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00 Views
实验三 单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 验证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 基尔霍夫定律 。. 2.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3. 练习使用功率表测量单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4. 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基尔霍夫定律.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各支路的电流值 ,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即. ?. U L. I. U=U R +U L +U C. R. U L +U C. U. U R. L. I. U R. U L.
E N D
实验三 单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验证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2.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3.练习使用功率表测量单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4.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基尔霍夫定律 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用交流电流表测得各支路的电流值,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回路各元件两端的电压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即
. . . . . . ? UL I U=UR+UL+UC . . . R UL+UC U . UR . L . I . . UR . UL UC U C . UC 正误判断 在R-L-C串联电路中 因为交流物理量除有效值外还有相位。
. . i U UL UR R u L I COS . I 希望将 COS 提高 当U、P一定时, 问题的提出:日常生活中很多负载(如日光灯)为感性的,其等效电路及相量关系如下图。 2. 功率因数的提高 . 其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P = PR = UICOS
i R u L C 功率因数低的提高 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 必须保证原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即:加至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 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并电容
i . . . IRL I IC R . u U L C 并联电容值的计算 设原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cos L,要求补偿到 cos 须并联多大电容?(设 U、P为已知)
由相量图可知: . . . IRL I IC . U 分析依据:补偿前后 P、U 不变。
i R C u L
• • + U - • 表1 基尔霍夫定理验证实验数据
2.并联电路──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 按下图组成实验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插座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电容值,进行三次重复测量并记入表2 。
• •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本实验用交流市电220V,务必注意用电和人身安全,拆接电路前必须断开电源开关。 2.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应先将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的同名端短接,再把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电压线圈与负载并联。 3.线路接线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 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4.实验结束,应先断开电源开关,再拆实验线路。另外,在断开电源后应使用导线将电容器短接放电。
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要求 1.通过实验总结: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与各元件上的电压是代数和关系还是矢量关系;并联交流电路中总的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是代数和关系还是矢量关系。 2.观察当并联电容变化时,总电流I和功率因数cos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画出总电流I为最小时,电路的相量图。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日光灯管的近似电阻值,镇流器的电感值与电阻值。
实验3作业 作业 1.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2.在下周同一时间按时交回实验报告 3.复习内容(1)三相制的概念;(2)负载星形连接的特点;(3)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对应关系;(4)了解中线的作用 4.预习下次实验,并写预习报告 谢谢大家的合作!
实验 3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