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 likes | 1.11k Views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三、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基本经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三、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基本经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2. 残暴的殖民统治与疯狂的掠夺.
E N 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三、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基本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三、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基本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 2. 残暴的殖民统治与疯狂的掠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 ◎ 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出笼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对华政策纲要》,企图将“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此诉诸武力。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当年印在日本文部省检定的中学学校地图上已把朝鲜、中国的台湾、旅大、划入日本的版图; • 将东北划成附属国; • 将河北、山东、江浙一带划入日本势力范围. • 图谋实现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九一八后日本亡华计划加快实施 1931年九一八,1932年2月侵占东三省,拼凑伪满洲国 1933年1-4月进犯山海关.热河.长城一线 1936年 进犯绥远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 “华北防共自治” 1928年 济南惨案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 1937年炸广州 1938.10占广州 1895年 《马关条约》割让 1931-1932 “扰平津、汉口、 广州、福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 731部队细菌战 / 三光政策 ◎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经 济:独占矿产资源、工农产品统制 超经济:伪造法币.流通军票.发行“公债”, 破坏中国金融秩序,“以战养战,限地自给” 文 化:千余人月余时间抢夺南京图书、文献88万册 (时东京帝国图书馆藏书85万册) ◎ 殖民统治 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 奴化教育“皇民化运动”:身份、语言、文字…… 2. 侵华日军残暴的殖民统治与疯狂的掠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进行杀人比赛的野田岩(左) 和 向井敏明(右)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一个日军在炫耀杀人战绩 长江边上尸体层层叠叠 上图为被日军用汽油烧焦的尸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邮戳”南京陷落” 被历史记载的大屠杀 • 日报《每日新闻》 (1945.12.8) 刊登报道《南京的恶虐行为》,明确提及日军当年在南京大屠杀中屠戮市民20000人的事实。文章这样写道:“日本军在南京的恶虐行为是近代史最大的虐杀事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老画报见证“济南惨案” 38年2月18日—43年8月23日, “重庆大轰炸”持续5年半。最猛烈时每日敌机数量超过140架。 1928年5月济南惨案 :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 1941年1月25日日军血洗丰润县潘家峪村 街头随处可见遇难平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经济掠夺 • 在1938年广州沦陷之前,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政策以“平面开发”为特点:几乎所有的军用和民用重要商品都在严厉的统制范围内 • 广州沦陷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对华经济掠夺政策以“重点主义”特征:重点掠夺“二白”(棉花与盐)、“二黑”(铁与煤)。 • 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4年盟军全面反攻前,日本企图凭其军力所及,以谋加强新旧占领区的物资交流,将华北、华中以至南洋一带构成广大的“日元集团”,实现其所谓“东亚共荣圈”的幻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一手操纵的的伪满洲国 • 日伪政权的殖民统治 伪满洲皇帝溥仪 -穿龙袍的奴仆 1932.3成立的伪满洲国皇宫
汪伪南京政权 汪伪特工总部上海极司菲尔路 (今万航渡路435号)76号
奴化教育 • 摧毁中国的文化出版业,轰炸大学校园(南开大学) • 删改教材,强行推行日语,大肆鼓吹“和平运动” (歌曲) • 在“反共清乡”中,将思想战与军事战、政治战、经济战并列 • “新国民运动”训化青少年, 消除抗日思想 满洲帝国政府编印的国民优级学校满语读本,把溥仪访日诏书印在首书鼓吹与日本侵略者“一德一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1.从九·一八局部抗战到七·七全面抗战 2.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炎黄儿女为抗战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从“九一八” 局部抗战到“七七”全面抗战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其实施 局部抗战与全国人民的救亡运动 ◎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救亡: ◆宣言号召: “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共满洲省委全力以赴发动领导东北民众抗日武装 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 与主张抗日的力量合作 ◆ 协助筹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等
局部抗战之一 1931.10 马占山 江桥抗战 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活跃在东三省总数一度达30万人. 1934年建东北抗日人民军.东北抗日同盟军; 1935年建东北抗日联军 1933年1-4月宋哲元赵登禹等长城抗战 1936年 傅作义 绥远抗战 1935年11月19日蒋介石宣称:“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1932年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十九凇沪抗战
局部抗战之二:全国人民的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后,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示威游行,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北平、南京、上海等地大中学生举行罢课、示威、街头宣传等活动。各地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 •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由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 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 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1936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2.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36年5月通电 放弃“反蒋抗日”9月“逼蒋抗日” 多方开展工作促进国共 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实现 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 35年12月 瓦窑堡会议 坚决抗日 西北三方大联合 中共致电国民党 五届三中全会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西安事变 及其和平解决 共产党 国共合作为基础 的最广泛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形成 七七事变 开始 全面抗战 九一八事变: 开始局部抗战 蒋庐山谈话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35.12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抗日并表示同意进行国共谈判 国民党 国民党中央 通讯社发表 《中国共产 党为公布国 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 发表庐山谈 话,实际上 承认了中共 合法地位 禳外必先安内 “一二八” 一边抵抗 一边交涉 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国共两党的政策调整: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 “今日我国之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欺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瓦窑堡会议 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一切不愿当亡国奴,不愿充当汉奸的中国人的惟一出路,就是“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卖国贼展开神圣的民族战争”。 ----决议> ……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乡村富农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也有对革命采取同情中立的态度以至有参加的可能。党应该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与方式,去争取这些力量到反日战线中来。 ……在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党也应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利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应采取这样的策略。 ……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 瓦窑堡会议的会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6 年1月25日毛、彭等20位红军将领发出《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4月9日晚,周恩来和张学良在肤施城内基督教堂内举行彻夜会谈,达成互不侵犯、互相帮助、共同抗日等初步协议。 5月12日晚至13日凌晨,张学良邀请周恩来,再次在肤施城内的基督教堂里举行会谈,实施“西北大联合计划”,逼蒋抗日,促进抗日联盟的形成。 共产党 红 军 张学良 东北军 杨虎城 西北军 在瓦窑堡会议前后,中共与杨虎城第十七路军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合作关系。 实现“西北三位一体大联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2.12 张杨发动兵谏 12.14 端纳到西安 12.17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应邀抵西安 12.19 宋子文到西安 12.22宋氏兄妹到西安 12.24周恩来在宋氏兄妹陪同下见蒋介石 12月24日,在双方达成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等六项协议后在蒋承诺绝不打内战和一定要抗日之后,西安各方同意释放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自此停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具备了现实可能性。 五间厅 兵谏亭 兵谏亭 五间厅
中共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 1937年2月,国民党为商讨对共产党和日本的政策,决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 • 2月10日,中共致电国民党: ——为实现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希望将以下五项定为国策:(1)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2)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3)召集各党、各派、各界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努力救国;(4)迅速完成对日抗战准备工作;(5)改善人民生活。——提出四项保证:(1)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2)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只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3)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4)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 2月12日,作为回应,蒋介石宣布开放言论、集中人才、释放政治犯。
蒋介石7.17庐山谈话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庐山谈话. 1937年7月17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 “中共宣言与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 ……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 --宋庆龄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37.8.14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炎黄儿女为抗战同呼吸、共命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将士抗敌 东渡黄河 朱德 左权、 任弼时 刘伯承 第29军副军长 佟麟阁 132师师长 赵登禹 37.10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八路军骑兵出征
“中国不会亡” 一位十七岁中国女童子军杨惠敏冒死游过苏州河,勇敢护送国旗献给八百壮士的壮举,振奋了整个上海战区、租界、乃至全国的民气军心。“天亮时分,国旗飘展,隔河民众经此地,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在沦陷的上海,在数万日本陆、海、空军围困中,升起上海市唯一的一面国旗的,就是谢晋元和他率领的名震天下的“八百壮士”。 1937.10.29《申报》特写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四方强敌不敢当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把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1938年成都《新新新闻》报道四川安县 王者成亲书给出征抗战的儿子的旗子 ——成都建川博物馆馆藏
全力抢运人员物质 为抗战 • 前所未有的战时运输, 前所未有的港运奇迹 1938年10月24日至12月初的40多天里,民生公司在卢作孚的指挥下, 用20多艘轮船和850多条木船,冒着日机狂轰滥炸来回穿梭在三峡航道,共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150多万人,货物100余万吨。抢运入川的单位有兵工厂15家,其它企业、机关和学校等。民生公司则在倾尽全力的抢运中,牺牲公司员工116名,受伤致残61人;损失轮船16艘。 长江面上抢运人员物资的民生轮船公司船只
华侨领袖 民族光辉毛泽东题赠 1940年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抵达重庆受到热烈欢迎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除了为抗战慷慨解囊外,还动员组织“南侨总会” 为支援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华侨自1937年一1945年,八年中捐款共达十三亿多元(国币),平均每年一亿六千多万元。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 应抗战之需,陈嘉庚动员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即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所急需的战略物资,牺牲者逾千人
1938年1月,马本斋回民义勇队--“回民支队”,共参加大小战斗870次,击毙伤日军1.3万人、伪军2万人,俘日军数十人,攻克敌据点堡垒50处,从而赢得了“拖不烂、打不垮的铁军”称号,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38年1月,马本斋回民义勇队--“回民支队”,共参加大小战斗870次,击毙伤日军1.3万人、伪军2万人,俘日军数十人,攻克敌据点堡垒50处,从而赢得了“拖不烂、打不垮的铁军”称号,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 “回民支队”
抗战八年,台湾人民没有缺席 活跃在祖国大陆战场上的台湾义勇军 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 台湾义勇军--少年团
1938年4月毛泽东与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在延安 共同抗日 周恩来与黄琪翔 (国民政府军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第三党 )
宋氏三姐妹看望伤病员 为抗战宋氏三姐妹再聚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三、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抗战中的国共两党的地位和作用 1.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战略态势 2.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游击战战略地位 论持久抗战 洛川会议 陕甘宁 中共七大 反 扫 荡…… 百 团 大 战 齐会、黄土岭… 115师平型关大捷 晋 察 冀 局部反攻 120师雁门关大捷 全面 抗战 路线 冀 中 129师阳明堡大捷 晋冀鲁豫 新四军整编 东进抗日 华 中 (苏中、南、北; 淮南、北;鄂豫边等) 共产党 山 东 抗日战争胜利 反 攻 太原武汉失陷 九.一八 七.七 防 御 相 持 抗 战 局部抗战 全 面 南昌会战、 长沙会战(1.2) 等九大会战 虽有积极意义, 但未扭转战局 长沙(3)会战等 挫败日军“一号作战” 保住陪都重庆和西南 大后方; 国民党 五届五中全会 平津会战 国民党六大 凇沪会战 片面 抗战 路线 太原会战 投降暗流 各方面危机加深: 军--豫湘桂大溃败; 政-- 经-- 武汉会战 以皖南事变为典型的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 抗战中国共两党的对日作战
淞沪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何应钦战后回忆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1) “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时为罗斯福总统特使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逊(Evans Carlson):1937年8月抵达炮火连天的上海,9月致信罗斯福总统 太原会战 忻口战役缴获日军飞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 1938年3月至5月间,国民政府军李宗仁部与日军在山东台儿庄激战,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继平型关大捷后又一次重大胜利 武汉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但为阻止机械化日军的行动,迫使日军无法利用淮河西进、利用平汉线南下。 6月11日,蒋介石采纳了部下建议,挖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决堤之时恰逢黄河上游的雨季,冲毁140万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80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和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八路军在 抗战初期(1) 平型关战役中的机枪阵地 平型关战场远眺
八路军在抗战初期(3) • 神头岭伏击战,是我八路军第129师,于1938年3月16日,在山西省潞城县至涉县之间,邯(郸)、长(治)公路上进行的一次伏击战,歼灭了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108师团、第14师团各一部,共一千五百余人,击(烧)毁汽车百余辆,沉重地打击了入侵晋东南地区日军的嚣张气焰,破坏了敌之交通运输线,有力地策应了我第115师在晋西地区的作战行动,钳制了日军向黄河南岸和西岸的进攻。 • 七亘村战斗:37年10月,八路军第386旅第772团3天之内在同一地点两次设伏均获胜利,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日军400余人,缴获一批骡马和军用物资,打击和迟滞了日军沿正太铁路西犯的行动,支援了国民党军作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战中后期的正面战场 1 • 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张自忠屡建战功. • 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奉命率部渡过襄河,侧击南撤的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在襄河东岸宜城的南瓜店,由于无线电报被日军破译,他所率的总部直属队和第七十四师遭到日军包围。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率部与敌激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缅北之战 抗战中后期的正面战场(2) 指挥缅北作战的郑洞国、孙立人 • 1941年中条山战役国军强势落败(日军10万 :国军18万)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 1943年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8月郑洞国率部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 这是国民党军打得最好的一仗,也是整个抗战中间国民党军唯一的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会战。 •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强势落败惨局重现(日军50万 :国军100万),战役持续近8个月,国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
投降逆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十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出走河内, 十天后,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竟然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公开投靠日本. • 1939~1944,国民党高级将领(非嫡系)率部投敌的逆流一度非常严重,“降官如毛,降兵如潮” ,据统计官职在旅长以上的有70余人。人员总数约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