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87 Views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形式和内容 现象和本质. 第一 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特点 原因就是指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就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比如:甲→乙→丙 …… 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具有先后相继的顺序性,即前因后果。这是因果联系的特点。 但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 “ 在此之后 ” 不等于 “ 由此之故 ” ; 二是导因与原因的区别。.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E N D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原因和结果 • 必然性和偶然性 • 可能性和现实性 • 形式和内容 • 现象和本质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特点 原因就是指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就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 比如:甲→乙→丙…… 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具有先后相继的顺序性,即前因后果。这是因果联系的特点。 • 但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 二是导因与原因的区别。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1)对立 “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而且在这里不断更替的运动就显现出来,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恩格斯)因此,不能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 • (2)统一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 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 • 1、客观普遍性 •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即是说说:“‘物本身中’含有‘因果依赖性’”。(列宁选二P158《唯批》) •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即是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受因果联系的支配,一切现象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着因果制约性。 •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反之,则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2、因果联系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 有三种情形: • A、一因多果和同因异果 • B、一果多因和同果异因 • C、多因多果和复合因果
三、原因和结果的方法论意义 • 第一、它使我们学会全面揭露造成某个结果的多方面原因,具体分析各种原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得新的好结果; • 第二、它可以指导我们预见事物发展的深远结果,防止把因果对立绝对化; • 第三、注意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掌握和运用“反馈”原理。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易的趋势,或者说是指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并非如此的趋势。 • 必然性根源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而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和其它事物的影响则决定了它的偶然性。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 1、对立 • 第一、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而偶然性是由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非根本矛盾以及外在的矛盾而引起; • 第二、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趋势,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居支配地位,一般来说只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 第三、必然性是比较稳定的、持久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确定不移的;偶然性是不固定的、暂时的,在时间上没有确定不移的秩序。
2、统一 • 第一、两者相互依赖 • 一方面,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偶然性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所支配。 • 第二、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从事物的范围角度看,同一现象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而对于另一过程来说则可能是偶然的。反之亦然。另一种是从发展的角度讲,由于条件的变化,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转化。
3、批判两种错误观点 • (1)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 (2)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 第一、要紧紧抓住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认清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且要善于根据必然规律来规定我们行动的目的和计划,使我们的行动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 第二、要注意掌握大量的偶然现象,并透过偶然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 •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 •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 • 一是要区分可能和不可能; • 二是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非现实)的可能; • 三是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 四是要区分可能性的程度,即可能性的量之大小。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 1、对立 • 可能性作为事物的潜在趋势,着眼于“未来”,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现实作为现存的 客观实际,着眼于“现在”,标志事物的现状。 2、统一 首先,二者相互联结; 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方法论意义 • 第一、看问题要力戒片面性,要全面估计到各种可能性特别是两种相反可能性的存在,以便同时做好两手或多手准备,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 第二、既然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离不开一定条件,我们就应该首先立足现实,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做好转化工作。
第四节 形式和内容 •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的总和。 •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 把握形式这一范畴,要注意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区别。内在形式和内容直接相关,外在形式与内容不直接相关。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 两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 二者的对立,即是说二者有着不同的规定,不能混同。 • 二者的统一性,是指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 重要的把握两者的相互作用: •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 • 第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 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即两者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三、内容和形式的方法论意义 • 第一、根据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首先就要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 第二、根据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理,我们要善于从内容的需要出发,选择、创造和利用最适当的形式来促进内容的发展,反对只顾内容而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毛泽东这样表述:“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本质。(《实践论》) • 现象,就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 现象的表现方式大体上有两种:真相和假象 • 真相是指对本质真实的表现; • 假象则是本质的歪曲的、虚假的表现。但“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本质具有某种假象。假象是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列宁《全38》137)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 1、对立 • 第一、现象外露于表面,而本质则深藏于内部; •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的共性; • 第三、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稳定。 • 2、统一 • 一方面,任何现象都是从特定的方面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 • 另一方面,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
三、现象和本质的方法论意义 • 简要地说,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决定了科学研究、科学认识的必要性,而二者的统一又决定了科学研究、科学认识的可能性。 •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 第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的、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前提条件; • 第二、充分发挥人的理性思维作用,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精心制作,这是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的关键环节。
本章简要回顾: • 前三对范畴侧重于动态,后两对范畴则侧重于静态研究事物。 • 学习每一对范畴,其中的三个环节必须注意:一是每一对范畴的基本含义,二是每一对范畴的辩证关系,三是每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 本章所要把握的重点: • 必然性和偶然性 现象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