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景的发展、特点及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 1 、概说 2 、明清皇家苑圃 3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4 、风景建设 (三)考核要求 1 、概说 掌握:( 1 )各时期园林特点 了解:( 1 )唐宋至明清园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的表现 2 、明清皇家苑圃 掌握:( 1 )清漪园(颐和园) ( 2 ) 《 园冶 》 了解:( 1 )北京明、清三海 ( 2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3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掌握:( 1 )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loran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景的发展、特点及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 1、概说 2、明清皇家苑圃 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4、风景建设 (三)考核要求 1、概说 掌握:(1)各时期园林特点 了解:(1)唐宋至明清园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的表现 2、明清皇家苑圃 掌握:(1)清漪园(颐和园) (2)《园冶》 了解:(1)北京明、清三海 (2)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3. 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掌握:(1)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2)拙政园(3)留园(4)无锡寄畅园 了解:(1)江苏吴江退思园 (2)江苏扬州个园 4、风景建设 掌握:(1)风景建设的性质与规模 (2)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 (3)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 了解:(1)江苏苏州虎丘 (2)浙江绍兴兰亭 (3)安徽歙县唐模村头景点

  4. 第三节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一、园林发展背景: 自然环境优势: 江南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利于各种花木生长;地下水位高,便于挖池蓄水;水运方便,各地奇石易于罗致。 南宋时,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再度南移,都城临安及吴兴两地造园之风特盛。 明清时,私家园林,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以苏州、扬州、杭州一带为多。造园专家如计成、张涟、李渔等,把园林创作推向更高的层次,提高了园林的艺术水平。计成著成《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目前江南所保存的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多,扬州其次。 私家园林是为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生活享乐的,实际上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使之既有城市中优厚的物质生活,又有幽静雅致的山林景色,虽居城市而又可享受山水林泉的乐趣。

  5. 二 、私家园林基本的设计原则与手法: (一)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或院落),每区各有主题,或为山水,奇石(石峰、石笋)、或为名花、或为古木、或为修竹,形成多样主题景观。 欲扬先抑-----在进入园中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意境之深远。 (二) 水面处理 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水面以聚为主,以分谓辅。 (三)叠山置石 石假山堆出真山意以及一些堆山名手戈裕良、计成等。 (四)建筑营构 以山水谓景观主体,建筑只起配角作用,考其与山水的关系以及配合效果。

  6. 三 、私家园林实例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工商繁荣,人文荟萃,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全盛时见于记载的有300余处,至今尚有数十处保存完好。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于199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初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后几经易主。现呈东、中、西三园合一格局。全园占地约70余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7. 中部为园林主体,建筑皆面水而筑,水木明瑟、疏朗雅致,体现出明代园林的艺术风尚。中部为园林主体,建筑皆面水而筑,水木明瑟、疏朗雅致,体现出明代园林的艺术风尚。 西部主厅呈鸳鸳厅形式,面山临水;池北假山亭台楼阁,光影浮动,景色绝幽。 东部曲水萦绕,绿草如茵。亭、堂、榭、馆点缀其间,疏朗闲适。 拙政园以山明水秀、景色自然的水乡风貌,被誉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

  8. 2、留园 苏州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初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几经易主,取"长留天地间"意,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约50余面,大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700米曲廊相连。 中部以表现山水美景为主,中为广池,池中设小蓬莱岛; 东部以建筑为主,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是苏川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有号为江南第一厅堂的五峰仙馆和林泉耆硕之馆、著名的留园三峰。 西部以山林风光为主,土石假山上枫树成林,  北部“又一村”广植竹、李、桃、杏,建有葡萄、紫藤架,辟有盆最园,犹存田园之趣。 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空间对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

  9. 涵碧山房全景

  10. 留园明瑟楼

  11. 二、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差异 (1)从平面布局看: 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居于市井,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 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 (2)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 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 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 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12. (3)从空间处理看: 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 (4)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5)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异: 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 江南园林建筑基本色调以灰瓦为屋顶、木作深棕色,白粉墙,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 (6)在堆山叠石方面:北方园林的山石一般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则较虚幻空灵。 (7)花木配置方面,如以品种的多样而论,江南园林远胜于北方园林。

  13. 造成以上差异的客观原因: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14. 第四节 风景建设 一、风景建设的分类 根据风景建设的性质与规模可以分为四类: (一)邑郊风景名胜 位于城市近郊,可朝往而夕返,便于市民游览。数量也最多,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处至数处。如苏州的虎丘、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钟山、栖霞山;杭州的西湖、灵隐、西山等。 (二)村头景点 结合村头山水地形建造文化活动场所,如文会馆、书院、文昌阁、戏台以及祠堂,牌坊、路亭(休息亭)、桥梁、园林、风水林;形成风景优美的文化休息中心。这类景点见于皖南、苏南、浙东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乡村。

  15. (三)沿江景点 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追求,为了便于观赏大江风光,沿江城市多着意修建沿江风景点, 如长江沿岸的石钟山、孤山、东坡赤壁、屈子祠、岳阳楼、黄鹤楼等。富春江沿岸则有杭州六和塔、富阳鹳山、桐庐桐君山与严子陵钓景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是其精彩写照. (四)名山风景区 如五岳、四大佛教名山、道教的十大洞天等。以及黄山、庐山等以景观著称的名山。 这些山的知名度高,影响范围远,与其他三种景域相比,具有离城市远、占地面积广、活动内容多和景观丰富等特点。 除此之外,许多城市在城中也利用水面或山林辟有公共游览的场所、如北京什刹海、济南大明湖、绍兴府山等。

  16. 二、风景建设的原则和手法 景建设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人为加工只是对自然的因顺、疏理,而不能用人造物来破坏自然景观。这和园林以人工造景为主有着根本的区别。 各类风景建设因地制宜,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和手法: (一)巧于因借 “巧于因借,全天逸人”,利用自然山水来创造风景,保全景色的天然真趣,人为加工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山水林泉增色。并且减省人力物力。

  17. (二)旷奥兼用 “旷”景能给人以豪迈奔放、悠然遐想的感触。通过开敞的视野或登高来创造“极目千里”的条件; “奥”的景色给人以深邃奥秘、变化莫测的感觉,可使人产生寻幽探奇的兴趣。通过围合、阻挡与曲折,使景观富于层次与深度。 (三)塑造意境 所谓意境,既是参与的人通过视听等知觉接受到景物环境所给予的实在感受和抽象意念,从而唤起联想,进入了审美的更高层次,产生”景外之情“。 风景的的显著特征:不依赖于人力的空间“规模”。因此,理景的塑造意境,即在于通过对景物环境的处理,将参与者从经验和文化背景中“唤起”联想,从而“神与物游”,获得游赏风景的愉悦感。

  18. 三、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 (一)礼制 中国古代有“天子祭名山大川”,使一些名山成为历久不衰的风景名胜区。 (二)宗教 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山东崂山、江苏茅山等)。 (三)风俗 汉代以前,我国已有在春天去水边灌濯祭奠以求去灾降福的习俗,居民往往借此春游,作曲水流杯之饮。而九月九日的重阳登高,是秋天郊游聚会之日。 (四)标榜政绩 唐宋是我国风景建设的繁盛时期,郡邑的守臣们把风景建设视为政通人和、治绩斐然的表现。所以大都利用治水、修城等工程进而修建亭台楼阁,建设近郊风景地,如杭州西湖。

  19. (五)开山采石 在中国古代也有利用开山采石创造出风景名胜地的实例。如浙江绍兴,采石完成后,给后人留下了东湖、石佛寺、柯岩和吼山等处险峻奇特的著名胜迹。柯岩原为小山,开山采石结果,留下孤峰一柱,兀立云表,高10余丈,下窄上宽,犹如塔幢,清代在峰上刻“云骨”二字,成为绍兴著名的“孤峰云骨”名胜。 (六)祟饰乡里 我国江南地区的官僚、富商热衷于家乡的住宅、祠堂以及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皖南徽商,明清时期足迹遍于全国,另一方面,徽州文风极盛,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明清二代仕途得意的人很多,这就使徽州出现了许多环境优美、布局独特、房屋道路质高、布满牌坊、祠堂、路亭、廊桥等高水平建筑的村落,著名的有唐模、棠樾、许村等。

  20. 苏州虎丘 云岩寺塔

  21. 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

  22. 绍兴兰亭

  23. 流杯渠

  24. 右军祠水院

  25. 浙江嘉兴南湖湖心岛烟雨楼

  26. 昆明滇池大观楼

  27. 安徽歙县唐模村村口景观

  28. 安徽歙县棠樾村村口牌坊

  29. 安徽歙县棠樾村村头祠堂前牌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