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94 Views
专业建设再认识. 土木工程学院. 交流内容. 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体系构建.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室建设. a. 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上岗,实习期过长. b. 课程体系大多是本科的压缩. c. 课程内容距离实际需要过远. d. 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应学生素质的变化. 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 、现阶段专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d. 开放性: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 c. 职业性:学以致用. b. 实施性:师资队伍、保障措施. a. 资源性:实训条件建设. 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E N D
专业建设再认识 土木工程学院
交流内容 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课程体系构建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室建设
a 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上岗,实习期过长 b 课程体系大多是本科的压缩 c 课程内容距离实际需要过远 d 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应学生素质的变化 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现阶段专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d 开放性:行业、企业实质性参与 c 职业性:学以致用 b 实施性:师资队伍、保障措施 a 资源性:实训条件建设 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2、专业建设中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1、明确就业岗位: 主要就业岗位 其它就业岗位 预算员 安全员 质检员 资料员 施工员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2、调研岗位任务: 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如下: 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绘制工程竣工图; 材料试件的制作与送检; 指导建筑工程施工; 图纸交底; 钢筋配料与审核; 工程质量检查; 工程资料整理; 填写施工日志; 写开工报告; 进行技术交底; 办理工程签证; 编写施工方案; 进行施工计算; 编写施工进度计划; 进行工程放线和标高引测。
基本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3、分析岗位能力: 施工员岗位专项能力 质检员岗位专项能力 造价员岗位专项能力 资料员岗位专项能力 安全员岗位专项能力 测量员岗位专项能力
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 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 基本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 识读建筑工程专业工程图能力 • 识读结构专业施工图能力 • 识读设备专业主要施工图能力 • 综合运用各专业施工图能力 • 绘图能力
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 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 基本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 材料进场取样、送检及一般场 • 地土性能的检验与检测能力 • 砌体砂浆、混凝土、钢筋连接 • 试件取样、送检能力
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 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 基本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 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砌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模板配板设计能力 •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屋面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楼地面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 轻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 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 基本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 建筑CAD应用能力 • 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4、明确培养目标: 技术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4、明确培养目标: 技术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 适应经济时代要求的素质 高素质
岗位课程 拓展课程 工程任务承揽 基础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施工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屋面工程施工 施工 准备 竣工验收(资料准备)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5、构建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 基础课程 工程任务承揽
拓展课程 岗位课程 特色课程 相关岗位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 特种结构施工 建筑节能技术 涉外工程施工管理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5、构建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 岗位课程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5、构建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 拓展课程 思想政治概论 实用英语 工程数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建筑识图 建筑结构基础
二、课程体系构建—以建工专业为例 6、人才培养模式 毕业即就业 就业即上岗 内容一致 岗位历练 教育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形式: 订单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理实一体、校企联办、项目合作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人才结构单一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短 聘请兼职教师增加专职教师企业实践经历校企互通培养 三、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专职教师实践经历的途径 挂职锻炼 集体下现场 带实习 给兼职教师助课 科技服务 星期日工程师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为课程服务、为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形成服务 依据专业特点,以企业实训为主 指导思想 建设方式 四、实训室建设 教师参与企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