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64 Views
挺起民族的脊梁. —— 解读 《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2). 顾剑敏. 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 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结构. 由正文和 14 个附件组成。共 10 万字左右。. (一)正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3、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 —— 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4、实施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 —— 课内、课外两大体系; 5、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力量 —— 党团队组织; 6、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 —— 教师素质的提升;
E N D
挺起民族的脊梁 ——解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2) 顾剑敏
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结构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结构 由正文和14个附件组成。共10万字左右。 (一)正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3、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3、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4、实施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课内、课外两大体系; 5、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力量——党团队组织; 6、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升; 7、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 8、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附件(由14个附件组成) 1、《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纲要分年级要求》; 2、《上海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意见》; 3、《小学品德与社会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与要求》; 4、《中学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5、《语文学科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6、《历史学科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7、《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8、《上海市中小学生考察活动(含红色之旅)推荐目录》(本市);
9、《上海市中学生考察活动(含红色之旅)推荐目录》(外省市);9、《上海市中学生考察活动(含红色之旅)推荐目录》(外省市); 10、《上海市中小学生科技教育考察活动推荐目录》; 11、《上海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目录》:(小学生23本;中学生古典文学17部;现当代文学26部;外国文学37部;科普作品10部)。 12、《上海市中小学生影视观赏推荐目录》;(第一批):(小学生必看10部,选看11部;初中生必看和选看各11部;高中生必看和选看11、10部)。 13、《上海市中小学生戏剧欣赏推荐目录》; 14、《上海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小学102首、中学100首)
二、民族精神教育的提出 1、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精神教育 2、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民族精神教育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教育实施过程要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 1、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精神教育 (1)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2)民族精神及其培养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民族精神教育的现代意义
(2)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往往从摧毁民族的意识开始(2)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往往从摧毁民族的意识开始 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了。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了。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9.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要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3)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 学生层面存在问题:思想观念上,不同程度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不强等现象;行为表现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 教育层面存在的问题:部分学校不适应、部分教师不能胜任;对课内外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基础教育课程中蕴涵丰富民族精神元素的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语文课被作为“工具性”、“应试性”学科强化而失去了它应有的“人文性”、“价值性”的教化功用。 社会层面上的问题:基地内容针对性不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合力。
3、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精神教育 (1)“六.四”事件以后,江泽民同志人主中央工作,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两史一情”教育。 (2)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若干意见》把“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2、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2、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实施体系。 • 基本原则: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
三、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源泉;是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是传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教育的三个重点: 国家意识教育; 文化认同教育; 公民人格教育。
1、国家意识教育:以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要内容;1、国家意识教育:以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要内容; 国家观念教育——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拥护为归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和尊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国情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差距,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树立整体的国家安全观;坚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树立整体的国家安全观;坚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念。 国家自强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坚定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的富强之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个人的进步成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2、文化认同教育:以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2、文化认同教育:以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民族语言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学生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
人文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文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公民人格教育: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3、公民人格教育: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 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了解并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诚信守法教育——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平等合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保护公共财产,节约公用资源;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一)构建学校民族精神 教 育 的 实 施 体 系 1、抓住课内: 《上海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中小学教师要按照各学科提示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加以落实;要充分发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功能,挖掘并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要有机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克服牵强附会的“粘贴”现象;要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指导意见》对社会学科学习领域、语言文学学习领域、艺术学习领域、体育与键身学习领域、数学学习领域、自然科学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分别提出了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方面的教育要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事例和教学建议。 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要遵循榜样诱导、情景感染、活动体验的规律,着重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交往和生活习惯,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中学阶段要遵循知行并重、活动诱导(反思)、理想激励的规律,着重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弘扬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底蕴、创新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科学精神。
要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和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增加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构建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要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和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充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增加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构建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 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 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学等课程要加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现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抓好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领域。使学生在考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农村、企业实践活动、军政训练、科技活动、民俗技艺训练、名著阅读、影视观赏、戏剧欣赏、歌曲学唱、节庆活动和仪式教育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教育内涵。要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利用国家重要的节庆纪念日,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利用伟大人物的纪念日,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 小学阶段要积极开展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活动,注重利用“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形式,培养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中学阶段要充分利用“二期课改”中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特点,利用上海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中学生实际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通过军政训练、农村劳动、企业实训基地等途径进行国防、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等考察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3、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在学校领导,在于学校的一把手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态度和作风。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队伍,并落实到课程教学、教育管理、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没有学校德育“一把手工程”的建设是不可能的。3、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在学校领导,在于学校的一把手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态度和作风。要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队伍,并落实到课程教学、教育管理、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没有学校德育“一把手工程”的建设是不可能的。
4、贯彻落实“纲要”至关重要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我们不能把“纲要”对学科的具体要求仅仅看作是学科对德育的渗透,而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关学科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去落实。是德育回归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要解决德育、智育二张皮的认识问题。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证明,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可以起到以德促智,以智辅德的重要作用。4、贯彻落实“纲要”至关重要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我们不能把“纲要”对学科的具体要求仅仅看作是学科对德育的渗透,而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关学科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去落实。是德育回归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影响。要解决德育、智育二张皮的认识问题。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证明,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可以起到以德促智,以智辅德的重要作用。
5、贯彻落实“二纲”贵在认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层层分解到学校的德育处、教务处、教研组,落实到第一线的教师,明确责任。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二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把对“二纲”的学习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课堂教育的实践和研究。5、贯彻落实“二纲”贵在认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层层分解到学校的德育处、教务处、教研组,落实到第一线的教师,明确责任。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二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把对“二纲”的学习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课堂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5、发展德育校本特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多民族文化的积淀为发展校本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民乐、舞蹈、戏曲、服饰等民族文化,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也为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提供了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6、要抓好六个结合,提高教育实效。 (1)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 (2)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3)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 (4)坚持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 (5)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6)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
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教师的责任不是罗列一大堆高深抽象的概念,宣传空洞的口号教条,而是要满怀使命感地去创造学习条件,创造学习情景,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影响带动学生,使学生内化自己的所学所思,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思想和情感。我们要复兴的是诸子百家的灿烂星空,汉唐无坚不摧、无所不容的刚猛和宽宏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