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788 Views
8-1 短期均衡分析. 8-2 長期均衡分析. 8-3 完全獨占市場的廠商訂價. 8-4 完全獨占市場的評價. 8-1. 8-1 完全獨占市場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8-1.1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決定 8-1.2 短期均衡時一定有利可圖嗎? 8-1.3 短期虧損,一定得歇業嗎? 8-1.4 獨占廠商沒有供給曲線. 在完全獨占市場中,均衡價格是由 廠商的最適生產量 所決定;亦即短期內,獨占廠商只能在現有的生產規模下找出最適生產量,並藉由需要曲線瞭解消費者願付的最高價格,以訂出產品售價,獲取最大的獨占利潤。. 8-1.
E N D
8-1 短期均衡分析 8-2 長期均衡分析 8-3 完全獨占市場的廠商訂價 8-4 完全獨占市場的評價
8-1 8-1 完全獨占市場產量與價格的決定 8-1.1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決定 8-1.2 短期均衡時一定有利可圖嗎? 8-1.3 短期虧損,一定得歇業嗎? 8-1.4 獨占廠商沒有供給曲線
在完全獨占市場中,均衡價格是由廠商的最適生產量所決定;亦即短期內,獨占廠商只能在現有的生產規模下找出最適生產量,並藉由需要曲線瞭解消費者願付的最高價格,以訂出產品售價,獲取最大的獨占利潤。 8-1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決定
8-1 (一)總收益與總成本分析法 1.當產量小於Q1或大於Q2 時,TR<TC,因此<0。 2.當產量等於Q1及Q2時, TR=TC,因此=0,如 A、B為收支平衡點。 3.當產量介於Q1與Q2之間 時,TR>TC,因此>0。 其中產量為Q*時,TR與 TC的垂直距離最大,表 示產量Q*為利潤最大時 之最適產量。 B A
8-1 (二)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分析法 1.MR>MC:廠商增產 2.MR<MC:廠商減產 3.MR=MC:達成均衡不再改變
8-1 短期均衡時一定有利可圖嗎? 1.AR>AC:有超額利潤 ( > 0 ) TR-TC所剩餘的部分 P*CBA大於零,稱 為超額利潤或經濟利潤。 超額利潤 A B E
MC AC D=AR MR 8-1 2.AR=AC:只有正常利潤 ( = 0 ) TR-TC=0,廠商沒有超額利潤,只有 正常利潤,稱為損益兩平。 B E
8-1 3.AR<AC:有損失 ( < 0 ) TR-TC所不足的部分 CP*AB代表利 潤小於零,即廠商有虧損。 經濟損失 B A E
8-1 短期虧損,一定得歇業嗎? 1.AR>AVC:廠商宜繼續生產 (1) 廠商繼續生產則會有 藍色面積的虧損 CP*BA發生。 (2) 停業負擔的總固定成 本為面積CHKB。 (3) 繼續生產的虧損(藍 色面積)<停業負擔 的總固定成本,所以 理性的廠商仍會選擇 繼續生產。 營業虧損 B A K E
8-1 2.AR=AVC:廠商自由決定經營或停業 (1) 廠商繼續生產仍然有藍色面積的虧損CP*BA產生。 (2) 假若選擇停止生產,則每單位產量會有BA的固定成本,因此停業負擔的總固定成本為面積CP*AB。 (3) 因此繼續生產的虧損(藍色面積)=停業負擔的總固定成本,在此情況下,廠商的總收入只夠回收全部的變動成本,繼續經營與歇業沒有兩樣。 營業虧損 B A E
8-1 3.AR=AVC:廠商應關門大吉 (1) 廠商繼續生產一定有藍色面積的虧損CP*AB產生。 (2) 假若選擇停止生產,則每單位產量會有BK的固定成本,因此停業負擔的總固定成本為面積CHKB。 (3) 由於繼續生產的虧損(藍色面積)>停業負擔的總固定成本(CHKB),若繼續經營會連變動成本都無法全部收回,所以理性的廠商應立刻結束營業,以減少損失。 營業虧損 B K A E
由於完全獨占廠商的 AR 為一條負斜率的需求線,且MR位於AR線的下方,若市場的需求狀況改變,AR與MR亦會跟著同時變動。正因為需求面的變化有無限多種,因此有可能在同一種價格下,獨占廠商會提供不同的產量;或者在相同的最適產量之下,會出現不同的價格,故在獨占市場中,無法畫出一條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間的固定關係,所以獨占廠商沒有固定的供給線。 8-1 獨占廠商沒有供給曲線
8-2 8-2 長期均衡分析 8-2.1 具有超額利潤 8-2.2 具有正常利潤
如右圖所示,根據MR=MC(LMC=SMC)所決定最大利潤的產量Q*,此時邊際收益曲線,長、短期邊際成本曲線同時相交於K點,此意味著廠商同時達到長、短期均衡狀態。若P>LAC時(即AR>LAC),獨占廠商有超額利潤P*CBA。 如右圖所示,根據MR=MC(LMC=SMC)所決定最大利潤的產量Q*,此時邊際收益曲線,長、短期邊際成本曲線同時相交於K點,此意味著廠商同時達到長、短期均衡狀態。若P>LAC時(即AR>LAC),獨占廠商有超額利潤P*CBA。 8-2 具有超額利潤( > 0 ) 超額利潤 C B K
如下圖所示,在MR=MC(LMC=SMC)所決定最大利潤的產量Q*,若P=LAC時(即AR=LAC),=0,獨占廠商只保有正常利潤。如下圖所示,在MR=MC(LMC=SMC)所決定最大利潤的產量Q*,若P=LAC時(即AR=LAC),=0,獨占廠商只保有正常利潤。 8-2 具有正常利潤( = 0 ) K
8-3 8-3 完全獨占市場的廠商訂價 8-3.1 獨占廠商決定價格時的考慮因素 8-3.2 影響獨占廠商訂價的其他因素 8-3.3 獨占廠商的訂價方法 8-3.4 差別訂價
8-3 獨占廠商決定價格時的考慮因素 獨占廠商決定價格時,必須考慮下列兩大因素:(1)供給面:從產品的生產成本,瞭解產量與生產成本之間的關係。(2)需求面:由產品的需求彈性,瞭解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關係。
8-3 影響獨占廠商訂價的其他因素 獨占廠商的實際產量往往會大於其最適產量,並將價格訂得比利潤最大的價格為低,主要基於下列幾項因素: • 受政府管制的公用事業 • 避免政府採用反獨占法 • 為阻止新廠商加入市場 • 未獲得社會的尊重,建立商譽
8-3 獨占廠商的訂價方法 如下圖,獨占廠商除了依據利潤最大訂價法(P=AR>MR=MC)來決定產出水準Q*及均衡價格P*外,尚有以下三種訂價法: • 收入最大訂價法 • 邊際成本訂價法 • 平均成本訂價法
8-3 差別定價 所謂差別取價(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獨占廠商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在生產成本不變情形下,將同一產品依消費者、市場、地區或購買量的不同,索取不同價格的現象。例如:公共汽車及遊樂區等,常將售票分為全票、學生票及半票;台電公司將用戶分為家庭、商業、工業等用電,並依不同的用電戶收取不同費率。
8-3 要採取差別訂價的先決條件,一定是廠商本身具有決定價格的能力。若要成功的實施差別定價,尚須具備下列條件: (1) 市場區隔 (2) 市場封閉 (3) 不同的需求彈性
8-3 差別取價的方法 • 第一級差別取價 (又稱完全差別取價) 指獨占廠商依據消費者對每一單位產品所願支付的最高價格來收費。 B D
8-3 • 第二級差別取價 (又稱階段訂價法) 指獨占廠商對某一特定數量範圍內的產品索取某一價格,超出此一數量後,每增加某一特定數量的產品,即索取較低的價格,故乃對不同級距範圍內之商品訂立不同價格,剝奪了部分消費者剩餘。 a b
8-3 • 第三級差別取價 (又稱階段訂價法) 指獨占廠商就同一產品,對不同的市場索取不同的價格;對需求彈性較高的消費者收取較低的價格,而需求彈性較小的則收取較高的價格。如學生票、成人票。
8-4 8-4 完全獨占市場的評價 8-4.1 獨占與完全競爭市場的比較
8-4 獨占與完全競爭市場的比較 E C A B G F
8-4 完全獨占市場的缺點 • 就生產效率的觀點 • 就社會福利的觀點 • 就公平的觀點 • 就成長的觀點 • 就穩定的觀點
8-4 完全獨占市場的優點 • 規模經濟 • 創新能力 • 獨占廠商具有較強的能力從事國際 • 市場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