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likes | 1.03k Views
现代西方经济学漫谈. 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基本框架 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性质 主流经济学的缺陷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内外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 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关于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理论 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一种思路 西方经济学 = 经济学 或经济学一般理论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历史部分) 西方经济学是什么样的? 思路有趣、有用、科学 方法枯燥 回退. 西方经济学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 供给、需求与价格决定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理论 生产与成本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要素市场理论 —— 收入分配
E N D
现代西方经济学漫谈 • 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基本框架 • 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性质 • 主流经济学的缺陷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 国内外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
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关于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理论 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一种思路 西方经济学 = 经济学 或经济学一般理论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历史部分) 西方经济学是什么样的? 思路有趣、有用、科学 方法枯燥 回退
西方经济学基本框架 • 微观经济学 • 供给、需求与价格决定 •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理论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结构理论 • 要素市场理论——收入分配 • 福利经济学与一般均衡理论
回退 微观经济学 产品定价与数量 需求 要素收入 要素供给 要素价格与就业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供给 生产 要素使用
供给、需求与价格决定 基本思路: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 价格的实质——商品交换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vs.相对价格比 回退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理论 • 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 消费者选择——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如何实现消费的最优化 • 预算方程 • 无差异曲线 • 条件——各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回退
生产与成本理论 • 供给曲线背后的原因 • 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技术关系 • 成本与机会成本 • 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会计师的决策 • 短期内即使亏损也应该生产 • 短期规律——边际报酬递减 • 长期规律——规模报酬规律 回退
回退 市场结构理论 • 将供求双方结合在一起,讨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厂商行为与商品定价
完全竞争 • 特点 • 众多厂商与消费者 • 产品同质 • 自由进入和退出 • 利润最大化条件:P=MC • 短期内即使亏损也可能继续营业 • 长期内只有正常利润,或者说边际企业只有正常利润
完全垄断 只有一家企业 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与市场容量的限制 特点——P>MR 单一价格的均衡 多重价格的均衡
寡头垄断 特点——少数几家厂商=>既竞争又垄断 行为相互影响 相互勾结的寡头——卡特尔理论 相互竞争的寡头——博弈论的方法 纳什均衡
垄断竞争 • 产品有差别的竞争! • 很多的卖者 • 产品有差别 • 自由进入和退出 • 定价与产量 • 比完全竞争价格高、产量低 • 比完全垄断产量高,价格低 • 产品丰富 • 竞争特点:广告竞争和品牌竞争
要素定价与要素使用 • 要素价格的决定和使用问题,也就是收入分配理论 • 区分不同的市场结构 • 边际生产力理论——在竞争的条件下,每个要素所获由其边际贡献决定,即由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值决定 回退
市场机制的效率 • 福利经济学理论:效率的实现问题 • 主要内容: • 竞争市场与效率 • 不完全竞争的低效率 • 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 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 • 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竞争市场与效率 说一个经济有无效率,是看它的福利是否获致最大。福利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度量。 生产一辆汽车是否有效率? 耗费的成本 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 可能性1 10万 20万 可能性2 10万 10万 可能性3 10万 6万 政治宣传材料集中体现了市场的扭曲 消费一辆汽车是否有效率? 汽车售价15万,但没有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因为政府干预)
效率的含义:当资源配置到这样一点,不可能再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而又不减少另外任何一个人的福利时,就实现了经济效率。(“最大”)效率的含义:当资源配置到这样一点,不可能再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而又不减少另外任何一个人的福利时,就实现了经济效率。(“最大”) •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 衡量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好处 • 消费者剩余 = 最高支付意愿 –实际支付 • 衡量生产者参与市场获得的好处 • 生产者剩余 = 出售价格 –生产成本 • 总剩余 = 消费者剩余 + 生产者剩余 =(买者评价-买者支付)+(卖者所得–卖者付出) =买者评价 –卖者付出
如何衡量市场效率?总剩余最大! 当一个经济的总剩余达到最大,就是有资源配置效率的。 • 什么时候总剩余最大? • 出价最高者得到物品(物品发挥了最大价值) ; • 需求最多的商品使用最多资源; • 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投入生产 • 怎样实现总剩余最大?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
回退 • 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否实现最大剩余? • 可以 • 但是有限定条件 案例:尢伯罗思拯救洛杉矶奥运会 • 市场机制有效率的限定条件 • 没有垄断; • 无外部性; • 无公共产品; • 无信息不对称。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并未打算实现的目的”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总是能实现社会的利益,而且比他有意实现社会利益更有效率。”(Maggie’s Gift)
不完全竞争的低效率 回退 • 价格高于竞争,产量低于竞争——无谓损失 • 效率的标准是P=MC • 但垄断条件下只能实现MC= MR<P,因此还有增加剩余的空间 • 垄断可能产生额外成本——寻租 边防证、暂住证 案例:长途电话,美国至香港,美国至大陆 注意: 垄断的问题在于导致效率损失,而不在于将消费者剩余转移到生产者手中。前者是资源配置上的效率问题,后者是收入分配上的公平问题。
附:反垄断与反行政垄断 • 垄断的两种类型: • 市场竞争的结果 • 行政干预的结果——行政垄断,包括行业动乱与地方垄断 • 中国反垄断与西方国家反垄断的不同 • 西方国家——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 中国——第一步,反行政垄断以完善市场机制;第二步,反经济型垄断
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 外部性(第三方效应): 一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的没有通过市场交换的影响。它影响到没有参加交易的人(第三者,旁观者)。好的影响没有得到回报;坏的影响也不用付出代价。 四个事实: • 生产中消费中都有可能产生 • 可以是正的也可以负的 • 第三者承担(很无辜,也可能很幸运),未通过市场 • 无论是哪种,都会破坏生产效率
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 正外部性:产量太少 生产上: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消费上: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决 策: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私人成本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 • 负外部性:产量太多 生产上: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消费上: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 决 策: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私人成本 (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社会成本
私人解决方案与科斯定理 • 道德约束 • 慈善机构 • 内部化:跨界多样化经营 • 私人交易,签定合约 科斯定理:在没有交易成本或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明确,就可以通过私人之间的协商和签定合约来解决外部性,而不管产权是如何分配的。 交易成本:为完成交易所付出的各种成本。包括寻找信息、达成协议和遵守协议的成本。
科斯定理的要点: • 产权界定 • 私人协商 • 交易成本 牛与大象的例子 科斯定理的缺陷: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原因:交易成本可能比较大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管制 征税与补贴 征税:针对负外部性(香烟的例子) 补贴:针对正外部性(农村沼气工程,取缔“麻木”) 可交易的许可证 或者许可证允许转卖 许可证可以拍卖
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 • 不同种类的物品 划分标准: • 竞争性——消费时是否影响他人消费? • 排他性——可否禁止他人消费? 例子: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时出现搭便车现象:不付出成本而免费享用。 原因: (1)不必付出成本,因为自己的消费不影响他人; (2)可以不付成本,因为无法强制付费; (3)不愿意付成本生产,因为 私人收益<社会收益,或者 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案例: • 科斯的灯塔(有时可排他) • 反倾销(非竞争,非排他性) • 宿舍卫生?(三个和尚没水吃;对比,楼道卫生) 回退
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 问题:出现阜阳劣质奶粉的原因是什么? • 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自行车保险 自行车被盗的概率:武大本部10%;华工15%;华师20%。 自行车保险费率应该如何收取?定位15%结果是什么? 二手车的例子 八成新与六成新各一半 两种车价值分别为6万和4万 信息不对称时你愿意出多少钱买车?结果如何? 信贷 贷款利率8%,但有一部分款收不回? 大部分投资项目利润率不高。 应不应该提高利率?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 逆向选择——交易双方中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利用信息优势作出不利于对方的决策,这种决策足以消除交易。 柠檬市场——二手车的例子 • 道德危险——交易双方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对方的不知情在达成交易后改变行为,例如采取不诚实行为,损害对方利益。 美国丢弃在河里的汽车;买保险后不再注意防损 • 传递市场信号--为了说服对方而花费资源,让潜在的交易伙伴相信自己 教育文凭;考试成绩(湖南涟源钢铁的例子) 券商与IT精英 • 效率工资导致失业——提高工资以提高效率 回退
宏观经济学 关于收入或GDP决定的理论 国民收入核算 产量决定的乘数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乘数理论的扩展——IS-LM模型 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AS-AD模型 总需求方面的理论:货币与价格理论 总供给方面的分析:菲利浦斯曲线 长期增长理论 总需求管理政策(稳定性政策)
短期波动理论的分析思路 产量决定的乘数原理 IS曲线 IS-LM模型 短期经济波动 利率决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LM曲线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需求 劳动市场与就业 总 供 给
国民收入核算 •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内和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GDP寓言之一:两个经济学家创造GDP • GDP寓言之二:车祸创造GDP
GDP 的含义: 当年产出的产品 流量概念 起到增加存量的作用 GDP核算 煤炭 卖给居民 卖给电厂 电力 诺基亚电话 纽约中国银行业务收入 中东劳务输出收入 吊车 卖出一块土地 卖土地支付地产商佣金 托福词汇 三个代表宣传材料 武当山旅游收入 200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1087美元 按PPP折算,中国的人均GDP达4580美元,较2002年的4020美元增长14%。
GDP与经济福利 GDP不能完全衡量经济福利——人们感觉到的满足 • 有些能增进福利的东西没有反映到GDP里 • 闲暇 • 家庭生产 • 地下经济(因偷税而未统计的部分以及非法经济活动) • GDP中的一些项目损害了福利,破坏环境 • GDP中有些项目无益于社会福利,如军工产品 • GDP没有反映收入分配 但是,总体而言,GDP是一个好指标。
GDP恒等式 • GDP = 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支出(G) +进出口净额(X-M) • GDP =消费(C)+私人储蓄( S)+政府(净)税收( T) C + I + G + (X-M) = C + S + T I = S +(M – X)+(T – G)
简单收入决定的乘数原理 • 决定GDP的因素是什么? • 需求不足时,总产量决定于总支出 • 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三大心理规律 • 只考虑商品市场
边际消费倾向为b,投资增加△I ,GDP增加多少? ----------------------------------------------------------------- Round Increase in AD Accumulative Increase in Y Car △I △I Food b△I △I+ b△I Sightseeing b b△I △I+ b△I+ b2△I ……………………………………………………. N, Concert bn-1△I △I+ b△I+ b2△I +…+bn-1△I …………………………………………………… ------------------------------------------------------------------ △ Y = ( 1 + b2 + b3 + … + bn-1 ) △I =[ 1/(1-b)] △I
乘数原理 • GDP决定于总支出(订单经济),收入或产量随着支出的增加而增加。 • 收入增加是引起其增加的支出增加量的倍数。 •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 • 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支出的增加引起收入或产量加倍增加,支出的减少也会引起收入或产量的加倍减少。 • 在充分就业时,乘数不再起作用。 • 考虑到货币市场时,由于挤出效应,乘数作用变小。
如何看待一国储蓄与消费关系? • 节俭悖论:越节俭越贫穷(越储蓄,储蓄越少) • 储蓄多——需求不足——下一次产量减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因此,节俭对个人是美德,对社会是不幸。 • 短期内,储蓄越少,产量越多。 • 长期内,储蓄越多,生产能力越大,增长越快。 • 如果投资充足,储蓄越多对经济越有利。
财政政策 • 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能够刺激总产出增加,是扩张性的;税收减少总产出,是紧缩性的。 • 政府购买支出作用大于税收与转移支付,税收与转移支付作用程度相同。 • 平衡预算政策对总需求具有刺激作用。
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1. 每个人都面临着有得有失的取舍 原因: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 2. 拥有一样物品或使用资源的成本是因此而失去的东西的价值 机会成本------使用资源的代价 3. 理性的人按边际原理思考和决策 决策时比较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4. 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个人如何决策----
5.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愿)交换中获益 6. 通常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良好方式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并未打算实现的目的”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总是能实现社会的利益,而且比他有意实现社会利益更有效率。”(Maggie’s Gift,monk) Market mechanism is self-interest checked by competition within framework of law 7. 有时政府能够改善市场 存在着市场缺陷(market failure) (能够而非愿意,有时而非铁定) ----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 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