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64 Views
§9.7 高温陶瓷. 主要包括两大类 : 一类是 金属 ( 主要是过渡金属或与之相近的金属 ) 和 B 、 C 、 Si 、 N 、 O 等非金属的化合物 ; 另一类是 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包括 B 或 Si 的碳化物、氮化物等 。. 一、分类. 1. 氧化物陶瓷 ,如: Al 2 O 3 , BeO, CaO, MgO, SnO 2 , UO 2 等, Tm~2000℃ ,甚至更高; 2. 碳化物 , B 4 C, SiC, WC, HfC, ZrC 等,金属碳化物的 Tm 最高,硬度大,脆性也大;
E N D
§9.7 高温陶瓷 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金属(主要是过渡金属或与之相近的金属)和B、C、Si、N、O等非金属的化合物; 另一类是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包括B或Si的碳化物、氮化物等。
一、分类 1.氧化物陶瓷,如:Al2O3, BeO, CaO, MgO, SnO2, UO2等,Tm~2000℃,甚至更高; 2. 碳化物,B4C, SiC, WC, HfC, ZrC等,金属碳化物的Tm最高,硬度大,脆性也大; 3. 氮化物,BN, Si3N4, AlN, ZrN, HfN等, 高Tm, 最硬; 4. 硼化物,HfB, ZrB, WB, MoB等, Tm>2000℃, 抗氧化性强; 5. 硅化物,MoSi, ZrSi, Tm>2000℃, 高温下生成SiO2或硅酸盐保护层,抗氧化性强。
二、氧化物陶瓷 在装置瓷中已经讲过,不再重复。 三、透明氧化物陶瓷 • 透光性条件 (1) 密度大,达理论值的99.5%以上; (2) 晶界上无气孔,或孔径比光的波长小得多; (3) 晶界无杂质及玻璃相,晶界与微晶之间的光学性质差别很小; (4) 晶粒较小而均匀; (5) 晶体对入射光的选择吸收很小; (6) 能获得光洁度高的表面。
消除了杂质和空隙造成的吸收和散射时,透光性:消除了杂质和空隙造成的吸收和散射时,透光性: 多晶体厚度 多晶体、微气孔折射率 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素: 晶粒尺寸;气孔率;气孔尺寸大小等。 几种透明陶瓷材料主要工艺及性质见表9.18,自己看看。 微孔有效厚度 平均直径 吸收系数
2.工艺原理及其影响透光率的因素 以A12O3为例,说明透明氧化物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 • 影响A12O3烧结的主要因素是体积扩散。倘若在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过快, 就会产生晶界裂缝,许多的气孔被晶粒包围。 • 当晶粒生长速度>气孔移动速度时,晶体内部形成的气孔被限制在其内而不易被排除,这些会影响材料的透明度。 (1) 加入适量的MgO,形成MgO·A12O3尖晶石相, 在A12O3晶界表面析出,可促使晶界衰退,此外MgO在高温下比较容易蒸发,能防止气孔封闭。同时,在烧结过程中晶界气孔会增多,限制晶粒的长大; 可见MgO的加入,对调整材料透光率的作用是很大的。 • 一般加入0.1~0.5%,过高会出现第二相。
(2)气孔直径d对T的影响 当λ~d相当时,光透过率T最小; 透明Al2O3:晶粒大小约为25m,比较均匀, 气孔半径0.5~1.0m,气孔率<0.1%; 热压烧结透明Al2O3:晶粒尺寸:1~2m,大小不均, 气孔半径约0.1m,紫外光的透光性差。 (3)烧结气氛对T的影响 在H2中烧结,H2会渗入坯体,它在封闭气孔内的扩散速度比其他气孔扩散速度大,易扩散通过A12O3坯体,气孔比较容易排除,从而提高透光率。
图9.7.2 光波长与Al2O3瓷的 直线透过率关系 图9.7.1 MgO添加量对透过率的影响
3.制备工艺 (1) 工艺流程有两种: A. 常温下成型,高温(1700~1900℃)烧结; B. 热压成型烧结(1500℃,3.92×106Pa热压成型)。 (2)生产方法 3N高纯超细Al2O3粉料;也可用硫酸铝铵经高温分解制备: Al2(NH4)2(SO4)4·24H2O 100~200℃ Al2 (SO4)3(NH4)2SO4·H2O+23H2O Al2 (SO4)3(NH4)2SO4·H2O 500~600℃ Al2 (SO4)3+2NH3+SO3+2H2O Al2 (SO4)3800~900℃ Al2O3+3SO3
成型方法:注浆法、等静压法; • 浆料法:pH≈4,流动性较好。成型后坯的密度若低于理论值的85%,则难以获得良好的透明陶瓷; • 预烧:1300℃,—Al2O3 部分转化—Al2O3,还含部分 • — Al2O3,具有较大的活性,可促进烧结; • 高温烧结: 1700~1900℃,在H2 or 真空中进行; • 热压法更为理想,可在1500℃,3.92×10MPa条件下得到透明Al2O3瓷,光学清晰度和力学强度均较高。
4. 透明A12O3的性能和用途 透明Al2O3的化学稳定性好,耐强碱和氢氟酸的腐蚀,可熔制玻璃,某些场合可代替铂坩埚。是红外透过材料,可作为红外窗口材料和高压钠光灯管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用作微波集成电路基片和高绝缘材料。 5.其它透明氧化物陶瓷 MgO瓷和Y2O3瓷的透明度和熔融温度都比透明Al2O3高。是高温测试孔、红外检测和红外元件的良好材料。可做高温透镜、放电灯管;透明MgO瓷坩埚用于碱性物料的高温熔炼,还用于电子工业和航天技术中。 透明YIG陶瓷
四、非氧化物高温陶瓷 主要为Ⅱ一Ⅲ族、Ⅲ一Ⅶ付族、第Ⅷ族、镧系、锕系等元素与B、C、N、P、S等的化合物以及这些非金属之间的互化物。 1.碳化硅陶瓷(SiC,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1)结构 —SiC ,六方晶系,高温稳定型 两种晶型 —SiC,等轴晶系,低温稳定型 Si与C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每一种原子都以紧密圆球排列,互相占据对方四面体空隙,形成牢固紧密的结构。 —SiC 2100℃,开始—SiC,2400℃转变迅速。
(2)生产工艺 石英、碳和锯末装在电弧炉里合成: SiO2+3C SiC+2CO 1700℃~1900℃ 生成SiO或SiCO 1900~2000℃,还原成SiC,β一SiC和—SiC的混合物. 烧结 按烧结条件分为常压烧结、热压烧结、反应烧结和高温等静压烧结等。 此外,还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碳化硅陶瓷薄膜。沉积温度可在1200~1800℃范围内变化。碳化硅陶瓷薄膜不仅可作为耐磨涂层或抗氧化涂层,也可用作敏感材料和制作半导体器件。
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与制备工艺和组成结构密切相关。其常温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高温强度、高温蠕变等)是目前已知陶瓷材料中最好的。碳化硅陶瓷的性能与制备工艺和组成结构密切相关。其常温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高温强度、高温蠕变等)是目前已知陶瓷材料中最好的。 • 热压烧结和无压烧结的碳化硅陶瓷高温强度可一直维持到1600℃基本不变,高温抗弯强度也是陶瓷材料中最高的,且抗氧化性和耐热耐磨性好,因此是大于1500℃的良好结构材料。
碳化硅陶瓷可用于制造火箭尾气喷管,燃烧室内衬、燃气轮机轴承和叶片,用SiC与Si3N4结合的材料可制成大型燃气轮机第一级叶片;碳化硅陶瓷可用于制造火箭尾气喷管,燃烧室内衬、燃气轮机轴承和叶片,用SiC与Si3N4结合的材料可制成大型燃气轮机第一级叶片; • 此外还可制成热电偶导管、炉管、隔焰板和电热材料等。利用SiC的半导体特性还可制造避雷器的阀片等。
图9.7.3 六方氮化硼 2.氮化硼陶瓷(boron nitride ceramics) (1)结构、性能和用途 A. 六方—BN 将石墨结构中的C原子用B和N原子取代,便得到六方—BN,为六方层状结构,如图9.7.3所示。其性质也与石墨相近,但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较石墨强,电阻也较大。 六方—BN的硬度较低,容易加工,具有自润滑性,可作高温轴承。在超高压下其性能稳定,是良好的传递高压强的介质材料。
B. 立方—BN 六方—BN Mg 立方—BN 1500~2000℃ 6~9万atm • 优良的超硬材料; • 导热系数与不锈钢相当,900℃以上超过BeO,并且随温度的变化其导热系数变化不大; • 热稳定性好,可在1500℃到常温的急变温度条件下使用; •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小,高温介电强度高,到2000℃仍然是绝缘体,又是热的良导体; ∴立方—BN既是优良的超硬材料,又是理想的高温绝缘和散热材料!
(2)生产工艺 A. 合成原料,有两种方法: Ⅰ.用B2O3或Na2B4O7(硼砂)与氨或尿素反应生成BN: B2O3 + 2NH3 2BN+3H2O B2O3+CO(NH2)2 2BN+2H2O+CO2 Na2B4O7+2CO(NH2)22500~3000℃ 4BN+4H2O+2CO2+Na2O Ⅱ. 将B2O3与碳混合,在NH3或N2中加热生成BN: B2O3+3C+N2 2BN+3CO 20 min
B.成型和烧结 (三种方法) (1) 冷压法:将BN粉等静压成型,在1700~2000℃烧结,得到的产品密度低,一般不超过1.2g/cm3,在原料中加入适量的B2O3,产品密度可达1.8 g/cm3,在炉内保持2~10MPa的氮气氛也可提高密度; (2) 热压法:将BN粉在4×10MPa、2000℃条件热压,一般加1~3%的添加剂(如氧化物、氮化物等)可提高产品密度,达到2g/cm3; (3)气相反应法:将BCl4与NH3两种气体在1450~2300℃流经石墨模具,则在其表面聚集BN,最后形成BN陶瓷产品。这种方法得到的材料纯度高,晶体取向性强、致密,2.20~2.25 g/cm 3,接近晶体密度2.270g/cm3。
BN陶瓷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耐热性、高导热性、能吸收中子、透微波和红外光,高温润滑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好等突出优点;BN陶瓷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耐热性、高导热性、能吸收中子、透微波和红外光,高温润滑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好等突出优点; • 在非氧化气氛中可安全使用到2000℃; • 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氮化物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