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06 Views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 福建莲雾品种创新应用 及产业带工程建设. 2012 年半年工作报告. 责任专家:刘 波 许家辉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二 0 一二 . 八 . 十七. 技术培训. 年度目标. 经费开支. 基地建设. 汇报内 容. 效益分析. 种苗繁育. 运行机制. 平台建设. 存在问题. 集成推广. 资源收集. 扩大并完善原原种保存圃 10 亩,种质资源圃 15 亩。引进良种 2 份,收集种质资源 15 份。. 育苗设施.
E N D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 福建莲雾品种创新应用及产业带工程建设 2012年半年工作报告 责任专家:刘 波 许家辉 承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二0一二.八.十七
技术培训 年度目标 经费开支 基地建设 汇报内 容 效益分析 种苗繁育 运行机制 平台建设 存在问题 集成推广
资源收集 扩大并完善原原种保存圃10亩,种质资源圃15亩。引进良种2份,收集种质资源15份。 育苗设施 完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系统和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建设炼苗大棚5亩。 种苗培育 繁育良种种苗10万株。 栽培示范 完善核心示范片3个,面积300亩;建设产期调节大棚7亩。 品质技术 实施栽培关键技术,研发水肥一体化系统,研发保鲜工艺及包装技术;完善莲雾果品品质调控观察圃。 数字莲雾 完善种苗、栽培、果品、产业、品牌等数字化信息支撑体系。 推广应用 良种应用推广3000亩。申请品种认定1个,组织现场评审及果农培训。 一、年度目标
项目摘要 1、繁育良种农科一号和农科二号种苗5.4万株 2、新建莲雾核心生产基地1420亩 3、初步形成我国莲雾北缘产业带(4750亩) 3、制定莲雾种苗智能化繁育技术规程 4、研究了莲雾周年生产技术(周年供应) 5、申报了莲雾疏果蜜饯-心情莲雾加工专利 6、研究了莲雾的保鲜与包装 7、开展莲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设施栽培基地 良种中试基地 50亩的印尼大叶与巴掌高接换种中试。为莲雾新品种引进中试提供基地。 30亩的产期调节大棚。生长正季果和冬季果,且为省力化栽培技术研发提供平台。 二、基地建设 1 示范基地建设
1422亩 613亩 156亩 主推品种 304亩 505亩 二、基地建设 2 良种生产基地建设
2 良种生产基地建设 推广县(市) 种植户 种植面积 东山县 146 505 漳浦县 10 304 长泰县 13 613 龙海市 1 156 二、基地建设
三、种苗繁育 1 种苗繁育情况 上半年通过越冬保温的保护处理,于4-5月出圃3.0万株营养袋植株,其中漳州市东山县1.5万株,漳浦县1.1万株。 3月份移苗上袋了2.7万株,育成2.4万株营养袋种苗,移至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炼苗。
三、种苗繁育 2 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完善与创新 • 枝梢成熟度对莲雾插穗生根的影响试验。 • 沙、珍珠岩、泥炭土3种基质种类对莲雾插穗生根的影响试验。 • IBA、NAA、IAA不同浓度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试验。 • 2种移苗基质组分对成苗植株生长的影响。
3 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规程 母本园建立 繁育材料选取插穗制备促根剂应用苗床准备苗床扦插苗床智能化管理移苗装袋上袋后管理 出圃 三、种苗繁育
性状调查 根系粗度 质量标准 分级标准 统计分析 侧根条数 研究报告 三、种苗繁育 4 莲雾扦插苗的苗木质量标准制定
智能化快繁温室 莲雾育苗大棚 1200 m2的莲雾智能化温室完成智能化温室主体框架建造。 2000m2莲雾育苗大棚已基本建成,未验收。 四、平台建设 1 莲雾智能化快繁平台建设
海南省 黑钻石、泰国青种、泰国红宝石、印尼大叶 福建省 巴掌莲雾、黑钻石、大叶莲雾、印尼大果 四、平台建设 2 莲雾种质资源圃建设 莲雾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域名暂定:http://fjlw.agrolib.com/LwWeb/index.aspx 项目信息、产业新闻、知识技术、追踪溯源、产业分布、双百莲雾、项目协作、创意莲雾的前台展示系统,以及系统设置、新闻管理、产业分布、双百管理、项目协作、账户管理的后台管理系统。 四、平台建设 3 莲雾产业(种业)数字平台建设
四、平台建设 4 东山县万村莲雾专业合作社筹建 东山莲雾合作组织定名为“东山县万村莲雾专业合作社”,于6月底正式成立。合作社由万村(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作,福建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扶持,由20个种植大户组成。
1 品种创新研究与应用 2012年5月28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组织有关专家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筛选的‘农科一号’ 进行现场考察。 五、集成推广
五、集成推广 1 品种创新研究与应用 开展芽变选种研究从南洋粉红种(黑钻石)高接群体和‘农科一号’高压苗群体中,初选出2个株优株。
五、集成推广 1 品种创新研究与应用 芽变体 果钵形 重150g TTS12.3% 果心小 不裂果
大棚保温 肥水控制 催花处理 花序促成 防虫网护果 适时采收 提前1个月 产期提早的关键技术 单株产量38.3kg 质优,产量稳定 丰富技术内容 五、集成推广 2 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1)产期提早技术研究示范
正季果 产期调节大棚 省力化栽培 冬季果 五、集成推广 2 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2)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1)莲雾不同贮藏温度试验 网套单果套装 外套保鲜膜 不同温度试验 在5℃条件下 出现了水渍状斑点等冷害症状。 ‘农科一号’的主要变质部位为果蒂及果顶 ‘农科二号’整果不同部位均会出现劣变现象 五、集成推广 3 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发示范
(2)“心情莲雾”疏果蜜饯的开发 疏果原料确定 果实进入膨大期,花萼已基本内收为“心情莲雾”加工最低成熟度需求 加工工艺的专利申报 莲雾蜜饯的制作方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进入实审阶段 五、集成推广 3 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发示范
(2)物流包装设计 莲雾包装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五、集成推广 3 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发示范
(3)新型莲雾生物保鲜剂研制 菌种库 细菌拮抗菌株 真菌拮抗菌株 筛选 18株菌株 2株菌株 黑腐菌 梭形芽孢杆菌 五、集成推广 3 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发示范
1、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 网络授课方式,宣传该技术,得到农民欢迎。 2、项目组定时田间培训与指导 实地指导,及时到位,有效提升技术水平。 六、技术培训
项目经费实行“统筹管理、分期拨款、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实行“统筹管理、分期拨款、专款专用”。 各专题按年度工作内容,合理安排经费,按计划正常合理使用。 各合作单位,按项目分解的年度任务,安排经费。 推广经费按计划的推广面积(300元/亩补助)由各县农业局统筹。 七、经费开支
1、产期调节技术(提早成熟)实施效果 ‘农科一号’ ‘农科一号’ 色泽鲜艳;单果重11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口感好,品质佳。单株产量38.3kg。按每亩28株计算,折合亩产1072.4kg。 每盒200元 亩产值8万元 2、经济效益 ‘农科一号’产期提早技术实施后,果实成熟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主要以小盒包装精品果产地销售,每盒200元(2.5kg/盒),亩产值可达8万元。每亩平均投入约1.5万元元,纯收入可达6.5万元/亩以上。经济效益高。 八、效益分析
九 运行机制 1、责任专家负责,分专题实施 项目设九个专题,专题由项目骨干人员任专题主持人,与责任专家签订专题年度任务书;各专题组成的实施课题组,实施所分解的任务。
工作报告 研究设计 研究报告 财务管理 九 运行机制 2、实行内部网络管理 建立基于互联网-福建AT的内部工作平台,工作报告、研究设计、研究报告、财务管理等做到公开,便于责任专家管理与组织协调,便于项目骨干人员交流与沟通。
项目依托漳州市农业局农技创新中心,由各县农业局的分管领导组成推广领导小组,与各县农业局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落实推广面积到各县,保证推广年度任务完成。项目依托漳州市农业局农技创新中心,由各县农业局的分管领导组成推广领导小组,与各县农业局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落实推广面积到各县,保证推广年度任务完成。 九 运行机制 3、良种推广任务的管理
1 种苗繁育材料与结果的矛盾 由于扦插繁殖需要大量枝条,而原原种保存圃又要适量结果,造成种苗繁育材料在上半年相对比较紧张,从而制约了种苗繁育的批次和数量。 2 种苗繁育时期 由于莲雾种苗对低温敏感,2011年11月扦插繁殖种苗上袋炼苗时正值全年最低温,需要保温等措施增加种苗生产的成本。因此,今年种苗繁育必须把握好时间,在12月之前要上袋炼苗。 十、存在问题
3 良种推广 东山县农户种植积极性高,但小面积种植户多,以后重点扶持栽培面积较大的农户,实现规模化种植;漳浦县和长泰县冬季气温较低,在推广过程中注意局部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做好园地选址工作;龙海市应注意高接换种2个莲雾新品种的适应性观察,为莲雾种业储备良种。 4 加工原材料 由于我省现有莲雾基地较少,而莲雾采收季节性强;同时莲雾品种及栽培条件等原料状况也较大地影响莲雾的耐贮性及其加工特性;另一方面,我院现有相关研究条件相对不足,如冰箱、冷柜温度稳定性差,不利于开展保鲜研究,缺乏现代蜜饯加工必备的真空渍渗设备等。 十、存在问题
谢谢! 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