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2004 年: 5 个项目县(区).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2006 年: 11 个项目县(市、区) 2008 年: 18 个项目县(市、区) 2009 年: 71 个项目县(市、区) 2010 年: 181 个项目县(市、区). 个项目县(. 个项目县(. 个项目县(. 个项目县(.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 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早发现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孕妇和儿童,开展

loy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2. 2004年:5个项目县(区)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2006年:11个项目县(市、区) 2008年:18个项目县(市、区) 2009年:71个项目县(市、区) 2010年:181个项目县(市、区) 个项目县( 个项目县( 个项目县( 个项目县(

  3.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 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早发现艾滋病、 梅毒和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孕妇和儿童,开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 . 建立与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等妇幼保健常 规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 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 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4.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 干预措施。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 妇,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诊 治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 营养支持和指导。

  5. 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工作实施方案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 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 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 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婴儿的3 次乙肝疫苗(10ug重组酵母/20ug仓鼠卵母 细胞)接种。

  6. 乙肝母亲能否生育小孩? 怀孕后期有无必要打乙肝免 疫球蛋白? 孕妇是否可以通过用药来预 防乙肝的母婴传播? 生产方式如何选择?顺产还 是剖宫产? 乙肝母亲母乳喂养婴儿安全 吗? 如何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7. 不同流行区人群被感染的机会 高流行区≥8%: 占全球人口 45%, 终身感染机会 >60% 幼儿感染常见 中流行区 (2%-7%): 占全球人口43% 终身感染机会 20%-60% 感染见于各年龄层 低流行区 (<2%):占全球人口12% 终身感染机会 <20%-60% 感染多见于成人

  8. 全球HBV感染分布图 HBsAg 阳性率分布 ≥8% - 高 2-7% - 中 <2% - 低

  9. HBsAg携带率在中国的地区分布 黑龙江 内蒙古 吉林 辽 宁 天津 新疆 甘肃 北京 河北 宁 夏 山西 山东 青海 陕西 重庆 河南 湖北 江西 江 西藏 上海 浙江 苏 安徽 四川 HBsAg携带率 携带率 湖南 2%~7%中度流行区 ≥ 8% 高流行区 贵州 广西 福建 台湾 云南 广 东 海南

  10. 乙肝的流行特征 中国 世界 曾受到HBVHBV感染的人数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 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 20亿 3.5亿 75万 6.9亿 1.2亿 28万 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亿元。 王晓军,等.疾病检测.2004;19(8):290-292

  11. HBV感染的转归 感染乙肝15-50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隐性 HBV 急性肝炎 病毒携带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产生抵抗力

  12. HBV感染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乙型肝炎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沉重的医疗、 社会和经济负担 高额的治疗和检查费用 工时损失的费用 看护费用

  13. 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 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 “预防”重于“治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方法 普遍接种不仅减少患这种疾病的病例数,还可以控制病 毒从慢性携带者向他人的传播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3):133-135 Hepatitis B.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2002;2

  14. 美国预防HBV传播的策略 预防HBV围产期传播 所有婴儿常规接种HBV疫苗 高危儿童HBV疫苗接种 少年HBV疫苗接种 高危成人HBV疫苗接种

  15. 目前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未用HBIG与乙肝 疫苗联合免疫 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较低 3针全程接种率较低 对新生儿时期漏种的儿童未进行补种 对高危人群及意外暴露者未进行免疫

  16. 关于高危人群加强接种 下列人员在抗-HBs 滴度降至10mIU/ml以下时, 可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家庭接触者 医务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肿瘤患者

  17. 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 报道百分率(%) 41.03(16/39) 23.08(9/39) 15.38(6/39) 7.69(3/39) 2.56%(1/39) 2.56(1/39) 不良反应事件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皮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肝肾疾病 国内1994-2003年间涉及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 39篇报道均为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个案报告资料不够全面、详细(约1/3的报道未说明疫苗生产厂家、种类和免疫针次), 且所有报道均未表明不良反应是否得到相关机构的鉴别、反馈等。 1994- 篇报道均为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的报道未说明疫苗生产厂家、

  18. 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 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 起的。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 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 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

  19. 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 HBV标志物 地区 终身 感染人群 传播方式 流行率 携带率 >7%, 占全球人口的 高流行区 >60% 出生时和 儿童早期 母婴传播 水平传播 45% 感染为主 2%-7%, 占全球人口的 中流行区 20% -60 % 感染发生在 各年龄组, 水平传播 性传播 43% 以儿童为主 <2%, 占全球人口的 低流行区 <20% 感染发生在 成人中的高危 性传播 母婴传播 人群, 以青壮年为主 12%

  20. 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 变成HBV携带者的机率 90% 80% 60% 35% 10% 感染年龄 出生 1~6月龄 7~12月龄 1~4岁 较大儿童和成人

  21. 不同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转归 100 80 100 80 显性感染(%) 慢性感染(%) 60 40 20 0 60 40 20 0 慢性感染 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 1-6 月龄 较大儿童和成人 Birth 1-4岁 7-12月龄 感染时的年龄

  22. HBV感染常呈家庭聚集现象 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的HBV感染率为 52.6%,其中14%成为HBsAg携带者 HBV-DNA阳性的家庭,子女HBV感染率为29.3%2 HBV 携带者家庭和对照家庭HBV感染率的比较 3 1 HBV 感 染 率 ( % ) 1 刘克洲等.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2002:494-495 2 候春生,闫香芹.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传播的社区调查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71-2 3 Szmuness W, Prince AM, Hirsch RL, et al. Familial clustering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N Engl J Med. 1973;289(22):1162-6

  23. HBV在家庭内的主要传播方式 HBV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和家庭内 水平传播所致1 2 (?) 1 刘克洲等.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2002:494-5 2 陈立章,莫显昆.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中国医师杂志 2003; 5(8):1141-3

  24. 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 感染率可高达88.1%,其中5%是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余大 多数是在围产期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 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8%。 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带乙肝病毒状 态,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有重 要意义

  25. HBV母婴传播的方式 HBV母婴传播有3种方式: 宫内感染、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 对于后两种传播方式现 运用乙肝疫苗和乙 肝免疫球蛋白已基本可以阻断, 对宫内的HBV传播,目前的预防措施难 以 奏效。

  26. HBV宫内传播 国内外文献报道,新生儿宫 内感染率为9.1%~36.7%。 过去一般认为产时和产后 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 宫内感染比较少,但近年来研 究发 现宫内感染的发生并非象 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低,这可能 与研究技术的进步、地区差异 以及 重视程度的增加有关

  27. 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HBV宫内感染虽然较过去增多,但感染者毕竟还占少数, 它主要 和以下因素有关: (1)母亲孕期外周血的HBsAg滴度、HBeAg阳性率 和HBV- DNA含量水平 越 高,宫内感染的机率越大 (2)导致胎盘裂隙形成、胎盘屏障破坏的因素 如TORCH感 染 (3) HBeAg阳性,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第一产程延 长、子宫收缩频繁等情况胎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提示 机体在缺氧的状态下较易感染 。此外,先兆流产及 先兆早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它可以造成母 血交流,引起 母婴传播。 (朱科伦等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76例孕妇进行研究)

  28. 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与HBV的宫内传播有关基因:TNF-α -238 A 等位 基因和IFN-γ +874 A 等位基因 与HBV的宫内传播的预防效应有关基因:IL-10 - 1082 G等位基因 于广军等.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分册,1996,23;161-164. 朱科伦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31:3-4. Zhu QR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05, 118(19): 1604-9

  29. HBV宫内感染途径 大多数人认为HBV宫内感染的途径是通过胎盘传 播的。HBV可以使胎盘 受损或通透性改变。 有研究HBV可以感染胎盘组织,通过细胞转 移的 方式实现母婴传播,即母血HBV首先经绒毛间隙 和/或感染蜕膜细胞,然后感染相邻绒毛 ,包括 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并进一步侵袭绒毛 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最终感染胎 儿。 还有人认为可能为上行感染,从阴道传播到宫 内,或为生殖细胞之间的感染。

  30. 基因垂直传染 受精卵形成之前卵细胞、精细胞已携带有HBV- DNA,并将此DNA传染给胎儿 Hadchouel等检测了17例HBV感染者的精液,从3份急性肝炎患 者精液中查到了HBV-DNA,其中2份为整合状态,首先提出了 HBV可经精子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取母亲HBsAg(―)父亲 HBsAg(+)6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父儿所携带HBV S区451-660位 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父儿间同源性为98%-100%,表明父儿 间病毒在分子水平特征相同,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了父儿传播的 可能性 另一研究发现HBV-DNA分布于精子的膜部和核心部,体外实验 亦表明,正常人体活精子能俘获HBV-DNA,并且所俘获的 HBV-DNA在精子内的分布位置与乙肝患者的分布相同 Hadchouel M, Scotto J, Huret JL, et al. J Med Virol. 1985, 16(1):61-66. 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等.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 (1):20-22. 赵连三, 刘小松, 张智翔,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3):154-157.

  31. HBV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宫内感染儿发育指标降低:体重、身长、头围三 项指标同时降低,其发生率为33%, 胎儿宫内感染HBV后的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胎儿 体内呈高水平复制时干扰了细胞的正常分裂与 增殖,尤其影响细胞增生旺盛期生长和大脑发 育,以至在孕晚期发育迟缓 赵孟陶,孟素芹,何丹.中华儿科杂志,1998,36:224-226. Kim SC, Chung EK, Hodinka RL, et al.Pediatrics. 1997, 99(4):534-536.

  32. 产时传播与产后传播 产时传播包括分娩时外伤、接触母亲产道 分泌物和混有母血 的羊水、或在分娩时因 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致使少量母 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 在很多情况 下,上述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 产后传播主要是接触母亲的唾液及母乳喂 养而引 起。

  33. HBV宫内感染的诊断 血清学诊断 早期诊断HBV宫内感染的方法 (1)脐血HBsA g (2)新生儿外周血HBsAg及抗HBc –IgM 但新生儿肝细胞发育不完善及免疫力低下,HBsAg低水 平表达且不能 产生针对HBV感染的原发性免疫反应,从而影响诊断结果。

  34. HBV宫内感染的诊断 母亲血病毒水平 HBV-DNA 目前认为检测母亲循环血或脐血、新 生儿循环血中HB V-DNA水平判断HBV宫内 感染较血清学更为准确、可靠

  35. 乙肝母婴传播防治 HBV通过性生活传播。可通过精液传播给未来的孩子。 “两对半”全为阴性,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抗体, 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 如果是单纯HBSAg阳性, 或是所谓“小三阳”,即HBSAg、 e抗体、核心抗 体三项指标阳性,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 酸(HBV-DNA) 阴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可 以怀孕 如果 是“大三阳”,即HBsAg、 e抗原、核心抗体三项指标 阳性,HBV-DNA阳 性,(研究证实, 孕妇HBsAg、“乙 肝”e抗原同 时阳性,大多传染新 生儿)这时,最好休息 治疗,待“乙 肝”病毒 e抗原、HBV- DNA 转阴后再怀孕为 好 肝炎的急性期和肝炎后肝硬化不能怀孕生育,慢性乙型肝 炎也不宜怀孕,为了母亲健康,避免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36. 乙肝母婴传播防治 上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已应用乙肝免疫球 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 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 发现是带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在诞生24小 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 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 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 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 97.13%。

  37. HBV宫内感染的防治 HBV宫内传播一旦发生,现有的免疫阻断措施很难奏 效,因此强调预防为根本。 重视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程度 加强围产期保健,对HBV感染孕妇进行筛查、 管理和 监 测 肝炎病毒能否致胎儿畸形尚无定论, 孕前如发现HBV-DNA及HBsAg高水平合并HB eAg阳性者 应积极治疗,尽可能待HBeAg转阴后怀孕。 早孕妇女HBsAg滴度高、HBeAg阳性和多 种方法或多次检 查HBV-DNA阳性及定量较高者必要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38. HBV宫内感染的防治 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进行检测和 随访 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进行 检 测和随访,尽早选择准确、特异的HBV宫内 感染 诊断方法,早期确定是否为胎儿感染。

  39. HBV宫内感染的防治 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 根据美国健康保护组织(HMO)提供的资料 表明,每年大约 有20 000名婴儿的母亲为HBsAg 阳性。这些婴儿处在孕产期感染HBV的高度危险 之中。严格 实行免疫预防程序,即 (1)对所有的妊娠妇女早期进行HBsAg的筛查; (2)对HBsAg阳性母 亲所生的婴儿于出生时、 生后1个月、6个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疫苗, 可以使90% 的高危 儿免受HBV的感染。

  40. HBV宫内感染的防治 被动免疫: HBIG为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它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 HBV,避免和减少HBsAg慢性携 带者的发生。HBIG使用 越早越好,可在出生后立即肌注1 ml,HBeAg阳性者于出 生后立即、1 月和6月各注射1 ml。 主动免疫: 现主张凡生于无症状携带HBsAg母亲的新生儿应尽早 接种乙肝疫苗。即使新生儿 在宫内已感染HBV,虽近期无 明显阻断效果,但远期效果比未接种者明显为佳。 以色列人 报道,在HBV高发地区新生儿出生后第0、1、6个月注射免疫 疫苗,对411名婴 儿调查追踪显示,89%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 性,其中82% HBsAb滴度大于或等于10 mIU/ml。尽管有24名妇女为HBsAg 携带者,但她们的婴儿却无HBsAg阳性。说明目前的主动 免疫程序是非常有 效的,即使在高危人群中也不需要其他手段。

  41. HBV宫内感染的防治 孕妇是否可以通过用药来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 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是与母亲血液中乙肝病毒水平的高低 明显相关联的。 通过服用一些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比如拉米夫定 (贺普丁) 是可以明显降低小孩的乙肝感染机会的我国已经有一些这 方面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美国FDA已经把替比夫定(素比伏)作为B类药物,认为 孕妇用是相对安全的,在确实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 用,临床实践也证明贺普丁也是相对安全的,使用过的孕 妇所生小孩,目前还没有发现在智力和生长发育方面有问 题。 对于那些肝功能一直异常的母亲,也是可以要小孩的, 只是需要在专科医生的监测跟踪下指导使用这些药物。 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一般不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 降低母婴传播的目的。

  42. 分娩方式 乙肝疫苗免疫后保护性抗-HBs阳性率 自然产 剖宫产 阴道助产 80.8% 100% 66.7% 剖宫产对减少胎儿HBV感染可能具有一定 的保护作用 剖宫产手术分娩能否真正做到安全保护尚 需进一步研究 涂世玺,武玉,胡广莲.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36:358-359.

  43. 分娩方式 剖宫产手术分娩 出血多,婴儿暴露于大量被污染 的母血中,不能完全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应提倡阴道分娩,对阴道分娩的HBV携带者孕 妇,应尽量不做会阴侧切及减少 产程中胎儿局部 损伤,防止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造成HBV感染。

  44.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感染HBV的可能机制 母乳中大多数T细胞是抑制性T细胞,可抑制婴儿对HBsAg的免疫应答反应 婴儿口腔粘膜血管丰富且粘膜壁薄弱,咽部和胃肠道粘膜发育不健全,易 破坏或由于溃疡 新生儿胃内酸度较低,无发育成熟的分泌型lgA在肠道炎症的状况下也不排 除HBV通过渗透性增强的肠壁进入体内的可能性 de Martino M, Resti M, Appendino C, et al.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1987, 6(2):208-211.

  45. 母乳喂养 人类肠粘膜中存在HBsAg抑制物,能使进入十二 指肠的HBsAg失去活性 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且HBV-DNA(–)的母亲初 乳可以起到乙肝主动免疫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HBsAg阳性孕妇母乳喂养组与人工 喂养组新生儿产生抗乙肝抗体无显著差异 杨晓,崔敏娴,刘宝根等.中华妇产科志.1994.10(29):586-588. 王建设,朱启镕,张公惠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24-27

  46. 母乳喂养 肝炎产妇能给婴儿喂奶吗 能否母婴同室,取决于母亲会不会传染新生儿 母亲在乙肝的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是不能与 新生儿母婴同室的,因为她无力照顾婴儿,而且 疲劳及睡眠不佳会影响其康复。 乙肝恢复期或乙肝病毒携带的产妇一般可以实行 母婴同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