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630 Views
生物 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共 18 套. 必修 2. 提升能力. 夯实基础. 2011 高考. 新人教版. 新课标专用. 点击翻动.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 4 )伴性遗传. 顺序与标注与新课标考纲相同. 一、 考点整合与提升. 1 、 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分类. ( 1 ) 染色体核型. 某种生物体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核型,也可简称为核型。核型具有种的特异性。. 人类染色体核型. ( 2 ) 染色体分类.
E N D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共18套 必修2 提升能力 夯实基础 2011高考 新人教版 新课标专用 点击翻动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4)伴性遗传 顺序与标注与新课标考纲相同
一、考点整合与提升 1、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分类 (1)染色体核型 某种生物体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核型,也可简称为核型。核型具有种的特异性。 人类染色体核型 (2)染色体分类 ①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在雌(女)雄(男)两性体内相同的染色体。 ②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例如: XY型(例人、果蝇等):同型性染色体(XX)决定雌(女)性、异型性染色体(XY)决定雄(男)性。 XY型(例家蚕、鸟类等):异型性染色体(ZW)决定雌性、同型性染色体(zz)决定雄性。
对应例题:1、关于性染色体的不正确叙述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 B 解析:XY型生物体细胞内,若是雄性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Y,若是雌性则含有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其他各选项对性染色体的叙述都正确。
对应例题:2、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 B、男性体细胞内有一条X染色体 C、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D、黑猩猩等哺乳动物也有X染色体 C 解析: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属XY型,与其上的基因无关。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伴X染色体遗传的性状有关。
A 对应例题;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同型性染色体(XX)决定雌性个体,这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所以A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人类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但在其他生物不一定。 B错误;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雄配子也有含X染色体的。C错误;营有性生殖的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其他生物如真菌、藻类等,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
2、伴性遗传 (1)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的现象,称伴性遗传,也称性连锁遗传。 色盲遗传为:“隔代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XbY)通过自己女儿(XBXb)传给自己的外孙(XbY)。 (2)伴性遗传实例 女性:XBXB 正常者 男性:XBY 女性:XBXb 色盲遗传 携带者 男性:无 女性:XbXb 色盲患者 男性:XbY 此外人类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等也都是伴性遗传。
对应例题:4、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 B、1/4 C、0 D、1/16 C 解析: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由此可推导出该男子的基因型是XHY,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该女子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带血友病基因,因此她的基因型为XHXH,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3、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伴性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形成配子时,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所以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伴X遗传:(以XY型为例)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在异型( XY)个体内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体现。如男性XbY即为色盲患者。 ②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伴Y遗传: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雄性个体之间传递。
(2)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的性状遗传时,其中一对性状为伴性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按分离规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对应例题:5、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色盲的男孩,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AAXBY和AaXBXb B. AaXBY和AAXBXb C. AaXBY和AaXBXb D. AaXBY和AaXBXB C 解析:先将每对基因分开分析,白化是常染色体遗传病,按分离定律解题,由于男孩患白化病,而双亲正常,由此推出其双亲的基因型都是Aa,男孩又患色盲,这个男孩基因型为是XbY,按伴性遗传规律,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所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把二对基因综合在一起,其父母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
(3)两种染色体上基因传递规律的比较 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传递规律:其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父、母各把每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随机传给子女,没有性别差异。也就是说,子、女体细胞中的每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伴性遗传病基因传递规律: ①伴X染色体的遗传: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父亲的X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女儿,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随机地把一个传给她的儿子或女儿。儿子的X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只能来自母亲,女儿的两个X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基因的传递具有性别的差异,这也是伴性遗传的显著特点。 ②伴Y染色体的遗传:Y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代代相传无一例外。而女性体内不存在此种基因,性状只在男性中出现。
A 对应例题:5、下列哪种情况不存在( ) A、父亲的色盲基因传给儿子 B、父亲的色盲基因传给女儿 C、母亲色盲携带者把色盲基因传给儿子 D、母亲色盲携带者把色盲基因传给女儿 解析:由于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亲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所以父亲不可能将色盲基因传给儿子,只能传给女儿。
对应例题:6、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B 解析:男孩基因型是XbY,由于其父母正常,而男孩的Y来自父亲,因此其b基因肯定来自母亲。这时就可以排除C和D选项了。对于基因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如果来自外祖父则外祖父必为患者,不符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所以只能来自外祖母。本题容易发生错误在于A。由于课本在概括关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一般规律时提到这类遗传多见于外祖父传给外孙,所以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想当然错误。
对应例题:7、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 B、1/4 C、0 D、1/16 C 解析: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由此可推导出该男子的基因型是XHY,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该女子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带血友病基因,因此她的基因型为XHXH,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对应例题:8、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子女全部正常 B. 女儿正常,男孩一半正常,一半色盲。 C. 女孩正常,其中一半为携带者。 D. 子女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 D 解析:因这对夫妇色觉正常,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分别XBY,XBXB或XBXb,因此后代中女孩全正常(有可能有携带者),男孩中有可能正常,有可能色盲。故女孩中不可能出现色盲。
二、解题指导 1、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双亲都患病,其子代中有表现正常的,一定是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并有明显家属史,代代发病。患者双亲中至少一方有病。 先判断显隐性 显性遗传 双亲均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并无明显家属史,可隔代遗传。 隐性遗传
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男、女患病的几率相同。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男、女患病的几率相同。 常染色体遗传病 后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病女性多于男性,而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多于女性。 伴X染色体遗传病 伴性遗传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患者全部 为男性,父病、子病、女不病。
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
对应例题:9、如图所示人类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解析: 先判断显、隐性。从图谱上可看出,该病有明显家族史,代代有患者。并在患者的双亲中至少一方有病,因此可判断为显性遗传病。后判断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男、女患病的几率相同。但从图谱上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就要考虑是x连锁显性遗传病了,最后根据在第三代中表现出所有男性都正常,所有女性都患病的情况是附合推理的。
对应例题:10、已知某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为了鉴定所研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不能用下列哪种杂交方法?( ) A、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 B、隐性雌个体或杂合显性雌个体与纯合显性雄个体杂交 C、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 D、杂合显性雄个体与(杂合)显性雄个体杂交 C 解析:C方案不可行,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某基因无论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都会出现相同的结果。而其他方案的杂交组合,当某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是X染色体上时,结果就不同。例A方案中,隐性雌个体与显性雄个体交配,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部是隐性性状,则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出现隐性性状或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则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对应例题:11、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请判断:对应例题:11、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请判断: (1)甲病是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乙病 是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Ⅲ-2的基因型是。 (2)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6 B.1/12 C.5/12 D.17/24 常 显 X 隐 AaXbY D
解析:第一步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由Ⅱ-5和Ⅱ-6可以判断甲病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是显性);由Ⅱ-1和Ⅱ-2可以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是隐性)。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因为甲病是显性遗传病,Ⅱ-5致病基因若在X染色体上,则其女儿都会得病,解析:第一步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由Ⅱ-5和Ⅱ-6可以判断甲病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是显性);由Ⅱ-1和Ⅱ-2可以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是隐性)。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因为甲病是显性遗传病,Ⅱ-5致病基因若在X染色体上,则其女儿都会得病, 而Ⅲ-3没得病,可排除甲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说明甲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可判断Ⅲ-2致病基因来自Ⅱ-2的X染色体,并得出Ⅲ-2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
第三步计算遗传概率:首先根据以上判断得出Ⅲ-1的基因型是aa1/2XBXB和aa1/2XBXb, Ⅲ-4的基因型是1/3AAXBY和2/3AaXBY, 两病兼发=2/3×1/8=2/24 甲病发病率=(1/3+1/3)-2/24=14/24 乙病发病率=1/8-2/24=1/24 总发病率=14/24+1/24+2/24=17/24
三、近两年高考真题示例 1、(09高考广东理卷)图10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D 解析:据图分析,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因为若是隐性遗传病,Ⅱ-4有病,其子代男性应全部有病,但图中第Ⅲ-6无病,所以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而是显性遗传病, Ⅱ—4是杂合体。A叙述正确;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因为Ⅲ—7是带有隐性正常基因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B叙述正确;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C叙述也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所以D叙述错误。
2、(2010高考海南卷)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A、1/2 B、1/4 C、1/6 D、1/8 D 解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儿子的基因型是XbY,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由此推出其父母的基因型是XBY 和XBXb,表现型正常的女儿的基因型是1/2 XBXB、 1/2 XBXb,该女儿只有1/2 XBXb与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子代才有1/4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 1/4× 1/2=1/8。
3、(09高考江苏卷)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 )。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X染色体显性 1/40 000 XAXA、10 002/40 000 XAXa、29 997/40 000 XaX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A、Aa、aa
4、(2010广东卷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 (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答案 补充答案
母亲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填 “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 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 。 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减数第二次 不会 1/4 24
5、(09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5、(09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有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 的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1)甲病属于遗传病。 2)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4)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Y的差别 常染色体隐性 伴X染色体显性 1/4 1/200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H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具有基因和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和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的夫妇,生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 IB Hh IAIB 7/16
解析: (1)Y的差别部分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 (2)①由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1和Ⅰ-2患病而Ⅱ-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④Ⅱ-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50×1/2=1/200; (3)①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题中相关信息,H物质在IB基因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②Ⅲ-2的表现型为AB型,既有凝集原A又用凝集原B,应有H基因,同时又会由Ⅱ-2继承h基因,则基因型为HhIAIB; ③该夫妇所生孩子中O型血所对应的基因型为HHii、Hhii、hhIAIB、hhIBi、hhii和hhIAi,几率为7/16。
6、(2010高考江苏卷)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6、(2010高考江苏卷)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伴X显性遗传 1/1296 1/36 0
解析:(1)甲病具有“无中生有”特点,且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解析:(1)甲病具有“无中生有”特点,且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乙病具有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不患病的特点,因此不可能伴X显性遗传病 (3)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则II-8有病,I3 、I4基因型均为Aa,则II-5基因型概率为2/3Aa和1/3AA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其基因型为AA,因此III-2基因为AA的概率为2/3×1/2=1/3,为Aa概率为2/3,同理III-1基因概率2/3Aa或1/3 AA,因此其子代患病概率为1/3×1/3×1/4=1/36,正常概率为1/36,因此双胞胎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6×1/36=1/296②因乙病具有代代相传且患者全为男性,因此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Y传,因III-2患病,则双胞胎男孩患病,故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36×1=1/36。子代女孩不一定会患乙病,故IV-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
end 欢迎下载下一课件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