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692 Views
亚健康状态. 恩施州中心医院 刘 其 章. 亚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 “ 第三状态 ” ,我国称为 “ 亚健康状态 ” 。 “ 健康 ” 与 “ 疾病 ” 是我们既往对生命状态的认识模式, “ 亚健康 ” 是对生命状态的最新概念。. 人生分为三个状态. 健 康 称为第一阶段 疾 病 称为第二阶段 亚健康 称为第三阶段. 三个状态. 亚健康. 疾病. 健康. 15%. 70%. 15%.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
E N D
亚健康状态 恩施州中心医院 刘 其 章
亚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健康”与“疾病”是我们既往对生命状态的认识模式,“亚健康”是对生命状态的最新概念。
人生分为三个状态 健 康 称为第一阶段 疾 病 称为第二阶段 亚健康 称为第三阶段
三个状态 亚健康 疾病 健康 15% 70% 15%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亚健康特征 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是患者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亚健康特征 到医院全面检查、化验或者影像学检查,其结果可能完全正常,也可能某些指标处于“边缘状态”,但无指向性的疾病提示,往往找不到肯定的病因。
亚健康分类 1、功能失调型: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组织器官功能不良状态,或体力疲劳,身体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亚健康分类 2、神经和心理型: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机械化、形式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使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相对减少;
抑郁是人的情感活动的一部分,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心境波动,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他人劝说或自行排解。如长时间不能自拔,则应视为病态。抑郁是人的情感活动的一部分,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心境波动,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他人劝说或自行排解。如长时间不能自拔,则应视为病态。
亚健康分类 3、环境污染型:受污染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如空气、水源、土壤、电磁等社会适应性不良的影响,表现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人际关系难以协调、角色错位、环境不适应等。 4、生活方式型:亚健康状态多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不良的饮食、运动与生活习惯等。
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脑力劳动繁重者; 3、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6、压力大的人; 7、生活无规律的人; 8、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亚健康的形成因素 促使亚健康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社会、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与行为、气象、生物等诸多方面,每个因素都有特定的内容又相互关联。
亚健康的形成因素 1、饮食不合理。摄入热量过多和营养结构不合理,都可导致机体失调。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起居无规律、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如上网游戏、跳舞、打牌、麻将等娱乐,常打乱生活规律,影响休息。
亚健康的形成因素 3、过度紧张,运动不足,压力过大,体力透支。特别是白领人士,过度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机械化、形式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使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相对减少;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见的伴随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睡眠紊乱及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与感冒有相似之处,发病者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职务和收入高的中年白领,所以被称之为“雅皮士感冒”。
过劳死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亚健康与内环境 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叫做外环境。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而是生存在细胞外液之中,细胞代谢所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产物的排除,都必须通过细胞外液进行。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细胞内环境 细胞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的温度(即体温)、PH值、营养物质的浓度、渗透压、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内环境变化会影响细胞的生存。
内环境稳定 人体必需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如体温必须维持在36.5~37.3摄氏度之间,血液PH值须维持在7.35~7.45之间,生理学上将内环境稳定的维持称为“内稳态”。 内环境失稳是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根源。
稳定的酸碱度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稳定的弱碱性体液中进行,如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能量交换、信息处理以及各种酶的活性,都需要一个稳定的酸碱度。
稳定的酸碱度 水为中性,PH值为7.0,PH值大于7.0为碱性,小于7.0为酸性。 从生物进化角度讲,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从海洋中进化而来,海水的PH值为7.40,人的体液PH值也是7.40,呈弱碱性。
酸碱平衡 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也从食物中摄取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在人体中不断变化,并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偏酸、偏碱都不利于健康。尤其酸性体质,会危及人的生命。为此体内的酸碱必须保持相对平衡,即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 人体偏碱性是由体内酸碱平衡缓冲体系维持,其中主要是碳酸氢盐缓冲对,人体的PH值就是由它的比值所决定的。 碳酸氢盐缓冲对的比值为:20:1, PH值稳定在7.4 NaHCO3/H2CO3=20 :1 NaHCO3 + HCl=NaCl + H2CO3 H2CO3 + NaOH=H2O + NaHCO3
酸性体质 “亚健康状态”和身体的“酸碱度”有直接关系。PH值在7.35~7.45之间是碱性体质,但这部分人只占30%左右,大多数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被称之为酸性体质。 当人的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严重的酸中毒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至6.7时,人就会死亡。
酸性体质 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老化加快等,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
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会破坏组织器官尤其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人体体液受酸性物质污染后,细胞就会突变甚至死亡,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人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生病。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酸性食品比例过高,是造成酸性体质主要原因。 从营养学上划分食物酸碱性的标准,不是食物的口味,而是食物在人体内分解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凡是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酸性的,就称为酸性食物,凡在体内分解的产物是碱性的,就称为碱性食物。
酸性与碱性食物 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如橘子、食醋、柠檬等虽然有酸味,但在代谢过程中不产生酸性产物,所以不是酸性食物。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生含硫氨基酸、含磷氨基酸、尿酸等;脂肪在体内代谢产生β-羟丁酸、乙酰乙酸;糖在体内代谢产生丙酮酸、乳酸,因此,是酸性食物。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 2、高度压力等不良情绪,心理失衡。现代人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心理负担过重,必然要承受比前人大得多的心理压力,若我们不善于调节与减压,就会情绪紧张和恐惧,当烦恼、苦闷、焦虑时,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使体内酸性物质大量产生,导致体酸化加剧。而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 3、运动不足,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现在人们追求生活享受,运动量大大减少,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 4、环境污染:包括空气、食物、水等污染。如生活环境中汽车尾气、化工气体的释放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农药、化肥、化工污水对水源的侵害。污染在很多地区对人体酸碱性的影响已超过了食物。 自由基是亚健康状态的隐形杀手。不清除自由基,人们从健康状态变成亚健康状态的几率大大增加。只有清除自由基,给我们身体一个健康的环境,我们才能脱离亚健康的阴影。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 5、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体质酸性化 。 ① 作息不规律:人体各个工作器官都有正常的工作休息时间,不良的作息规律如熬夜,通宵工作,娱乐都会极大的降低人体系统的排酸能力。 ② 不良生活习惯:过度饮酒,吸烟,暴饮暴食等都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人体酸性,超出人体正常的排酸能力,这样多于的酸就会形成沉淀。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③ 我们所用西药(如各种消炎药,抗生素等)大多数是酸性的,个别酸性还很强。现在由于滥用药物造成的酸性体质的越来越多。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1、抑制细胞活性:人体由70%的水分组成,这些水主要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人体细胞就生活在体液中,要使细胞健康正常地生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体液环境,即保持体液酸碱平衡。酸性体质的人,体液被酸性物质污染,体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细胞的生存受到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就象水被污染后,生活在水里的鱼儿就要窒息死亡一样。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2、易疲劳: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背痛。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3、毒素滞留:食物在分解时会产生酸性产物,如蛋白质被分解后产生磷酸,脂肪被分解后产生酪酸、乳酸,运动后肌肉会产生乳酸。这些代谢产物都是酸性的,所以需要体内钙、镁、钠、钾等碱性物质予以中和,当血液中碱性物质偏低时,就难以中和,酸毒就会一直留在体内,导致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4、糖尿病高发:人体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会下降30%。而胰岛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剧了人体代谢紊乱,使体内酸性物质进一步增加,体内酸碱平衡进一步恶化,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血糖的利用率不断下降,糖尿病日渐严重。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5、易发心脑血管疾病:大量的脂肪酸、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积聚,形成酸性体质,而这些酸性物质又会进一步促使体内大小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恶性循环,不但堵塞血管,严重时还会产生中风、心脏病。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6、骨病增多:人体体液偏酸性时,血液中的钙与酸性物质结合会产生钙盐。这样血液中钙的浓度就会降低,而为了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骨骼中的钙就会溶解补充到血液中,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7、免疫系统受损:人体免疫细胞最适宜的PH值条件是7.35-7.45,在这个条件下,免疫细胞的战斗力最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最好,如果PH值下降,免疫细胞的活性将大幅度降低,免疫功能随之减弱,而一些病毒和病菌却是在酸性条件下活性最强。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 8、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癌症是细胞突变的结果,人体大约每天有一万个细胞发生突变,由于免疫细胞能及时将其吞噬消灭,故不得癌症。当人体PH 值下降至6.85~6.95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癌细胞的活性却大大加强,且数量剧增,形成癌症。癌细胞的转移也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实现。
改变酸性体质 1、不熬夜:晚上超过凌晨1点还不睡觉,人体代谢所需能量,就不是依靠摄入的食物所提供,而完全是由身体分泌的各种激素所支持,这时内分泌的代谢会产生很多毒素,致使体液环境变酸 。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机率比抽烟或喝酒的人都来得高,所以每天尽量在12:00以前睡觉,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为限 。
改变酸性体 2、不吃宵夜:通常在晚上8点过后再进食就称之为宵夜。人体晚上的代谢能力会降低,且很多器官都已经进入休息状态,所以会导致食物停留在胃肠中,逐渐变酸、发酵,并产生毒素,而使体质变酸。
改变酸性体质 3、吃早餐:不吃早餐,空着肚子,体内没有动力,人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补充,而燃烧组织,致体质变酸。
改变酸性体质 4、多吃粗粮:长期进食精致的食物会加速胃肠功能老化、衰退,会经常出现便秘等状况,致使所进食的食物都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体质也逐渐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