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 閩南諺語蘊含意義淺探

善變的嘴巴 . 不變的金語良言. — 閩南諺語蘊含意義淺探. -- 金門縣國教輔導團 — 陳為信. …… 喝 口茶、請稍等一下. 壹 . 緒論 — 定義. 說文云: [ 諺 , 傳言也 ] 禮記大學釋文云: [ 諺 , 俗言也 ] 諺語 : 流傳之俗語 , 俗語話 . 古早話 . 古早人講的 朱介凡:諺語是風土民情的語言 , 社會公道的議論 , 深具眾人的經驗和智慧 , 精闢簡句 , 喻說諷勸 , 雅俗供賞 , 流傳縱橫. 壹 . 緒論 — 起源與流傳. 起源: 論語 : [ 人而無恆 , 不可為巫醫 ] 流傳過程:

lou
Download Presentation

— 閩南諺語蘊含意義淺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善變的嘴巴.不變的金語良言 —閩南諺語蘊含意義淺探 --金門縣國教輔導團—陳為信 ……喝口茶、請稍等一下

  2. 壹.緒論—定義 • 說文云:[諺,傳言也] • 禮記大學釋文云:[諺,俗言也] • 諺語:流傳之俗語,俗語話.古早話.古早人講的 • 朱介凡:諺語是風土民情的語言,社會公道的議論,深具眾人的經驗和智慧,精闢簡句,喻說諷勸,雅俗供賞,流傳縱橫.

  3. 壹.緒論—起源與流傳 • 起源: 論語:[人而無恆,不可為巫醫] • 流傳過程: 1.動機.創意.造句.==個人行為 2.認可.傳述.==社會行為 3.超越時空,源遠流傳.

  4. 壹.緒論—功能與價值 • 代表社會大眾的思想,信仰.希求願望,展示了生活層面,是社會共有的文化財,也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 反映一社會或一民族的生活觀照,感受,智識,經驗和特性,自有濃郁的鄉土味,可供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學等方面研究參考. • 集覽諺語,可以究明社會的形態與特徵. • 比較不同民族.地區的諺語可見紛紜多變世界中的永恆人性 • 追尋重要諺語的變化,亦可以了解民俗演變的歷程.

  5. 壹.緒論—文獻探討 • 市售俗諺彙編加註的數量頗多.但論述很少. • 諺語[巷議街談]之音,民間[口耳相傳]. [小道之說]外加濃厚草根性,比之傳統上層士大夫之堂皇[廟堂文學],或被鄙以等而下之,因以論述很少.

  6. 壹.緒論—探討重點 • 諺語為了記憶及口誦上的方便,具有修辭上的一定形式,為了表現的效果,摒棄了抽象的造語,力求普通,明析,具象,甚至用誇張的方法敘述. • 分別來看俗諺.農諺.格言.童謠.歇後語中的特色,再將各類加以綜合比較,最後將其特色拿來與社會.文化.習俗等作一關照,期能尋得一點出人意外的蛛絲馬跡.

  7.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1 • 一.如兩短句構成一句,常押韻 1.一狗吠影 \ian\ ,百狗吠聲\sian\ 2.新例無設 \siat\,舊例無滅\biat\ • 二.[比興句] 先譬喻句再轉入本意句 1.緊紡無好絲,緊嫁無好大姑. 2.嫩瓜無榔,嫩子無腹腸

  8.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2 • 三.以[對比法],凸顯主題 1.與好人行,有布可經, 與歹人行,有囝可生 2.嫁窮夫,睏飽眠, 嫁富夫,不寧神 • 四.[誇飾法] 凸顯要表現的形像道理 1.三千年來的狗屎,也拾起來講. 2.食若牛,做若龜

  9.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3 • 五.[比喻法]生活中常見家禽走獸說明道理 1.顧雞母卵,不顧豬頭. 2.雞是討食乾的,鴨是討食溼的. • 六.以具體常見的禽獸特徵,隱喻抽象事物 1.雞母屎,半烏白. 2.雞嘴變鴨嘴

  10.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4 • 七.常可見[迴文句] 1.食飽睏,睏飽食. 2.嫌戲莫請,請戲莫嫌. 3.圓人會扁,扁人會圓 • 八.[對襯句] 1.搖人無才,搖豬無殺. 2.話是風,字是蹤. 3.新媳婦洗灶頭,新長工洗犁壁

  11.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5 • 九.女子[嫁夫]的諺語頗多 1.嫁著生理夫,日日守空房. 2.嫁著臭頭夫,捻綿被,塞鼻孔. 3.嫁著矮仔夫,燒香點火叫別人. • 十.與[放屎]有關多有[茍且][敷衍]意 1.放屎,拿鹹菜. 2.放屎,逃性命. 3.放屎,沒拭屁股.

  12.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6 • 十一.譏諷女性的諺語 1.荏荏查夫,較贏勇勇查某. 2.雞母啼,是禍,不是福. • 十二.與[猴]有關的多有[出醜][挫敗]意 1.猴咬猴,咬到血若流. 2.猴也會跌落樹下.

  13.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7 • 十三.某些行業為他人做嫁衣賞之哀鳴. 1.裁縫司傅穿破衫,做木匠的無眠床 2.燒瓷食缺,織蓆睏椅. • 十四.道盡[無錢講無話]人窮語短之嘆 1.有錢講有話,無錢講無話. 2.有錢講話會大聲,無錢講話無人聽.

  14.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8 • 十五.以華麗.璀燦之景物,以狀[巧言] 1.蓮花嘴. 2.鑽石嘴. 3.畫虎貓. 4.畫山水. • 十六.[析]字出辭及外來語之諧音諺語. 1.武字,無一瞥. 2.愛到流目油.

  15.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9 • 十七.諺語中[虎]為威武,隆大的象徵. 1.畫虎卵. 2.虎頭老鼠尾. 3.伴君如伴虎. • 十八.與[馬]有關的諺語少見,則多用為[低賤]意 1.無牛,使馬. 2.驛馬 3.馬哥

  16. 貳.諺語中的特色—俗諺10 • 十九.與[豬]有關的諺語特多,且多用 [鄙陋][頹廢][坎坷]講 1.豬肚面快變. 2.豬哥姆仔伴玉娘賞月 3.撿豬屎, 遇著豬滲尿 4.新豬母,老豬哥

  17. 貳.諺語中的特色—農諺1 • 一.以月份為單位,先說出該月氣候特徵, 再言明其對人事,生活之影響. 1.九月,九霎日,做田查某,頭會勿直. 2.十月燒, 乞食睏破蓆. 3.十二月雷,免用豬錐 • 二.以某日有何現象,占來日的天氣將如何 1.六月六落雨,百日霜. 2.六月初一,一雷壓九颱. 3.七月初一,一雷九颱來.

  18. 貳.諺語中的特色—農諺2 • 三.以[節氣日]的天氣現象,占來日的農作收成. 1.霜降出無齊,牽牛犁. 2.雷打秋(立秋),晚冬(第二季)一半收. • 四.[視日]以占風雨.陰晴 1.日紅如灼,三日必雨. 2.日色暗紅,無雨必風. 3.日圍箍,曝草埔.

  19. 貳.諺語中的特色—農諺3 • 五.[觀雲]以占風雨來去. 1.烏雲飛落海, 棕簑覆狗屎. 2.雲勢若魚鱗,來朝風不輕. 3.迎雲對風行,風雨轉時生. • 六.[重大民俗節慶]之風雲雨日 1.六月初三,龍母教子日.(大風大湧) 2.六月十二彭祖忌,無風也雨意. 3.三月廿三大道公與媽祖婆鬥法,風雨齊到.

  20. 貳.諺語中的特色—格言1 • 一.勉人存善心,認命: 1.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 2.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 二.勉人珍惜時光: 1.花有重開日,人無長少年. 2.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3.年驚中秋,人驚中年

  21. 貳.諺語中的特色—格言2 • 三.反諷道出人情之澆薄面: 1.人來求咱三春雨,咱去求人六月霜. 2.入山不怕傷人虎,但怕人情兩面刀. • 四.勸人[勤勞]多從[早起]下手: 1.三日早起當一工. 2.五更清早起,更有夜行人. 3.要得家裡好,大家起得早.

  22. 貳.諺語中的特色—格言3 • 五.以維繫中國宗法精神之[孝][悌][貞][順] 重要德目來教育子弟: 1.雙手抱囝兒,憶著父母時. [孝] 2.欠債怨財主,不孝怨父母. [孝] 3.無好兄,累小弟. [悌] 4.兄弟若同心,烏土變成金. [悌] 5.欲守守得清,欲嫁嫁得明. [貞] 6.一馬不掛兩鞍. [貞] 7.入人門,順人意. [順] 8.某若會食氣,翁著會掌志. [順]

  23. 貳.諺語中的特色—格言4 • 六.重視[及時管教]與[身教]: 1.有樣看樣,有款看款. 2.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 • 七.勉人[堅忍][和睦]以成大事: 1.忍氣求財,激氣相殺. 2.一人一款心,無錢嗵買針.

  24. 貳.諺語中的特色—格言5 • 八. 勸人時時 [反省],重視[經驗] 與[長者之言]: 1.是不是,罵自己. 2.氣死不告狀,餓死不典當. 3.老的老步定,少年靠打拼.

  25. 貳.諺語中的特色—童謠1 • 一.三字一子句,兩子句一全句,押韻,易於朗讀: 1.人插花: 人插花,伊插草,\zau\ 人抱嬰,伊抱狗\kau\ 人未嫁,伊先走\cau\ 2.有分伊,無分我 : 有分伊,無分我\ua\ 腹肚邊,生肚瓦\hua\

  26. 貳.諺語中的特色—童謠2 • 二.運用[頂真格],以加深兒童的印象: 1.火金姑: 火金姑,來持食茶,茶燒燒, 配香蕉,香蕉冷冷…… 2.田蛤仔官.牽金線, 牽馬落南山,南山無聲草……

  27. 貳.諺語中的特色—童謠3 • 三.運用[問答法]以增加遊戲性: 1.草螟公,穿紅裙,要何去?要看牛, 牛何去?牛賣銀,銀何去?銀娶妻… 2.曳咯曳,豬槽駛過溪,溪也深, 海也深,海底娶觀音,觀音城, 生狗仔子,生幾隻?生三隻,寄誰賣?

  28. 貳.諺語中的特色—童謠4 • 四.用以揶喻戲虐兒童頑皮,淘氣之舉: 1.脫褲卵,偷挖芋,抓著,打十五. 2.愛哭神,愛哭神,食飽,配土豆仁. • 五. 以身體有缺陷的為開玩笑的對象: 1.跛腳的,跛搖搖,人叫你買菜,你買茄, 人叫你擔菜,你擔尿. 2.臭耳人,賢彎話,青盲的,愛擲桮, 啞口,興講話, 捲手,興掠雞.

  29. 貳.諺語中的特色—童謠5 • 六.或為孩童遊戲時口誦以相互取悅: 1. 一放雞,二放鴨,三分開, 四相疊,五搭胸,六拍手, 七圍牆,八摸鼻,九抱耳, 十食起。 2.予你掠會勿著,予你嗅腳臭. 3.土地公伯仔,杯子捧走.

  30. 貳.諺語中的特色—歇後語1 • 一.常善於採用[雙關法]: 1.外省仔麵--麵(免) 2.光頭打傘—無髮(法)無天 3.外甥仔點燈火—照舅(舊) • 二.[拆數會意]以見其涵意: 1.二十兩—斤四(近視) 2.十五支拐仔,舉雙手—七拐八拐(騙) 3.三禮拜,六點鐘—吃醋(昔+酉)

  31. 貳.諺語中的特色—歇後語2 • 三.以各地地名為喻: 1.新埔椪柑—上好(最好) 2.廣東目鏡—在人合目 3.台灣蟳—無膏(沒學問) • 四. 常需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才能頓悟: 1.十角---- 一箍散散 2.幼稚班招生----老不收(修) 3.博士班畢業—無校(效)

  32. 貳.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形式方面 • 一.俚語: 1.孤句:數量極少 一領水蛙皮 2.雙句:佔了極大多數,從二字到七字均有 (1)二字:一家.一業 (2)七字:家雞打着團團轉.野雞打着滿天飛 3.複合句: 娶著好某,較好做祖.娶著歹某,一世人艱苦 4.特殊句: 主語+謂語 狗,咬衰人. 狗,無嫌主人窮

  33.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形式方面 • 二.農諺: 1.特色:常出現節氣,月份,四季, 風雲雨日等字眼 2.兩短句構成一長句:占絕大多數 3.三短句以上:較為少見 4.單句更少

  34.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形式方面 • 三.格言: 1.句式最為整齊: 大多為字數相等的兩短句 合成一對句.“虧人是禍,饒人是福” 2.對句有出現十一字者: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35.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形式方面 • 四.童謠: 1.最大的特色為數短句構成一長篇 2.短句字數或相等或不等. 以字數參差不等者為多. • 五.歇後語: 1.句式特色:上句為主題句 下句為隱涵之寄語 “十二月芥菜----有心”

  36.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內容方面 • 一.俗諺: 1.數量最多,牽涉到的範圍亦最廣 2.生育:”嗤甜,快生後生” 3.成長:”唐夫大到廿五,查某大到大肚” 4.結婚:”緊紡無好紗,緊嫁無好姑家” 5.七情六慾:”拾無牛屎,摃死牛屎龜” 6.語言生活:”一句話,三斤六重” 7.境遇經驗:”一年媳婦,三年師父”

  37.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內容方面 • 二.農諺: 1.或為預測天候: “夕霞,明日雨” 2.或為預卜農作收成: “立夏雨水潺潺,米粒割到無處置” 3.或說明天候對人事之影響: “六月棉被,揀人蓋”

  38.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內容方面 • 三.格言: 1. 或為勸人為善: “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 2. 或為勉人勤儉.勤學: “三日不念口生,一日不寫手生” 3. 容忍.和睦,要為與修身有關的話:

  39.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內容方面 • 四.童謠: 為了好玩常以身體有缺陷者,頑皮的小孩, 新娘,小販為戲謔之口誦歌謠.順口溜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鹹菜,三的….. • 五.歇後語: 多取材於日常事物打比方. “青盲,食圓仔湯 ----心裡有數”

  40.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修辭技巧 • 一.俗諺:常用到的修辭技巧很多 1.[比興]:”嫩瓜無榔,嫩囝無腹腸” 2.[對比]:”嫁窮夫,睏飽眠,嫁富夫,不寧神” 3.[誇張]:”食若牛,做若龜” 4.[比喻]:”顧雞母卵,無顧豬頭” 5.[迴文]:”食飽睏,睏飽食” 6.[對襯]:”搖人無才,搖豬無殺” 7.[析字]:”武字,無一瞥”

  41.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修辭技巧 • 二.農諺:[排比]頗多 1.四月芒種,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 2.冬至在月頭,要寒在年兜, 冬至月中央,無雪亦無霜, 冬至在月尾,要寒正二月, • 三.格言:以對比為主 1.[對比]:”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2.[比興]:”窪地蛙子多,窮人孩子多”

  42.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修辭技巧 • 四.童謠: 1.[問答]: ” 草螟公,穿紅裙,欲何去?欲看牛, 牛何去?牛賣銀,銀何去?銀娶妻… 2.[頂真]:”火金姑,來持食茶,茶燒燒, 配香蕉,香蕉冷冷…… • 五.歇後語: [雙關]:”光頭打傘—無髮(法)無天”

  43.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押韻方面 • 一.俗諺:若為兩短句構成一長句,常押韻 1.一狗吠影 \ian\ ,百狗吠聲\sian\ • 二.農諺:一般都不押韻,若為對句常押韻 “日圍箍 \ko\ , 曝草埔\bo\” • 三.格言:亦多不押韻,押韻者較少 • 四.童謠:為了便於孩童記誦,多押韻 • 五.歇後語:不需要押韻

  44. 參.諺語中特色之比較分析—風格方面 • 一.俗諺: 1.較為俚俗”未放屎,先呼狗” 2.充滿鄉間樸拙,野性味.”牛屎龜,撐石板” 3.生民生活艱辛味”田螺,含水過冬” • 二.農諺:如一神機妙算之預言家,深沉之老者, 又如呼風喚雨之大法師. • 三.格言:正如道貌儼然之人師.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如蒿如草” • 四.童謠:俏皮.淘氣的童稚之語,揚溢著動感, 富故事性及音樂性 • 五.歇後語:語氣常帶調皮,諷刺的意味.

  45. 肆.從諺語中特色看傳統民間社會文化 • 一.諺語中大量採用[比喻法]之社會文化背景: • 比喻是用易於理解的事物來說明難以理解的事物或道理. • 農村人民從事耕種生產,現實生活中,日月星辰的運行,狂風暴雨的襲擊,一般上層文人所難以直接感受的,他們無不直接感受到,因此,隨手拾取,稍給推敲,就成富有生活實感與泥土氣息的比喻.

  46. 肆.從諺語中特色看傳統民間社會文化 • 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與我何有哉: • 農耕為傳統社會重心,農收更是一家生活之所繫,收成好壞,得看[天意]. • 為求不免於饑荒,得從[知天]下手,而觀天莫善於從一切熱力之源的[日]著手,日出.日落.風起.雲湧皆可作為預判來日之冷熱晴雨,經驗雖不比現在科技預報準,但應驗者也不少. • 農諺如或屬傳說者,則未必可靠.

  47. 肆.從諺語中特色看傳統民間社會文化 • 三.諺語中的禽獸知多少: • 1.豬:慵懶.污穢,鄙陋.頹廢.命舛之象徵 • 2.猴:頑皮.醜陋,出醜,挫敗之象徵 • 3.虎:為民間所推崇.敬畏,威武.隆大之象徵 • 4.馬:閩南地區較少見,似乎有點瞧不起牠, 地位不及牛.

  48. 肆.從諺語中特色看傳統民間社會文化 • 四.有錢走四方,無錢寸步難行: • 農業社會,農民除了需向政府繳納田賦和人頭稅,尚需服雜役,徭役,且越到王朝末期賦稅更是倍增. • 若為佃農,情境更慘,再遇荒年戰亂,那簡直民不聊生. • 貪官污吏,非國家正式編制的吏員,不領薪,索賄成為惡習,是土皇帝.無怪人民有 ”有錢講有話,無錢講無話”之嘆

  49. 肆.從諺語中特色看傳統民間社會文化 • 五.為誰辛苦為誰忙,替他人作嫁衣賞: • 農民常需服中央雜役.而官辦手工業也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和豐富的原料,吸乾了民間的精華,為統治者的消費而服務. • 加上人民原本已夠窮了,無力時常添購生活之日用品.是以 • ”裁縫司傅穿破衫,做木匠的無眠床”, • ”燒瓷食缺,織蓆睏椅”

  50. 肆.從諺語中特色看傳統民間社會文化 • 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農家的窮困,令父母冀望子女成龍成鳳,一朝登科為官,非但自己的子孫可享榮華富貴,家裡也不必再賦稅了,且吏員也會禮遇敬畏三分,生活改變,直有天壤之別. • 以此”學乃身之寶,儒為蓆上珍”.”學者如禾如稻,不學如蒿如草”之格言,歷代相傳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也成為有志之士努力的目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