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62 Views
“ 个人课题”研究例谈.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建国. 一、“个人课题”的性质和特点 二、“个人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三、“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量的研究) 四、“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质的研究) 五、“个人课题”的运作流程 六、“个人课题”的成果形成. 一、“个人课题”的性质和特点. 1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 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讨论和验证,来获得客观事实并寻找出解决办法的过程。. 2 、 什么是 “ 个人课题 ”
E N D
“个人课题”研究例谈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建国
一、“个人课题”的性质和特点 • 二、“个人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 三、“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量的研究) • 四、“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质的研究) • 五、“个人课题”的运作流程 • 六、“个人课题”的成果形成
一、“个人课题”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 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讨论和验证,来获得客观事实并寻找出解决办法的过程。
2、 什么是“个人课题” • “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 • “个人课题”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
3.个人课题的特点 • 1)选题的针对性。 • 2)方法的灵活性。 • 3)研究的自主性。 • 4)成果的专业性。
4、个人课题研究的意义 • 1)自我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 •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个人课题”申报和立项 1.选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农村初三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六合横梁) 一个“好动”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 (南湖三小) 小学课堂插嘴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南湖三小)
2)研究范围宜小 外来工子弟小学“代奖卡”激励效用的研究 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归因研究(秦淮一中心) 班级语文小报对学习促进的研究
3)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 借助故事对中学生心理咨询的案例研究(金陵中学)
4)视角新颖创新。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4)视角新颖创新。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 利用老城南资源,开发幼儿园主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小西湖幼儿园) • 探究电子游戏中可利用的数学元素(怡鑫花园小学)
2.提出假设 假设是一种理性猜测或预感,或是对一个悬而未决的有意义的问题所作的尝试性回答,研究假设建立在前人研究或一定理论基础上,并容易进行它的实证工作。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通常要先形成一个恰当的假设,用来进一步明确课题的本质和启发研究的思路,并指导搜集资料的过程。
假设的基本特征: (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进行表述。这种表述应明确表示研究者的设想在两个变量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如:在…情况下,书籍阅读量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2)它应该是合理的、符合一定逻辑关系的;它应该是与已知的事实或公理相一致的; (3)假设的陈述应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进行观察和检验,以判断其真伪性;
三、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 1、文献研究法 文献是指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这是“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研究工作的起点。
例如: 农村留守家庭子女学习现状的跟踪与指导(浦口桥林) 小学中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趣味性的研究(南湖三小) 在郊区高中文科班物理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研究 (板桥中学)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文献调研,以便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这是科学、有效、少走弯路地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文献调研,以便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这是科学、有效、少走弯路地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必经阶段。 • 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
示例: •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莫愁湖小学)
在Google中搜寻关键词“预习”可查到: • 1.两种有效的预习方法。 方法一,将预习表格化。 一些同学的预习之所以达不到目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马马虎虎翻了翻书,有预习的形式而无预习的实质。预习,就必须要找出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因此,不妨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自己认为的知识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地方一一列出来,等到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预习的效果就会很好。
方法二,将预习数字化。 在不知道怎么预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把预习数字化,比如预习一篇小说,我们可以把总结为共分为几个段落、出现了多少个人物、一共讲述了几个故事,等等。经过这么一番数字化整理,算是翻来覆去将课文看了几遍,数了几遍。比泛泛地去翻看,要深入得多。预习的效果,自然也要好得多。
问卷是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技术,它的性质重在对个人意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问卷是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技术,它的性质重在对个人意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 • 问卷的目的,主要是在经由填答者之填写问卷后,从而得知有关被测者对某项问题的态度、意见,然后比较、分析大多数人对该项问题的看法,以作为研究者参考。 • 在心理与教育方面,很多问题无法直接测量,如学生的理想,家长的教育态度等。这些资料的获得须借助研究对象的自我陈述。只能通过问卷的方法进行间接测量。
2、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指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内容和事项,编制成问卷,发送给有关人员,请其填答寄回或反馈的一种书面调查形式。 其特点是:标准化、匿名和间接性
通常问卷设计得越好,越容易分析。其中问题类型可分为四种:通常问卷设计得越好,越容易分析。其中问题类型可分为四种: 1)开放式 例如:你喜欢哪一门课?为什么? 2)列表式 例如:你在课余时间里喜欢做什么? (1)打游戏(2)听音乐(3)打球(4)看课外书 (5)学习(6)其它
3)排列式 • 例如:对你来说,计算机主要用来干什么?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序号,最重要的填上1,次重要的填写2,依此类推: • 了解更多知识() • 交朋友() • 与同伴讨论问题() • 玩游戏() • 参加网上课程()
4)二项式 • 所给答案只有两项选择: • 你的学校是否有足够的书籍和计算机供学生使用? • 是()否()
3 访问调查法 • 访问调查法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地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 1)个别访谈 • 2)团体访谈
4、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长期的观察得来的。他仔细观察“差生”和“调皮学生”的行为表现,先后为3700名学生作了成长的观察记录 , 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 “最难教育 ”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 陈鹤琴,用日记方式,从他长子出生起,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观察,并作出详细的文字记载与摄影,连续观察808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材料,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
使用观察法的要求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防止“先入为主”,克服“第一印象”。 克服“晕轮效应”,防止将观察对象的某种印象简单放大,“一好遮百丑”。 克服“社会刻板印象”,用固定看法去认识某一类人。 克服“情绪效应”。
(2)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
5、实验法 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 班级座位编排与课堂学习效率相关性的调查与研究(秦淮实小) • 农村中学英语四轮复习法的研究(溧水柘塘中学)
实验法有着三对基本要素。分别是: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
四、“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法 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 行动研究法五步骤: • 1)确立课题 •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 • 3)制定行动计划 • 4)实施行动 • 5)总结评价
行动研究程序一例: • (1)发现问题:某初中教物理课的李老师,开学两个月来组织了两次小测验,发现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想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来了解问题所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 • (2)文献探讨:李老师开始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有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结果发现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人格等因素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时数的多寡等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3)分析研究: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物理课课堂教学的真实看法,李老师设计了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综合观察和调查的结果,李老师将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初步归结为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3)分析研究: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物理课课堂教学的真实看法,李老师设计了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综合观察和调查的结果,李老师将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初步归结为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 (4)拟定方案:李老师制定了行动计划,即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实验,开展一节课堂讨论,每两周带学生去附近乡办工厂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 (5)实施行动方案:依照上述计划,李老师开始进行新的物理课教学活动。
(7)评价结果:一个月后通过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有改进。(7)评价结果:一个月后通过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有改进。 (8)修正方案:如果结果有效,则继续实施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与合作者一同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2、案例法 案例: 是对教育事件中某个关键过程的详细叙述和理性思考的一种叙事性报告。
案例文体的结构: • 1、案例背景 • 2、问题的提出 • 3、问题解决前的准备 • 4、问题解决的过程 • 5、案例反思
2、个案法 • 个案: 是对单一的个体进行深入、具体研究的案例。一般是指针对某个学生特殊的问题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
个案文体的结构: 1、个案人物的特殊表现描述 2、个案人物的基本情况 1)生理状况 2)性格分析 3)智力状况 4)非智力因素状况
3、原因分析 4、帮扶措施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2)在校坚持原则,严格要求; 3)搭建心理平台,逐层转化; 4)给予特别关爱,促进转化; 5)发现积极因素,给予鼓励; 5、结果与分析 6、反思
3、教育叙事法 教育叙事:是指教师给人们讲述自己感悟较深的,隐含着哲理的教育故事。
教育叙事的要素: • 1、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 2、有不同寻常的故事起因 • 3、有详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 4、有理性的反思
五、“个人课题”的运作流程 1、选题 2、申报和立项 3、对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 4、对问题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 5、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假设) 6、实施计划(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7、结果总结(案例法、个案法、教育叙事法) 8、评价反思
(示例) 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及矫正对策研究 (六合玉带初中 王永明) 研究的程序: 1、对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 2、对农村初中生中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进行调查 3、对原因进行分析(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以及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 4、制定引导措施(假设:预习、倾听、作业) 5、实施新措施(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个案法、教育叙事法) 6、总结评价
六、个人课题的成果形成 1.进行经验总结 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
1)、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总结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总结做好准备。1)、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总结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总结做好准备。 • 2) 、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 • 3)、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
2、准备课题结题材料 • 1)成果表现形式可多样化: 论文(单篇/系列);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著作; 刊登在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证明研究过程的附件: 问卷调查表; 访谈记录; 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关因素对照表; 观察记录表; 与本课题相关的课内外活动记录。
3.撰写结题报告 (示例) 《农村中学英语四轮复习法的研究》成果鉴定书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情的需要。初三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自觉性差。 2.改变教学现状的需要。教研薄弱,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农村中学教师必须设法寻找适合适合农村中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并不断查漏补缺。 3.符合本县“一优二促”工程的需要。(优化学习过程,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略) • 三.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结论1——形成了四轮复习法的基本模式: • 第一轮:依纲靠本温故知新(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 • 第二轮:突出重点牢固掌握(抓住重点,强化记忆) • 第三轮:错题再练查漏补缺(建立错题集,有效补缺) • 第四轮:综合运用全面提高(考前指导,提高应试技巧)
结论2——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四轮复习法可使学生能力得到加强,考试成绩能比较理想.结论2——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四轮复习法可使学生能力得到加强,考试成绩能比较理想. 与对照班相比,试验班的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不断上升,从原先相对落后反超,并逐步拉开距离。 • 反思1——牛津教材容量大,授课耗时多,复习时间短,如何将四轮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还需继续推敲。 • 反思2——在“综合再练”过程中,一些学生合作学习仍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