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998 Views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的輔導策略. 安平國中 情緒行為障礙巡迴輔導 施相如. 咬文嚼字 ….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情緒行為問題學生 有什麼不一樣? 分別服務哪些學生?. 情緒行為問題學生. 高關懷、高風險、中輟 … 主要問題:外顯行為問題 可能變成虞犯 學務處為主要之處理單位.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為特殊教育法中之一類 安置在普通教育環境中 輔導室為主要聯繫單位 部分需醫療協助. 你認識他嗎?. 挪威版 911 …. 這些 … 都是他 ~~. 最不願見到的真相 …. 啥米 是 「情緒行為障礙」?. 依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九條
E N D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輔導策略 安平國中 情緒行為障礙巡迴輔導 施相如
咬文嚼字… •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 情緒行為問題學生 有什麼不一樣? 分別服務哪些學生?
情緒行為問題學生 • 高關懷、高風險、中輟… • 主要問題:外顯行為問題 • 可能變成虞犯 • 學務處為主要之處理單位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 為特殊教育法中之一類 • 安置在普通教育環境中 • 輔導室為主要聯繫單位 • 部分需醫療協助
你認識他嗎? 挪威版911…
依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九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七款所稱情緒行為障礙,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 情緒障礙之症狀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有其他持續性之情緒或行為問題者。 情緒行為障礙之定義 (101.09.28修正)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其他 精神性疾患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違規行為障礙(Conduct Disorder,CD)、對立性違抗行為(ODD)、妥瑞症。 主要指精神分裂症。症狀包括幻覺、妄想、思考異常、智力和語言功能缺陷、以及情緒方面的異常。 情感性疾患 主要指憂鬱症和躁鬱症。孩童時期的憂鬱症容易被攻擊行為、鬧脾氣、焦慮和行為問題等掩飾 。 畏懼性疾患 害怕的反應超出現實的程度,而且其感覺是本身也難以理解的,嚴重到會持續表現出逃避的行為。 焦慮性疾患 通常與壓力有關,焦慮的反應常取決於壓力來源和個人面對壓力的調適能力。
以行為表徵做區隔 • 外向性行為(男性為主) • 如反抗、攻擊、破壞、過動、暴躁、譴責、侵犯財物、及違規行為等問題 • 內向性的問題(女性為主) • 如害羞、退怯、自卑、焦慮、恐懼、躲避群體(離群索居)、哀傷、憂鬱、冷漠、過度敏感等
一、行為或情緒表現顯著異於其同年齡或社會文化之常態者,得參考精神科醫師之診斷認定之。一、行為或情緒表現顯著異於其同年齡或社會文化之常態者,得參考精神科醫師之診斷認定之。 二、除學校外,在家庭、社區、社會或任一個情境中顯現適應困難。 三、在學業、社會、人際、生活等適應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後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難獲得有效改善。 情緒行為障礙之鑑定基準
一、長期性 二、跨情境:學校、家庭、補習班、安親 三、功能受損:學業、社會、人際、生活 四、嚴重性:有顯著困難,程度比同儕嚴重 五、排他性:非起因於智能、感官、健康 六、轉介前介入無顯著成效 情緒行為障礙之研判
音樂神童: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梵谷
1994諾貝爾經濟學獎 魚怪 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足球金童 貝克漢(David Beckham) 美女鋼琴家 保育狼先鋒 葛莉茉(Helene Grimaud) 資料來源:有愛無礙 http://general.dale.nhcue.edu.tw/adhd-famous/index.htm
教師心態的準備(入班前) .融合教育普通班老師的難題與心聲 (專業知能不足、增加負擔、額外的會議與工作等) .心理調適 (消極的抗拒 v.s. 積極的面對) .抱持多元而彈性的思考 (情障只是他整體的一部分、情障代表有不同的能力而非殘障、多元角度來看待學生成就)
輔導多步曲 1 特教宣導 2 特教宣導 + 個別輔導 3 特教宣導 + 個別輔導+ 親師合作 4 特教宣導 + 個別輔導+ 親師合作 + 團體輔導 5 特教宣導 + 個別輔導+ 親師合作 + 團體輔導+ 小組輔導 6 特教宣導 + 個別輔導+ 親師合作 + 團體輔導+ 小組輔導+ 用藥
輔導多面向 • 班級輔導 • 特定群體輔導 • 個別輔導 個案 老師 同儕
輔導重點… 學習輔導 生活輔導 人際及行為輔導
三 階段式的介入方案
有效的班級經營 1教室管理 強化增強圖表的視覺效果 簡化過度的情境干擾 提供正向且明確的行為規範 規定器材擺放地點並明確標示 規劃教室動線─具體明確系統化 安排適當的合作學習夥伴(分組教學)
重點提醒… • 教室位置的安排 • 教室座位的安排 • 專科教室的座位安排 • 戶外課程的管控
有效的教學提昇學生學習動機 2課程與教學 豐富課程活動的多樣性 應用分散練習的原則 建立每日作業整理清單 保持學習評量的彈性 善用學習輔具 加強親師合作
從WBC獲得的… • 結構化+節奏 • 劇本有幾套 • 主場優勢 • 中華隊鋼鐵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PqNy_KlqYY
積極採取減少不當行為的措施 3常規管理 指派同儕提醒上課時間 提供視覺輔助的增強系統 實施同儕輔導 交付下課報時的責任
創造班級內正向的人際互動關係 4人際關係培養 強調班級的宣導 重塑班級氣氛 學習同理心 教導適切的社交技巧 提供解決問題策略 積極的面對學生問題的挑戰是關鍵的態度
輔導技巧 • 欣賞獨特性,接納差異性,避免貼標籤。 • 多鼓勵、少責備。睜大眼看優點,閉隻眼看缺點;多鼓勵,少責備,有助於個案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畢竟個案需要鼓勵,更甚於批評。 • 製造機會,提供成功的經驗,建立自信心。 • 處理問題時,對事不對人,儘量把人與事分開思考,即使行為不對,也要讓他知道:我們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仍然喜歡他的人。還要注意公平性和避免情緒化。
輔導技巧 • 教導表達情緒,學習疏導自己的情緒,並培養課餘休閒興趣。 • 輔導學習社會技巧,尊重別人,增進人己關係。 • 以開放性的發問,提供思考空間,訓練邏輯思考的能力。 • 留意的表現,發掘優勢與弱勢,協助發展多元的智慧。 • 多提供好的行為模式供仿效學習,並可善用同儕力量給予協助。 • 運用行為改變技術,讓個案在表現我們期望的行為以後,能得到愉快的經驗,以強化良好行為。 • 提供分工的機會,練習溝通協調,培養合作態度,增進團隊共事的能力。
針對情障學生的處理原則 1.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2.提供選擇 3.同理其心情 4.鬧情緒當下,把觀眾帶走 5.找對的時間 6.鼓勵他思考改進方法 7.教導他生氣時 可以做v.s.不可以做的事 8.不要對威脅讓步 9.降低壓力與焦慮
就在老師您的 實作與巧思裡, 從親師生互動中自我校正, 必要時 勇敢尋求協助! 最好的方法在哪裡?
輔導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困境 • 全校性介入無法全面落實 • 功能性行為評量未能被廣泛接受 • 忽略學業課程教學 • 欠缺專業人力與行政資源 • 反社會行為與暴力行為之教育問題
情緒行為障礙生是否能只靠愛心、耐心、恆心、毅力的教法來改善?情緒行為障礙生是否能只靠愛心、耐心、恆心、毅力的教法來改善? • 輔導或許可解決百分之九十五的問題,但有百分之五需靠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改變技術 • 必要時,請家長協助帶學生就醫及服藥,教師則需有認知行為改變技術的知能,在學生有醫療照顧,不再對教導聽而不聞或視而不見時,能給予結構式教學 二○○九年十一月十八日修正公告的特教法第十七條,甚且為加強學校能協助各類身心障礙學生接受鑑定以確認後續服務,明定:「……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不同意進行鑑定安置程序時,托兒所、幼稚園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通報主管機關。主管機關為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權益,必要時得要求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配合鑑定後安置及特殊教育相關服務。」
問題學生進入校園,教師應如何因應? • 「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學生問題」 • 不任意作價值判斷,以溫和、堅持、循序漸進的方式,誘導學生解決自身的問題 • 在特殊教育領域,很少說誰是好老師,誰是壞老師,對身心障礙學生來說,教學風格及學習風格是否能適配,才是較重要的事 例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學生需要溫和包容或是體育專長教師;亞斯伯格症學生需要符合他天賦、專長,或是遇事嚴謹、言出必行、規則明確的老師。
依據現已修正接近完成的《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實施辦法》草案第四條規定:「學生就讀普通班,學校減少其就讀普通班學生之人數,其減少班級人數之條件及核算方式如下:依據鑑輔會綜合評估,普通班每招收一名學生,減少該班人數一至三名。」 依據現已修正接近完成的《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實施辦法》草案第四條規定:「學生就讀普通班,學校減少其就讀普通班學生之人數,其減少班級人數之條件及核算方式如下:依據鑑輔會綜合評估,普通班每招收一名學生,減少該班人數一至三名。」 • 第六條規定:「學生就讀普通班之班級安排,應由學校召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議決議,依學生個別學習適應需要及校內資源狀況,選擇適當教師擔任班級導師。學生就讀國民教育階段,以適性平均編入各班為原則,不受常態編班相關規定之限制。」
學生的家人不願管教,教師該如何因應? •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何嘗不想做個好學生,擁有快樂的家庭生活,但因他們的症狀有可能造成家庭失能,或是他們的不穩定因素會較常人高;還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情緒障礙學生是因遺傳而致病,因此,教師在跟家長溝通的過程,常備感辛苦。 許多老師或許還抱持社會上一般的看法,「問題青少年多來自問題家庭」,或「青少年問題多數植基於家庭,開花於學校,結果於社會。」建議老師在輔導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時,不要再執著於「須先改變家庭,才能改變個案」的觀念,而是轉換思考方向:「是否須先改變個案,他的家庭才能跟著改變?」 學生只要肯上學,就給予我們很大的機會及很多時間可以去改變他。在輔導及教學上,只要學生肯靠近我們,成功的機會就有百分之五十以上。
與學生溝通受挫,教師該如何因應? •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多數有注意力及記憶力問題,常伴隨學習上的挫折感,所以在跟他們說話時,除了注重一般的輔導技巧外,誠懇及不任意作價值判斷,使用中性語句及事實陳述的方式非常重要。 孩子能分辨誰是真正誠心愛他的,如果誠懇,可能偶爾略有偏頗,孩子仍能接納我們,但如果不誠懇,且又帶價值判斷,每次的談話或處理只會使孩子更遠離我們。所以,我常建議老師跟學生打招呼,不必慎重其事,但需真誠、中性。
給老師的話 接納他們的不能 協助和提醒對他們很重要 具體、明確與結構化的教導對他們有幫助 多種方法並用 多充實相關專業知識 給學生時間改變,不應力求速效的方法 學生的適應問題,預防勝於治療
轉角…遇見他/她 • 調整自己的心態/思維 • 檢視自己的支持/支援系統 • 自我的期許/信念
感謝您的聆聽 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