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41 Views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宋国君 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 Email: songgj@public3.bta.net.cn songguojun@ruc.edu.cn. 主要内容. 环评有没有控制住新污染源的排放? 环评有什么问题? 如何改善环评制度的效果和效率?. 环评有没有控制住新污染源的排放?. 酸雨污染加重 水污染依然严重 城市空气普遍好转. 酸雨污染加重. 上世纪 80 年代 酸性降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如重庆、贵阳和柳州等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为中性。 90 年代以来
E N D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宋国君 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 Email: songgj@public3.bta.net.cn songguojun@ruc.edu.cn
主要内容 • 环评有没有控制住新污染源的排放? • 环评有什么问题? • 如何改善环评制度的效果和效率?
环评有没有控制住新污染源的排放? • 酸雨污染加重 • 水污染依然严重 • 城市空气普遍好转
酸雨污染加重 • 上世纪80年代 • 酸性降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如重庆、贵阳和柳州等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为中性。 • 90年代以来 • 酸雨区面积扩大了100多万km2,到1995年已经占国土面积的40%,中国成为继北美和欧洲后的第三大酸雨污染区。 • 进入21世纪后,如下图所示
中国近十年二氧化硫排放状况 1.近十年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尤其是十五期间,增速明显 2. 国家“十五”控制目标没有完成,2005年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了27% 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增加 ,占总排放量的比重不断增大 4. 2007、2008、2009年排放总量有所降低,是环评的作用?!
1999和2008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等值线图对比图 2008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等值线图 1999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等值线图 来源:中国环境质量公报 1. 全国降水PH<4.5的重酸度城市(深红色区域)比例上升明显 2. 长江以南重酸雨区域己连成一片,跨区污染明显 3. 酸雨污染程度整体加剧 证明二氧化硫(致酸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水污染依旧严重 • 2007、2008年相继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于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总体表述仍是“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各大流域、重点湖泊的水质总体状况基本在中度污染以上,大部分水域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 流域水污染事故依然在发生,而且呈现的面貌动辄就是重大事故,对大面积人群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并进而造成社会恐慌。 • 环评要改善环境质量,但是,实际没有起到作用!
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 在酸雨控制、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环评的作用应当是一样的! • 区别 • 外部性 • 城市空气质量,市长很关心。 •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区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环保的举措!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较好,改善速度较快 城市空气保护外部性较小!
PM10年均值 (mg/m3) 国家一级标准 国家二级标准 国家三级标准 0.04 0.10 0.15 大气颗粒物
SO2年均值 (mg/m3) 国家一级标准 国家二级标准 国家三级标准 0.02 (about7.0 ppb) 0.06(about 21.0ppb) 0.10(about 35.0ppb) 二氧化硫
环评的执行有问题吗? • 环评的执行率? • 做了环评,得到了批准。 • 大于90%(环境统计) • 华北部分省的核查,近6成没有环评批复!“三同时”验收通过率也很低(不到30%)。 • 环保部门(省市)明显失灵! • 通过环评的项目单位都遵守了吗? • 按照环评审批要求,“达标排放”,“总量达标” • 也有擅自更改的现象 • 环保部门部分失灵!
环评的执行有问题吗? • 环评报告是按照导则做的吗? • 研究不多 • 假定都是按照导则做的 • 环评导则有问题吗?符合实际吗? • 扩散模式的作用有多大? • 最终还是要达标排放! • 环评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是否该化这么大代价? • 有一定的作用,受到发展阶段、管理体制的制约。 • 为环评减赋? • 减少超前的工作,降低费用、时间??
如何提高环评制度的效果和效率? • 增加环评信息公开程度 • 公众监督,包括监督环保部 • 克服地方环保部门失灵 • 简化价值不大的环评
增加环评信息公开程度 • 现在做深入的研究是有困难的 • 信息严重不足 • 公开是可能和可行的 • 香港 • 台湾 • 报告书全文,数据库 • 公众参与是如何做的? • 审批文件全文 • 验收报告全文
克服地方环保部门失灵 • 依据项目的外部性程度,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利; • 中央政府负责具有省际、代际外部性的环评审批。 • 酸雨、水污染、有毒物质、自然保护区、区域空气污染等 • 划分标准不是现在的按照投资规模 • 对地方环保部门审批环评审查评估,至少1次/年
简化价值不大的环评 • 无病呻吟 • 扩散模式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 污染源是:吨/年尺度,扩散有多大作用? • 把成熟、清晰的项目影响归纳、公开,降低环评费用、审批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