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99 Views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土地生态整治初步研究. 张 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项目背景. 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合作进行,是国内第一个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地规划试点项目,主要工作由周爱国教授负责。. 在本次项目开展之前,当地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整治措施,但是效果不理想。 有的区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所得到的结果远远小于预期的设想。. 不适宜封育. 适宜封育.
E N D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土地生态整治初步研究 张 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项目背景 • 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合作进行,是国内第一个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地规划试点项目,主要工作由周爱国教授负责。
在本次项目开展之前,当地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整治措施,但是效果不理想。在本次项目开展之前,当地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整治措施,但是效果不理想。 • 有的区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所得到的结果远远小于预期的设想。
不适宜封育 适宜封育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土地类型分布资料显示:荒漠戈壁面积占该地区面积的78.5%,而适宜农林牧及其它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仅占21.5%,且在这21.5%的土地中,还存在着不少由于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荒弃土地。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土地类型分布资料显示:荒漠戈壁面积占该地区面积的78.5%,而适宜农林牧及其它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仅占21.5%,且在这21.5%的土地中,还存在着不少由于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荒弃土地。
1、环境背景1.1 地理位置 •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系指北山-鼎新盆地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丹吉林沙漠与马鬃山之间的荒漠平原。 • 总面积约6.2×104km2。区内地势低平,海拔900~1130m,自南西向北东缓慢倾斜,地面坡度1~3‰。
西居延海 东居延海 古日奶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1、环境背景1.2 水文气象 • 深居内陆腹地,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3653mm,是降水量的95.6倍,极端干旱。
1、环境背景1.3 土地利用现状 • 荒漠化是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 • (1)生物群体退化; • (2)土壤质量降低; • (3)生态环境脆弱; • (4)水的制约; • (5)牧草供给的低替代性
2、土地生态地质质量评价及其分区 • 极端干旱区地下生境中的水分和盐分背景值及其分布是决定植物分布与结构特征的限制性因子。因此,总体上水资源的极端匮乏决定了该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样地植物-限制因子 生存域 额济纳盆地土地生态地质质量评价图 + 图例 样地的根层生态指数 模糊聚类 样地分级 样地分区 样 地 结合样地、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土地生态地质质量评价图 赛汉桃来 盐池 中 天鹅湖 戈 壁 巴 东 西 丹 吉 狼心山 戈 戈 林 特罗西滩 壁 壁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I) 沙 鼎新 漠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一般(II)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差(III)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极差(IV)
3、土地生态综合整治策略与措施 • 所谓土地生态整治,是指通过采取各种人为措施,以维持目前仍属于“健康”水平的土地生态系统或修补受损的土地生态系统,使之达到健康水平。 • 在额济纳盆地,植物地下生境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是导致当地土地生态质量恶化的原因,因而土地生态整治的基础与重点应放在地下生境的保护与改善上。
根据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其分区结果,以改进和维护现有的土地状况和植物物种为主,在部分生态环境适宜区施行土壤、植被更新或重建。根据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其分区结果,以改进和维护现有的土地状况和植物物种为主,在部分生态环境适宜区施行土壤、植被更新或重建。 • 在当前黑河输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土地生态整治应以封育和修补整治措施为主,辅以重建等其它整治措施。
额济纳盆地土地生态综合 整治图
3.1土地生态质量较好(I级)区 • 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应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目的,主要的保护措施以封育为主,同时对局部出现土地退化或盐碱化的区域进行治理,并通过约束人类活动,防止外力对地下生境的过度干扰而得以实现。
3.2土地生态质量中等(II级)区 • 目前该区土地生态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和地下生境水分减少。 • 整个研究区整治的重点区域,宜采取封育与修补相结合的措施。 • (1)河岸带封育。 • (2)补充植物物种和个体。
3.3 土地生态质量较差(III级)区 • 由于风蚀作用对地下生境结构的破坏和其中水分的减少,使得该区成为植被退化速度最快的区域,其退化主要表现为原有植被的“岛屿化”和“片断化”。 • 实施封育和修复为主的整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对风蚀作用地段的生态修补以及合理有效控制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具体实施办法。
3.4 土地生态质量最差(IV级)区 • 以修补为主,重点是减少人为干扰,做好防风蚀工作,提高其抗风蚀能力,以免为沙漠提供更多物质来源。 ①采取固沙、防沙措施,减缓裸地的扩展速度,特别是在一些风口或植被斑块边缘; ②人工补种。
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在当地试行,土地生态整治工作初见成效。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在当地试行,土地生态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绿洲中心土地生态整治工程
4、结论及建议 • (1)开展土地生态整治策略与方法研究,实施生态整治工程十分必要。 • (2)依据当地特有的土地利用特征开展整治工作。 • (3)土地生态综合整治应遵循土地生态系统极端脆弱这一客观事实,以约束人类活动为生态保护的基本出发点,应该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封育、修补、重建等为主土地生态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