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11 Views
抽離式增益課程(科學探究). 吳佩儀老師 馬瑞恩老師 5.6.2004. 學生. 一般. 特殊學習需要. 學習遲緩. 資優教育. 學生背景. 成立綜合關懷學生學習支援小組. IIIE. IIC. IID. IA. IB. 推行抽離式課程的模式. 根據資優教育政策之架構及目標,為學校抽 離式課程定位。 增益課程: IID. (小學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 - 教師培訓 (教學策略、提問技巧) - 課程設計指導. ( 種籽計劃) - 課程發展主任定期與老師開會 - 將其他學校的經驗帶給老師
E N D
抽離式增益課程(科學探究) 吳佩儀老師馬瑞恩老師5.6.2004
學生 一般 特殊學習需要 學習遲緩 資優教育 學生背景 • 成立綜合關懷學生學習支援小組
IIIE IIC IID IA IB 推行抽離式課程的模式 • 根據資優教育政策之架構及目標,為學校抽 • 離式課程定位。 • 增益課程:IID
(小學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 - 教師培訓 (教學策略、提問技巧) - 課程設計指導 (種籽計劃) - 課程發展主任定期與老師開會 - 將其他學校的經驗帶給老師 - 配合學校情況,給予老師專業的指導及意見 學校行政上的配合 i.組織專責資優教育的統籌小組 ii. 給予全力的支援 a. 引入專家支援
學校行政上的配合 b. 財政支援:允許老師購買合適的參考書及教具 c. 家長支援:運用家長資源,例:助教、協助 老師作活動前之準備、製作教具等 d. 教學助理支援:協助製作教材、帶領小組活動、拍攝 課堂情況、準備器材及物資 iii.時間表安排 (分散安排增益班及各類課程活動的進行 日期) iv. 場地分配
如何挑選學生? • 科任老師對學生的觀察初步挑選資優生 • 資優生特質評量表學生在哪方面有突出的表現 • 以學生成績作為篩選準則 • 自設創意思考題及面試 • (學生從口述的表達發揮無限的創意)
課程設計及理念 (2003-2004) • 於上學期,透過進行簡單的科學實驗,以訓練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時需運用的技巧,例如:觀察、記錄、數據處理、量度、比較、分析等等。讓學生掌握這些技巧後,才著手開始科學探究活動。 • 於下學期開始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小組形式,自行草擬研究題目及進度計劃;負責老師會擔當促進者的角色,定期約見學生,給予支援及回饋。 透過實驗、探究活動及討論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實驗名稱:火山爆發 • 提問/討論: • 當醋與梳打水混合的時候,你觀察到甚麼?為甚麼泡 • 沫會湧出? • 你有沒有經驗過胃痛?有沒有聽過胃酸過多會引起胃 • 痛? • 你剛學過酸鹼作用。如果你的朋友因胃酸過多而感到 • 不適,而他又沒有胃藥。除了看醫生外,你會建議他 • 做些甚麼來舒緩不適呢?
實驗名稱:科研密探(色層分析) • 提問 / 討論: • 當水經過墨水點的時候,你觀察到甚麼? • 為甚麼會有不同顏色的物質在過濾紙上出現? • 有沒有嘗試過將糖或鹽溶在水或油中?你發現到有甚麼不同?(帶出 • 不同的物質會溶於不同的溶劑) • 你知道墨水如何製造出來嗎?(講解墨水是由很多不同顏色的色素混合 • 製造出來的) • 是否所有組別都能將墨水點成功分解?你認為不成功的原因 • 是甚麼? • 延伸學習:色層分析可應用於調查一些以污漬作為線索的案件。試試找 一些應用色層分析於科學鑑証的資料。下次帶回來與同學分享。
透過對實驗步驟的提問,以及討論實驗原理的應用,從而提升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
學習將資料有條理地表達 學生學習利用圖表或繪圖配以簡單文字的方式,將在實驗中觀察得到的變化及結果做記錄。 好處: i. 學生能於短時間內完成記錄的工作。 ii. 適合所有學生(尤其文字表達較弱的學生),不用花太多 時間於文字記錄上。 iii. 給予學生發揮創意的機會。
科學探究活動 • 學生學習利用紫椰菜汁作為酸鹼性質的指示劑進行測試(已有知識)。 • 老師引導學生認識某些日常用品或清潔劑,例如沐浴露、牙膏 • 洗潔精、潤膚膏的酸鹼性質與清潔效能的關係。 • 從探討中找出有興趣進行研習的範圍。 • 著學生利用紫椰菜汁作為驗證的工具進行探究。
科學探究的步驟 提出探究的問題 (牙膏的酸鹼特性會否有助防止蛀牙?) 預測結果(鹼性的牙膏比中性或酸性的牙膏較有效防止蛀牙。) 找出變數 設計實驗(1.利用紫椰菜汁找出牙膏的酸鹼特性。2.牙膏+酸性物質(蛀牙的元兇)+貝殼 觀察貝殼硬度的變化) 進行實驗 記錄觀察,並將資料清晰表達 分析及作出結論 評估結果及建議修訂
評估學生參與的投入程度 • 評估問卷 (分析結果) • 老師觀察
經驗分享 資優生在不同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現,往往是老師的“愛將” 各組出現爭人的情況 建議解決方法: i.訂立入組準則,各組老師共同商議人選 (例:先考 慮入英數組別) ii. 請家長與學生商量選擇入哪一組,以他們的意願為依歸 iii. 限制學生參與增益班及其他課外活動的數目
經驗分享 有些學生可能因興趣或個人時間安排要求退組,這影響 探究活動的進程。 建議解決方法: i. 決定入組前,要求學生對積極參與增益課活動作出承諾。 如沒有合理的原因,不可隨意退組(在通告上聲明)。 ii.探究活動的設計必須富挑戰性和緊密地編排,以維持資 優生對探究活動的新鮮感。
經驗分享 • 有些學生只積極投入參與實驗課,對於一些例如討論實驗原理 和分組訂定探究計劃等靜態的課堂,表現不太認真。 建議解決方法: 利用同儕合作的影響,維持學生積極參與任何形式的課堂。所有活動(包括討論課堂)以小組形式安排,特別安排專注力較強與較好動的學生同組。給予獎勵與勇於提問或回答問題的組別 (例如:蓋印仔),於每個學期表彰最佳表現之組別一次。
經驗分享 • 課堂時間不足。教師工作繁多,未必能抽空為各組 同學提供個別指導。 建議解決方法: 以班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找出探究問題(班) 訂立假設(班) 設計實驗(班) 進行實驗(小組) 分析(小組) 結綸(小組)
經驗分享 • 老師預先試行實驗,以肯定實驗能順利完成和得到預期的結 果。同時,老師也可於試行實驗時找出須特別注意的地方。 • 老師可能慣用英文表達科學的專有名詞,例如:control, variables,未能即時翻譯成中文,這會影響師生討論的流 程。宜預先查閱有關的中文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