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614 Views
台灣瀕臨絕種的動植物 製作人:鄧學泓 報告人:鄧學泓. 報告內容. 1. 研究動機 2. 研究目的 3. 動物瀕臨絕種的原因 4. 保育類動植物的定義 5. 台灣保育類或瀕臨絕種的動物 6. 台灣保育類或瀕臨絕種的植物 7.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區 8. 感想 9. 參考資料來源. 研究動機. 時常在各種場合聽到「保育類動物」,讓我十分想了解為什麼會有「保育動物」的出現。 透過研究,我清楚知道台灣目前有那些動物與植物需要被保育。更讓我知道這些保育類動、植物代表的意義。. 研究目的. 1. 「保育類」的定義 2. 保育的由來 3. 台灣現有的保育類動物
E N D
台灣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製作人:鄧學泓報告人:鄧學泓台灣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製作人:鄧學泓報告人:鄧學泓
報告內容 • 1.研究動機 • 2.研究目的 • 3.動物瀕臨絕種的原因 • 4.保育類動植物的定義 • 5.台灣保育類或瀕臨絕種的動物 • 6.台灣保育類或瀕臨絕種的植物 • 7.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區 • 8.感想 • 9.參考資料來源
研究動機 • 時常在各種場合聽到「保育類動物」,讓我十分想了解為什麼會有「保育動物」的出現。 • 透過研究,我清楚知道台灣目前有那些動物與植物需要被保育。更讓我知道這些保育類動、植物代表的意義。
研究目的 • 1.「保育類」的定義 • 2.保育的由來 • 3.台灣現有的保育類動物 • 4.台灣現有的保育類植物 • 5.台灣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保育的由來 • 世界各地有許多的珍禽異獸,有的皮毛美麗鮮艷、有的羽毛特殊、有的美味可口、有的長相可愛、有的因為器官具有神奇的醫療效果等,使得人類大量捕殺,造成這些動、植物族群數量大減…..。 • 人類過度開發環境,破壞動植物的生態環境,造成部分生物無法適應環境而大量死亡。 • 族群數量大減,甚至接近絕種,為了保護這些族群,將它們歸類為保育類生物
台灣瀕臨絕種的動物-黑尾長雉 • 學名:Syrmaticus mikado(Ogilvie-Grant) • 英名:Mikado Pheasant • 分類:鶉雞目雉科 • 特徵: 雄鳥:體長72-87公分;翼長21.5-23公分;尾長52-60公分全身為深藍黑色而有光澤;背部以下各羽有藍色羽緣;翅膀有一白色翼帶,尾羽甚長,胸、腹部為紫藍色,眼部為裸露的皮膚,呈血紅色。尾長。 雌鳥:體長46-52公分;翼長18.5-21.5公分;尾長17-21公分;體型較小全身大致為橄欖褐色帶有淺色縱斑,眼部為裸露的皮膚,呈暗紅色。尾短。
生態習性: 為台灣特有種,棲息於台灣的中、高海拔山區的闊葉混合林、針葉林及箭竹草原中。生性謹慎,遇干擾時常緩緩躲入草叢中,較少驚飛。 領域性強,常單獨行動。習慣邊走邊覓食,食性極廣,包含木本、草本植物之嫩芽、果實、種子、昆蟲和蚯蚓。
台灣瀕臨絕種的動物-櫻花鉤吻鮭 學名: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 (Jordan et Oshima) 英名: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Taiwan trout Taiwanese masu salmon 型態特徵:體側扁呈紡綞形。口端位口裂大。雄體下頜明顯彎曲成鉤狀。背鰭部稍後方有一個小脂鰭;背部青綠色,腹部為銀白色。側線上具有8-12個黑褐色橢圓形橫斑。
生態習性: 活躍於清澈冰冷的水域,主要棲息於高山森林 、溪流之深潭及攔砂壩下方深潭中。只適合在攝氏18度以下的水域生存。為肉食性,主要攝食蜉蝣、石蠅、石蠶、搖蚊等水生昆蟲或跌落水面之陸生昆蟲。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為繁殖季節。生殖時游至淺水域中,展開擇地、求偶、配對、產卵等一系列的生殖行為 面臨問題: 颱風帶來洪水;再口上人類不當開墾(農業、砍伐、觀光、遊憩、水利工程等)造成棲地嚴破壞,威脅生存。
活力充沛的櫻花鉤吻鮭 僅分佈於武陵地區的武陵溪下游、七家灣溪主流及其上游無名溪
台灣瀕臨絕種動物-台灣黑熊 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英名:Formosan black bear 分類:食肉目 熊科 型態特徵: 體長120-150公分;尾長20-30公分;肩高60-70公分;體重95- 200公斤。頭闊而圓,頸短,外耳殻圓而聳立,全身披黑色粗 毛,身體壯碩,四肢粗壯而有力。前後肢均具5趾掌 全 部 裸 出 , 爪 彎 曲 而 銳 利 。 鼻 骨 長 , 下 顎 前 端 具 一 小 撮 白 色 短 毛 。 胸 前 有 白 色 短 毛 構 成 v 字 形 之 白 斑 。
生態習性: • 台 灣 黑 熊 雖 然 為 食 肉 目 動 物 , 但 卻 是 屬 於 以 植 物 之 葉 子 、 嫩 芽 、 果 實 及 蟲 蛹 為 主 食 之 雜 食 性 動 物 。 除 了 交 配 期 或 撫 育 小 熊 期 間 外 , 通 常 獨 居 。 白 天 在 樹 洞 或 岩 洞 內 休 息 , 黃 昏 或 夜 晚 始 外 出 覓 食 。活動範圍大,善爬樹,孔武有力;在受傷或受逼迫、保護幼熊時具攻擊性,速度快,冬季時並不冬眠,可能移至較低海拔區域覓食。 面臨問題: 族群量稀少,由於棲息地受到人類干擾及破壞,現有的野生族群有隔離的現象
壯碩的台灣黑熊 分佈:海拔1000-3000公尺之森林地帶
台灣瀕臨絕種的動物~台灣雲豹 哺乳類 學名:Neofelis nebulosa(Swinhoe) 英名:Formodan clouded leopard 分類:食肉目 Carnivor 貓科 Felidae 型態特徵: 頭體長61~106cm尾長55~90cm體重16~23kg ,體色為黃褐色,腹部近白色,額頭之間有數條黑色縱帶,有黑斑雜出期間,背部亦有數條不規則黑色縱帶;頸側及體側具有大塊雲狀黑斑,班徑最大可達5cm以上。腹部及四之間雜有不規則褐色斑紋;尾巴甚長,有11~14個黑色環帶。耳背黑色,耳中央有灰白斑。頭骨窄長,犬齒發達,上犬齒較其他貓科動物略長,約為牙基徑寬的3倍餘。體型介於虎 豹間,但較小。四隻粗壯,掌寬 肉墊堅硬,前肢具5指,但拇指小而懸空,後肢具四指,指均具爪,平時隱藏於掌內,捕捉獵物時始自皮鞘中伸出。
生態習性: • 台灣產雲豹為大型純肉食性動物。夜行性,但白天亦會活動,棲息於植被濃密的原始闊葉森林中;單獨行動,習性隱密,善於攀樹,在樹上行動靈活,會捕食樹上的猴子 松鼠及鳥類等中小型動物,亦會潛伏於樹上,等山羌 山羊打型鳥類等獵物自下面經過飛撲而下咬騎頸部致死而食之 • 棲地分布: • 台灣特有亞種。以前曾廣泛分布於全島海拔300m~3000m之間。現在可能僅分布於海拔1000m以上的原始森林中。 • 面臨問題:野外數量不詳,極可能已絕種。
台灣瀕臨絕種的植物介紹~台灣水韭 學名:Isoets taimanensis DeVol. 科屬:水韭科 類別:挺水植物 簡介: 臺灣水韭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同時也是一種活化石植物,其相近親緣植物均盛產於白堊紀時代,在演化學的研究上具有相當重要之地位。全世界現存水韭約有70餘種。到目前為止,臺灣水韭產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臺灣七星山的夢幻湖中,是臺灣的特有種,也是臺灣國寶級珍稀稙物。
特徵:外觀跟一般的蕨類稙物大大不同,具有短型球莖,葉子翠綠細長,以螺旋排列方式叢生在球莖頂上,很像單子葉稙物的韭菜,又長在水中,故被命名為水韭。其每片葉子基部扁平膨大如湯匙狀,內側著生一個橢圓型的孢子囊。孢子囊又分為大孢子囊及小孢子囊兩種,偶爾同一孢子囊中會出現大小孢子混生之奇異現象,是有別於其他種水韭的重要特色之一。臺灣水韭具有景天酸代謝機制,可在黑暗中固定二氧化碳,以蘋果酸形式儲藏起來,白天再轉化為二氧化碳,更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特徵:外觀跟一般的蕨類稙物大大不同,具有短型球莖,葉子翠綠細長,以螺旋排列方式叢生在球莖頂上,很像單子葉稙物的韭菜,又長在水中,故被命名為水韭。其每片葉子基部扁平膨大如湯匙狀,內側著生一個橢圓型的孢子囊。孢子囊又分為大孢子囊及小孢子囊兩種,偶爾同一孢子囊中會出現大小孢子混生之奇異現象,是有別於其他種水韭的重要特色之一。臺灣水韭具有景天酸代謝機制,可在黑暗中固定二氧化碳,以蘋果酸形式儲藏起來,白天再轉化為二氧化碳,更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
台灣瀕臨絕種的植物介紹~棣慕華鳳仙花 棣慕華鳳仙花Impatiens devolii Huang 棣慕華鳳仙華鳳仙花葉橢圓至長橢圓形,長5 -14 cm,寬2 -5 cm,先端尾尖.總狀花序3-6朵花.花冠淡紫紅色. 棣慕華鳳仙花的生長環境:棣慕華鳳仙花生長在海拔兩千到兩千一百公尺闊業林下陰暗處. 棣慕華鳳仙花的分布地區:棣慕華鳳仙花的分部地區是位於雪山山脈的雪霸國家公園的觀霧地區. 棣慕華鳳仙花只生長在雪霸國家公園,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棣慕華鳳仙花瀕臨絕種的原因: 棣慕華鳳仙花稀有的原因主要為生育地狹隘、本身適應力薄、生態系或生育地破壞以及人類的濫捕、濫伐;生育地破壞更可能是人為引起,故人類是造成物種稀有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灣瀕臨絕種的植物介紹~水社柳 水社柳 Salix kusanoi 科 別:楊柳科 分 佈: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平地至山區 生育環境:稻田及湖沼濕地 生命週期:多年生 花 期:12~2月 地理分布位置:臺灣特有種(Endemics)。產地有宜蘭神秘湖(Shenmihu)、雙連埤(Shuanglienpi)、草埤(Tsaopi)屏東東源(Tungyuan)、南仁山(Nanjenshan)等,海拔分布1000m以下濕地。
產地與型態 屬台灣特有種,野外數量稀少,多集中 於宜 蘭、南投與屏東等地; 株高3至7公尺,嫩枝與嫩葉 具有褐色毛;葉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至9公分,寬2至3公分;葉基呈心形,葉耳通長生於葉子基部(突起);花為黃白色,腋生葇荑花序,長3至6公分;成熟的果實會迸出白 色棉絮,種子依附於葉上。
上圖-山腳下的水社柳; 下圖-水社柳的種子
台灣瀕臨絕種的植物~台灣穗花杉 台灣穗花杉 學名:Amentotaxus Formosana Li台灣穗花杉為穗花杉科常綠小喬大,高可達十公尺,胸徑三十公分,葉呈鐮刀狀,長五至八‧五公分,表面深綠色且具色澤,裡面具二道白色氣孔帶,葉綠反捲。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三至五穗生長於小枝頂端,雌花單生於葉腋,一芽四至六朵。種實核果狀,腋生,長柄,橢園形,暗紫色。臺灣穗花杉之分佈均限於東部今大谷至舊姑子崙山一帶而未超出此範圍。目前在臺灣,穗花杉年屆開花結果之壯年或老年木,總數不過數十棵而已,可謂瀕臨絕跡。
臺灣穗花杉為紅豆杉科植物,常綠喬木,葉鐮刀狀披針形,背面有二條白色氣孔帶,種子核果狀,是南臺灣亞熱帶低海拔森林中唯一的松科樹種,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所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之一。為台灣特有種,是冰河時期存活至今的裸子植物,屬穗花杉科或紅豆杉科。生長在濕潤的闊葉林下。為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部分生育地已劃入「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受到保護。臺灣穗花杉為紅豆杉科植物,常綠喬木,葉鐮刀狀披針形,背面有二條白色氣孔帶,種子核果狀,是南臺灣亞熱帶低海拔森林中唯一的松科樹種,為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所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之一。為台灣特有種,是冰河時期存活至今的裸子植物,屬穗花杉科或紅豆杉科。生長在濕潤的闊葉林下。為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部分生育地已劃入「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受到保護。
結了稻穗台灣穗花杉! 分布於南部中央山脈海拔700至1,300公尺山區
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為了保護這些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國家以法律規定,在它們的棲息地限定一個範圍,在那裡不可以開發、獵捕 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目的就是要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也不得干擾這些動植物的生長,並且復育它們。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區 下一頁還有
心得與感想 完成這次的主題研究,我知道了我們台灣有這 麼多可愛的生物,但他們卻因為我們人類的自 私而面臨到絕種的危機。因為我們的過度獵捕 而使他們逐漸消失,因為過度開發而使他們數 量減少,俗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因為 過度的獵捕.開發而使這些可愛的生物消失那不 是可惜了上天賜與我們這麼好的環境嗎?所以我 們應好好珍惜這些生物,不然等到他們消失了 以後就後悔莫及了!
參考資料來源 感謝 http://cec.tesri.gov.tw/ http://linux.yhes.edu.tw/ http://k.domaindlx.com/ http://studentweb.bhes.tpc.edu.tw/ http://www.ymsnp.gov.tw/ 等網站提供的寶貴資料