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國文(二)

國文(二). 第 一 課 海灘上種花 第 二 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第 三 課 六國論 第 四 課 火車與稻田 第 五 課 送董邵南序 第 六 課 我和書 第 七 課 岳陽樓記. 第 八 課 琵琶行 并序 第 九 課 下棋 第 十 課 醉翁亭記 第十一課 呼蘭河傳選(二則) 第十二課 劉姥姥進大觀園 第十三課 題燕太子丹傳後 第十四課 樂府詩選. 一、特殊修辭介紹-排比 二、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三、課外補充   (一)雪花的快樂 (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第一課 海灘上種花. 回總目錄.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文(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文(二) 第 一 課 海灘上種花 第 二 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第 三 課 六國論 第 四 課 火車與稻田 第 五 課 送董邵南序 第 六 課 我和書 第 七 課 岳陽樓記 第 八 課 琵琶行并序 第 九 課 下棋 第 十 課 醉翁亭記 第十一課 呼蘭河傳選(二則) 第十二課 劉姥姥進大觀園 第十三課 題燕太子丹傳後 第十四課 樂府詩選

  2. 一、特殊修辭介紹-排比 二、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三、課外補充   (一)雪花的快樂 (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第一課 海灘上種花 回總目錄

  3. 他就知道拿花來栽,拿水去澆,只要那花在地上站直了他就歡喜,他就樂。他就知道拿花來栽,拿水去澆,只要那花在地上站直了他就歡喜,他就樂。 說明:在形構上,本文多疊句,乃至累牘般的排比句,堆垛 結果,反形成志摩散文特殊穠麗、誠摯、強烈的風格 美,特具鮮明的個人色彩。 一、特殊修辭介紹-排比 理論: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現出同範圍、同性 質的意象,稱為「排比」。 實例: • 這單純的爛漫的天真是最永久最有力量的東西,陽光燒不焦他,狂風吹不倒他,海水沖不了他,黑暗掩不了他。 • 我們這樣醜陋的變態的人心與社會憑什麼權利可以問青天要陽光,問地面要青草,問飛鳥要音樂,問花朵要顏色? 回目錄

  4. 二、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在徐志摩生命中有三個女人占重要地位。 一九一五年,與張幼儀結褵。 一九二○年秋,在倫敦與林徽音相識,旋即陷入情網。 一九二二年,與張幼儀離異,育有二子。 一九二五年初,與陸小曼戀愛,二人結識時,陸氏已羅敷有 夫(其夫王賡,亦志摩友人)。 一九二五年三月,次子德生(彼得)因病夭折。 一九二六年八月,與陸小曼訂婚;同年十月,在北京結婚。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由南京搭機飛北平,飛 機觸山失事,遇難而死,年僅三十六。 下一頁

  5. 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徐志摩我已經放手讓感情操縱我的生命,我愛,我在,至於是在天堂或者是在地獄,我都不能怨。 ◎張幼儀  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很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徐志摩對林徽音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寫陸小曼  要多少相思  才能換上天的一點同情? 回目錄

  6. 三、課外補充-(一)雪花的快樂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颺,飛颺,飛颺,──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颺,飛颺,飛颺,──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颺,飛颺,飛颺,──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說明:此詩寫於與張幼儀離異後,重新追求自由戀愛的心 情寫照。 下一頁

  7. 課外補充-(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太陽為我照上了二十幾個年頭,我只是個孩子,認不識半點愁;忽然有一天──我又愛又恨那一天──我心坎裡癢齊齊的有些不連牽,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的上當,有人說是受傷──你摸摸我的胸膛──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戀愛他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這來我變了,一隻沒籠頭的馬,跑遍了荒涼的人生的曠野; 下一頁

  8. 課外補充-(二)戀愛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又像是那古時間獻璞玉的楚人,手指著心窩,說這裡面有真有真,你不信時一刀拉破我的心頭肉,看那血淋淋的一掬是玉不是玉;血!那無情的宰割,我的靈魂!是誰逼迫我發最後的疑問? 疑問!這回我自己幸喜我的夢醒,上帝,我沒有病,再不來對你呻吟!我再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的分;我只要這地面,情願安分的做人,──從此再不問戀愛是什麼一回事,反正他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 (一九二五年) 回目錄

  9. 一、特殊修辭介紹-轉品 二、王維與孟浩然之比較 三、課外補充-   (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二)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四、相關知識補充-月份之代稱詞 第二課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回總目錄

  10. 一、特殊修辭介紹-轉品 理論:一個詞彙,改變其原來詞性而在語文中出現,稱為「轉品」。 實例: 1. 與山僧「飯」訖而去  名詞作動詞 2. 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名詞作動詞 3. 露「溼」青皋  形容詞作動詞 4. 「麥」隴朝雊  名詞作形容詞 回目錄

  11. 二、王維與孟浩然之比較 王維與孟浩然雖同為盛唐自然派詩人,但卻因仕途成就不同而風格略異,常成為後世比較的對象。 回目錄

  12. 三、課外補充 (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二)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語譯 語譯 題解 回目錄

  13. 課外補充 題解:二詩皆選自〈王右丞集〉。前者為五言律詩,詠初秋野之景,清適宜人。後者為七言律詩,寫輞川久雨,作者獨居之感。二詩皆流露出恬淡閒適的氣息。 回上文

  14. 課外補充 語譯:寒秋的山色變得更深綠了,潺潺的秋水緩緩地流著。我拄著手杖,佇立在柴門外,迎著晚風聽暮蟬鳴叫。渡口處只賸落日餘暉在水面,村落裡裊裊升起縷縷炊煙。剛好碰到你喝醉了歸來,在我的門前縱情高歌。 回上文

  15. 課外補充 語譯: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空疏的樹林裡,炊飯的煙火也緩緩地升起。原來是種田的人家蒸著藜菜,煮著黍米,要送到東邊的田野裡。一片廣大的水田上,白鷺上下飛舞著,夏天濃陰的樹木裡,黃鶯不停地鳴叫著。我在山中習慣寧靜生活,早上喜歡看那開放的槿花,在松下吃清素的齋菜,常常採摘那帶露的葵菜。我這個村野老人已經不再與人爭奪地位了,海鷗還為了什麼懷疑我呢? 回上文

  16. 四、相關知識補充-月份之代稱詞 本課首句「近臘月下」意即「快十二月了」。據中國民間所傳,各月皆有其特殊名稱,整理於下表: 回目錄

  17. 一、特殊修辭介紹-映襯 二、文體介紹-論 三、課外補充-蘇轍〈六國論〉 四、相關知識補充-矛 第三課 六國論  回總目錄

  18. 一、特殊修辭介紹-映襯 理論: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    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    強,使意義明顯的修辭方法,稱為「映襯」。 實例: • 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回目錄

  19.   按韻書:「論者,議也。」梁〈昭明文選〉所載,論有二體:一曰「史論」,乃史臣於傳末作論議,以斷其人之善惡,若司馬遷之論項籍、商鞅是也;二曰「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事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訛謬,如賈生之論秦過、江統之論徙戎、柳子厚之論守道、守官是也。  按韻書:「論者,議也。」梁〈昭明文選〉所載,論有二體:一曰「史論」,乃史臣於傳末作論議,以斷其人之善惡,若司馬遷之論項籍、商鞅是也;二曰「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事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訛謬,如賈生之論秦過、江統之論徙戎、柳子厚之論守道、守官是也。 二、文體介紹-論 回目錄

  20. 三、課外補充-蘇轍〈六國論〉 題解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安於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於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間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回目錄

  21. 課外補充 題解:本篇屬於論辯類的古文,也是一篇史論的文章。蘇轍借戰國時六國-韓、趙、魏、齊、楚、燕的史實,縱論六國所以被秦國滅亡的原因。本段大意是在說明當時六國昧於眼前的小利,而撕毀盟約,自相殘殺,使秦人坐收漁利,致使六國先後遭滅亡的命運。其議論,可謂別開生面,而自創一說。 回上文

  22. 四、相關知識補充-矛   矛,刺殺兵器。上古稱矛,唐以後叫槍,長一丈八尺的矛也稱槊。由矛頭和長柄組成。原始社會有石矛、骨矛,用做狩獵工具。而後用於直刺、扎挑和投擲的一種長桿格鬥兵器。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社稷,宜新文化,第131頁 回目錄

  23. 一、特殊修辭介紹-摹寫 二、趣味閩南語-諺語、歇後語 三、耕織圖 第四課 火車與稻田  回總目錄

  24. 火車到了,空 空 空  ──。 一、特殊修辭介紹-摹寫 理論: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稱為「摹 寫」。摹寫的對象,包括聽覺、嗅覺、味覺、 觸覺等的感受。 實例: • 火車來了,噹噹噹噹噹──。 • 父親正在拔草,右手抓住草梗最底下一截,噗一聲,草根與碎土隨著手勢離地而起。 • 火車進站了,震耳的磨鐵聲混和長長一聲「汽──」。 回目錄

  25. 因四月初八下雨不利收成,連帶此日出生 的女子,婚姻也受詛咒。(翁指丈夫) 芒種 日下雨,整個五月都會下雨,六月則是酷熱天。 二、趣味閩南語-諺語、歇後語 • (一)諺語 • 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鋤頭  • 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 • 四月初八,一點雨,一尾蟲,一個娘仔嫁九個翁 •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六月火燒埔  飲水思源 各有管轄 下一頁

  26. 趣味閩南語-諺語、歇後語 • (二)歇後語 • 墓仔埔放炮 • 六月芥菜 • 阿婆仔吹粿 • 石門水庫淹大水 • 十二月天睏厝頂 • 黑矸仔裝豆油 • 青瞑看戲 • 賣鴨卵的車倒擔 吵死人 假有心 倒貼 擋不住 凍霜 無塊看 跟人笑 看破 回目錄

  27. 三、耕織圖 耖/耖是耕後將土塊打碎整平,以待播種。此法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到唐宋時期更加完善。 耨/耨是鬆土除草的意思。 耘/耘是一種中耕方法,是播種之後、收穫之前的田間管理。 秋收 回目錄

  28.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216頁。 回上文

  29.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217頁。 回上文

  30.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217頁。 回上文

  31. 秋收 圖源出處:中華古文明大圖集-神農,宜新文化,第217頁。 回上文

  32. 一、特殊修辭介紹-婉曲法、借代法 二、韓愈的文學主張與影響 三、韓愈軼事 第五課 送董邵南序 回總目錄

  33. 一、特殊修辭介紹 (一)婉曲法 曲折:用紆徐的言辭來代替直截的表達,故意使文句與含義紆曲。 微辭:把不願直陳的話,避開正面,用側面來表達,使人在隱微婉曲的文辭中,體味那隱藏不露的巧意。 吞吐:不以直率噴薄的筆法來表達辭意,而只在將說未說之時,強自壓抑,用吞多吐少的語句,欲放還收。 含蓄:以撇開正面,不露機鋒的句子,從側面道出,但不說盡,使情餘言外,要讀者自去尋譯,方感意味深長。 下一頁

  34. 古代官吏各有司職,此處借指主 持進士考試的主考官。 本指屠狗為業的人,在此借指 燕、趙之地不得志的豪俠義士。 特殊修辭介紹   本文末段「為我弔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巿,復有昔時 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韓愈 托董生代其向望諸君、屠狗者致意:「明天子在上,可以出 而仕矣!」表面上是向古人昭告,實則向董生暗示「明天子在上」,既然如此,董生又何必千里迢迢北上覓求遇合, 勸阻之意在婉曲中昭然若揭。 (二)借代法 連不得志於「有司」 復有昔時「屠狗者」乎  回目錄

  35. 二、韓愈的文學主張與影響 • (一)文學主張 • 載道文學觀:韓愈認為寫作文章的目的,在於「載道」,也就是以古文宣傳儒家道德教化,故而排斥佛老。 • 提倡古文運動:為了矯正當時文壇內容空洞、華而不實的風尚,排除六朝以來駢儷文體,恢復三代兩漢時代自然、質樸的文體。 • (二)文學影響 • 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稱頌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 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率先將韓愈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回目錄

  36. 三、韓愈軼事 • 韓愈被貶潮州,某日出巡,車駕被一僧人所衝撞,侍者隨即將此僧人帶到韓愈面前聽候發落。原來此位僧人正是法號「無本」的賈島。賈島告訴韓愈自己正在吟誦詩句,斟酌苦思「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敲」字,究竟該用「推」字或「敲」字,一時不察才衝撞了韓愈車駕。韓愈一聽十分高興,當下便與賈島研究討論。最後決定選定「敲」字,「推敲」一詞即由此而來。經過此事件,二人成為莫逆之交,賈島後來還接受了韓愈的勸說,還俗讀書。 下一頁

  37. 韓愈軼事 2. 潮州任內,惡溪中的鱷魚,常上岸吞食生畜,搗毀人民家產,弄得百姓人心惶惶。於是韓愈宰殺一羊一豬,親自到溪旁祭拜,並且作〈祭鱷魚文〉一文,厲言恫嚇。結果一夜之間,溪中風雷暴起,豪雨漲溪,鱷魚為之西徙六十里。 回目錄

  38. 一、特殊修辭介紹-引用 二、梁實秋談讀書 三、古代名人讀書名言 四、現代名人讀書名言 第六課 我和書 回總目錄

  39. 一、特殊修辭介紹-引用 理論:語文中援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等,稱為「引用」。引用是利用一般人對權威的崇拜及對大眾意見的尊重,以加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 實例: • 《晉書.皇甫謐傳》說:「謐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 西方書癡「麵包可少而書不可少」的崇高境界,以及《北史.李謐傳》上「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 班乃特說得好:「一本好書之是否為好書,以及你配不配稱它做好書,要看你是否已讀完它。」 回目錄

  40. 二、梁實秋談讀書   梁實秋對讀書有獨到的見解。他說:「一部篇幅多的作品,令人望而生畏,莫以為需要等待一個夠長的空暇期間方可開卷,那樣等待往往即是長期的展緩。要讀,立刻就讀,此時此地立刻開始。」「讀書就像品茗一般,要細細的品味,更要深深的領略。」「一口氣讀完一部書,那部書多半是軟性讀物。第一流作品大概都是硬性的─有時竟像硬果一般的難以咬裂。所以不要性急,最好是固定的時間,採一定的速度,每日讀若干頁,持之以恆,久必竣事。」提到讀書秘訣,他說:「利用零碎的時間,古人所謂『枕上、馬上、廁上』,亦無非是教人隨時努力讀書而已。」 回目錄

  41. 三、古代名人讀書名言 • 戰國荀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 西漢劉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 東漢王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 • 唐韓愈:「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精於勤,荒於嬉。」 • 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清王豫:「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 清黃宗羲:「學則智,不學則愚。」 • 清申涵光:「學則樂,君子無處非學,故無處非樂。」 回目錄

  42. 四、現代名人讀書名言—中國 • 吳大猷:「為自己而念書,不在功名利祿、應付考試,這種動機單純求知,是天下一大快事。」 • 劉真:「一個人不能一天不吃飯,也不應該一天不讀書。吃飯為『維持生命』所必需;讀書為『充實生命』所必需。做為一個『現代人』,兩者同樣重要。」 • 黎東方:「讀書大概好比煮飯一樣,火候到時顆顆米全熟,然而火力卻是慢慢蓄積起來的。」 • 東方白:「好書如明鏡,使人人在書中看到他自己。」 • 臧克家:「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 下一頁

  43. 現代名人讀書名言—西洋 • 約翰.羅斯金:「書只有在被人再三反覆閱讀,並且引用時,才算是有用的。」 • 斯邁爾斯:「人的品格可從他所讀的書判斷,猶如可從他交往的朋友判斷出來一樣。」 • 南恩:「裡面沒有書籍的屋子,好像沒有窗戶的樓房。」 • 柯里葉爾:「書籍是幼年人的導師,是老年人的侍者,在岑寂的時候,書籍使我們歡娛,遠離一切的痛苦。」 • 孟德斯鳩:「愛好讀書,可使人將生活中的厭倦時辰變為愉快時分。」 回目錄

  44. 一、特殊修辭介紹-借代 二、范仲淹〈岳陽樓記〉雨景、晴景對比 三、相關圖片-岳陽樓、洞庭湖 第七課 岳陽樓記 回總目錄

  45. 一、特殊修辭介紹-借代 • 理論:在談話或行文中,放棄經常使用的本名  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或語句來  代替。 • 實例: • 「錦鱗」游泳 • 居「廟堂」之高處 • 「江湖」之遠 代魚兒 代朝廷 代草野 回目錄

  46. 二、范仲淹〈岳陽樓記〉雨景、晴景對比 回目錄

  47. 三、相關圖片-岳陽樓 圖源出處:中國大陸風光名勝,將門文物出版,民八七年,第123頁 下一頁

  48. 相關圖片-洞庭湖 圖源出處:中國古文明大圖集—文淵,宜新文化,第210頁 回目錄

  49. 一、特殊修辭介紹-譬喻 二、文學理論補充-古體詩與樂府詩 三、琵琶釋名 四、琵琶行圖軸 第八課 琵琶行并序 回總目錄

  50. 一、特殊修辭介紹-譬喻 • 理論:譬喻是常用的修辭方法,其中又可細  分為: • 明喻:凡「喻體」、「喻詞」、「喻依」三者具備的譬喻。 • 略喻:凡省略「喻詞」,只有「喻體」、「喻依」的譬喻。 • 借喻:凡省略「喻體」、「喻詞」,只剩「喻依」的譬喻。 • 實例 回目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