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14 Views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 基础技能模块. 学习要点: 1 、 了解局域网的组成及参考模型 2 、理解以太网、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局域网的标准及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组网规范 4 、熟练掌握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的组网技术及方法 5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组建局域网. 4.1 局域网技术概论. 一、 局域网技术概论 1.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 传输速率高(通常在 10Mb/s~1000Mb/s 之间) 3. 误码率低(通常低于 10 -8 ) 4. 单位自己建设和拥有,易于维护和管理 5. 主要技术要素
E N D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基础技能模块
学习要点: 1、了解局域网的组成及参考模型 2、理解以太网、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3、掌握局域网的标准及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组网规范 4、熟练掌握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的组网技术及方法 5、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组建局域网
4.1 局域网技术概论 • 一、局域网技术概论 • 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传输速率高(通常在10Mb/s~1000Mb/s之间) 3.误码率低(通常低于10-8) 4.单位自己建设和拥有,易于维护和管理 5.主要技术要素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二、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物理层 数据 链路层 服务访问点 LLC子层 MAC子层 物理层 二、局域网协议标准
802.1综述和体系结构 802.2 LLC子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802.7宽带技术 802.8光纤技术 802.3 CSNA/CD 物理层 802.5 令牌环 物理 802.6 城域网 物理层 802.9 话音数据 综合 城域网 802.11 无线 局域网 物理层 802.3 令牌总线 物理层 IEEE 802系列标准
4.2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技术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技术及其参数
以太网(Ethernet) 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形的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以太网的发送 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 冲突停止, 延迟重发
以太网总结 1、采用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没有集中控制中心 2、采用竞争机制,网中的所有节点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3、发送等待延迟不固定 4、比较适宜于低负载和中负载应用环境 5、实现容易,组网方便 6、最常使用的一种局域网
以太网组网 -- 单集线器结构(1) 1.适用环境: 网络规模不大 计算机比较集中
以太网组网 —— 单集线器结构(2) 2.单集线器结构10Mb/s以太网 10Mb/s网卡(或10Mbps/100Mbps自适应网卡) 3类以上UTP电缆 10BASE-T集线器 每段UTP电缆最大长度100m 3.单集线器结构100Mb/s以太网 100Mb/s网卡(或10Mbps/100Mbps自适应网卡) 5类以上UTP电缆 100BASE-T集线器 每段UTP电缆最大长度100m
以太网组网– 多集线器级联结构 1.适用环境 计算机的数量超过单一集线器所能提供的端口数 计算机位置比较分散 2.集线器级联方式 利用集线器的级联端口与另一台集线器的普通端口级联(需要直通UTP电缆) 利用两个集线器上的普通端口级联(需要交叉UTP电缆) 3.10Mb/s集线器和100Mb/s集线器不能相互级联
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 10BASE-T和100BASE-TX: 带有RJ-45连接头的UTP电缆 带有RJ-45接口的以太网卡 10Mbps/100Mbps集线器 网桥
多集线器10Mb/s以太网配置规则(1) 1、10Mb/s网卡(或10Mbps/100Mbps自适应网卡) 2、3类以上UTP电缆 3、10BASE-T集线器 4、每段UTP电缆的最大长度100m 5、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多可以有5个网段,经过4个集线器 6、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500m 7、网络中不能出现环路
多集线器100Mb/s以太网配置规则(2) 1、100Mb/s网卡(或10bps/100Mbps自适应网卡) 2、5类以上UTP电缆 3、100BASE-T集线器 4、每段UTP电缆的最大长度100m 5、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多可以经过2个集线器 6、集线器之间的电缆长度不能超过5m 7、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205m 8、网络中不能出现环路
实践:动手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制作网络连接电缆 利用集线器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测试网络的连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