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04 Views
幼儿童话. 本节重点内容. 1 、幼儿童话概述 2 、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 3 、幼儿童话的人物形象 4 、幼儿童话的叙事方式 5 、幼儿童话的分类. 幼儿童话概述. 幼儿童话概述. 1 、定义: 幼儿童话是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为幼儿读者喜爱。. 2. 幼儿童话的历史发展. 神话. 传说. 民间故事. 童话. 神话源于早期人类运用幻想和想象,把人的能力加以神化,以解释自然与社会之谜,如: “ 盘古开天辟地 ” 、 “ 精卫填海 ” 、 “ 后羿射日 ” 。.
E N D
本节重点内容 1、幼儿童话概述 2、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 3、幼儿童话的人物形象 4、幼儿童话的叙事方式 5、幼儿童话的分类
幼儿童话概述 • 1、定义: • 幼儿童话是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为幼儿读者喜爱。
2.幼儿童话的历史发展 神话 传说 民间故事 童话
神话源于早期人类运用幻想和想象,把人的能力加以神化,以解释自然与社会之谜,如:“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话源于早期人类运用幻想和想象,把人的能力加以神化,以解释自然与社会之谜,如:“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传说是人民群众依照自己的愿望,用夸张了的想象来描绘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事件和人物。(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与社会风俗的结合)如:“大禹治水”、“粽子的来历”、“妈祖娘娘的故事”等。传说是人民群众依照自己的愿望,用夸张了的想象来描绘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事件和人物。(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与社会风俗的结合)如:“大禹治水”、“粽子的来历”、“妈祖娘娘的故事”等。
民间故事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 现实性较强的故事(生活故事、笑话) 幻想性较强的故事(动物故事、神仙故事、魔法故事)。即为民间童话。如:“七仙女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世界童话经典 五卷书为古印度著名韵文寓言集,原以梵文写成,因有5卷而得名 。现在流行有各种本子 ,最早的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中国又译《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书名,出自这部故事集的引子。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约在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 《一千零一夜》成书时间长达八、九个世纪,它的产生、发展、定型,经历了阿拉伯社会的不同时期,深深植根于阿拉伯土壤。因此,其故事不论何种类型,都具有鲜明的阿拉伯和伊斯兰色彩。
左图为《儿童和家庭童话》初版时的封面。 它是由格林兄弟 编写而成的,汇集了大约200个童话故事。这本书出版后逐渐成为畅销书,他们在世时就已经再版17次,并流传到全世界。至今已先后被译成160多种文字,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至1872年,他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其中著名的有《皇帝的新衣》、《海的女儿》、《夜莺》、《豌豆上的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看门人的儿子》、《丑小鸭》、《她是一个废物》等。
《水孩子》:金斯莱(英国)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刘易斯·卡罗尔(英国) 《木偶奇遇记》:科洛迪(意大利)
中国童话经典 “童话”一词出现于我国清代末年,1909年孙毓修主编《童话》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五四”以后始有创作童话: 《稻草人》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由张天翼30年代初出版。
童话的非写实性决定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的非写实性决定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 幻想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形式
2.幻想的表现手法 拟人: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拟人契合了幼儿泛灵观念,有助于幼儿用已知的经验去熟悉未知的事物,能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适应幼儿具体形象思维。
夸张:突出所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对所描写的对象做必要的夸大和缩小,以增加表达效果。夸张:突出所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对所描写的对象做必要的夸大和缩小,以增加表达效果。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他类事物。
拟人形象(最常见) 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被赋予各种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人性和物性高度统一在一个形象上。
2. 超人形象:运用神化手法塑造而成,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自然奇迹的形象,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中。 3. 常人形象: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在童话中的形象。但其性格、行为、经历和命运都是极端夸张的。
童话是一种叙事文体,叙事方式简洁明快,人物、情节、背景较单纯。童话是一种叙事文体,叙事方式简洁明快,人物、情节、背景较单纯。 1.三段式: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如《灰姑娘》、《金鸡冠的公鸡》
2.循环式:故事情节的展开以某个形象为起点,产生一连串基本相同的情节,从一个形象转到另一个形象,最后又回到起点。如《萝卜回来了》2.循环式:故事情节的展开以某个形象为起点,产生一连串基本相同的情节,从一个形象转到另一个形象,最后又回到起点。如《萝卜回来了》
3. 对照式: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为中心形成正反对比;同一个人物前后对照,突出性格变化及其原因。如《林中小屋》、《灰姑娘》
1.按形成过程: 民间童话——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于民间或据此整理加工的。如《渔童》、《神笔马良》 创作童话——作家独立创作的。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
2.按体裁: 童话故事——用故事形式写的。如《小公鸡学吹喇叭》、《小熊请客》 童话诗——用诗歌形式写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猪奴尼》 童话剧——用戏剧形式写的。如《小熊拔牙》
3.按内容: 文学童话——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如《小熊请客》、《买火柴的小女孩》 知识童话——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如《圆圆和方方》、《小蝌蚪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