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60 Views
气 象 要 素 在 观 测 工 作 中 容 易 被 忽 视 的 细 节. 樊 新 华 民 航 甘 肃 空 管 分 局 气 象 台 观 测 室. 摘 要: 分析部分重要的气象要素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指出正确的方法,提醒民航气象观测员测报是一项严谨细心的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气象要素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在新版 《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 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尽量避免错情 , 以此来提高业务质量。 关键词:气象要素 观测工作 常见错误. 1 、引 言:.
E N D
气 象 要 素 在 观 测 工 作 中 容 易 被 忽 视 的 细 节 樊 新 华 民 航 甘 肃 空 管 分 局 气 象 台 观 测 室
摘 要:分析部分重要的气象要素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指出正确的方法,提醒民航气象观测员测报是一项严谨细心的工作,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气象要素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在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尽量避免错情,以此来提高业务质量。 关键词:气象要素 观测工作 常见错误
1、引 言: 近年来,民航气象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类规 章制度的重新梳理、制定;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换代,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一些民航气象观测员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运用新的规范和标准,将会导致工作中有错情甚至差错的出现。本人在一线从事民航气象观测工作十余年,现就近几年观测工 作中部分气象要素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甚至出错的一些现象在这里提出讨论,希望对广大从事民航气象观测的同行们能够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2、能见度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2.1、主导能见度 定义:主导能见度是指观测到的达到或超过 四周一半或机场地面一半都能达到的最大水 平能见距离。这些区域可以是连续的,也可 以是不连续的。
2.1.1、当影响主导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天气现象由一2.1.1、当影响主导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天气现象由一 种变为另一种时,变化前后的天气现象如属同类性质 (烟尘现象除外),应连续记录。变化前后的天气现 象如不属同类性质,应分别记录,其中,当前一种天 气现象消失,同时另一种天气现象出现时,消失和出 现时间记为同一个时间,在出现的天气现象后记主导 能见度数值,如示例1: 示例1: 错误记法:DU1230—(1200)1310—(1200)1420 BLDU(1200)1420—(4500)1540— 正确记法:DU1230—(1200)1310—1420 BLDU(1200)1420—(4500)1540—
2.1.2、如果到日界时间,主导能见度仍小于主导2.1.2、如果到日界时间,主导能见度仍小于主导 能见度的记录标准,应当按日期分别记录。当日的 终止时间和次日的出现时间均记录为1600,并同时 记录主导能见度数值,如示例2: 示例2: BR1345—(1200)1535—(1200)1600 BR(1200)1600—
2.2、垂直能见度 定义:垂直能见度是指垂直方向上的最大能见距离。 2.2.1、垂直能见度以30米为等级报告。当任何观测 值不符合所使用的报告等级时,应当向下取最接近的 一级。如果垂直能见度小于30米时,有的观测员会编 报VV001,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编报为VV000, 如示例3: 示例3: 主导能见度850米,天气现象大雾,天空不明,垂 直能见度20米,17号跑道RVR375米(趋势上升), 则编报为:0800 R17/0375U FG VV000
2.3、跑道视程 定义:跑道视程是指在跑道中线上,航空器上 的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 或中线灯的距离。 2.3.1、在RVR的增量等级中,当RVR大于或 等于50米且小于400米时,以25米为增量等级 报告,部分观测员会错以50米为增量等级来报 告。
2.3.2、在METAR/SPECI中,当正在使用的跑道着陆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1500米时,不论主导能见度好坏,均应当编报主导能见度和跑道视程值。如示例4:2.3.2、在METAR/SPECI中,当正在使用的跑道着陆接地地带的跑道视程<1500米时,不论主导能见度好坏,均应当编报主导能见度和跑道视程值。如示例4: 示例4: 例1:主导能见度850米,天气现象大雾,天空不明, 垂直能见度20米,17号跑道RVR375米(趋势上升) ,则编报为: 0800 R17/0375U FG VV000 例2: 当观测到主导能见度大于10KM,天空无云,跑 道附近有破碎的雾,28号跑道RVR为765米(趋势下 降),则在METAR/SPECI中编报为: 9999 R28/0750D BCFG
3、云、气压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3.1、云的演变记录 当某层云量≥5/8,且云高小于本机场SPECI 报告标准中的最大值时,应当在《地面观测簿(例行)》纪要栏内开始记录云的演变情况。相互演变的云应当连续记录。云的演变记录格式为:“云状(云高)时分—云状(云高)时分— …… 云状(云高)时分。 3.1.1、当演变记录中相邻时刻的云高变化而云状未发生变化时,后一时刻的云状应当省略。如示例5: 示例5:某站记录标准云底高度300米。 St(180)2320 — (150)2345— (350)2348
3.1.2、当观测到演变云层的云量少于5/8,或云量、云底高度同时不符合记录标准时,应当只记录该终止时间,在终止时间前不记云高数值,并停止该低云演变记录。如示例6:3.1.2、当观测到演变云层的云量少于5/8,或云量、云底高度同时不符合记录标准时,应当只记录该终止时间,在终止时间前不记云高数值,并停止该低云演变记录。如示例6: 示例6: 某站记录标准云底高度300米。 Fs(150)2240— (120)2300 — 0121
3.1.3、当演变的云层被天气现象所遮蔽,演 变记录终止。当天气现象消失后,如仍符合云 的演变记录条件,则另记录起止时间。如示例 7: 示例7: St(60)2105 —(120)2133—2145 (120)2210— FG(100) 2145—BR(1600)2210 —
3.2、气压 定义: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称为大 气压强,简称气压。其数值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 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3.2.1、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记录应精确到一位小数,注意第二位小数应直接舍去,而不是四舍五入;如只取整数时,第一位小数也应直接舍去。如示例8: 示例8: 如所测QNH数值为1011.68hpa,则观测簿相应栏 记录1011.6hpa;报文中则直接取整数部分1011hpa。
4、部分天气现象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4.1、降水现象 定义:降水现象是指液态和/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或 冻结物从云中或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4.1.1、部分观测员在出现固态降水时现在天气栏和 纪要栏内均不使用阵性描述词“SH”记录降水性质,如示例9: 示例9: 正确记法:-SHGS1121—1143 错误记法:-GS1121—1143
4.1.2、冰雹、小冰雹、冰粒和液态降水同时出现时,在纪要栏内两者不能合并为一组记录,应该分开记录,有的观测员认为出现此类降水情况时应合并为 一组连续记录,这是错误的理解,如示例10: 示例10: 正确记法:-SHRA2340—SHRA0023— -SHGR2340—0010 错误记法: -SHGRRA2340— -SHRA0010—SHRA0023—
4.2、雾现象 定 义:雾是由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 一定的条件下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造 成,它的出现能导致能见度不同程度的 减小。
4.2.1、当轻雾和部分雾同时出现时该如何记录?正确的方法是两者分开记录 ,而不应该连续记录 。因为轻雾出现时主导能见度在1-10KM之间,而部分雾出现时主导能见度不受其影响,可以在10KM以上,如果两者连续记录将会破坏主导能见度记录的连续性,如示例11: 示例11: 错误记法:BR0120—(1200)0140—PRFG0215— BR (1600)0230— 正确记法:BR0120—(1200)0140—(1600)0230— PRFG0215—0230
4.3、风切变 沿着起飞航道或进近航道,在一条跑道面至500 米之间存在着严重影响航空运行的风切变,只要可能 ,应随时编报风切变。 4.3.1、在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里将 电码格式的例行和特殊天气报告中的风切变发报格式 更改为“WS RDRDR”,以前的旧格式“WS RWYDRDR” 废止。从气象报文地图显示中看到很多地方的观测员 编报时仍在使用旧格式。
5、小 结 5.0、飞机起飞、着陆和在空中飞行,都受到气象条 件的制约,分析如下: 5.1、在中、低云云中云上飞行时 ,由于能见度很差 ,不能看清地标,影响目视地标飞行、航空摄影、空 投、空中视察等任务的完成,甚至可能造成飞机迷航 或其它飞行事故; 5.2、在恶劣的能见度条件下 ,当能见度低于起飞标 准或着陆标准时,航空器将不能起飞或着陆,飞行活 动停止;
5.3、气压的变化(空气密度的大小)对航空器起飞5.3、气压的变化(空气密度的大小)对航空器起飞 和着陆滑跑距离都有影响,高度表拨正时由于修正海 平面气压数值的错误,航空器着陆时高度表偏高造成 复飞或高度表偏低造成场外接地。 5.4、雾与飞行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当机场上有 雾时,会严重地妨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处理不好, 还会危及飞行安全;当目标区有雾时,对目视地标飞 行,空投、照相、视察等活动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与飞行关系密 切,是飞行安全和正常的重要保障工作之一。 我们只有透彻的分析每个气象要素的细节、变 化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才能准确的把握住其 特点,从而达到少出错甚至不出错的目标,更 好地为飞行安全服务。 注:论文中使用的所有示例均摘自《民用航空气象地 面观测技术手册》、《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参考文献: • [1]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 • [2]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 2012版 交 流 结 束 ,谢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