究幽默的语言学理论,对幽默翻译研究来说,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Antonopoulou,2002; Ge, 2009)
1.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言语幽默的研究大致集中在语用学、认知语用学、修辞学几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做定性推理和分析较多,而做定量研究,尤其是依托不同类型的大型语料库做汉语、英语甚至是英汉对比的定量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深入研究很少。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试在Salvatore Attardo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及其延伸理论的框架下,以其六大知识资源(KRs)的层级排列规律及其幽默相似度测量系统为依据,以吴敬梓著名古典幽默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1957)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汉英言语幽默翻译的困难及对策,为今后的幽默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主要研究方法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本文预备采用举例、对比、统计、分析、归纳、问卷调查及建立小型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步骤 3.1 语料收集 本研究以199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与外文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的《儒林外史》英汉对照本为语料来源,将原文与英译本做成电子文本,建立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
3.2 语料的标注 语料库中语料以言语幽默概论的六个参数(SO, ML, SI, TA, NS, LA)为依据,主要以文本句为句子切分单位,同时结合上下文考虑幽默生成特征,有时多个文本构成一个切分单位,进行人工标注。
3.3 定量分析 本研究以《儒林外史》中修辞手段造成的言语幽默为原始语料,统计不同修辞手段造成言语幽默所占的比例,统计译文中至少保留语言、叙述策略、语境、脚本对立这四个必要参数的比例,统计这类译文所采用的翻译方法。通过前期研究已得知《儒林外史》主要运用了十六种修辞格:反问,反复,比喻,引用,摹绘,借代,谐音,比拟,对偶,排比,对比,回环,顶针,夸张,避讳,反语。而在这几种修辞手段当中,又属反问,比喻,对偶,引用运用比例最高。
3.4 定性分析 依据定量分析统计结果,结合六个参数构成的幽默相似度测量系统,比较原文与译文的差异,即各参数在译文中的保留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得出言语幽默的最佳翻译策略。
3.5 具体例证 原文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H{SO〈真实的vs.非真实的(参加乡试vs. 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LM〈类比〉,SI〈上下文〉,TA〈具体的对象(范进)〉,NS〈对话(暗喻)〉LA〈就...来〉}
译文 “Don’t be a fool!” he roared. “Just passing one examination has turned your head completely—you are like a toad trying to swallow a swan! And I hear that your scraped through not because of your essay, but because the examiner pitied you for being so old. H{ SO <actual vs. non-actual(taking part in the examination vs. a toad trying to swallow a swan)>, LM〈analogy〉,SI〈context〉,TA〈sth concrete(Fan Jin)〉,NS〈metaphor〉,LA〈like〉}
汉语文本中的喻体“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被直译为“like a toad trying to swallow a swan”. 不同的是译文中使用了比喻词like(像)连接本体和喻体。在译文中明喻代替了汉语中的隐喻,叙述策略有所改变,但其他几项参数都得以保留,原文的幽默成功传递到译文当中。 这种转换模式属于异类转换模式(戈玲玲,2012)。
4. 预期研究发现 言语幽默概论对言语幽默翻译具有指导作用,根据该理论中的六个参数我们可以判断译文的质量。言语幽默所依赖的修辞手段的翻译策略主要采取三种转换模式——同类转换模式、异类转换模式和零类转换模式。 在参数保留方面,译文中至少要保留四个必要参数,原文中的幽默才能得以有效传达。
5.参考文献 [1] Attardo,Salvatore.Humorous Texts:A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is.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2001. [2] Humor Theory and Translation Research:Proper Names in Humorous Discourse. Humor, 17-3:219-255,2004. [3] Aristotle.The Art of Rhetoric(Hugh Lawson-Tancred,Trans.).New York:Penguin Books USA.1992. [4] Attardo,Salvatore.1994.Linguistics Theory of Humor.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5] Schmitz,John Robert.Humor as a Pedagogical Tool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Courses. Humor, 15-1:89-113, 2002.
[6] Avner,Ziv.National Styles of Humor.New York:Greenwood Press,Inc,1988. [7] Berger,A.A.Humor:An Introduction.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30-3:6-15,1987. [8] Bergson,H.Comedy.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9] Davies,C.Ethnic Humor Around the Worl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10] Dean,R.A.Humor and laughter in palliative care.Palliat Care,13-1:34-39,1997. [11] 蔡辉,尹星.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外语研究(1):5-15,2005. [1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3] 何自然.另类翻译的困惑.中国翻译(2):11-14,2003. [14] 徐丹.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再探.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1993, PP92一99. [15] 周海明.言语幽默翻译:可译度与补偿策略.皖西学院学报(8):104-108,2006. [16] 张国荣.英语修辞格的解码和翻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17] 胡范铸.幽默语言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0. [18] 何满子《儒林外史》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版 [19] 李漠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0] 孙会军(2005),《普遍与差异》。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1] 郭建中(2003),《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2] 鲁迅(1975),《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3] 傅毓民(2005),“无我之镜”折射出的灵魂世界——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独创性,《探索与争鸣》(9):131-133。 [24] 戈玲玲, 何元建.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译. 中国翻译2012年第4期 [25] 戈玲玲,论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 外语学刊,2011 [26] 戈玲玲, 何元建, 基于言语幽默概论的汉语幽默文本特征研究 外国语,2012 [2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28] 陈汝衡. 吴敬梓传.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29]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30] 屠国元,鄢宏福. 《儒林外史》英译中的省略与抽象[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