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802 Views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追踪开放教育发展趋势 促进电大事业科学发展 王道齐 2009 年 10 月 28. 远程 开放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 、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2 、国际远程教育发展模式 3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诞生 4 、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 、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 1 )远程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 2 )远程教育的起源.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E N D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追踪开放教育发展趋势 促进电大事业科学发展 王道齐 2009年10月28
远程开放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2、国际远程教育发展模式 3、远程教育在中国的诞生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1)远程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2)远程教育的起源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1)远程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995年,亚洲开放大学学会(AAou)章程把远程教育定义为:“远程教育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教育形式。” ——远程教育具有师生异地、组织指导、媒体教学、双向通讯、自学为主、大型规模六要素特征,和开放性、适应性、社会性等特点。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2)远程教育的起源 ——远程教育起源于高等函授教育,而高等函授教育的发源之一,是19世纪中叶英国的“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 ——“新大学运动”的第一个有影响的成果,是1836年创建的伦敦大学。 ——1849年,伦敦大学创建校外学位制度,应运而生的私人函授院校,为注册报考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学生提供函授辅导。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1、国际远程教育的起源 (2)远程教育的起源 ——19世纪6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首创“大学推广运动”,为校外学生开设扩展课程教育。此后,牛津及英国其它大学相继效仿。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伦敦大学首创的校外学位制度和剑桥、牛津倡导的大学推广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大学层次的函授教学,在英美澳等发达国家得到响应和推广。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2、远程教育发展的院校模式 (1)国际远程教育院校模式 (2)自治的开放大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2、远程教育发展的院校模式 (1)国际远程教育院校模式 ·自治院校模式,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函授院校,自治的多媒体教学的远程大学(如各国开放大学、中国电大) ·混合院校模式,包括大学中独立的校外学习部门(美、加),大学办远程教育,强调面授成分(东欧),校外学习部与教学系“综合”模式(澳大利亚),中国高校网络教育,并行设置高职学院的省级电大(双重模式)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2、远程教育发展的院校模式 (2)自治的开放大学模式 ·英国开放大学模式:即高度集权的开放大学中心管理模式。 ——英国开放大学拥有欧洲最大的商学院,设有6个系部,2个学院,2个研究所,13个地区中心,总部员工4000多人,在全英共有兼职辅导教师(多为博士生和退休教授)8000多人。 ——开放大学以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科研实力跻身全英高校前10名,教学质量已跃居全英大学前5名。 ——开放大学设有人文学系、数学系、科学系、社会学系、工艺技术系、教育学院、开放商业学校。 ——开放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2、远程教育发展的院校模式 (2)自治的开放大学模式 ·印度开放大学模式:即面向全国的开放大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与邦立(省立)开放大学各自独立办学,合作发展的联邦式系统结构模式,也称为开放大学体系。 ——印度的开放大学体系以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为指挥核心,由国立开放大学和11所邦立开放大学组成。 ——国立或邦立开放大学均为自治大学,享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 ——国立开放大学发挥着开放大学体系领导机构和资源中心的作用。 ——开放大学同样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3、远程教育在中国的诞生发展 (可把握5个时间点) ——191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设函授学社,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函授教育,标志着远程教育在中国的诞生。 ——函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的上世纪60、70年代。 ——在上世纪70年初,广播电视教育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开展了起来。 ——1979年,全国性电大的创立,中国的远程教育由函授教育阶段发展到广播电视教育的新阶段。 ——1999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北邮、浙大、湖南大学举办网络教育,批准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我国远程教育由此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阶段。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1)早期的城市电大 (2)全国性电大的创立 (3)中国电大的发展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1)早期的城市电大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实现多快好省培养各类人才的设想,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广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依托广播和刚刚建立起来的全国电视网,面向本地区试办广播、或电视大学,为在职职工的业余进修提供教育服务。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1)早期的城市电大 特点: ——早期的城市电大办学规模普遍较小,办学的时间也很短,其共同特点是面向各自城市的在职职工,采取与全日制大学联合办学和业余学习的方式,以广播或者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自主办学。 ——早期的城市电大既有大学的地位(大多办有本科),又有独立的大学办学自主权(授学位);它们都因“文革”的发动而停办。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2)全国性电大的创立 (历时一年半,和4个时间段) ——1977年10月19日,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先生到北京向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介绍了英国举办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随后,教育部和国家广播事业局联合组团到英国开放大学和日本考察远程教育。 ——1978年2月3日,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向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送交了《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2)全国性电大的创立 ——方毅同志收到报告后,于1978年2月6日批示:报邓副主席审批,拟原则同意,编制、房屋、设备、交通工具、外汇等有关具体问题,请同有关部门商榷解决。 ——同日,邓小平同志在报告上批示:同意。 ——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全国性电大的创立。 ——开学典礼结束后,数学家华罗庚在电视上为全国电大学员上了第一堂课,全国电大40多万学员坐在电视机旁参加了开学典礼。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3)中国电大的发展 ·电大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2月中央电大和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成立——1986年4月杭州全国电大校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称为电大的创办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86年5月——1995年5月国家教委主任办公会批准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称为电大的调整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6月——1999年4月教育部批准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称为教学现代化起步阶段。 第四阶段:1999年5月到现在,称为电大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或称为开放教育实施阶段)。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3)中国电大的发展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基本走势 ——在创办发展阶段,全国电大的发展呈现出办学开放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充分应用,办学网络向基层扩展的三大走势。 ——初创时期的电大,课程播出主要利用刚刚在中国形成的微波彩色电视传输网络。 ——基层电大教学班的学习,除收听中央电大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播出的课程外,更多的是自行播放录音、录像。 ——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作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电大远程教学最重要的手段。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3)中国电大的发展 ——在调整发展阶段,电大经历了初期的繁荣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跳动的脉搏,步入了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1986年,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教育部基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成人教育发展过快的情况,提出对电大加强宏观管理,把电大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人才。 ——受政策调整、计划控制和自身条件限制,电大办学由开放走向封闭,规模逐年下降,到1992年时全国电大在校生下滑到33万人,降到了谷底。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电大努力寻求办学开放的新途径,办学下滑的局面才得以扭转,到1995年,全国电大在校生规模上升到54.5万人,但仍未恢复到十年前的水平。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3)中国电大的发展 ——在教学现代化起步阶段,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新的人才需求,社会对电大办学形式、办学优势、办学特点认识的深化和对电大办学质量与水平的认同,求学者需要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等外部因素,为电大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全国电大系统团结奋斗,共谋发展(黄山会议确定一个目标、两大命题、两项建设),齐心协力探索扩大办学开放新途径(大基教育、注册视听生、成人专升本三项试点),电大扭转了日渐封闭的办学局面,促进了规模增长和内涵建设(97年办学水平评估),为后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打下了基础。
一、远程教育起源与中国电大发展 4、中国电大的创立发展 (3)中国电大的发展 ——在跨越式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同时需要电大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要求。 ——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为电大发展提供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两大技术平台,批准电大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推动全国电大办学全面走向开放。
www.cqdd.cq.cn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2、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 3、中期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4、“试点”对电大发展的影响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1)开放教育的概念 (2)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 (3)开放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4)电大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 (5)电大开放教育与其它教育比较 (6)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1)开放教育的概念 开放教育是以崇尚自由、顺应自然为理念,以社会化教育、终身教育为宗旨,以希冀获得受教育者为对象,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最大限度的选择和最小限度的限制障碍,借助社会力量与科技成果,提供一切利于此种自由、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总和。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2)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对象是开放的 教育内容是开放的 教育时间是开放的 教育空间是开放的 教育过程是开放的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3)开放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开放教育的本质: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 ——开放教育的内涵(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 ·开放教育不仅仅是人类崇尚自由的理念,还是人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育理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开放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使理想成为现实,国内外的开放教育实践已予以证明; ·开放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和业界发展的进程。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4)电大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 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为内容,以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个基本特征: 理论实际融合 多方资源整合 多种媒体组合 天地人网结合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5)电大开放教育与其它教育比较 电大与普通高等教育:前者是职后教育,后者是职前新生劳动教育。 电大与成人函授教育:电大强调学习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学习资源的可选择性。 电大与高校网络教育:电大具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开放性。 电大与高教自考:电大强调教学过程的落实、管理和监控。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1、开放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6)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模式: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 管理模式:系统运作教学管理模式和一体化运行机制,教学管理“五统一”制度: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质量保证体系“五要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系统管理,一体化运作。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2、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 (1)开放教育试点的背景 (2)开放教育试点的性质 (3)开放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2、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 (1)开放教育试点的背景 1999年4月28日,教育部批准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 ·国家发展层面: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推进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电大自身层面: ——寻求开放办学在“两起两落”(自学视听生、注册视听生)后的新突破; ——探索电大开放办学的基本形式; ——在实践上为建设远程开放大学做准备。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2、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 (2)开放教育试点的性质 ——开放教育试点是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的性质。 ——试点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并构建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培养大批高质量、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2、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 (3)开放教育发展的进程 ——试点启动阶段,从试点启动到中期评估结束,稳步推进试点工作,重点抓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几方面的工作。 ——巩固深化阶段,从中期评估后——总结性评估前,主要任务是以开放教育中期评估成果为新的起点,贯彻“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方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升拓展阶段,总结性评估后到现在,总结、推广和应用试点成果,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特别强调保证教学条件尤其是专业办学条件,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实现工作重心向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品牌、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转变。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3、中期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在开放教育试点的8年时间里,教育部分别于2002年和2005—2007年,组织实施了中期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对“试点”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诊断、评价。这两次评估的性质和侧重点虽不一样,但目的却相同。 ——中期评估“是端正试点动机,拨正试点航向的重要措施”,具有“诊断”和“指导”的性质。 ——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开放教育进行社会价值判断,检验“试点”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评价、验收的性质。 ——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电大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电大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4、 试点对电大发展的影响 (1)开放教育的常态化 (2)试点对电大教学改革的促进 (3)试点对传统电大教育的改造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4、 试点对电大发展的影响 (1)开放教育的常态化 2007年4月28日,中央电大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验收,电大开放教育从“试点”转为常态。开放教育常态化电大发展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认识: ——开放教育从“试点”转为常态,增加了国民教育体系的新类型,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试点的成功结束了电大长达30年发展方向和办学主体不确定的历史,增强了电大办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探索了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新路子,为建设中国远程开放大学奠定了基础。 ——实现了电大系统教育理念和系统结构的改造,为电大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4、 试点对电大发展的影响 (2)试点对电大教学改革的促进 ——加强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广播电视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加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结合; ——加强了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校的教学合作; ——加强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产出,效果十分明显。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4、试点对电大发展的影响 (3)试点对传统电大教育的改造(4促进) 第一,试点促进了电大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转变。电大从原来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理念,变成了开放教育的理念,并渗透到了全战线,影响到了社会,使开放教育形式逐渐被社会接受。 第二、试点促进了电大从单一的广播电视授课到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多样化交互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第二代广播电视技术与第三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使电大的教学方式由应用传统的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向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的转变,为开放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及两次评估 4、 试点对电大发展的影响 (3)试点对传统电大教育的改造 第三、试点促进了电大从以文字教材为主到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转变。试点中,各级电大大力建设网络环境,开发、引进、共建、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比较系统的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应用、评价体系,适应了办学和学习者的需要。 第四、试点促进了电大从封闭式校园管理到网络化、开放式管理方式的转变。试点中建立的覆盖全国城乡,“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系统,促进了电大办学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为办学开放和远程教育大规模管理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1、评估后开放教育出现的新情况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3、省级电大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1、评估后开放教育出现的新情况 总结性评估后,开放教育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表现在五个方面: ——巩固试点改革成果、深化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电大开放教育特色的任务十分艰巨,思想松动,投入不足,重视程度递减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 ——在一些地方,深化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办法不多,开放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多元发展中被削弱,电大的开放特色不断淡化;在一些省级电大,以及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发展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特色越来越鲜明,有的步履维艰。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1、评估后开放教育出现的新情况 ——由于体制、机制、理念等因素影响,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内容展示性的教学资源较多,但指导性、针对性和交互性却较差,探究性的资源更少;网络资源既缺乏精品,又难以让学生选择,有效应用明显不够。 ——引导、激励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办法不多,针对性强、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明显不够,学生网上学习明显下降; ——在一些基层教学点,开放学习的设施设备不足,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影响,教学模式出现反弹,课程教学出现了大规模面授回潮的现象。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1)总的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是巩固试点成果,规范办学管理,优化教学模式,落实教学过程,强化开放特色,促进内涵发展。 ——巩固试点成果,就是进一步优化刚刚建立起来的,与传统封闭式教育相对应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及其“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运作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一体化运行机制; ——通过制订政府规章、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增加投入,推进开放教育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 ——通过加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落实教学过程和环节(做实做细),强化开放教育特色,促进开放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具体走向: ——教学管理规范化 ——模式改革课程化 ——资源建设精品化 ——支持服务个性化 ——教学活动网络化 ——体系建设项目化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具体走向 ——教学管理规范化:主要表现为优化完善开放教育制度、规范,争取开放教育立法;重视人员培训,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强调教学过程、环节的落实:重视规范基层教学中心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的指导、常规检查和督导,及时纠正、处理教学事故,大力推进开放教育管理的规范运作等。随着开放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有序推进,规范开放教育管理和办学行为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具体走向 ——模式改革课程化 具有四个特点: ·中观教学模式优化归一:从2007年中央电大通过评估后,各省级电大提出的众多教学模式在深化实践中,逐步优化归结到“学导结合”模式的框架内,并落实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 ·微观教学模式多姿多彩:各地电大结合自身资源、环境、条件、在微观教学模式创建中,尽可能地彰显自己的特色。 ·课程教学模式各俱特色:以学导结合的中观教学模式为基本范式,根据课程和学习者的特点,探索构建一体化设计、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走向深入。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具体走向 ——模式改革课程化 ·推动学习模式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推动了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变化。 目前,各地电大在实践中探索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有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这两种类型,重庆电大在这一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成为电大落实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最主要的形式。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具体走向: ——资源建设精品化 A、全国电大三头并进的资源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电大在线:提供开放教育统设课程教学资源; ·协作平台:已形成全国电大、华东地区电大、西部地区电大三大资源建设协作平台,在省级电大自建基础上,开展非统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汇集各类教学资源,提供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该中心由中央电大承建,目前已调整中心的定位、机制、人员,面向市场开展资源服务。
三、当前电大改革发展的基本走势 2、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2)具体走向: ——资源建设精品化 B、全国电大资源建设的情况 ·全国电大目前已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其中文字教材873种,音像教材5150学时,(录像4807学时)、(录音343学时),IP课件5551 讲,CAI课件64个 ,网络课程50门,网上资源36306件(篇);93.3%的统设必修课都配备有3种以上比较稳定的教学媒体,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和课程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整合入库资源46万多件,注册用户3、1万人,总访问量达100万次。全国有102家教育机构部署“节点资源库”,共配送教学资源超过8TB,涉及200多个专业,3000多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