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憂鬱自傷個案的辨識與處遇

憂鬱自傷個案的辨識與處遇. 尤韻涵(教育局學校心理師) 服務學校:中平國中、 新泰國中、中港國小、中信國小、榮富國小 yunhan.yu@gmail.com. 心理輔導的作用. 心理的預期性 ( 正向 ) 心理治療 - 改善想法,負向改變為正向 給予一個”再堅持一下下”的理由. 憂鬱 vs 自傷 vs 自殺. 後二者是行為 前者是可能的成因之一 憂鬱症不等於自殺行為,但有高相關。. 憂鬱 vs 自殺. 在自殺死亡者中, 70~90﹪ 患有精神疾病,其中以重鬱症最多 重鬱症者之中,有15﹪最後死於自殺 性別差異: 自殺企圖,女性是男性的2~3倍

luci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憂鬱自傷個案的辨識與處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憂鬱自傷個案的辨識與處遇 尤韻涵(教育局學校心理師) 服務學校:中平國中、 新泰國中、中港國小、中信國小、榮富國小 yunhan.yu@gmail.com

  2. 心理輔導的作用

  3. 心理的預期性(正向) • 心理治療-改善想法,負向改變為正向 • 給予一個”再堅持一下下”的理由

  4. 憂鬱 vs 自傷 vs 自殺 • 後二者是行為 • 前者是可能的成因之一 • 憂鬱症不等於自殺行為,但有高相關。

  5. 憂鬱 vs 自殺 • 在自殺死亡者中,70~90﹪患有精神疾病,其中以重鬱症最多 • 重鬱症者之中,有15﹪最後死於自殺 • 性別差異: • 自殺企圖,女性是男性的2~3倍 • 自殺成功的比率,男性是女性的1.5~2倍

  6. 憂鬱 vs 自殺 • 重度憂鬱症是一種僅有「重鬱發作」、而沒有「躁症發作」的「情感性疾病」。 • 重鬱發作必須包括下列九點中的四點以上,且前兩點得至少符合一點。時間達兩周以上得稱之。 • 心情低落 • 興趣缺缺 • 失眠或多眠 • 食慾下降或異常增加 • 時常感覺疲倦 • 充滿罪惡感、自覺做錯事情 • 有自殺的念頭 • 記憶力減退、猶豫不決 • 動作減慢、僵硬、遲滯;或者異常的躁動

  7. 憂鬱 vs 自殺 • 躁鬱(重鬱發作時/或從事危險行為)、情感低落症、循環型情感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物質濫用、廣泛性焦慮、人格疾患、飲食疾患、恐慌症、強迫症… • 自殺危險因子 • 疾病史;自殺史;重大身體疾病;缺乏社會支持系統;性別;婚姻狀態;職業狀態 • 自殺保護因子 • 內外在因素、宗教

  8. 自傷 vs 自殺 • 自傷是一種有意識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並無意導致死亡。 • 自傷的危險因子跟自殺相近 • 自傷容易出現在年輕女性身上,以十五歲到二十五歲之間者居多,社經地位較低者容易出現自傷行為,結婚得早、離婚者也比較容易自傷。自傷行為也較多出現於人格障礙症患者身上。

  9. 自傷 vs 自殺 • 自傷目的: • 故意傷害自己來讓自己覺得比較好過,從痛苦的思想及情緒中得到舒緩,並且恢復控制的感覺(重現早年病態依附經驗) • 視自傷為因應策略 • 得到他人關心(人際操控) • 宣洩情緒 • 自我懲罰 • 社會文化因素-同儕認同(刺青文化;塗鴉文化) • 趕走痛苦的闖入 • 藉由視覺與觸覺刺激,增進自我存在感

  10. 自殺警告訊號評估 • 語言上的線索 • 行為上的線索 • 環境上的線索 • 併發性的線索

  11. 語言上的線索 觀察到孩子直接說出「死」的念頭,或在作文、週記中表達出死的念頭 與孩子討論「死亡」概念

  12. 行為上的線索 觀察到孩子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或學校裡有了問題 觀察 參考他人報告 晤談 孩子是否有放棄財產或 濫用酒精、藥物的行為

  13. 環境上的線索 觀察到孩子有課業、人際關係… …等生活壓力問題 觀察 參考他人報告 晤談 孩子是否有家庭變動或 失去人或物的壓力

  14. 併發性的線索 從社交團體中退縮下來 顯現出憂鬱的徵兆 顯現出不滿的情緒 睡眠、飲食習慣變得紊亂,失眠, 顯得疲倦,身體不適

  15. 發現自傷線索時... • 確認危險程度 • 先問話與觀察 • 自殺危險程度量表 自殺防治守門人 • 1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 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 3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係

  16. 自殺防治的三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處置 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平時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級:危機處置 當孩子有明顯的自殺徵兆,藉著瞭解「危險狀態高的孩子處在什麼情形」,擬出進一步輔導計畫,並找出協助孩子度過危機的方向。 第三級:事後處置對受到該自殺事件影響的所有人員,進行立即危機處治與長期的後續幫助。

  17. 導師所扮演的角色 【1問】-強力介入評估自傷行為的角色 • 這是怎麼造成的? • 你可以多談談這件事嗎? • 你以前也發生過類似這樣的事件嗎? • 你對這件事有何感覺? • 在發生類似的事件後你曾有過什麼感覺? • 你曾找到某個做類似事件的朋友/夥伴(榜樣)嗎? 這些問話的重點旨在直接問及自傷行為,強力介入以關注並評估自傷者的狀態及嚐試建立協助計劃。此評估重點包括: • 評估是否須立即處理個案傷口 • 評估與了解自傷行為成因與歷史 • 評估傷害是否涉及生命威脅與是否須告知監護者或第三者 • 評估是否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性侵害等需通報狀況 • 評估需要何種個別的處置(轉介或校內諮商) • 評估此行為是否為仿效同儕而來

  18. 導師所扮演的角色 • 【2應】以溫暖的態度提供支持,直接與個案談論關於自殺、死亡的話題 • 【3轉介】協助轉介及尋求資源的角色-導師持續保持聯繫與確認資源運用 • 【4預防】持續支持與周邊教育的預防角色:教育自傷者周邊親友、師長、同學伸出具協助的手;避免造成仿效

  19. 對話原則 • 甜甜圈理論(外在行為與內在動機需求的互動)即使老師自己內在動機尚未能接納孩子,外在回應仍要瞄準孩子動機。 • 理智腦與原始腦的互相牽制抗衡:回應孩子的原始腦,孩子的理智腦會自動啟動;若充當孩子的理智腦,則反而會增加原始腦的fighting。 • 你越要他不自殘(劃腕),他越想做;越接納其行為背後的動機,越可能促使孩子停下來”思考”。提供一個”不一樣的反應”。 • 保密!

  20.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