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3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 细胞概述 §1. 细胞壁 的结构与功能 §2. 生物膜 的结构与功能 §3. 植物细胞 的亚微结构与功能 §4. 植物细胞间的通道 §5. 细胞信号传导. 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 和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 图 1-1 种子植物各种形状的细胞. 图 1-2 植物细胞结构图解. 植物细胞结构图. 返回. §1. 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lo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 **细胞概述 §1. 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2.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3. 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与功能 §4. 植物细胞间的通道 §5. 细胞信号传导

  2. 根据细胞的进化程度,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3. 图1-1 种子植物各种形状的细胞

  4. 图1-2 植物细胞结构图解

  5. 植物细胞结构图 返回

  6. §1.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壁(cell wall)是植物细胞外围的一层壁,具一定弹性和硬度,界定细胞形状和大小。 一、细胞壁的结构 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三、细胞壁的形成 四、细胞壁的功能

  7. 一、细胞壁的结构 典型的细胞壁是由 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 初生壁(primary wall) 次生壁(secondary wall)组成 细胞壁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先在分裂细胞之间形成胞间层,主要成分是果胶质,再在胞间层的两侧形成有弹性的初生壁,有些细胞还形成坚硬的次生壁。

  8. 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图解S1 次生壁外层; S2 次生壁中层; S3 次生壁内层; CW1 初生壁; ML 胞间层

  9. 二.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细胞壁中的多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它们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聚合而成。次生细胞壁中还有大量木质素。 ①胞间层(中胶层):果胶质 ②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蛋白质 ③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

  10. 1.纤维素 纤维素(cellulose)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是由1 000~10 000个β-D-葡萄糖残基以β-1,4-糖苷键相连的无分支的长链。分子量在50 000~400 000之间。纤维素内葡萄糖残基间形成大量氢键,而相邻分子间氢键使带状分子彼此平行地连在一起,这些纤维素分子链都具有相同的极性,排列成立体晶格状,可称为分子团,又叫微团(micellae)。微团组合成微纤丝(microfibril),微纤丝又组成大纤丝(macrofibril),因而纤维素的这种结构非常牢固,使细胞壁具有高强度和抗化学降解的能力。

  11. 2.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往往是指除纤维素和果胶物质以外的,溶于碱的细胞壁多糖类的总称。半纤维素的结构比较复杂,它在化学结构上与纤维素没有关系。不同来源的半纤维素,它们的成分也各不相同。有的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聚甘露糖和聚半乳糖。有的由几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木聚糖、阿拉伯糖、半乳聚糖等。

  12. 3.果胶类 果胶物质是由半乳糖醛酸组成的多聚体。根据其结合情况及理化性质,可分为三类:即果胶酸、果胶和原果胶。 (1)果胶酸 果胶酸(pectic acid)是由约100个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键连接而成的直链。是水溶性的,很容易与钙起作用生成果胶酸钙的凝胶。它主要存在于中层中。 (2)果胶 果胶(pectin)是半乳糖醛酸酯及少量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长链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在25 000~50 000之间,每条链含200个以上的半乳糖醛酸残基。果胶能溶于水,存在于中层和初生壁中,甚至存在于细胞质或液泡中。 (3)原果胶 原果胶(protopectin)的分子量比果胶酸和果胶高,甲酯化程度介于二者之间,主要存在于初生壁中,不溶于水,在稀酸和原果胶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可溶性的果胶。果胶物质分子间由于形成钙桥而交联成网状结构。它们作为细胞间的中层起粘合作用,可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果胶物质所形成的凝胶具有粘性和弹性。钙桥增加,细胞壁衬质的流动性就降低;酯化程度增加,相应形成钙桥的机会就减少,细胞壁的弹性就增加。

  13. 4.木质素 木质素(lignin)不是多糖,是由苯基丙烷衍生物的单体所构成的聚合物,在木本植物成熟的木质部中,其含量达18%~38%,主要分布于纤维、导管和管胞中。木质素可以增加细胞壁的抗压强度,正是细胞壁木质化的导管和管胞构成了木本植物坚硬的茎干,并作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输导组织。

  14. 5.蛋白质与酶 细胞壁中最早被发现的蛋白质是伸展蛋白(extensin),它是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ydroxyproline rich glycoprotein,HRGP),大约由3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蛋白质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特别高,一般为蛋白质的30%~40%。其它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是丝氨酸(Ser)、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和酪氨酸等。伸展蛋白中的氨基酸顺序有特征性的结构单位为:Ser-Hyp-Hyp-(x)-Hyp-Hyp

  15. 迄今已在细胞壁中发现数十种酶,大部分是水解酶类,其余则多属于氧化还原酶类。比如果胶甲酯酶、酸性磷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6.矿质 细胞壁的矿质元素中最重要的是钙.据研究,壁中Ca2+浓度远远大于胞内,估计为10-5~10-4mol·L-1,所以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最大的钙库。钙调素(calmodulin,CaM)在细胞壁中也被发现,如在小麦细胞壁中已检测出水溶性及盐溶性两种钙调素。

  16. 三、细胞壁的形成 • 细胞壁的形成是多种细胞器配合作用的结果。新细胞壁的形成开始于细胞分裂的晚后期或早期。细胞分裂时,在两组染色体之间,也就是在母细胞的赤道板面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分泌囊泡(secretory vesicles)不规则地汇聚在一块,这些小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分泌而形成的,其中富含组成细胞壁的各种糖类,它们借助与细胞赤道板垂直方向上存在的微管的运动,逐渐整齐地排列成片,组成成膜体(phragmoplast)。成膜体中的囊泡膜相互融合与连接形成细胞的质膜,其中的内含物连成一体构成细胞板,这是雏形的中层结构。

  17. 四、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 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子、多糖等小分子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而将大分子或微生物等阻于其外。 3.防御与抗性:细胞壁中一些寡糖片段能诱导植保素(phytoalexin)的形成。 4.其他功能:研究发现,细胞壁还参与了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相互识别作用,此外,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凝集素还可能参与了砧木和接穗嫁接过程中的识别反应。 返回

  18. 生物膜(biomembrane)是指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按其所处位置可分为两种:一种处于细胞质外面的一层膜叫质膜,也可叫原生质膜;另一种是处于细胞质中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叫内膜(endomembrane)。质膜可由内膜转化而来(如子细胞的质膜由高尔基体小泡融合而成)。 §2.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二、生物膜的结构 三、生物膜的功能

  19.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或膜层而相差很大。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80%,而有的只占20%左右。需说明的是,由于脂类分子的体积比蛋白质分子的小得多,因此生物膜中的脂类分子的数目总是远多于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如在一个含50%蛋白质的膜中,大概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比为 50∶1。这一比例关系反映到生物膜结构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

  20. (一)膜蛋白 生物膜中的蛋白质约占细胞蛋白总量的 20%~30%,它们或是单纯的蛋白质,或是与糖、脂结合形成的结合蛋白。根据它们与膜脂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在膜中的排列部位,可以大体地将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与内在蛋白。

  21. (二)膜脂在植物细胞中,构成生物膜的脂类主要是复合脂类(complex lipids),包括磷脂、糖脂、硫脂等。 • 磷脂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又有亲水基团。

  22. 二、生物膜的结构 • 流动镶嵌模型 • 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由辛格尔(S.J. Singer)和尼柯尔森(G. Nicolson)在1972年提出,认为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蛋白质,图1-7展示了此模型的结构特点。内在蛋白嵌合在磷脂分子层中,内在蛋白或其聚合体可横穿膜层,两端极性部分伸向水相,中间疏水部分与脂肪酸部分呈疏水结合,外在蛋白与膜两侧的极性部分结合。

  23. 图 1-7 细胞膜的构造

  24. (二)板块镶嵌模型板块镶嵌模型(plate mosaic model)由贾因(M.K. Gain)和怀特(White)在1977年提出。

  25. 三、生物膜的功能 • 1.分室作用 细胞的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而且把细胞内的空间分隔,使细胞内部的区域化。 • 2.代谢反应的场所 细胞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在膜上有序进行。 • 3.物质交换 质膜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控制膜内外进行物质交换。 • 4.识别功能 质膜上的多糖链分布于其外表面,似“触角”一样能够识别外界物质,并可接受外界的某种刺激或信号,使细胞作出相应的反应。 返回

  26. §3. 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与功能 一. 微膜系统 1. 内质网 2. 高尔基体 3. 溶酶体 4. 液泡 5. 微体 6. 圆球体 二. 微梁系统 1. 微管 2. 微丝 3. 中间纤维

  27. 一、细胞内膜系统 (一)内质网 1.内质网的结构和类型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层系统,通常可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左右。内质网大部分呈膜片状(图1-13),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膜厚约5nm,也有的内质网呈管状,此外,在两层膜空间较宽的地方内质网则呈囊泡状。

  28. 图 1-13 植物内质网功能区模型图

  29. 2.内质网的功能 • (1)物质合成 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光滑内质网参与糖蛋白的寡糖链和脂类的合成。 • (2)分隔作用 内质网布满了整个细胞质,将细胞质分隔成许多室,使各种细胞器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序地进行各自的代谢活动。 • (3)运输、贮藏和通讯作用 内质网形成了一个细胞内的运输和贮藏系统。它还可通过胞间连丝,成为细胞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传递系统。另外,由内质网合成的造壁物质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

  30. (二)高尔基体 1.高尔基体的结构 • 高尔基体(Golgi body)是由膜包围的液囊垛叠而成。液囊呈扁平盘状,囊的两边稍变曲,中央为平板状。通常1个高尔基体由3~12个液囊平叠而成。囊的边缘可分离出许多小泡——高尔基体小泡(图1-14)。

  31. 图 1-14 高尔基体透射电镜图

  32. 图1-6 高尔基体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图解 A. 高尔基体的结构 B. 高尔基体的分泌活动 1. 高尔基体的扁囊 2. 高尔基体小泡 3. 内质网 4. 质膜

  33. 2.高尔基体的功能 (1)物质集运 蛋白质合成后输送到高尔基体暂时贮存、浓缩,然后再送到相关部位。运输的过程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小泡→液泡(分泌液泡)。

  34. 图 1-15 经由高尔基体的物质集运A.木糖葡萄糖的集运 B.果胶多糖的集运

  35. (2)生物大分子的装配 高尔基体也参与某些物质的合成或生物大分子的装配。它利用单糖和含硫单糖合成多糖和含硫多糖,是许多多糖生物合成的地点。在合成糖蛋白或糖脂类的碳水化合物侧链时,高尔基体也起一定的作用,很可能糖蛋白中的蛋白质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再在高尔基体中把多糖侧链加上去。

  36. (3)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参与细胞板和细胞壁的形成。例如,组成细胞壁的糖蛋白就是经高尔基体加工,由高尔基体小泡运输到细胞质膜,然后小泡与质膜融合,把内含物释放出来,沉积于细胞壁后形成的。 (4)分泌物质 高尔基体除分泌细胞壁物质外,还分泌多种其它物质。

  37. (三)溶酶体 1.溶酶体的结构 • 溶酶体(lysosome)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糖苷酶、蛋白酶和酯酶等几十种酶。

  38. 2.溶酶体的功能 • (1)消化作用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以及有机磷酸化合物等,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 (2)吞噬作用 溶酶体通过吞噬等方式消化、溶解部分由于损裂而丧失功能的细胞器和其它细胞质颗粒或侵入其体内的细菌、病毒等,所得产物可被再利用。 • (3)自溶作用 在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中,溶酶体可自发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把不需要的结构和酶消化掉,这种自溶作用在植物体中是很重要的。

  39. (四)液泡 • 1.液泡的结构 • 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由单层膜包裹的囊泡。它起源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小泡。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液泡较小且分散,随着细胞的生长,这些小液泡融合、增大,最后可形成大的液泡,有的中央液泡(central vacuole)的体积往往占细胞体积的90左右%。细胞质和细胞核则被挤到贴近细胞壁处。

  40. 图1-7 植物细胞的液泡及其发育 A-E. 幼期细胞到成熟的细胞,随细胞的生长,细胞中的小液泡变大,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

  41. 2.液泡的功能 • (1)调节功能 液泡借单层的液泡膜(tonoplast)与细胞质相联系。植物细胞利用其液泡转运营养物、代谢物和废物。调节细胞水势 大多数植物细胞在生长时主要靠液泡大量地积累水分,并借助膨压导致细胞壁扩张。中央液泡的出现使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从而可调节细胞的吸水机能,维持细胞的挺度。  • (2)类似溶酶体作用 液泡含有多种水解酶,通过吞噬作用,消化分解细胞质中的外来物或衰老的细胞器,起到清洁和再利用作用。 • (3)代谢库的功能 液泡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和积累各种溶质,如无机盐、有机酸、氨基酸、糖等。 • (4)赋予细胞不同颜色

  42. (五)微体 1.微体的结构和种类 微体(microbody)外有单层膜包裹,直径为0.2~1.5μm,膜内基质是均一的,或呈颗粒状,无内膜片层结构。根据功能不同,微体可分为过氧化物体和乙醛酸体。通常认为微体起源于内质网。

  43. 2.微体的功能(1)过氧化物体与光呼吸 过氧化物体(peroxisome)含有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所催化的反应参与光呼吸过程。高光呼吸的C3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过氧化物体较多,而低光呼吸C4植物的过氧化物体大多存在于维管束鞘细胞中。(2)乙醛酸体与脂类代谢 乙醛酸体(glyoxysome)中含乙醛酸循环酶类、脂肪酰辅酶A合成酶、过氧化氢酶、乙醇酸氧化酶等。其生理功能是糖的异生作用,即从脂肪转变成糖类。

  44. 二、微梁系统(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的结构,互相联结成立体的网络,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microtrabecular system)。 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裂和分化、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象极性生长、叶绿体运动、保卫细胞分化、卷须弯曲等也都有细胞骨架的参与。

  45. (一)微管 1.微管的结构微管(microtubule)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由微管蛋白(tubulin)组装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微管粗细均匀,可弯曲,不分支,直径20~27nm,长度变化很大,有的可达数微米。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由α-微管蛋白与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这些微管蛋白组成念珠状的原纤丝,由13条原纤丝按行定向平行排列则组成微管(图1-11A)。管壁上生有突起,通过这些突起(或桥)使微管相互联系,或与质膜、核膜、内质网等相连。

  46. 图1-11 微管和微丝的分子结构模型A.微管,示13条原纤丝,α、β为微管蛋白 B.微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