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90 Views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蒙古艾里中学 于国龙.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目录. 教育技术含义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技术含义. 2004 年 12 月 25 日,教育部印发了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 概念框架.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
E N D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蒙古艾里中学 于国龙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目录 • 教育技术含义 •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技术含义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 • 初创阶段 • 奠基阶段 • 发展阶段 • 深入发展阶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期) 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从20年代开始开展了最初的电化教育实验,其中包括幻灯、电影、广播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电化教育随着教育事业受到重视而得到了发展。建立广播学校;利用灵格风唱片辅助教学;开设电教课程;建立电教室;建立了电教机构,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在普教系统,电化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一)电教机构的设立 (二)电化教育深入开展 (三)出版电化教育书刊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五)发展广播电视教育 (六)电化教育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四、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对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尤其是美国AECT1994定义的引入,对我国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各种多媒体教室、数字硬件电教设备、课件、资源库、网络平台等等教育媒体越来越多的渗入教学领域,从而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理论也日趋丰富,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传播 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的产物;它关注如何“改进”和“指导”教学实践,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或观念体系,它以各种教学观念、主张和见解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层次性和复杂性。
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较好地贯彻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既可以用来代替教师进行整门课程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手段,通过具体的课件完成对学习者的指导。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摆脱重复性劳动,而把精力用于更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去。 5.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远程教育,把优秀的教学资源送到老少边穷地区,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