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16 Views
信息技术教学之说课. 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诸卫兵 E-mail : xzzwb@163.com. 几个教学术语. 备课 说课 上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 认真分析所需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的教学活动。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学方法 备教学素材 备教学环境. 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E N D
信息技术教学之说课 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诸卫兵 E-mail:xzzwb@163.com
几个教学术语 • 备课 • 说课 • 上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所需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的教学活动。 •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教材 • 备学生 • 备教学方法 • 备教学素材 • 备教学环境
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 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 • 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 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返回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完善和提高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返回
上课就是教师将所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付诸实施的教学活动。上课就是教师将所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付诸实施的教学活动。
备课、说课和上课三者之间的关系 • 备课(进行教学设计)、说课(提高和完善教学设计)、上课(实施教学设计) • 备课是说课和上课的前提 • 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内容
说课 • 说课的定义 • 说课的基本要求 • 说课的注意事项
说课的定义 •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完善和提高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返回
说课的基本要求 • 说教材 • 说教学目标 • 说教学重难点 • 说教学方法 • 说教学准备 •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 说版本 • 说地位 • 说关系(前后之间的关系) 返回
说教学目标 •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明确 • 符合新课标精神 •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 必须紧扣教学内容 返回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 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 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 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 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 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 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说教学方法 • 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李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 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优点: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足:难以顾及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有限。 其主要表现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 误区:教师讲、学生听,导致注入式讲授。 讲授法的新形式:演示法、实验法 • 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进入机房、检查人数、安定情绪、检查课前准备等。目的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通用) • (2)导入新课。常用方法a.复习旧课;b.设置悬念,激趣引入;c.直接开讲。 • (3)讲授新课。教学中心环节,系统讲授,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4)巩固新课。课堂总结、提问、练习等方式。 • (5)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或思考题。模仿练习性作业;知识灵活运用作业;知识迁移性作业等。
教学方法 教练法:以学生为主题,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 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并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 异在学生操练中给予辅导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三个 层面都得到有效培养。 群体教练法、个体教练法 • 教学过程 • (1)提出任务和要求、注意点 • (2)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 (3)归纳交流,强化成果,形成信息素养 • 注意不要演变成简单的学生操作练习,要强调教练结合,内化信息素养和提升,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 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进行知识好思想的交 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以求辨明是非、扩大知识面和提高 认知能力。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辩论等方式 • 教学过程 • (1)确定讨论主题。 • (2)列出讨论提纲。 • (3)讨论前的准备。 • (4)展开讨论 。 • (5)总结。 优点:有助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有助于 思想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不足:偏离主题,流于形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 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的活动这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 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涉及的新旧知识,需要解决的 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 动协作学习过程中,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 义的建构。 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核 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封闭型任务、开放型任务 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完善任务
封闭型任务 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它包含的主要是学生没有学 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 掌握。 教师的角色:导演+演员;学生的角色:演员 • 教学过程 • (1)创设情景、引出注意、提出任务 • (2)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 (3)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 • (4)自主探究、领会意图、解决任务 • (5)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开放型任务 是一个任务框架,允许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 任务主题。主要涉及学生以学过的知识。 任务相对比较大,一般由小组共同探讨完成,完成的结果通常是一个电子信息作品。 教师的角色:导演+顾问;学生的角色:演员+导演 教学过程 • (1)创设情景、引出注意、提出框架 • (2)共同讨论、分析框架、进行分组 • (3)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 • (4)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解决任务 • (5)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
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环节二: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环节三: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环节四:展示结果、成果汇总 环节五:结果评价与学习反思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返回
说教学准备 • 教学环境的准备 硬件设备的准备、应用软件的准备 • 素材的准备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半成品 返回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包含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五 个基本环节: 情景导入、新课讲授、学生实践、评价反 馈及课堂总结。
情景导入 简述创设的情景 一个事例、若干个问题、复习旧知 创设的原因和意图
新课讲授 • 讲授的内容简述 • 教学重点的处理方法 • 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 • 教学目标的落实 • 教学方法的体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