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44 Views
《 ç‰©ä¸šè®¾å¤‡ç®¡ç† ã€‹ å¦ä¹ 辅导. 第å四讲 建ç‘物防雷与安全用电措施. 第一节 建 ç‘ é˜² é›·. 一ã€é›·ç”µçš„基本知识 ( 1 ï¼‰é›·ç”µçš„å½¢æˆ æ‰€è°“é›·ç”µå°±æ˜¯é›·äº‘ä¹‹é—´æˆ–é›·äº‘å¯¹å¤§åœ°çš„æ”¾ç”µçŽ°è±¡ã€‚å¸¦ç”µäº‘å±‚å¸¦è´Ÿç”µï¼Œå¤§åœ°ä¸ºæ£ç”µï¼Œå½“电场强度足够大的时候,形æˆå‡»ç©¿ç”µåŽ‹ï¼Œäº§ç”Ÿæ”¾ç”µã€‚ 由于放电时的温度高达 26000℃ ,空气å—çƒæ€¥å‰§è†¨èƒ€ï¼Œå‘生强烈的弧光和声音,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雷声.
E N D
《物业设备管理》学习辅导 第十四讲 建筑物防雷与安全用电措施
第一节 建 筑 防 雷 一、雷电的基本知识 (1)雷电的形成 • 所谓雷电就是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大地的放电现象。带电云层带负电,大地为正电,当电场强度足够大的时候,形成击穿电压,产生放电。 • 由于放电时的温度高达26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发生强烈的弧光和声音,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雷声 • 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大水滴带正电,小水滴带负电。大水滴形成降雨,小水滴在云层里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雷电的危害 • 一次雷击或者一次云闪所释放出的能量大约在300千瓦以上,如果把这些能 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供一个普通家庭使用2个月以上。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相当大,它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 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带来了多种危害。
雷电研究历史 • 最先“天电”和“地电”统一起来的,是美国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发明家富兰克林 • 当然科学只是富兰克林的业余爱好,他的爱好很多。 • 作为发明家,他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避雷钟、新式火炉等。
政治生涯 • 作为政治家,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1785年他出使法国,他的科学声誉和广博的知识,十分有利于他的外交使命,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美法联盟。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议长。他积极反对压迫和奴役黑人,积极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历史的评价 • 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逝世,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而绝口不提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法国经济学家 杜尔哥 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2)雷电危害 1、直击雷 • 雷云对建筑物或地面上其他物体直接放电。瞬时产生的雷电流高达好几百千安,被雷电击穿物体瞬时加热,骤然膨胀,使被击物体劈裂,瞬时高温蒸发掉大部分水份,可能引起燃烧,引发火灾。
(2)雷电危害 2、雷电感应 • 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作用。 • 同性电荷不能快速通地,相互排斥,产生能量使建筑物震裂 3、雷电波的入侵 • 金属管道被雷击中后,产生很高的电动势,沿线路将高电位引入到建筑物内部,称雷电入侵。
二、民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1.第一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 • 2.第二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 • 3.第三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
三、建筑物防雷系统的组成 • 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 • 高耸的 • 金属物 • 转角的
三、建筑物防雷系统的组成 • 防直接雷击的系统通常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1.接闪器 • 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的金属导体。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和避雷网等装设形式。
三、建筑物防雷系统的组成 • 不同类别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规格: •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30(避雷网) ≤5×5或≤6×4 •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 45 ≤10×10或≤12×8
三、建筑物防雷系统的组成 2、引下线 •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称为引下线。 3、接地装置 • 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之为接地装置。 • 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由接闪器和网络屏蔽引来的雷电电流很快地放泻到大地中去.
四、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1.基本防雷措施 (1)防直击雷的措施 • 安装各种形式的接闪器是防直击雷的基本措施。
四、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2)防感应雷的措施 • 将建筑物上残留的感应电荷迅速引入大地,常采用的方法是将混凝土屋面的钢筋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 (3)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 雷电波侵入危害的主要部位是变电所,重点是电力变压器。基本的保护措施是在高压电源进线端装设阀式避雷器。
2.防雷设施的维护 • ① 接闪器和避雷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可靠接地 • ② 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应对防雷系统设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检查。 • ③ 避雷器应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一次试验检查,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更换。 • ④ 每次大雷雨后,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第三节 安全用电 • 电气事故会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两种。设备事故是设备发生损坏,导致经济损失。人身事故重者致死,轻者致残致伤。因此极力避免发生电气事故。 • 安全用电是指在用电和电气操作中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物业小区安全用电工作的重点是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下述因素有关: 1、通过人体的电流值 • 电流是危害人体的直接因素,一般认为30mA以下是安全电流。 2、人体电阻值 • 一般在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大约在2kΩ左右;皮肤出汗时,约为lkΩ左右;皮肤有伤口时,约为800Ω左右。人体触电时,皮肤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越大,人体电阻越小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3、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 • 电流在人体内持续的时间越长,使人体发热和电解越严重,电阻减小,使流过人体的电流逐渐增大,伤害越来越大。 4、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 • 电流从头部到身体任何部位及从左手经前胸到脚的途径是最危险的。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5、电流的频率 • 直流电、高频和超高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较小 。例如人体能耐受50mA的直流电流 . 6、触电电压 • 电压越高对人体的危险越大,通常规定36V或36V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 主要包括电击和电伤两种。 1、电击 • 触电的原理 • 人体组织中有60%以上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因此,人体是个导体,当人体接触设备的带电部分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触电伤害 • 触电伤害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触电伤害表现为多种形式。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电流通过体表时,会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即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如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
心室纤维性颤动 • 当电流通过神经纤维刺激到肌肉时,肌肉即要收缩。心脏本身具有工作过程所需的电动势,形成心脏各个区域按正确顺序有节奏运动的控制电信号。这个电信号的平均电压为1~1.6mV,心脏的一个博动周期约为0.75s。当通过人体的触电电流和通过时间超过某个限值时,心脏正常博动的电信号便受到干扰而被打乱。这样,心脏便不能再进行强有力的收缩而出现心肌震动,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心室纤维颤动”。
心室纤维性颤动 • 若这种颤动不及时消除,很快会导致心脏停搏,造成死亡。用高压电脉消除颤动的装置称为心脏除颤器(心脏起搏器)。低压情况下(110 or 230 V ),工频电流(60Hz)引起心室纤维颤动的最低电流是60mA,对于直流电则需要300-500mA。如果触电电流直接流经心脏,则大约1mA的电流(DC or AC)就可能导致心室纤维颤动。
神经干扰 • 电流能干扰神经控制(尤其是对心脏和肺的控制),因为神经元的神经控制基于电荷(电流)传递。经历多次触电事故或严重触电事故而幸免于死的人,事实证明会遗留下神经系统疾病。触电电流回路经过心脏时,当电流达到某值,会使人立刻丧失意识。
2、电伤——电灼伤 • 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电弧温度高达89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大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能烘干、烧焦机体组织。
二、常见的触电方式 1、单相触电 • 单相触电是指人站在地面区域接地导体上,人体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大部分触电事故是单相触电事故. 2、两相触电 • 人体的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这时人体承受的是380V的线电压,其危险性一般比单相触电大。
二、常见的触电方式 3、跨步电压触电 • 在高压接地点附近地面电位很高,距接地点越远则电位越低。 • 应立即将故障地点隔离,不能随便触及,也不能在故障地点附近移动。已受到跨步电压威胁者应采取单脚或双脚并拢方式迅速跳出危险区域。
图12.1单相触电示意图 图12. 2 两相触电示意图 图12. 3 跨步电压触电
三、常用的安全用电措施 • 发生触电时,其危险程度和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频率,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在人体中的路径等有关。 • 通过人体电流为10mA时,人会感到不能忍受,但可以自行脱离电源。 • 电流为30~50mA时,会引起心脏跳动不规则,时间过长心脏会停跳。 • 通过人体电流与加在人体上电压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因人而异,差别很大。800欧~几万欧。综合考虑,我国安全电压不超过36V,常用安全电压为36V,24V,12V。
三、常用的安全用电措施 1.安全电压 • 根据工作场地的情况,可使用36V、24V或12V安全电压。 2.保护用具 3.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和漏电保护
注意事项: • 判断电线或用电设备是否带电,必须用试电器(或测电笔等),决不允许用手去触摸。 • 在检修电气设备或更换熔体时,应切断电源,并在开关处挂上“严禁合闸”的牌子。 • 安装照明线路时,开关和插座离地一般不低于1.3m。有必要时,插座可以装低,但离地不应低于15cm。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插座、灯头等,也不要用湿布去擦灯泡。
注意事项: • 在电力线路附近,不要安装收音机、电视机的天线,不放风筝;不要在带电设备周围使用钢板尺,严禁用铜丝代替熔丝。 • 发现电线或电气设备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在带电状态下,决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 雷电天尽量不外出;遇雨时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站在高处,而应就地蹲在低洼处,并尽量将双脚并拢。
注意事项 • 经常对设备,电线进行检查,检查时用专业电笔,不允许用手直接触摸 • 装设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装置 • 正确使用安全用具,安放安全警示装置 • 安装漏电自动开关 • 停电检修时及接通电源钱,都应该让有关人员知道,避免单独行动。
四、触电急救 • 关键在一个“快”字。一是快脱离电源;二是快做医务救护处理。 • 触电1min急救,90%有良好效果。 • 触电6min急救,仅10%有良好效果。 • 触电12min急救,几乎无法救活。
四、触电急救 1、自救 2、互救 3、医务抢救 •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 (2)胸外心脏挤压法
第二节 电气设备保护措施 一、接地保护 • 采用接地保护,可使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远小于设备故障时的对地电压 。接地保护只应用于不接地电网中。
图12-5 不接地的危险性示意图 图12-6 保护接地原理图
二、接零保护 • 所谓接零保护,简单地说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漏电保护 • 漏电保护器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子式两种,电磁式保护器可靠性好,一般动作电流不小于30mA,应不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的最大值的2倍。 • 为了缩小发生人身电击及接地事故切断电源时引起的停电范围,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保护动作电流一般为50~100mA。末级保护一般为30mA。 • 对于以防止触电为目的的漏电保护器,宜选用动作时间为0.1s以内,动作电流为30mA以下的漏电保护器。 • 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不应盲目追求高的灵敏度。即使投入运行亦会因经常动作而破坏供电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