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25 Views
PTA 12 月筑底反弹 赵师夏. 一、 PTA 近期行情回顾 二、宏观形势分析 三、基本面分析 四、技术分析. 一、 PTA 近期行情回顾
E N D
一、PTA近期行情回顾 二、宏观形势分析 三、基本面分析 四、技术分析
一、PTA近期行情回顾 从11月开始,PTA期货及现货价格均进入筑底阶段,至11月10日左右,现货价格跌至年内谷底,TA1201合约触及7700点的年内新低,随后开始反弹,冲上8000点,至11月22日左右,反弹至8100点,然后再次走低,直至月底,12月1日,受六大央行联手下调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定价50个基点及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准影响,商品市场全线高开飘红,PTA开始反弹之路,至12月6日,期货价格在8300点上方,现货价格在8400-8450元/吨左右。
二、宏观形势分析 1、美国整体形势向好,但两党减赤谈判破裂仍是隐患 美国1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2.0万人,预期增加12.2万;其中零售业扭转下降局面,就业人数涨幅最大,专业和商业服务行业及教育和保健服务行业增幅虽再次减小,但总体就业人数涨幅依旧可观,政府部门的就业人数再次减少,且减幅有放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11月失业率降至8.6%,预期为9.0%,前值为9.0%。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当时亦为8.6%。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11月制造业报告显示,刚过去的一个月美国制造业的增速加快,制造业指数PMI增至52.7%,环比增加1.9个百分点,超过市场的平均预期。这显示出美国的整体经济处于扩张状态,已连续30个月增长,制造业连续28个月增长。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11月制造业报告显示,刚过去的一个月美国制造业的增速加快,制造业指数PMI增至52.7%,环比增加1.9个百分点,超过市场的平均预期。这显示出美国的整体经济处于扩张状态,已连续30个月增长,制造业连续28个月增长。
从PMI的各项指数来看,11月制造业的新订单增多,生产加强,产品价格提高,出口增多,进口减少;但就业人数减少,供货商交货放缓。从PMI的各项指数来看,11月制造业的新订单增多,生产加强,产品价格提高,出口增多,进口减少;但就业人数减少,供货商交货放缓。
11月21日晚间,也就是两党坚持谈判的最后期限,号称“超级委员会”的美国国会减赤特别委员会宣布两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协议,这意味着美国财政将从2013年开始被“强制瘦身”。按两党今年8月达成的方案,美国政府必须在10年内减赤 9170 亿美元,同时将公共债务上限提高9000亿美元。并需要在23日前提出至少减赤1.2万亿美元的具体建议,否则减赤机制将依法于10年内强行削减国防、安全等项目开支共约1.2万亿美元。奥巴马一再强调美国暂无债务违约风险,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也表示暂不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但这无疑为美国日后的经济政治局面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2.欧洲 欧债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日益显著,也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复苏的脚步。由欧债危机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越扩越大,已显现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11月以来,首先,法国现有 AAA 评级存在下调可能;其次,德国 23 日发行的政府债券失利。作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德国的长期国债一直是资本市场热捧的优质资产,此次遭受冷遇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悲观。第三,惠誉宣布将葡萄牙主权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并给予负面的评级展望。另外,意大利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本月几度上升至 7%以上;西班牙国债收益率继续走高。同时德国和法国在欧洲央行出手救市以及发行欧元区债券问题上仍存较大分歧。尽管上周六大央行联手救市的行为让人们觉得似乎欧债问题已现曙光,欧洲各国的国债标售情况也有些许好转,但是欧元区依旧面临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危机从美国蔓延至欧洲,从经济危机逐渐演变成信任危机,从银行业问题波及到政府债务,从希腊逐步扩展到欧元体系,危机的一步步升级仍有将欧洲乃至全世界经济推到了崩溃边缘的可能。
3.中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PM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显示出经济增速回落趋势仍将延续。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分别上升2.8和0.3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均回落到50%以内。新产品订单指数回落,反映市场需求总体走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能从成本提高转向订单不足。
2011年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回落至5.5%。其中,城市上涨5.4%,农村上涨5.9%;食品价格上涨11.9%,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6.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8%。此外,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7%,同比上涨 5.0%。通胀数据回落表明央行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效果,CPI与经济增速双双下降,加之11月30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经济政策有从缩紧转为放松的迹象,但是我认为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更多的是为了让企业过个好年。
4.宏观形势小结 总体上,欧洲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上升速度虽然放缓,但随时有加速可能,欧债危机扩散风险继续压制金融市场;美国的经济数据整体向好,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迹象,但两党减赤谈判的破裂依旧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埋下了隐患,国内货币政策将逐步趋向于定向宽松,存款准备金率也已下调,这对国内商品市场构成潜在支撑。
三、基本面分析 1.上游市场 郑州PTA主力合约日收盘价与WTI原油日结算价走势图
9 月份以来,PTA上游原料价格整体持续大幅回落。首先,石脑油价格从983美元/吨回落至866美元/吨,跌幅近12%;其次,MX价格亦从1382 美元/吨的高位下跌至1160美元/吨附近,跌幅达16%;而PX价格跌幅最深,从9月上旬1715美元/吨的阶段性高点持续回落,至12月05日已回落至1360美元/吨,下跌355美元/吨,跌幅超20%。按当前PX价格折算,PTA的生产成本仅约在8050 元/吨,PX对PTA的成本支撑作用逐步减弱。
2.PTA的产销供给 PTA厂商利润变化图
产业链开工率方面,表现仍然较为分化。PTA装置暂时维持96%的高开工率,而聚酯负荷下降至86%左右水平,江浙织机负荷则大幅跳水至55%左右的水平,显示出不论是直接下游聚酯,还是终端方面,对PTA的需求拉动作用不明显。产业链开工率方面,表现仍然较为分化。PTA装置暂时维持96%的高开工率,而聚酯负荷下降至86%左右水平,江浙织机负荷则大幅跳水至55%左右的水平,显示出不论是直接下游聚酯,还是终端方面,对PTA的需求拉动作用不明显。
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PTA 进口量是39.58万吨,较上月进口量下降2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上涨2.5%。前十个月的进口总量439.7万吨,平均进口量43.9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依据11月低迷的市场状况,预计11月PTA的进口量也将偏低,PTA的有效供应量方面将受到影响,后市PTA供应过剩压力减小。
3.下游市场 月初,由于PX价格大幅下滑带动聚酯原料PTA、MEG行情持续回落,成本支撑疲弱。聚酯市场行情跌势迅猛,其中聚酯切片一天内跌幅曾达500元/吨,企业平均开工率也大幅下降,涤纶长丝厂家更是打起了价格战,至11月中旬,聚酯市场产品价格已低至成本线,甚至有亏损情况。随后,由于原油走势强劲,PTA期货出现反弹,聚酯产品跌幅渐缓,少数品种出现小幅反弹,尤其是聚酯切片市场走货较为顺畅,整体库存降低,厂家甚至出现惜售待涨现象。11月30日,六大央行联手救市,中国央行下调存准,商品市场全线飘红,聚酯产品产销受到提振,十分火爆,局部地区高达400-450%,本周交投转为平淡。
4.MEG市场 10月以来,在宏观面与供需面利空叠加下,使得投机商不敢盲目入市,乙二醇市场呈现价量齐跌的局面。截至12月02日,张家港乙二醇市场卖方报盘8150元/吨,较11月底上涨50元/吨,大单商谈成交8100元/吨附近。船货商谈1050美元/吨附近,但成交清淡,弱势运行为主,若如此下去,将难以对PTA当前的走势构成良好支持。
5.仓单及库存变化 PTA 期货注册仓单数月以来持续低位。特别是9月份老的仓单注销以后,期货仓单库存持续低位徘徊。究其原因,或是期现价格持续贴水状态,不利于新仓单生成。11月17日开始,截止12月02日,郑州交易所PTA仓单维持在仅为200张状态。
6.基本面小结 当前上游PX价格基本持稳,无大幅波动,下游市场由于终端织造企业节前集中备货,市场交投逐步活跃,较11月中上旬有明显的好转,涤丝产销向好,工厂库存大幅下降,聚酯销售压力缓解,对稳定PTA市场具有一定作用,短期内PTA或将维持反弹格局。
四、技术分析 PTA1205周二以日出小阳棒做收,上周四借利好高开所得来的虚阴棒压力已经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而下游聚酯市场手上有带动向好,PTA仍具备反弹动能,目标直指60日均线,MACD接近零线附近,与K线走势较为一致,建议短线保持偏多思路,但不宜过分,设好止损,谨防因价格过高而可能出现的轧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